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方便仰角调节的移动针灸台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5:55: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针灸台调节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方便仰角调节的移动针灸台。


背景技术:

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3.在进行针灸理疗时,需要患者躺在针灸台顶部方便医师对患者进行针灸工作,然而,传统的针灸台功能结构单一,由于部分针灸台比较笨重不方便进行搬移,消耗大量的体力,同时患者平躺后当医师需要不同角度进行针灸时,患者不方便在针灸台进行调动身体,不方便医师进行不同角度扎针,从而降低了针灸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方便仰角调节的移动针灸台。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方便仰角调节的移动针灸台,包括支撑机构、移动机构、调节机构、转动机构和减压机构,用于方便患者平躺支撑的所述支撑机构底部底侧安装有多个用于对所述支撑机构减压抗压的所述减压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内部两端内侧分别安装有用于对患者平躺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用于对所述调节机构进行驱动的所述转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底部安装有多个用于方便所述支撑机构与地面移动的所述移动机构。
6.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放置板、顶板、支撑杆、固定块和转轴,所述顶板的底部四角分别垂直安装有所述支撑杆,且四个所述支撑杆均为倒“t”形结构;所述顶板的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放置板,所述顶板的顶部一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固定块,且两个所述放置板的相对端分别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放置板通过所述固定块与所述顶板的顶侧转动连接,所述放置板的底侧与所述顶板顶侧贴合。
7.具体的,所述减压机构包括滑杆、压缩弹簧、滑块、挤压弹簧和滑轮,所述顶板底侧与所述支撑杆顶部之间安装有所述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内侧连接;所述顶板的两端侧壁内部分别滑动安装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挤压弹簧;所述滑块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所述滑轮,所述滑轮的侧壁贯穿于所述顶板侧
壁与所述支撑杆顶部一侧抵触,且所述滑轮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顶板侧壁内部转动连接。
8.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活动槽、转槽、丝杆、丝母座、顶杆、导轮和支撑块,两个所述放置板的底部中心处设有所述转槽,所述顶板的两端顶侧中心处分别设有所述活动槽;两个所述丝杆分别与所述活动槽的内部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顶板内部延伸至所述顶板的两端侧壁外部;两个所述丝母座分别与所述活动槽内部滑动连接,且所述丝母座的底部内侧与所述丝杆侧壁螺纹连接;所述丝母座的底侧中心处转动安装有所述导轮,所述导轮的侧壁与所述活动槽的底侧抵触;两个所述顶杆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转槽与所述放置板的一端内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活动槽内部与所述丝母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顶板的两端底侧中心处分别安装有所述支撑块,两个所述丝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于所述支撑块延伸至所述支撑块的外部,且所述丝杆与所述支撑块的内部转动连接。
9.具体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盘、把手、收纳槽、凸块和抵触弹簧,两个所述丝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转盘的一侧中心处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的另一侧边缘处垂直安装有所述把手;所述转盘的另一侧设有所述收纳槽,所述把手的一端与所述收纳槽的一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所述凸块,所述凸块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抵触弹簧,所述凸块的另一端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凸块的一端贯穿于所述转盘内侧延伸至所述收纳槽内部。
10.具体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板、减震弹簧、连接块、滚轮和皮圈,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内侧两端分别滑动安装有所述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安装有所述减震弹簧;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所述滑板的底部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分别延伸至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外侧,且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所述滚轮,所述滚轮的侧壁安装有所述皮圈,所述皮圈通过所述滚轮与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外侧转动连接。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发明所述的方便仰角调节的移动针灸台,通过支撑机构的作用下有利于方便患者进行躺卧,方便医师进行针灸工作,同时在减压机构的作用下方便对支撑机构进行减压抗压,使支撑机构更加稳定;即:通过四个支撑杆的作用下有利于对顶板进行支撑,同时顶板的顶侧两端分别安装有放置板,放置板为橡胶材质方便患者进行躺卧,有利于医师进行针灸工作,使患者躺卧舒适,也方便后续清洗减少交叉感染,通过固定块的作用下,方便对放置板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后续的清理,也方便对患者躺卧的角度进行调整,通过滑杆的作用下有利于方便使顶板与四个支撑杆顶部滑动连接,同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使顶板与支撑杆之间具有抗压减震的作用下,有效的对顶板起到了防护作用,并且通过滑轮与支撑杆侧壁的抵触,从而使顶部滑动稳定顺畅,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使滑轮抵触紧密。
