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区域依存理论的女性尿失禁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3:0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女性健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区域依存理论的女性尿失禁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2.sui(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占我国女性尿失禁(urinaryincontinence,ui)构成比一半以上,产后sui发生率为30%~60%,目前普遍认为轻、中度sui首选非手术治疗,而生物反馈电刺激(biofeedback electricalstimulation,bes)是临床治疗产后sui最常用的非手术疗法。bes具有在各大医院普及率高的优点,但研究表明,bes的疗效单一、复发率高,故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产后女性多有骨盆位置的改变,可能是影响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的因素之一。鉴于压力性尿失禁的常见性和对健康的危害性,如何有效地治疗sui,并降低该病的复发率一直以来是康复医学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bes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产后sui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单一bes疗法的治疗效果有限,且效果维持性差,故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弥补bes疗法干预方式时的局限性和不足的基于区域依存理论的女性尿失禁治疗系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区域依存理论的女性尿失禁治疗系统,包括骨盆位置手法矫正模块、骨盆位置矫正训练模块、生物反馈电刺激模块;
5.所述骨盆位置手法矫正模块定位患者的骨盆位置,并反馈患者的骨盆情况,提供骨盆矫正方案;
6.所述骨盆位置矫正训练模块根据骨盆位置手法矫正模块提供的患者骨盆情况,为患者提供阶段性的骨盆矫正训练方案;
7.生物反馈电刺激模块利用生物反馈仪将患者阴道探头采集到的肌肉电信号活动反馈在电脑上,再以声音或图像的形式反馈指导患者主动控制自身肌肉活动,并通过电刺激、听觉、视觉形式给予患者反馈,从而加强自主肌肉活动与大脑皮层间的联系。
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骨盆位置手法矫正模块具体包括骨盆位置评估模块、骨盆中立位调整模块;
9.所述骨盆位置评估模块具体评估患者骨盆的情况,根据盆骨位置的在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的改变,将骨盆的情况分为骨盆前倾、骨盆后倾、骨盆左右侧倾、骨盆左右旋转三种情况;
10.所述骨盆中立调整模块为患者的骨盆三角形提供精确的定位,并且针对骨盆位置的具体情况,提供骨盆的矫正方案。
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骨盆矫正方案具体包括骨盆前倾矫正方
案、骨盆后倾校正方案、骨盆侧倾校正方案、以及骨盆旋转矫正方案;
12.所述骨盆前倾矫正方案具体为分三次低压腿,每次持续6s,对臀大肌进行激活,施加力量为身体最大力量的30~50%,并且松解髂腰肌扳机点,每个扳机点松解90s;
13.所述骨盆后倾校正方案为分三次高抬腿,每次持续6s,施加力量为身体最大力量的30~50%,且松解臀大肌、臀中肌扳机点,每个扳机点松解90s;
14.所述骨盆侧倾校正方案为松解同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腰大肌扳机点,每个扳机点松解90s;
15.所述以及骨盆旋转矫正方案为松解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扳机点,每个扳机点松解90s。
1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骨盆矫正训练方案根据患者的盆底康复情况进行阶段划分,具体分为四个阶段,包括盆底第一康复阶段,盆底第二康复阶段,盆底第三康复阶段,盆底第四康复阶段,每个阶段匹配相应的训练动作和训练频次,已能够完整完成相应康复阶段全部训练动作作为进入下一康复阶段的评判标准。
1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盆底第一康复阶段具体为骨盆的位置觉感知训练,具体康复动作为骨盆时钟训练,训练频次为每周5~7次。
1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盆底第二康复阶段具体为深层核心肌肉的激活训练,具体康复动作为仰卧位呼吸训练协同盆底感知训练,训练频次为每周5~7次。
1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盆底第三康复阶段具体为深层肌肉的强化训练,具体康复动作为呼吸训练协同脚上滚球训练,训练频次为每周 4~6次。
2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盆底第四康复阶段具体为浅层和深层核心肌肉的协同训练,具体康复动作为双腿直腿拉伸训练,训练频次为每周4~6次。
2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反馈电刺激模块包括:
22.上位机采集模块,用于向通讯模块发送采集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指令,以及接收来自通讯模块的表面肌电信号;
