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雷达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06:43: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汽车雷达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其能够安装于车辆的后保险杆内侧,用以调整汽车雷达与地垂直面之间的角度。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雷达(比如毫米波汽车雷达)作为智能驾驶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需要将安装其安装结构及其工艺精度作为其在汽车上布置时的重要因素,以保证汽车雷达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与设计状态保持一致,进而保证其测量精准度。
3.现有技术中,将汽车雷达安装在雷达支架上,再将雷达支架安装在汽车车身上;但由于汽车雷达支架设计比较简单,采用设计面进行贴合的方式直接贴合在汽车保险杠上,且同一个雷达在不同的布置位置,因为贴合面角度及雷达探测角度的差异,需要设计不同贴合型面的雷达支架,这样不仅增加了设计成本,重复利用率低,通用性差,并且新增了很多专用件,增加了管控难度。
4.依此,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在保证汽车雷达固定的同时,提供了一种汽车雷达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欲解决汽车雷达固定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简易管控难度,更优的是提升雷达测量精度。
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雷达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能够安装于车辆的后保险杆内侧,包括:
7.一框体,所述框体的一侧沿纵轴方向延伸一对固定块和一对调节块,所述一对固定块和所述一对调节块分别对应分布在所述框体的同侧的上下两端;
8.一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的相对两侧水平延伸一对转轴和一对安装孔,所述一对转轴与所述一对固定块配合,所述一对安装孔与贯穿所述一对调节块的螺栓固定;
9.一汽车雷达,所述汽车雷达位于所述框体的框体处,且一侧面与所述调节支架可拆卸连接;
10.所述一对调节块上开设有弧形调节孔,所述一对转轴与所述一对固定块配合后所述调节支架以所述转轴为支点进行转动,当所述汽车雷达达到最佳侦测角度时,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弧形调节孔与所述安装孔固定。
11.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框体一调节支架的配合,利用调节支架上的一对转轴与框体上一对固定块的转动连接,同时结合螺栓贯穿框体上一对调节块后与调节支架上的一对安装孔进行固定,在汽车雷达与调节支架连接稳定的基础上,通过调节调节支架与框体之间的角度,从而实现对汽车雷达扫描角度的调整。该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更优的是提升雷达测量精度。
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射包框,所述射包框包设在所述框体的外侧;
13.所述射包框对应所述一对固定块和所述一对调节块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水平延伸一接触面,所述接触面朝向车辆的后保险杆的一侧设有可黏贴的柔性面板。
1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射包框包设在框体的外侧,实现对框体的保护,同时通过两侧设置的接触面,提供与车辆的后保险杆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稳定性。更的是在接触面朝向车辆的后保险杆的一侧设置可黏贴的柔性面板,目的是在避免长时间使用面与面之间的磨损,还能有效地利用粘性提高连接强度。
1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体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并行排列的第一加强筋。
16.本技术方案中,在框体的外表面上设置若干个第一加强筋,目的是利用第一加强筋提高整个框体的强度,同时提高与射包框连接稳定性。
1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固定块上设置一贯穿的u型孔,所述u 型孔的开孔方向朝向所述调节块的一侧。
18.本技术方案中,在固定块上设置的u型孔,目的是方便与调节支架转轴的连接,同时又能保证转轴的转动。
1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调节孔从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侧朝靠近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弯曲,且沿所述弧形调节孔的边缘设有角度刻度。
20.本技术方案中,将弧形调节孔的弯曲方向做限定,目的是为方便调节支架以转轴为支点进行转动的同时,实现调节块的位置固定,同时通过弧形调节孔的边缘设有角度刻度可直观的去调整汽车雷达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简化的操作程序。
2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支架朝向所述汽车雷达的一侧设置若干个螺栓孔,若干个所述螺栓孔均匀分布在整个所述调节支架的四个角上。
2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支架朝向汽车雷达的一侧设置若干个螺栓孔,利用螺栓孔实现两者的连接,同时将螺栓孔均匀分布在调节支架的四个角上,这样受力均匀可以保证连接稳定。
2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支架朝向所述汽车雷达的一侧并行排列若干个第二加强筋。
24.本技术方案中,在调节支架朝向汽车雷达的一侧设置第二加强筋,目的是利用第二加强筋提高调节支架上安装完汽车雷达后一侧表面与框体表面的摩擦力提高连接强度。