13.(2)本发明所述的方便仰角调节的移动针灸台,通过调节机构的作用下有利于对支撑机构的顶侧进行转动调节,从而使患者躺卧的角度进行改变,方便医师进行针灸工作,同时在转动机构的作用下方便工作人员对调节机构进行驱动;即:在对两个放置板进行角度调节时,通过转动丝杆,使丝杆在活动槽和顶板的内侧转动,在支撑块的作用下起到了对丝杆支撑稳定的作用下,当丝杆转动时丝母座在螺纹的作用下与活动槽内部滑动,从而驱动顶杆对放置板的底部进行支撑抵触,通过丝杆的正反转动调节,从而使放置板在顶板的顶部角度进行改变,从而方便对患者的躺卧角度调节,方便医师进行针灸工作,在对丝杆更好的转动时,通过拉动把手,使把手摆脱凸块和抵触弹簧的作用下在收纳槽内部转动,从而
使把手与转盘侧壁垂直,方便进行对转盘转动,从而使转盘对丝杆进行驱动,同时不使用时通过转动把手,使把手在收纳槽内部转动收纳存放,并且在凸块和抵触弹簧的作用下对把手的另一端抵触,防止把手松动。
14.(3)本发明所述的方便仰角调节的移动针灸台,通过移动机构的安装,从而方便支撑机构能够与地面进行轻松移动,减轻了工作人员搬运的体力消耗,并且方便患者在不同的区域进行针灸;即:通过多个滚轮的作用下有利于使支杆与地面方便进行滑动,从而有利于对顶板和放置板进行转移不同的区域,方便患者不同区域使用,同时通过减震弹簧的作用下有利于对支撑杆起到了减震的作用下,通过连接块与连接板转动从而使滚轮能够不同方位滚动。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方便仰角调节的移动针灸台的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机构与移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所示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2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图2所示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6为图3所示的c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7为图3所示的d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支撑机构,11、放置板,12、顶板,13、支撑杆,14、固定块,15、转轴,2、移动机构,21、滑板,22、减震弹簧,23、连接块,24、滚轮,25、皮圈,3、调节机构,31、活动槽,32、转槽,33、丝杆,34、丝母座,35、顶杆,36、导轮,37、支撑块,4、转动机构,41、转盘,42、把手,43、收纳槽,44、凸块,45、抵触弹簧,5、减压机构,51、滑杆,52、压缩弹簧,53、滑块,54、挤压弹簧,55、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5.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方便仰角调节的移动针灸台包括支撑机构1、移动机构2、调节机构3、转动机构4和减压机构5,用于方便患者平躺支撑的所述支撑机构1底部底侧安装有多个用于对所述支撑机构1减压抗压的所述减压机构5;所述支撑机构1的内部两端内侧分别安装有用于对患者平躺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所述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用于对所述调节机构3进行驱动的所述转动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用于方便所述支撑机构1与地面移动的所述移动机构2。
26.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放置板11、顶板12、支撑杆13、固定块14和转轴15,所述顶板12的底部四角分别垂直安装有所述支撑杆13,且四个所述支撑杆13均为倒“t”形结构;所述顶板12的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放置板11,所述顶板12的顶部一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固定块14,且两个所述放置板11的相对端分别通过所述转轴15与所述固定块14转动连
接;所述放置板11通过所述固定块14与所述顶板12的顶侧转动连接,所述放置板11的底侧与所述顶板12顶侧贴合,通过四个所述支撑杆13的作用下有利于对所述顶板12进行支撑,同时顶板12的顶侧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放置板11,所述放置板11为橡胶材质方便患者进行躺卧,有利于医师进行针灸工作,使患者躺卧舒适,也方便后续清洗减少交叉感染,通过所述固定块14的作用下,方便对所述放置板11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后续的清理,也方便对患者躺卧的角度进行调整。
27.具体的,所述减压机构5包括滑杆51、压缩弹簧52、滑块53、挤压弹簧54和滑轮55,所述顶板12底侧与所述支撑杆13顶部之间安装有所述滑杆51,所述滑杆51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杆13的顶部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滑杆51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压缩弹簧52,所述压缩弹簧52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杆13的顶部内侧连接;所述顶板12的两端侧壁内部分别滑动安装有所述滑块53,所述滑块53的一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挤压弹簧54;所述滑块53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所述滑轮55,所述滑轮55的侧壁贯穿于所述顶板12侧壁与所述支撑杆13顶部一侧抵触,且所述滑轮55通过所述滑块53与所述顶板12侧壁内部转动连接,通过所述滑杆51的作用下有利于方便使所述顶板12与四个所述支撑杆13顶部滑动连接,同时在所述压缩弹簧52的作用下使所述顶板12与所述支撑杆13之间具有抗压减震的作用下,有效的对所述顶板12起到了防护作用,并且通过所述滑轮55与所述支撑杆13侧壁的抵触,从而使所述顶部滑动稳定顺畅,在所述挤压弹簧54的作用下使所述滑轮55抵触紧密。
