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灯框组件及应用该灯框组件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5:03: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框组件及应用该灯框组件的灯具,属于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灯具的使用场景多种多样。灯具的组成通常包括依次连接的背板、边框组件和灯罩,边框组件位于背板和灯罩之间并连接背板和灯罩。使用时,背板安装于房屋中的墙顶、墙壁等处,灯罩内的光源模组发出光线并透过灯罩照射至屋内,实现照明功能。
3.目前,背板、边框组件和灯罩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为:将灯罩卡接到边框组件中并使用螺丝固定背板和边框组件,而边框组件通常由边框和连接相邻两个边框的角框组成,所以在组装完成后角框和边框的连接处容易漏光。为了解决漏光问题,通常需要在组装前对边框进行二次加工,然而,边框的结构比较复杂,对边框进行二次加工会大幅提高灯具整体的生产成本。
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边框组件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框组件及应用该灯框组件的灯具,以解决现有边框难以直接与灯罩固定以及边框和角框之间容易漏光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框组件,包括由若干个边框和若干个角框首尾相接形成的边框组件以及与所述边框组件相连的灯罩,所述灯框组件还包括若干个位于所述灯罩内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贴合所述边框组件设置的第一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定位片,所述灯罩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边框的朝向灯罩一侧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定位片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以固定连接所述灯罩与所述边框组件,并遮挡所述边框与所述角框两两接合处形成的接合边缝。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呈板状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组合成l形。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还设有若干个加强筋,若干个所述加强筋分别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还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以便外部紧固件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接,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片设有两个且置于所述固定孔的两侧,该两个定位片与所述固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框包括转角部和位于转角部两端的插接部,所述转角部的内侧靠近插接部处形成有抵接面,当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边框首尾相接时,
所述固定件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抵接面接触,以遮挡所述边框与所述插接部之间形成的接合边缝。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框包括第一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以及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连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第二侧板的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凹陷形成,所述第一侧板的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灯罩抵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框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共同围设形成一插槽,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槽相配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罩包括出光部及围设在所述出光部四周的安装部,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于所述出光部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处,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靠近出光部设置的第一平台部和远离出光部设置的第二平台部,所述第一侧板的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部相抵接并使得所述第一侧板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外壁面相平齐,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平台部相抵接。
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背板、与所述背板连接的光源模组以及前述的灯框组件,所述背板与所述边框组件的远离所述灯罩的一侧固定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灯框组件通过设置固定件,从而可利用固定件的第二固定部与灯罩上的第一凹槽相连接、第一固定部上的定位片与边框上的第二凹槽相连接,来实现边框组件与灯罩之间的固定,避免了对边框的二次加工,降低了灯具的生产成本;此外,当固定件设于边框和角框的连接处时,还能对边框和角框两两接合处形成的接合边缝进行遮挡,避免边框组件漏光。
附图说明
17.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图1所示的灯具的爆炸图。
19.图3是图2中固定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是图2中固定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1.图5是图2中边框组件和固定件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22.图6是图5中边框组件和固定件的局部爆炸图。