2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转轴通过一加强块与所述调节支架的侧边进行连接。
26.本技术方案中,每个转轴通过加强块与调节支架的侧边进行连接,目的是提高转轴的强度,避免重复转动后导致转轴折断。
2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安装孔开设在与所述调节支架的侧边进行连接的加强板上。
28.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调节支架的侧边平行,且留有间隙。
29.本技术方案中,将安装孔开设在与调节支架的侧边进行连接的加强板上,且将两者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螺栓贯穿安装孔后,在利用两者之间的间隙安装一螺母,通过螺母进一步的实现了固定,又能有效地避免螺栓松动。
30.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雷达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相比与现有设计的有益效果在于:
31.1、本实用新型,通过框体一调节支架的配合,利用调节支架上的一对转轴与框体上一对固定块的转动连接,同时结合螺栓贯穿框体上一对调节块后与调节支架上的一对安装孔进行固定,在汽车雷达与调节支架连接稳定的基础上,通过调节调节支架与框体之间的角度,从而实现对汽车雷达扫描角度的调整。该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更优的是提升雷达测量精度。
3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射包框包设在框体的外侧,实现对框体的保护,同时通过两侧设置的接触面,提供与车辆的后保险杆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稳定性。更优的是在接触面朝向车辆的后保险杆的一侧设置可黏贴的柔性面板,目的是在避免长时间使用面与面之间的磨损,还能有效地利用粘性提高连接强度。
33.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更优的是在保证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汽车雷达侦测的检测精准率。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其标记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雷达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立体示意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雷达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使用状态示意图。
37.图3是图2的分解图。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雷达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中的射包框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雷达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中的框体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雷达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中的调节支架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号说明:
42.框体100;
43.固定块101;u型孔1011;
44.调节块102;弧形调节孔1021;角度刻度1022;
45.第一加强筋103;
46.调节支架200;
47.转轴201;加强块2011;
48.安装孔202;加强板2021;间隙2022;
49.螺栓孔203;
50.第二加强筋204;
51.螺栓300;
52.汽车雷达400;
53.射包框500;接触面501;可黏贴的柔性面板5011;安装槽5012。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各种常用试剂,均为市售产品。
55.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实用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是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
56.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雷达400安装用可调式黏贴支架,能够安装于车辆的后保险杆内侧,参看图2,垂直的虚线假设是车辆的后保险杆表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受外界环境影响缩短使用寿命,可调式黏贴支架具体包括一框体100,框体100的一侧沿纵轴方向延伸一对固定块101和一对调节块102,一对固定块101和一对调节块102分别对应分布在框体100的同侧的上下两端,即一对固定块101分设在同一侧面的两对应边缘,同样的一对调节块102也分设在与一对固定块101的同一侧面的两对应边缘,仅是一对固定块101在上方,一对调节块102在下方,具体是固定块101在上或调节块2在上均可,具体看角度的调整方向需求;一调节支架200,调节支架200的相对两侧水平延伸一对转轴201和一对安装孔 202,一对转轴201与一对固定块101配合,一对安装孔202与贯穿一对调节块102的螺栓300固定;一汽车雷达400,汽车雷达400位于框体100的框体100处,且一侧面与调节支架200可拆卸连接。参看图1-3所示,具体的安装方式将汽车雷达400与框体100进行固定后,再通过在一对调节块102 上开设的弧形调节孔1021,一对转轴201与一对固定块101配合后调节支架以转轴201为支点进行转动,当汽车雷达400达到最佳侦测角度时,螺栓 300贯穿弧形调节孔1021与安装孔202固定。
57.其中应说明的是框架的大小、形状和调节支架200的大小、形状根据汽车雷达400的大小设定,仅需实现将汽车雷达400实现固定,又能有效地调整侦测角度提高侦测精准率即可。
