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型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8:35: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保温板领域,尤其是一种复合型保温板。


背景技术:

2.保温板说的通俗易懂就是给楼房保温用的板子,保温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具有防潮、防水性能,可使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厚度,从而增加室内使用面积。
3.传统的保温板在使用时,通过锚固钉进行固定时在与保温板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导致板体损坏,而且传统的保温板在安装过程中保温板强度低,保温板容易断裂,保温板多采用保温结构,保温效果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复合型保温板。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复合型保温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板与锚固钉固定处容易渗水以及保温效果差容易断裂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型保温板,包括固定机构和保温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包裹壳体、连接槽、防水固定壳和锚固钉,所述包裹壳体与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槽与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固定壳与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固定连接,所述锚固钉与防水固定壳固定连接;
6.所述保温机构包括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和一号无机泡沫板,所述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与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无机泡沫板与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固定连接,且一号无机泡沫板与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与二号无机泡沫板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包裹壳体表面设置有两个连接头,两个所述连接头对称分布在包裹壳体一端表面。
8.进一步地,所述包裹壳体表面设置有两个连接槽,两个所述连接槽对称分布在包裹壳体一端表面,且连接槽与连接头滑动插接。
9.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固定壳分别贯穿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一号无机泡沫板、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二号无机泡沫板和抗裂砂浆层表面,且防水固定壳分别与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一号无机泡沫板、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二号无机泡沫板和抗裂砂浆层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防水涂料层表面设置有四个防水固定壳,四个所述防水固定壳呈矩形分布在聚氨酯防水涂料层表面。
11.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上表面与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固定连接,且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下表面与一号无机泡沫板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上表面与一号无机泡沫板固定连接,所述
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下表面与二号无机泡沫板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二号无机泡沫板与抗裂砂浆层固定连接,所述包裹壳体分别将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一号无机泡沫板、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二号无机泡沫板和抗裂砂浆层侧面包裹固定。
14.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通过固定机构可以避免保温板固定处渗水,通过保温机构提升保温板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包裹壳体,2、连接头,3、连接槽,4、聚氨酯防水涂料层,5、锚固钉,6、防水固定壳,7、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8、一号无机泡沫板, 9、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10、二号无机泡沫板,11、抗裂砂浆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2.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6.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复合型保温板,包括固定机构和保温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包裹壳体1、连接槽3、防水固定壳6和锚固钉5,所述包裹壳体1与连接头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槽3与连接头2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固定壳6与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7固定连接,所述锚固钉5与防水固定壳6 固定连接;
27.所述保温机构包括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和一号无机泡沫板8,所述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与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7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无机泡沫板8 与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7固定连接,且一号无机泡沫板8与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9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9与二号无机泡沫板10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机构可以避免保温板固定处渗水,通过保温机构提升保温板的保温性能。
28.所述包裹壳体1表面设置有两个连接头2,两个所述连接头2对称分布在包裹壳体1一端表面,所述包裹壳体1表面设置有两个连接槽3,两个所述连接槽3对称分布在包裹壳体1一端表面,且连接槽3与连接头2滑动插接,通过两个连接槽3与连接头2滑动插接保证板体之间连接牢固,所述防水固定壳6分别贯穿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7、一号无机泡沫板8、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9、二号无机泡沫板10和抗裂砂浆层11表面,且防水固定壳6分别与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一号无机泡沫板8、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9、二号无机泡沫板10和抗裂砂浆层11固定连接,所述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表面设置有四个防水固定壳6,四个所述防水固定壳6呈矩形分布在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表面,所述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7上表面与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固定连接,且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7下表面与一号无机泡沫板8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9上表面与一号无机泡沫板8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9下表面与二号无机泡沫板10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无机泡沫板10与抗裂砂浆层11固定连接,所述包裹壳体1分别将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7、一号无机泡沫板8、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9、二号无机泡沫板10和抗裂砂浆层11侧面包裹固定。
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抗裂砂浆层11将复合保温板与墙体进行粘接,同时通过锚固钉5与墙体进行固定,保证保温板固定牢固,通过防水固定壳6 避免锚固钉5在固定过程中将其他材料刺穿破坏,通过防水固定壳6保证保温板的防水性,避免雨水通过锚固钉5与板体连接处渗入板体,造成板体损坏,通过包裹壳体1增加整体性,通过连接头2与连接槽3进行插接固定,便于板体进行延伸固定,通过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增加板体的防水性,通过一号无机泡沫板8和二号无机泡沫板10两层保温,保证充足的保温性能,通过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7和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9增加板体的强度,同时通过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7、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9和包裹壳体1,避免一号无机泡沫板8和二号无机泡沫板10在安装时被折断损坏,保证板体的整体性,通过抗裂砂浆层11保证板体与墙体连接牢固。
30.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1.1.为了避免连接处渗水,通过抗裂砂浆层将复合保温板与墙体进行粘接,同时通
过锚固钉与墙体进行固定,保证保温板固定牢固,通过防水固定壳避免锚固钉在固定过程中将其他材料刺穿破坏,通过防水固定壳保证保温板的防水性,避免雨水通过锚固钉与板体连接处渗入板体,造成板体损坏;
32.2.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包裹壳体增加整体性,通过连接头与连接槽进行插接固定,便于板体进行延伸固定,通过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增加板体的防水性,通过一号无机泡沫板和二号无机泡沫板两层保温,保证充足的保温性能,通过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和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增加板体的强度,同时通过一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二号双层复合网格布层和包裹壳体,避免一号无机泡沫板和二号无机泡沫板在安装时被折断损坏,保证板体的整体性。
33.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