23.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上位机采集模块的采集指令、接收来自于上位机循环电刺激模块和上位机生物反馈电刺激模块的刺激指令,以及接收来自数字处理控制器的表面肌电信号;
24.数字处理控制器,用于对来自于模数转换器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数字滤波,并对来自于通讯模块的采集指令和刺激指令译码,以控制模数转换器采集表面肌电信号、控制数模转换器产生刺激序列;
25.上位机循环电刺激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循环电刺激指令,并将循环电刺激指令传给通讯模块;
26.上位机生物反馈电刺激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指令,并将生物反馈电刺激指令传给通讯模块;
27.上位机评估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上位机采集模块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计算表面肌电参数;
28.数模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于数字处理控制器的刺激指令,并依据刺激指令产生相应的刺激序列;
29.多通道功率放大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数模转换器的刺激序列,并放大刺激序列
的功率而产生刺激信号,发送给输出限流监控模块;
30.输出限流监控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多通道功率放大模块的刺激信号,并将刺激信号发送给多通道表面肌电电极进行刺激,实时监测刺激信号的输出电流,将输出电流的强度信号发送给模数转换器;
31.多通道表面肌电电极,用于采集表面肌电信号并发送到多通道放大滤波模块,以及用于接收输出限流监控模块的刺激信号并传到所要刺激的部位;多通道放大滤波模块,用于接收并放大来自于多通道表面肌电电极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将放大后的表面肌电信号做滤波处理;
32.模数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于多通道放大滤波模块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同时用于接收来自输出限流监控模块的输出电流的强度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模数转换器连接到数字处理控制器。
3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34.(1)本发明着眼于康复的区域依存理论辩证地看待骨盆和附着在其上肌肉的关系,二者互相影响,骨盆的位置决定肌肉的张力,肌肉的张力影响骨盆的位置,骨盆纠正性训练考虑通过将骨盆位置调正,使得相关肌肉张力回归正常,从而改善在bes刺激盆底肌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疗效。
35.(2)通过将骨盆纠正性训练与bes疗法两者结合后,能弥补bes疗法干预方式时的局限性和不足,为产后sui提供新的康复治疗方法,以期为今后的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适宜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3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
37.图1为本发明中系统效果的验证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作用更加清楚明白,结合以下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9.实施例1:
40.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包括骨盆位置手法矫正模块、骨盆位置矫正训练模块、生物反馈电刺激模块;
41.所述骨盆位置手法矫正模块定位患者的骨盆位置,并反馈患者的骨盆情况,提供骨盆矫正方案;
42.所述骨盆位置矫正训练模块根据骨盆位置手法矫正模块提供的患者骨盆情况,为患者提供阶段性的骨盆矫正训练方案;
43.所述生物反馈电刺激模块利用生物反馈仪将患者阴道探头采集到的肌肉电信号活动反馈在电脑上,再以声音或图像的形式反馈指导患者主动控制自身肌肉活动,并通过
电刺激、听觉、视觉形式给予患者反馈,从而加强自主肌肉活动与大脑皮层间的联系。
44.实施例2:
45.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骨盆位置手法矫正模块,所述骨盆位置手法矫正模块具体包括骨盆位置评估模块、骨盆中立位调整模块;
46.所述骨盆位置评估模块具体评估患者骨盆的情况,根据盆骨位置的在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的改变,将骨盆的情况分为骨盆前倾、骨盆后倾、骨盆左右侧倾、骨盆左右旋转三种情况;
47.所述骨盆中立调整模块为患者的骨盆三角形提供精确的定位,并且针对骨盆位置的具体情况,提供骨盆的矫正方案。
48.所述骨盆三角形为骨盆两侧的骨头凸起标志点,与耻骨联合处相连,形成倒三角。
49.评估骨盆前倾以及骨盆后倾的方法为,若骨盆三角形下部尖角,垂直于地面为中立位,向前则为骨盆前倾,向后则为骨盆后倾。
50.评估骨盆前倾以及骨盆左右侧倾的方法为,根据两侧髂前上棘的位置,对比两侧高度,评估是否左右等高,判断是向左或向右侧倾。
51.评估骨盆前倾以及骨盆左右旋转的方法为,根据两侧髂前上棘的位置,评估两侧髂前上棘位置是否居中,判断是向左或向右旋转。
52.实施例3:
5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骨盆矫正方案的具体内容,所述骨盆矫正方案具体包括骨盆前倾矫正方案、骨盆后倾校正方案、骨盆侧倾校正方案、以及骨盆旋转矫正方案;
54.所述骨盆前倾矫正方案具体为分三次低压腿,每次持续6s,对臀大肌进行激活,施加力量为身体最大力量的30~50%,并且松解髂腰肌扳机点,每个扳机点松解90s;
55.所述骨盆后倾校正方案为分三次高抬腿,每次持续6s,施加力量为身体最大力量的30~50%,且松解臀大肌、臀中肌扳机点,每个扳机点松解90s;
56.所述骨盆侧倾校正方案为松解同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腰大肌扳机点,每个扳机点松解90s;
57.所述以及骨盆旋转矫正方案为松解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扳机点,每个扳机点松解90s。
58.实施例4:
59.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骨盆矫正训练方案根据患者的盆底康复情况进行阶段划分,具体分为四个阶段,包括盆底第一康复阶段,盆底第二康复阶段,盆底第三康复阶段,盆底第四康复阶段,每个阶段匹配相应的训练动作和训练频次,已能够完整完成相应康复阶段全部训练动作作为进入下一康复阶段的评判标准。
60.实施例5:
61.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盆底第一康复阶段具体为骨盆的位置觉感知训练,具体康复动作为骨盆时钟训练,训练频次为每周 5~7次。骨盆的位置觉感知训练的具体目的在于,增强骨盆位置感知觉,让患者感受骨盆的位置的变化。
62.骨盆时钟具体训练内容如下:
63.1、动作准备:仰卧屈膝,双腿平行保持与髋关节同宽。双手自然延长在身体两侧,
掌心朝下,保持躯干在自然状态,脖子后侧延长;
64.2、动作:想象骨盆上有一面钟,肚脐指向12点,对侧耻骨指向6点,左边髂前上棘指向3点,右边髂前上棘指向9点。12点-6点方向移动:吸气到6 点,骨盆前倾;
65.3、吐气到12点,骨盆后倾;
66.4、3点-9点移动,吸气中间,吐气骨盆倾斜到3点。
67.实施例6:
68.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盆底第二康复阶段具体为深层核心肌肉的激活训练,具体康复动作为仰卧位呼吸训练协同盆底感知训练,训练频次为每周5~7次。深层核心肌肉的激活训练的具体目的在于,激活深层核心肌肉,为核心肌肉的强化做好准备。
69.仰卧位呼吸训练协同盆底感知训练的具体内容如下:
70.1.吸气时,提起盆底肌的同时腹部挖空,吸气到胸腔侧后方。
71.2.吐气时,缩唇,吐出气息,同时感受盆底肌和深层腹肌的募集。
72.实施例7:
7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盆底第三康复阶段具体为深层肌肉的强化训练,具体康复动作为呼吸协同脚上滚球训练,训练频次为每周4~6次。深层肌肉的强化训练的具体目的在于,强化深层核心肌肉力量,稳定骨盆位置,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74.呼吸协同脚上滚球的具体训练内容如下:
75.1.动作准备:仰卧屈膝踩地,双脚平行与髋关节同宽。骨盆与脊椎在中立位,双手掌心朝下在身体两侧,将筋膜球放在一只脚的足尖位置。
76.2.吸气准备,吐气把一条腿往外伸,直到筋膜球滚到足跟的位置,吸气返回。保持骨盆腰椎稳定,骨盆在中立位。
77.3.双腿交替做,感受深层腹肌的募集,强化肌肉。
78.实施例8:
79.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盆底第四康复阶段具体为浅层和深层核心肌肉的协同训练,具体康复动作为双腿直腿拉伸训练,训练频次为每周4~6次。浅层和深层核心肌肉的协同训练的具体目的在于,强化总体核心肌肉力量,最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80.双腿直腿拉伸训练的具体内容如下:
81.1.动作准备:仰卧双腿伸直向天花板,曲髋,胸椎卷起到肩胛下角处,双手抱头眼看两腿中间,保持肋骨与骨盆连接。
82.2.动作:吸气准备,吐气双腿直腿往下落,髋伸展,保持腰椎骨盆髋稳定,躯干稳定,吸气再屈髋返回到起始原位。
83.实施例9:
84.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针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女性尿失禁治疗系统,进行验证,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85.(1)研究对象
86.由妇产科医生进行诊断的患者:i级或ii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
方法进行分组,将受试者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1 和实验组2,各30例。
87.(2)诊断标准以及纳入、排除标准
88.①
诊断标准
89.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2017年制定的我国《最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由妇产专科医生进行诊断与分级:
90.a症状诊断:女性在大笑、大哭、咳嗽、跳跃、打喷嚏、搬运重物或快步行走等腹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自觉地流出;
91.b体征诊断:棉签试验阳性、1h尿垫试验阳性或压力诱发试验阳性;
92.c无尿频、尿急等伴发症状。
93.以上3项均具备即可确诊压力性尿失禁。
94.临床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症的病变,以第九版《妇产科学》为依据,为ⅰ级、ⅱ级、ⅲ级。(ⅰ级尿失禁:只有发生在剧烈压力下,如咳嗽、打喷嚏或慢跑;ⅱ级尿失禁:发生在中度压力下,如上下楼梯或快速运动;ⅲ级尿失禁:发生在轻度压力下,如站立时,但患者在仰卧位时可控制尿液。