5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4所示,还包括一射包框500,射包框500 包设在框体100的外侧,这样可以对框体100进行一个保护作用,同时射包框500对应一对固定块101和一对调节块102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水平延伸一接触面501,同时在接触面501朝向车辆的后保险杆的一侧,即背向一对固定块101和一对调节块102一侧,设有可黏贴的柔性面板5011。同时在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可黏贴的柔性面板5011与车辆的后保险杆和射包框500紧密连接,可在接触面501上开设一个供黏贴可黏贴的柔性面板5011的安装槽 5012,即安装槽5012的形状大小与可黏贴的柔性面板5011的形状大小相同,这样既保证连接的紧密性,又能提高连接后的平整性。其中,应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可黏贴的柔性面板5011优选泡棉双面胶。
59.当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参看图5所示,可以进一步的在框体100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并行排列的第一加强筋103,目的是利用第一加强筋103提高整个框体100的强度,同时在被射包框500包设的情况提升两者的连接稳定性,避免车辆运行过程中发送脱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射包框 500与框体100一体成型,或直接在框体100的相对两侧设置可黏贴的柔性面板5011均属于本技术范围之内。其中应说明的是,可以将第一加强筋103 与框体100一体成型,这样不仅简化加工程序,还能有效地提高整个框架的强度。
6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看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在每
一个固定块101上设置一贯穿的u型孔1011,u型孔1011的开孔方向朝向调节块102的一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方便与调节支架200转轴 201的连接,同时在保证转轴201转动的过程中不发生脱落又能提高转动的流畅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高。
6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5所示,弧形调节孔102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本技术中弧形调节孔1021从远离固定块101的一侧朝靠近固定块101的一侧弯曲,且沿弧形调节孔1021的边缘设有角度刻度1022。这样将弧形调节孔1021的弯曲方向做了一定的限定,目的是为方便调节支架200以转轴 201为支点进行转动的同时,实现调节块102的位置固定,同时通过弧形调节孔1021的边缘设有角度刻度1022可直观的去调整汽车雷达400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简化的操作程序,参看图3所示。其中应说明的是弧形调节孔 1021的长度,以及角度的刻度间距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技术中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6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6所示,汽车雷达400与调节支架20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本技术中优选地将调节支架200朝向汽车雷达400的一侧设置若干个螺栓孔203,若干个螺栓孔203均匀分布在整个调节支架200 的四个角上,需说明的本技术中汽车雷达400为长方体,因此即在四个角上通过螺栓300与调节支架200上的调节孔连接固定即可,这样利用螺栓孔203实现两者的连接,同时将螺栓孔203均匀分布在调节支架200的四个角上,这样受力均匀可以保证连接稳定。
6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看图6所示,为提高调节支架200上安装完汽车雷达400后一侧表面与框体100表面的摩擦力提高连接强度,在调节支架200朝向汽车雷达400的一侧并行排列若干个第二加强筋204。当然在实际实施时可以将第二加强筋204与调节支架200一体成型,这样不仅简化加工程序,还能有效地提高整个调节支架200的强度。
6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6所示,其中调节支架200上设置的转轴 201方式有多种,本技术中,将每个转轴201通过一个加强块2011与调节支架200的侧边进行连接,这样可以提高转轴201的强度,避免重复转动后导致转轴201折断。当然在实际设置时也可将加强块2011设置成镂空,转轴201的一端贯穿加强块2011后与调节支架200的侧边进行固定,这样进一步的提高加强块2011对转轴201的保护避免转轴201重复转动后导致转轴201 折断。其中需说明的调节支架200与加强块201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或者是节支架与加强块2011和转轴201可以是一体成型均是一体成型,本技术中不做进一步限定,仅需达到所需的功能即可。
6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看图6所示,安装孔202在调节支架200上的设置方式有多种,本技术中将每一个安装孔202开设在与调节支架200的侧边进行连接的加强板2021上。进一步的将加强板2021与调节支架200的侧边平行,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202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螺栓300贯穿安装孔202后,再利用两者之间的间隙2022安装一螺母,通过螺母进一步的实现对螺栓300的固定,又能有效地避免螺栓300松动。当然在实际设计时也可在调节支架200的侧壁上直接开安装孔202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66.上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