28.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活动槽31、转槽32、丝杆33、丝母座34、顶杆35、导轮36和支撑块37,两个所述放置板11的底部中心处设有所述转槽32,所述顶板12的两端顶侧中心处分别设有所述活动槽31;两个所述丝杆33分别与所述活动槽31的内部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33的一端分别贯穿于所述顶板12内部延伸至所述顶板12的两端侧壁外部;两个所述丝母座34分别与所述活动槽31内部滑动连接,且所述丝母座34的底部内侧与所述丝杆33侧壁螺纹连接;所述丝母座34的底侧中心处转动安装有所述导轮36,所述导轮36的侧壁与所述活动槽31的底侧抵触;两个所述顶杆35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转槽32与所述放置板11的一端内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顶杆35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活动槽31内部与所述丝母座34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顶板12的两端底侧中心处分别安装有所述支撑块37,两个所述丝杆33的一端分别贯穿于所述支撑块37延伸至所述支撑块37的外部,且所述丝杆33与所述支撑块37的内部转动连接,在对两个所述放置板11进行角度调节时,通过转动所述丝杆33,使所述丝杆33在所述活动槽31和所述顶板12的内侧转动,在所述支撑块37的作用下起到了对所述丝杆33支撑稳定的作用下,当所述丝杆33转动时所述丝母座34在螺纹的作用下与所述活动槽31内部滑动,从而驱动所述顶杆35对所述放置板11的底部进行支撑抵触,通过所述丝杆33的正反转动调节,从而使所述放置板11在所述顶板12的顶部角度进行改变,从而方便对患者的躺卧角度调节,方便医师进行针灸工作。
29.具体的,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转盘41、把手42、收纳槽43、凸块44和抵触弹簧45,两个所述丝杆3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转盘41的一侧中心处转动连接,所述转盘41的另一侧边缘处垂直安装有所述把手42;所述转盘41的另一侧设有所述收纳槽43,所述把手42的一端与所述收纳槽43的一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盘4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所述凸块44,所述凸块44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抵触弹簧45,所述凸块44的另一端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凸块44的一端贯穿于所述转盘41内侧延伸至所述收纳槽43内部,在对所述丝杆33更好的转动时,通过拉
动所述把手42,使所述把手42摆脱所述凸块44和所述抵触弹簧45的作用下在所述收纳槽43内部转动,从而使所述把手42与所述转盘41侧壁垂直,方便进行对所述转盘41转动,从而使所述转盘41对所述丝杆33进行驱动,同时不使用时通过转动所述把手42,使所述把手42在所述收纳槽43内部转动收纳存放,并且在所述凸块44和所述抵触弹簧45的作用下对所述把手42的另一端抵触,防止所述把手42松动。
30.具体的,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滑板21、减震弹簧22、连接块23、滚轮24和皮圈25,四个所述支撑杆13的底部内侧两端分别滑动安装有所述滑板21,所述滑板21的顶部安装有所述减震弹簧22;所述连接块23的顶部与所述滑板21的底部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23的底部分别延伸至所述支撑杆13的底部外侧,且所述连接块23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所述滚轮24,所述滚轮24的侧壁安装有所述皮圈25,所述皮圈25通过所述滚轮24与所述支撑杆13的底部外侧转动连接,通过多个所述滚轮24的作用下有利于使所述支杆与地面方便进行滑动,从而有利于对所述顶板12和所述放置板11进行转移不同的区域,方便患者不同区域使用,同时通过所述减震弹簧22的作用下有利于对所述支撑杆13起到了减震的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块23与所述连接板转动从而使所述滚轮24能够不同方位滚动。
31.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四个支撑杆13的作用下有利于对顶板12进行支撑,同时顶板12的顶侧两端分别安装有放置板11,放置板11为橡胶材质方便患者进行躺卧,有利于医师进行针灸工作,使患者躺卧舒适,也方便后续清洗减少交叉感染,通过固定块14的作用下,方便对放置板11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后续的清理,也方便对患者躺卧的角度进行调整,通过滑杆51的作用下有利于方便使顶板12与四个支撑杆13顶部滑动连接,同时在压缩弹簧52的作用下使顶板12与支撑杆13之间具有抗压减震的作用下,有效的对顶板12起到了防护作用,并且通过滑轮55与支撑杆13侧壁的抵触,从而使顶部滑动稳定顺畅,在挤压弹簧54的作用下使滑轮55抵触紧密,在对两个放置板11进行角度调节时,通过转动丝杆33,使丝杆33在活动槽31和顶板12的内侧转动,在支撑块37的作用下起到了对丝杆33支撑稳定的作用下,当丝杆33转动时丝母座34在螺纹的作用下与活动槽31内部滑动,从而驱动顶杆35对放置板11的底部进行支撑抵触,通过丝杆33的正反转动调节,从而使放置板11在顶板12的顶部角度进行改变,从而方便对患者的躺卧角度调节,方便医师进行针灸工作,在对丝杆33更好的转动时,通过拉动把手42,使把手42摆脱凸块44和抵触弹簧45的作用下在收纳槽43内部转动,从而使把手42与转盘41侧壁垂直,方便进行对转盘41转动,从而使转盘41对丝杆33进行驱动,同时不使用时通过转动把手42,使把手42在收纳槽43内部转动收纳存放,并且在凸块44和抵触弹簧45的作用下对把手42的另一端抵触,防止把手42松动,通过多个滚轮24的作用下有利于使支杆与地面方便进行滑动,从而有利于对顶板12和放置板11进行转移不同的区域,方便患者不同区域使用,同时通过减震弹簧22的作用下有利于对支撑杆13起到了减震的作用下,通过连接块23与连接板转动从而使滚轮24能够不同方位滚动,当患者躺卧在放置板11顶部后,顶板12在压力的作用下驱动滑杆51在支撑顶部内侧滑动,起到了抗压的作用。
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