95.②
纳入、排除、脱落标准
96.a纳入标准:患者均为经阴道分娩之后42天复诊的初产妇,且均为单胎足月顺产;经体态评估系统(foncti-630)评估为有骨盆前/后倾、骨盆侧倾、骨盆旋转的患者;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伴发压力性尿失禁;接受医院提供的治疗方法,相关数据完整;认知能力正常,可进行正常沟通。
97.b排除标准:拒绝接受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既往有盆腔手术史或合并有感染等;具有产后抑郁等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治疗者;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产后抑郁评估量表评分》13。
98.c脱落标准:试验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终止试验者;试验期间不配合完成测量者。
99.d剔除、脱落及终止病例处理方法:仔细记录脱落原因,对不适合继续临床试验研究的病例记录到不良反应统计中;临床试验研究过程中剔除或脱落的病例数,予以及时的补充。
100.具体实验过程:
101.①
实验指标
102.a产后42天一般情况收集:就诊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史、分娩方式、孕次产次、用药史等;
103.b实验结果评价指标:主观指标(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漏尿对生活质量)、客观指标(盆底肌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测试)主观指标评价盆底肌功能障碍影响: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 pfdi-20简短、全面地评估盆底功能障碍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膀胱、肠道和盆腔三个方面的症状,分列为popdi-6、cradi-8、udi-6三个板块。分数越高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在评估治疗中,是同时易于在临床和研究环境中使用的生活质量检查工具。
104.主观指标评价漏尿对生活质量影响: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urinaryincontinence short form,ici-q-sf)iciq设计的目的是为临床工作和科研中评估患者尿
失禁的症状,被译为27种不同的语言。iciq的简表iciq-sf问卷是评价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一个简单易行的工具,可应用于不同病因、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患者。根据第三届ici的意见,该问卷是评价尿失禁症状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强烈推荐(新a级)的问卷,具有最高的可信度。iciq包括三个计分部分,分别对应尿失禁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以及对生活的影响。ici 指南推荐应用iciq评估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及qol。
105.客观指标评价盆底肌肌肉功能:盆底肌电——肌肉功能glazer评估测试使用麦澜德mld b2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盆底肌肌电评估盆底肌力与耐力。盆底肌肌电glazer评估测试的是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中一种无创、动态、实时的评估盆底肌方法。
106.评估流程如下:
107.前基线静息评估阶段:60s前基线静息状态,评估静息状态下盆底肌肉的张力;
108.快肌评估阶段:5次快速收缩,每次收缩放松10s,该阶段评估快肌功能;
109.慢肌评估阶段:5次持续收缩和放松,收缩10s、放松10s,该阶段可评估慢肌肌力及快慢肌协调性;
110.慢肌耐力评估阶段:60s耐力收缩,主要评估慢肌的耐力;
111.后基线静息评估阶段:60s后基线状态,记录和评估患者的盆底肌肉在一系列活动之后的恢复功能。
112.关键指标:
[0113]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指ⅰ类肌纤维收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平均数减去静息压所得的数值,相当于盆底ⅰ类肌纤维的收缩强度。
[0114]ⅱ类肌纤维收缩次数:指产妇在连续6秒内盆底肌能完成ⅱ类肌纤维运动的次数(即做快速收缩动作,且所测盆底压力至少达到最大收缩值70%以上)。
[0115]
盆底肌肌电参数得分:根据glazer评估测试结果分析,将各阶段数值进行分数转化,最终得到盆底肌肌力与耐力得分。
[0116]
c压力性尿失禁总疗效判定标准【妇产科学】:ici-q-sf量表
[0117]
治愈:ici-q-sf评分为0分,专科检查无压力性尿失禁;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
[0118]
有效:漏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及ici-q-sf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包括症状好转;
[0119]
无效:漏尿次数50%以下;ici-q-sf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下;尿失禁症状无明显缓解。
