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

2022-06-04 07:09: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2.联肢结构由于高效的抗侧力性能,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其主要承受水平力作用,在工程应用中需要进行缩尺试验。目前,对于联肢结构缩尺模型的试验需要进行两点及以上的水平加载。现有的水平加载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仅对联肢试件的单肢施加荷载,第二种是使用两个作动器同时对联肢试件的两肢施加水平荷载。
3.方法一存在的问题有:仅对单片试件施加水平作用,会导致联肢试件各肢受到的水平荷载不均匀,无法获得指定的荷载分配效果。
4.方法二存在的问题有:需要配置两套水平加载设备,实验室可能难以提供且费用大,各作动器施加的水平荷载有所差异,多点加载的协调难度大、人力控制要求较高。
5.因此目前常规的加载方式难以满足联肢试件的试验需求,亟待寻求其他高效的加载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该装置能够对联肢试件的载荷分配较为均匀,多点加载难度小,控制要求较低。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包括水平荷载分配梁、联肢试件、作动器、反力墙及若干插销;
8.水平荷载分配梁通过各插销与联肢试件相连接,水平荷载分配梁的端部通过作动器与反力墙相连接。
9.水平荷载分配梁的端部设置有梁端端板,作动器与所述梁端端板相连接。
10.作动器与所述梁端端板通过高强螺栓相连接。
11.所述水平荷载分配梁包括第一钢梁及第二钢梁,其中,第一钢梁与第二钢梁平行分布,且第一钢梁与第二钢梁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相连接,第一钢梁的端部及第二钢梁的端部均固定于梁端端板上,各插销均穿过第一钢梁及第二钢梁。
12.第一钢梁与第二钢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劲板,第一加劲板固定于梁端端板上。
13.第一加劲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劲板,第二加劲板固定于梁端端板上。
14.所述第一钢梁及第二钢梁均为工字钢。
15.第一钢梁中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以及第二钢梁中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均设置有补强板,其中,插销穿过所述补强板。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在具体操作时,将水平荷载分配
梁通过作动器与反力墙相连接,且水平荷载分配梁通过各插销与联肢试件相连接,以实现多点受力,继而实现对联肢试件载荷的均匀分配,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作动器即可完成载荷,多点加载难度较低,控制要求较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水平荷载分配梁1、插销2及联肢试件3连接的分解图;
20.图3为水平荷载分配梁1的主视图;
21.图4为水平荷载分配梁1的俯视图;
22.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面图;
23.图6为图4中b-b方向的剖面图。
24.其中,1为水平荷载分配梁、2为插销、3为联肢试件、4为作动器、5为反力墙、6为第二加劲板、7为梁端端板、8为第一加劲板、91为第一钢梁、92为第二钢梁、10为补强板、11为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概念。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27.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包括水平荷载分配梁1、联肢试件3、作动器4、反力墙5及若干插销2;
28.水平荷载分配梁1固定于联肢试件3上,水平荷载分配梁1的端部通过作动器4与反力墙5相连接。
29.水平荷载分配梁1通过各插销2与联肢试件3相连接,水平荷载分配梁1的端部设置有梁端端板7,作动器4与所述梁端端板7相连接;
30.所述水平荷载分配梁1包括第一钢梁91及第二钢梁92,其中,第一钢梁91与第二钢梁92平行分布,且第一钢梁91与第二钢梁92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11相连接。第一钢梁91的端部及第二钢梁92的端部均固定于梁端端板7上,第一钢梁91与第二钢梁9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劲板8,其中,第一加劲板8固定于梁端端板7上,第一加劲板8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劲板6,其中,第二加劲板6固定于梁端端板7上优选的,第一加劲板8的数目为一块,第二
加劲板6的数目为四块,补强板10的数目为四块,插销2的数目为两根,连接板11的数目为三块,保持两点施加荷载的同步以及保证两点施加的水平位移一致,简化了加载试验加载过程。
31.各插销2均穿过第一钢梁91及第二钢梁92,其中,所述第一钢梁91及第二钢梁92均为工字钢,第一钢梁91中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以及第二钢梁92中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均设置有补强板10,其中,插销2穿过所述补强板10。
3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先在工厂中进行水平荷载分配梁1的焊接组装,同时在工厂中完成插销2和联肢试件3的加工,然后将水平荷载分配梁1、插销2及联肢试件3运至加载现场,将联肢试件3安装在加载平台上,将水平荷载分配梁1通过各插销2固定于联肢试件3上。通过高强螺栓将梁端端板7与作动器4进行螺栓连接,完成两点水平荷载加载装置的组装。


技术特征:
1.一种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荷载分配梁(1)、联肢试件(3)、作动器(4)、反力墙(5)及若干插销(2);水平荷载分配梁(1)通过各插销(2)与联肢试件(3)相连接,水平荷载分配梁(1)的端部通过作动器(4)与反力墙(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平荷载分配梁(1)的端部设置有梁端端板(7),作动器(4)与所述梁端端板(7)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作动器(4)与所述梁端端板(7)通过高强螺栓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荷载分配梁(1)包括第一钢梁(91)及第二钢梁(92),其中,第一钢梁(91)与第二钢梁(92)平行分布,且第一钢梁(91)与第二钢梁(92)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11)相连接,第一钢梁(91)的端部及第二钢梁(92)的端部均固定于梁端端板(7)上,各插销(2)均穿过第一钢梁(91)及第二钢梁(9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钢梁(91)与第二钢梁(9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劲板(8),第一加劲板(8)固定于梁端端板(7)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劲板(8)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劲板(6),第二加劲板(6)固定于梁端端板(7)上。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梁(91)及第二钢梁(92)均为工字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钢梁(91)中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以及第二钢梁(92)中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均设置有补强板(10),其中,插销(2)穿过所述补强板(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水平荷载分配的加载装置,包括水平荷载分配梁、联肢试件、作动器、反力墙及若干插销;水平荷载分配梁通过各插销与联肢试件相连接,水平荷载分配梁的端部通过作动器与反力墙相连接,该装置能够对联肢试件的载荷分配较为均匀,多点加载难度小,控制要求较低。控制要求较低。控制要求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郝际平 王蓉 吴星煌 李生辉 田炜烽 樊春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6/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