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稻稻曲病评价分级的方法

2022-06-05 05:49: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稻曲病评价分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超过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要粮食,预计到2030年,水稻年产量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增产40%才能满足全世界人们的消费需求。水稻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稻曲病在亚洲稻区发生最为频繁,如中国、印度、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在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也均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杂交水稻示范推广以及氮肥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稻曲病在我国的发病逐年加重,呈现出发病范围广、发病频率高、产量损失严重等特点,危害逐年加重。稻曲病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成为继稻瘟病、条纹叶枯病之后的又一严重威胁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病害。
3.水稻稻曲病发生后,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稻曲病的病原菌附着在稻谷上污染米粒,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同时,稻曲球中含有大量有色毒素,这些有害毒素不仅会显著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水稻稻曲病已经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粮食高产稳产和粮食食品安全。稻曲病的防治和抗病研究逐渐成为目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4.目前我国稻曲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制定:
5.1、国际水稻研究所以发病小穗(infected florets)所占比例为划分标准,将病情严重度分为6个级别:0级(未侵染)、1级(小于1%)、3级(1%~5%)、5级(6%~25%)、7级(26%~50%)、9级(51%~100%)。这一标准是一种较为理想化的分级标准,实际上自然发病状态下高级别的病穗几乎不存在,无法在实践中合理采用;
6.2、1989年,邓根生等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以每穗稻曲球数量为分级指标的新分级标准,共分6级:0级(未发病)、ⅰ级(1个菌球)、ⅱ级(2~5个菌球)、ⅲ级(6~10个菌球)、ⅳ级(11~15个菌球)和

级(16个菌球以上);
7.3、1996年,唐春生等以稻曲球纵横径比、百粒稻曲重、单穗实粒重、结实率、损失率5个变量为指标,该分级标准定为6个等级:0级(未发病)、ⅰ级(每穗1个稻曲)、ⅱ级(每穗2个稻曲)、ⅲ级(每穗3~5个稻曲)、ⅳ级(每穗6~9个稻曲)、

级(每穗10个以上稻曲)。
8.目前稻曲病分级标准限于品种和地域的差异以致于我国稻曲病分级的研究和制定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例如,同一个稳定的水稻品种或者品系,不同大小的穗子,根据上面的发病分级标准,评价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笔者对中花11进行稻曲病接种发现,大的穗子会有5-9发病粒不等,而小的穗子则有3-5个发病粒不等;另外一方面,一般的常规籼稻、粳稻,每穗粒数在200粒左右,而一些超级杂交稻如甬优系列则在300有的达到350粒以上。如果按每穗病粒数计算,在每穗同样病粒数的情况下(定级相同),后者的病粒率就很低,前者病粒率则很高;若按发病穗率划分结果又有所不同。
9.因此,为了能更准去评价稻曲病发病等级,有必要研究并详细制定稻曲病分级统
一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稻曲病评价分级的方法,该方便易用且具有好的准确性,使得能形成统一标准来评价稻曲病发病的等级。
11.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2.一种水稻稻曲病评价分级的方法,以不同的水稻材料处于统一的抽穗期时每穗的病粒数和每穗的实粒数的比值为划分依据,进而统一水稻稻曲病发病的等级划分标准。
13.进一步地,所述水稻稻曲病评级分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4.(1)水稻材料选择:选择任何不同水稻遗传材料或者品系;
15.(2)水稻材料的种植:对选择的水稻材料进行单株种植,每个材料种植8行以上,每行种植7-9株,每个材料种植3个重复;
16.(3)水稻材料抽穗期调查:通过播种方法的调整使得各个材料的抽穗期保持基本一致;
17.(4)水稻材料接种:对种植的每个小区材料,选择中间的3株进行注射接种,每株接3-5个穗子;
18.(5)水稻材料发病后的调查:等症状稳定后,以每穗为单位,统计接种后每穗的病粒数和每穗的实粒数;
19.(6)水稻材料发病后的计算:计算每穗病粒数占每穗的实粒数的比例,随机计算10穗以上发病情况,然后计算平均值,根据平均值划分等级;
20.(7)稻曲病发病的等级划分:划分为6个等级,0级(病发率等于0%)、1级(病发率小于0.5%)、2级(病发率在0.5%~2.5%)、3级(病发率在3%~4.5%)、4级(病发率在5%~6.5%)、5级(病发率在7%以上)。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稻曲病评价分级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其中根据单穗病粒数占单穗总实粒数的比例进行划分,无论是对穗子大的品系还是穗子小的品系,无论是籼稻材料还是粳稻材料,无论是常规稻材料还是杂交稻材料,甚至是同一株上不同大小的穗子,都能够进行计算和判断,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方便易用且具有好的准确性,能形成统一标准来评价稻曲病发病的等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会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
23.水稻稻曲病评价分级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4.(1)水稻材料选择:对遗传背景没有特殊要求,籼稻材料、粳稻材料、籼粳交材料、常规稻以及杂交稻等任何不同的遗传材料或者品系,本实施例中分别选择籼稻和粳稻为代表的实验材料,选择籼稻材料明恢86、粳稻材料中花11以及杂交水稻汕优63;
25.(2)水稻材料种植:对选择的水稻材料进行单株种植,每个材料种植8行以上,每行种植7-9株,每个材料种植3个重复;本实施例中对籼稻材料明恢86和粳稻材料中花11进行单株种植,每个材料种植8行,每行种植8株,共计64株,且每个材料种植3个重复;
26.(3)水稻材料抽穗期调查:通过分期播种或者其他方法等进行种植调整,使得各个材料的抽穗期保持基本一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中花11抽穗期在本地比明恢86和汕优63早15天左右,所以中花11推迟15天后再播种,进而保证材料的抽穗期保持一致;
27.(4)水稻材料接种:对种植的每个小区材料,选择中间的3株进行注射接种,每株接3-5个穗子;本实施例中中花11、明恢86和汕优63,选择中间的3株进行注射接种,其中,中花11分蘖少,所以每个材料每株接3-4个穗子,共计接10个穗子;
28.(5)水稻材料发病后的调查:等症状稳定后,以每穗为单位,统计接种后中花11和明恢86每穗的病粒数和每穗的实粒数;
29.(6)水稻材料发病后的计算:计算每穗病粒数占每穗的实粒数的比例,随机计算10穗以上发病情况,然后计算平均值,根据平均值划分等级;在本实施例中,统计结果表明,中花11的发病率为5.8%,明恢86的发病率为3.6%,汕优63的发病率为3.5%;
30.(7)稻曲病发病的等级划分:根据划分的6个等级,0级(病发率等于0%)、1级(病发率小于0.5%)、2级(病发率在0.5%~2.5%)、3级(病发率在3%~4.5%)、4级(病发率在5%~6.5%)、5级(病发率在7%以上);根据上述结果进行判断,中花11稻曲病抗性等级为4级,而明恢86和汕优63稻曲病抗性等级为3级。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