23.图7是图6中边框的立体示意图。
24.图8是图7中边框的截面图。
25.图9是图6中角框的立体示意图。
26.图10是图2中灯罩的截面图。
27.图11是图10中灯罩的局部放大图。
28.图12是图1中灯具的截面图。
29.图13是图12所示的灯具的局部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00-灯具,200-灯框组件,300-背板,400-紧固件,201-固定件,202-边框组件,203-灯罩;
31.1-第一固定部,11-定位片,12-加强筋,13-固定孔;2-第二固定部,3-边框,31-第一侧板,311-固定端,312-自由端,32-第二侧板,321-第二凹槽,33-第一安装板,331-挡止板,34-第二安装板,341-第三凹槽,35-插槽;4-角框,41-插接部,411-安装孔,42-转角部,421-抵接面,5-出光部,6-第一凹槽,7-安装部,71-连接部,72-第一平台部,73-第二平台部,74-第三平台部,301-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3.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灯具100,用于照明。灯具100包括背板300、安装在背板300上的光源模组(未图示)以及灯框组件200,灯框组件200包括边框组件202、灯罩203以及若干个位于边框组件202内侧并连接边框组件202和灯罩203的固定件201。光源模组与背板300固定连接,边框组件202的一端围设在光源模组的外侧并与背板300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件201与灯罩203连接,以将光源模组收容在背板300和灯框组件200之间,使得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灯罩203向外射出。
34.背板300上设有穿孔301,具体的,穿孔301设于背板300的边缘处且贯穿背板300,从而可使用紧固件400穿过穿孔301与边框组件202进行组装,以实现背板300与边框组件202的固定连接,具体参图13。
35.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固定件201包括第一固定部1和与第一固定部1相连的第二固定部2,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均呈板状结构设置,当然,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也可以设为弯曲状。第二固定部2连接在第一固定部1的一端且垂直于第一固定部1设置,即,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组合成“l”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之间也可以呈锐角或钝角设置。
36.第一固定部1上设有定位片11、加强筋12和固定孔13,具体的,固定孔13开设在第一固定部1的中间位置并贯穿第一固定部1。定位片11为板状结构且与第一固定部1固定连接,定位片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固定部2的延伸方向相同,即,定位片11垂直于第一固定部1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片11与第一固定部1之间也可以呈锐角或钝角设置。较佳地,定位片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固定孔13的两侧,两个定位片11与固定孔1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7.加强筋12在第一固定部1上设有若干个且自第一固定部1向外延伸,加强筋1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固定部2的延伸方向相反,即加强筋12与定位片11分别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两侧突伸。本实施例中,加强筋12设有四个且分别沿第一固定部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以增加固定件201的支撑强度,保证固定件201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形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筋1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38.请参阅图5至图10并结合图2所示,边框组件202包括首尾相接的若干个边框3和若干个角框4,具体的,边框3和角框4各设有四个,角框4呈弧形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边框3,使得边框3和角框4共同围设形成环状的边框组件202。
39.边框3包括第一侧板31、与第一侧板3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32、连接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的第一安装板33以及连接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并与第一安装板33相对设
置的第二安装板34。具体的,第一安装板33与第二安装板34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安装板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连接,第二安装板34的两端也分别与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连接,使得第一侧板31、第二侧板32、第一安装板33和第二安装板34共同围设形成一个插槽35,连接时,角框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边框3的插槽35相配合,以连接相邻的两个边框3。
40.第一侧板31包括固定端311和自由端312。具体的,第一侧板31的与第一安装板33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二安装板34的方向延伸形成固定端311,与第二安装板34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安装板33的方向延伸形成自由端312,固定端311和自由端312的外侧壁面与第一侧板31的外侧壁面平齐。
41.第二侧板32上形成有第二凹槽321。具体的,第二侧板32在与第一安装板33的连接处朝向第一侧板31凹陷以形成第二凹槽32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2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侧板32上的任意位置,此处不做限制。