[0120]
每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 治愈效例数)/每组总例数
×
100%。
[0121]

实验方法
[0122]
对照组:
[0123]
仅进行生物电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法与目前临床使用方法相同,每次干预时长:约30分钟。
[0124]
干预流程:
[0125]
嘱受试者排尿,受试者仰卧,头的下方枕适合高度的毛巾,屈膝屈髋,双腿分开与髋同宽,膝盖、脚尖正向尾端。双手自然放置于体侧,掌心向下;
[0126]
常规会阴部清洁消毒,探头电极消毒,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置入前涂少量润滑剂,将探头电极置于阴道内;
[0127]
调节治疗参数、肌力训练参数、电流类型(低频)、双向对称方波、波宽: 200us、频率:60hz、刺激持续时间:5s、强度:明显的收缩;循环:15-20次;
[0128]
耐力训练参数:电流类型(低频):双向对称方波;波宽:200us;频率: 35hz;刺激持续时间:高于患者所能自主保持的时间;强度:明显的收缩;循环:15-20次;
[0129]
完成治疗循环:15-20次,治疗结束,取出电极。
[0130]
实验组1:
[0131]
骨盆中立位 生物电反馈电刺激治疗,帮助患者感受骨盆位置,指导患者调整骨盆至骨盆中立位,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维持骨盆中立位;每次干预时长:约40分钟。
[0132]
干预流程:
[0133]
嘱受试者排尿,受试者仰卧,头的下方枕适合高度的毛巾,屈膝屈髋,双腿分开与髋同宽,膝盖、脚尖正向尾端。双手自然放置于体侧,掌心向下;常规会阴部清洁消毒,探头电极消毒,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置入前涂少量润滑剂,将探头电极置于阴道内;
[0134]
帮助患者感受骨盆位置,指导患者调整骨盆至骨盆中立位,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维持骨盆中立位;
[0135]
调节治疗参数,肌力训练参数:电流类型(低频):双向对称方波;波宽: 200us;频率:60hz;刺激持续时间:5s;强度:明显的收缩;循环:15-20次;
[0136]
耐力训练参数:电流类型(低频):双向对称方波;波宽:200us;频率: 35hz;刺激持续时间:高于患者所能自主保持的时间;强度:明显的收缩;循环:15-20次;
[0137]
完成治疗循环:15-20次,治疗结束,取出电极。
[0138]
实验组2:
[0139]
骨盆位置纠正性训练 骨盆中立位 生物电反馈电刺激治疗,根据体态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骨盆位置纠正性训练,每次干预时长:约90分钟。
[0140]
干预流程:
[0141]
根据体态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骨盆位置纠正性训练;
[0142]
嘱受试者排尿,受试者仰卧,头的下方枕适合高度的毛巾,屈膝屈髋,双腿分开与髋同宽,膝盖、脚尖正向尾端。双手自然放置于体侧,掌心向下;常规会阴部清洁消毒,探头电极消毒,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置入前涂少量润滑剂,将探头电极置于阴道内;
[0143]
帮助患者感受骨盆位置,指导患者调整骨盆至骨盆中立位,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维持骨盆中立位;
[0144]
调节治疗参数,肌力训练参数:电流类型(低频):双向对称方波;波宽:200us;频率:60hz;刺激持续时间:5s;强度:明显的收缩;循环:15-20次;
[0145]
耐力训练参数:电流类型(低频):双向对称方波;波宽:200us;频率: 35hz;刺激持续时间:高于患者所能自主保持的时间;强度:明显的收缩;循环:15-20次;
[0146]
完成治疗循环:15-20次,治疗结束,取出电极。
[0147]

质量控制
[0148]
由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进行诊断确诊,至少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取得一致结果作为最终结果;
[0149]
进行观察及随访的工作人员必须为执业医师或研究生,并对患者分组情况不知情;
[0150]
治疗结束后,由妇产科医生进行疗效诊断。
[0151]
(3)数理统计法
[0152]

数据录入:由工作人员录入观察的数据。
[0153]

统计学分析:将病例报告表填写整理好,汇总数据后,统计学分析由 spss23.0数据软件执行,并建立数据库。不同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全部检验都采用单侧检验,患者基本资料采用基本统计分析及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以α=0.05,若p值大于0.05,表示所检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p值小于0.05,表示所检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154]
(4)实验结果:
[0155]
康复的区域依存理论辩证地看待骨盆和附着在其上肌肉的关系,二者互相影响,骨盆的位置决定肌肉的张力,肌肉的张力影响骨盆的位置,骨盆纠正性训练考虑通过将骨盆位置调正,使得相关肌肉张力回归正常,从而改善在bes 刺激盆底肌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疗效。
[015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