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0:34: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框架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支撑结构,框支梁与框支柱用于转换层,如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梁柱为框支柱和框支梁,框支柱与框架柱的区别也就是所用部位不同,然后结构设计时所考虑的也就不尽相同了,简单一点就是:框支柱是支撑框支梁的柱,用于转换层,框支柱与框架柱的区别在于框架柱与基础相连,框支柱以下的柱都是框架柱,而不与剪力墙相连的梁则为框架梁。
3.变形缝处的框架柱在使用时由于一侧为变形缝导致框架柱的受力变大,若不对其进行加固则导致框架柱与屋顶之间开裂,不能够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具备防止框架柱与屋顶之间开裂的优点,解决了变形缝处的框架柱在使用时由于一侧为变形缝导致框架柱的受力变大,若不对其进行加固则导致框架柱与屋顶之间开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包括两个框架柱,所述框架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屋顶,所述框架柱的表面套设有两个保护壳,所述屋顶的底部且位于保护壳的上方设置有两个连接板,所述保护壳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唇,所述连接唇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螺栓。
6.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且位于框架柱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保护壳的顶部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屋顶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底部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屋顶底部左侧的连接板内部开设有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的右侧与屋顶底部右侧的连接板左侧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贯穿第三限位杆并延伸至连接板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框架柱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内部穿插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靠近保护壳的一侧与保护壳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壳和连接板之间的配合增加框架柱和屋顶之间的强度,避免在使用时框架柱与屋顶之间存在断裂,同时解决了变形缝处的框架柱在使用时由于一侧为变形缝导致框架柱的受力变大,若不对其进行加固则导致框架柱与屋顶之间开裂的问
题。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之间的配合增加保护壳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稳定,通过第一容纳槽和第二限位杆之间的配合实现连接板与屋顶的连接稳定,通过第三容纳槽和第三限位杆之间的配合实现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稳定,通过设置第二螺栓用于增加第三容纳槽和第三限位杆的连接稳定,通过第二容纳槽和第一限位杆之间的配合增加保护壳与框架柱之间的连接稳定。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壳侧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框架柱;2、屋顶;3、第一容纳槽;4、保护壳;5、第一螺栓;6、连接唇;7、连接板;8、限位槽;9、限位块;10、第二螺栓;11、第二容纳槽;12、第一限位杆;13、第三容纳槽;14、第三限位杆;15、第二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包括两个框架柱1,框架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屋顶2,框架柱1的表面套设有两个保护壳4,屋顶2的底部且位于保护壳4的上方设置有两个连接板7,保护壳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唇6,连接唇6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螺栓5,通过保护壳4和连接板7之间的配合增加框架柱1和屋顶2之间的强度,避免在使用时框架柱1与屋顶2之间存在断裂,连接板7的底部且位于框架柱1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8,限位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9,限位块9的底部与保护壳4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槽8和限位块9之间的配合增加保护壳4和连接板7之间的连接稳定,屋顶2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容纳槽3,第一容纳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杆15,第二限位杆15的底部与连接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容纳槽3和第二限位杆15之间的配合实现连接板7与屋顶2的连接稳定。屋顶2底部左侧的连接板7内部开设有第三容纳槽13,第三容纳槽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杆14,第三限位杆14的右侧与屋顶2底部右侧的连接板7左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三容纳槽13和第三限位杆14之间的配合实现两个连接板7之间的连接稳定,连接板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螺栓10,第二螺栓10贯穿第三限位杆14并延伸至连接板7的内部,通过设置第二螺栓10用于增加第三容纳槽13和第三限位杆14的连接稳定,框架柱1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容纳槽11,第二容纳槽11的内部穿插设置有第一限位杆12,第一限位杆12靠近保护壳4的一侧与保护壳4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容纳槽11和第一限位杆12之间的配合增加保护壳4与框架柱1之间的连接稳定。
20.在使用时,将两个连接板7套设于框架柱1的表面,并将第三限位杆14贯穿至第三容纳槽13的内部,将连接板7向上移动,使得第二限位杆15贯穿至第一容纳槽3的内部,将保
护壳4套设于框架柱1的表面并使得限位块9贯穿至限位槽8的内部,第一限位杆12贯穿至第二容纳槽11的内部,通过第一螺栓5将两个保护壳4固定,通过第二螺栓10将第三容纳槽13和第三限位杆14固定即可。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包括两个框架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屋顶(2),所述框架柱(1)的表面套设有两个保护壳(4),所述屋顶(2)的底部且位于保护壳(4)的上方设置有两个连接板(7),所述保护壳(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唇(6),所述连接唇(6)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螺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的底部且位于框架柱(1)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的底部与保护壳(4)的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2)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容纳槽(3),所述第一容纳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杆(15),所述第二限位杆(15)的底部与连接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2)底部左侧的连接板(7)内部开设有第三容纳槽(13),所述第三容纳槽(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杆(14),所述第三限位杆(14)的右侧与屋顶(2)底部右侧的连接板(7)左侧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螺栓(10),所述第二螺栓(10)贯穿第三限位杆(14)并延伸至连接板(7)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1)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容纳槽(11),所述第二容纳槽(11)的内部穿插设置有第一限位杆(12),所述第一限位杆(12)靠近保护壳(4)的一侧与保护壳(4)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形缝处框架柱加固结构,包括两个框架柱,所述框架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屋顶,所述框架柱的表面套设有两个保护壳,所述屋顶的底部且位于保护壳的上方设置有两个连接板,所述保护壳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唇,所述连接唇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螺栓,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且位于框架柱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壳和连接板之间的配合增加框架柱和屋顶之间的强度,避免在使用时框架柱与屋顶之间存在断裂,同时解决了变形缝处的框架柱在使用时由于一侧为变形缝导致框架柱的受力变大,若不对其进行加固则导致框架柱与屋顶之间开裂的问题。导致框架柱与屋顶之间开裂的问题。导致框架柱与屋顶之间开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雷波 叶建平 杨仁飞 谢晨 杨磊 王斌 孙迪 李国龙 李明 肖福鑫 刘杰武 周海 李城茂 余大海 孙凯 李松博 徐国杰 杨铠铨 何光策 吕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2
技术公布日:2022/6/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