42.第二安装板34上形成有第三凹槽341。具体的,第二安装板34在靠近第二侧板32处朝向第一安装板33凹陷以形成第三凹槽34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凹槽34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4的靠近第一侧板31处,此处不做限制。
43.第一安装板33上设有挡止板331,该挡止板331自第一安装板33朝向远离第二安装板34的方向延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33上也可以不设置挡止板331。
44.第三凹槽341与穿孔301相对应设置,当背板300与边框3组装连接时,背板300置于自由端312的内侧且背板300的边缘与自由端312抵接,以定位背板300在边框3上的位置。通过紧固件400穿过穿孔301和第三凹槽341并锁紧固定在第三凹槽341内,可实现背板300与边框3之间的固定连接。
45.请参阅图9和图10所示,角框4包括插接部41和转角部42,插接部41设有两个且分别连接在转角部42的两端。连接时,两个插接部41分别与两个边框3的插槽35相配合,以实现相邻两个边框3的连接。转角部42呈弧形设置,插接部41自转角部42的两端分别朝向远离转角部42的方向进行延伸,以使得多个边框3和角框4经过首尾连接组装形成边框组件202。
46.插接部41的形状和大小与插槽35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以实现插接部41可以容纳在插槽35内并与插槽35的内侧壁相接触。插接部41上设有安装孔411,该安装孔411的位置与第三凹槽341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当插接部41收容在插槽35内时,可以通过紧固件400穿过第三凹槽341与安装孔411锁紧固定,来实现边框3和角框4的固定连接。此外,在连接背板300与边框组件202时,紧固件400依次穿过穿孔301和第三凹槽341并与安装孔411锁紧固定,实现了背板300、边框3和角框4之间的固定连接。
47.转角部42上设有抵接面421,具体的,抵接面421设于转角部42的内侧且靠近插接部41,当插接部41收容在插槽35内时,第二侧板32抵接在转角部42和插接部41的连接处,抵接面421与第二侧板32平齐。转角部42的外侧壁与第一侧板3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转角部42的外侧壁面与第一侧板31的外侧壁面平齐,以实现边框组件202的外侧壁面平整统一。
48.请参阅图12和图13并结合图5所示,固定件201与边框组件202连接时,第一固定部1的其中一部分与第二侧板32抵接,另一部分与抵接面421抵接,以实现通过固定件201遮盖边框3和角框4两两接合处形成的接合边缝。定位片11与第二凹槽321相配合,以实现固定件201和边框3之间的连接定位。当然,当第一固定部1呈弯曲状设置时,也可以不设置定位片
11,此时第一固定部1上的弯曲部分可以作为定位片11使用,也能实现固定件201与边框3之间的连接定位。固定孔13与第二凹槽321相对应,从而可通过紧固件400穿过固定孔13与第二凹槽321相连接,来实现固定件201和边框3之间的进一步固定连接。
49.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灯罩203包括出光部5、安装部7以及形成于出光部5和安装部7连接处的第一凹槽6,具体的,安装部7围设在出光部5的四周并与出光部5固定连接,安装部7靠近出光部5的一端凹陷形成第一凹槽6。
50.安装部7包括靠近出光部5设置的第一平台部72、远离出光部5设置的第二平台部73、设于第一平台部72和第二平台部73之间的第三平台部74以及连接第一平台部72和第三平台部74的连接部71。具体的,第一平台部72是自安装部7与出光部5的连接处朝向出光部5的中心方向水平延伸形成,连接部71自第一平台部72倾斜延伸以连接第一平台部72和第三平台部74,第三平台部74与第二平台部73通过安装部7的内侧壁连接。
51.第一凹槽6设于第三平台部74靠近出光部5的一侧,具体的,第一凹槽6的两个侧壁分别为连接部71和第三平台部74。
52.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灯罩203、边框组件202和固定件201连接时,固定件201与边框组件202通过紧固件400连接,部分安装部7限位收容在固定件201和边框3之间,并通过固定件201和边框3之间的相互挤压实现灯罩203与边框组件202的固定,紧固件400优选为螺钉,第二凹槽321和第三凹槽341优选为螺槽。
53.第一侧板31的固定端311与第一平台部72抵接,且第一侧板31的外侧壁面与安装部7的外壁面相平齐,以实现灯具100的外观平滑统一。第二平台部73与第一安装板33上的挡止板331抵接,以限制灯罩203与边框3之间的距离。较佳的,当固定端311与第一平台部72抵接时,第二平台部73刚好与挡止板331抵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安装板33上未设置挡止板331,则第二平台部73与第一安装板33直接抵接,以限制灯罩203与边框3之间的距离。
54.固定件201的第二固定部2与第一凹槽6相连接,即第二固定部2远离第一固定部1的一端与连接部71抵接,并使得第二固定部2的上表面与第三平台部74贴合,以将第三平台部74、安装部7的内侧壁以及第二平台部73限位收容在固定件201和边框3之间,实现灯罩203和边框组件202的便捷固定组装。
55.总的来说,首先,将边框3和角框4按照首尾连接的顺序进行连接,以组装成环形的边框组件202,其次,将边框组件202的固定端311与灯罩203的第一平台部72抵接,将固定件201的定位片11伸入第二凹槽321内,并使得第二固定部2的远离第一固定部1的一端与连接部71抵接,以定位固定件201在边框组件202上的位置,然后,使用紧固件400穿过固定孔13并与第二凹槽321连接,以将部分安装部7限位收容在边框组件202和固定件201之间,实现了灯罩203、边框组件202和固定件201共同组装为灯框组件200,最后,使用紧固件400依次穿过背板300上的穿孔301、边框3上的第三凹槽341并与角框4上的安装孔411连接,实现背板300、边框3和角框4之间的连接,以完成灯具100的组装。
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灯框组件200通过将灯罩203限位收容在固定件201和边框3之间,一方面实现了边框组件202与灯罩203之间的固定,另一方面使得边框3可以直接进行裁切使用,避免了对边框3的二次加工,降低了灯具100的生产成本;通过固定端311与第一平台部72抵接以及第二固定部2与连接部71抵接,实现了固定件201和边框3对安装部7
的挤压固定;通过将固定件201设于边框3和角框4的连接处,实现了对边框3和角框4两两接合处形成的接合边缝进行遮挡,避免边框组件202漏光;通过将定位片11与第二凹槽321相连接,实现了固定件201和边框3之间的定位;通过在固定件201上设置加强筋12,增加了固定件201的强度以避免固定件201变形。
5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