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02:25: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直板手机逐渐向柔性屏手机衍变,然而柔性屏手机的整机结构更加复杂,相对于传统手机而言,柔性屏的配置更影响手机内其它结构的内置空间,在不对内置空间的其它结构做出调整的情形下,使用柔性屏的手机反而会更加影响用户的体验。
3.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手机拍照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强,摄像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上摄像头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需要同时在电子设备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摄像头,但多摄像头的设置不仅占用了较大的内置空间,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成本。因此,针对柔性屏手机如何在更合理的利用其内置空间设置多摄像头,已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柔性屏手机内置空间较小,不易设置多摄像头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7.设备主体;
8.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表面,所述柔性屏可在卷曲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9.摄像模组,包括:第一摄像单元;所述第一摄像单元与所述柔性屏固定连接;
10.在所述柔性屏处于所述卷曲状态的情形下,所述第一摄像单元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侧;在所述柔性屏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形下,所述第一摄像单元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二侧。
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本技术通过在设备主体上设置具有卷曲状态和展开状态的柔性屏,并将第一摄像单元与柔性屏固定连接,使得在柔性屏处于卷曲状态的情形下,第一摄像单元朝向设备主体的第一侧,而在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形下,第一摄像单元朝向设备主体的第二侧,使得第一摄像单元可根据用户需求作为前摄像头或后摄像头,从而减少了摄像模组所占的空间,降低了电子设备的成本。
1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卷曲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展开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卷曲状态的示意图;
17.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18.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距示意图;
19.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卷曲状态的侧视图;
20.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21.1、柔性屏;
ꢀꢀꢀꢀꢀꢀꢀꢀꢀꢀꢀꢀ
11、第二屏;
ꢀꢀꢀꢀꢀꢀꢀꢀꢀꢀꢀꢀ
12、第一屏;
22.2、第一摄像单元;
ꢀꢀꢀꢀꢀꢀ
4、第二摄像单元;
ꢀꢀꢀꢀꢀꢀꢀ
5、第三摄像单元;
23.6、主板;
ꢀꢀꢀꢀꢀꢀꢀꢀꢀꢀꢀꢀꢀꢀ
7、第一柔性线路板;
ꢀꢀꢀꢀꢀ
8、第二柔性线路板;
24.9、卷曲装置;
ꢀꢀꢀꢀꢀꢀꢀꢀꢀꢀ
91、转轴;
ꢀꢀꢀꢀꢀꢀꢀꢀꢀꢀꢀꢀ
92、驱动件;
25.921、丝杆;
ꢀꢀꢀꢀꢀꢀꢀꢀꢀꢀꢀꢀ
922、支撑板;
ꢀꢀꢀꢀꢀꢀꢀꢀꢀ
92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手表等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屏幕模组和摄像模组。
30.屏幕模组用于显示电子设备的图像信息,包括:柔性屏1。柔性屏1可在卷曲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柔性屏1可活动地设置在设备主体表面。
31.摄像模组用于拍摄图像,摄像模组包括:第一摄像单元2。第一摄像单元2设置在柔性屏1中,柔性屏1设有对应第一摄像单元2容置槽,第一摄像单元2设置在容置槽中,并与柔性屏1固定连接,由此第一摄像单元2可安置在柔性屏1中。
32.根据电子设备的类型和使用需求,柔性屏1可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任意位置,例如柔性屏1可设置在设备主体的背面、正面或四周,仅需要保证在柔性屏1处于卷曲状态的情形下,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第一侧,例如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背面;并且还应该保证在柔性屏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形下,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第二侧,例
如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正面。
33.例如,柔性屏1的第一端与设备主体固定连接,柔性屏1的第二端与设备主体滑动连接。在用户需要对柔性屏1进行状态切换时,可手动或通过设置驱动机构控制柔性屏1第二端的位置,从而调整第一摄像单元2的朝向。
34.在用户需要利用电子设备的背面进行拍摄时,如图1和图3所示,控制电子设备的柔性屏1处于卷曲状态,柔性屏1整体收缩在设备主体上,此时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背面,第一摄像单元2作为后摄像头,可利用第一摄像单元2进行背面拍摄。
35.在用户需要利用电子设备的正面进行拍摄时,如图2和图4所示,控制电子设备的柔性屏1处于展开状态,柔性屏1在设备主体上完全展开,此时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正面,第一摄像单元2作为前摄像头,可利用第一摄像单元2进行正面拍摄。
3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设备主体上设置具有卷曲状态和展开状态的柔性屏1,并将第一摄像单元2设置在柔性屏1中,使得在柔性屏1处于卷曲状态的情形下,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第一侧,而在柔性屏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形下,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第二侧,使得第一摄像单元2可根据用户需求作为前摄像头或后摄像头,单摄像头可作为多摄像头来使用,从而减少了摄像模组所占的空间,降低了电子设备的成本。
37.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使第一摄像单元2能够在位置改变前后正常工作,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柔性线路板7和第二柔性线路板8。第一柔性线路板7为电子设备作为常规线路板,第二柔性线路板8作为第一摄像单元2的专用线路板,第一摄像单元2依次通过第二柔性线路板8、第一柔性线路板7与柔性屏1电连接。在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一摄像单元2可通过第二柔性线路板8和第一柔性线路板7传输图片或视频信号。
38.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固定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第二摄像单元4设置在设备主体的第一侧,第三摄像单元5设置在设备主体的第二侧,例如第二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正面,第三摄像单元5朝向设备主体的背面。在柔性屏1处于卷曲状态的情形下,此时第一摄像单元1与第二摄像单元4均处于设备主体的第一侧,第一摄像单元2与第二摄像单元4配合工作;在柔性屏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形下,此时第一摄像单元1与第三摄像单元5均处于设备主体的第二侧,第一摄像单元2与第三摄像单元5配合工作。
39.示例性地,第二摄像单元4为前主摄像头,第三摄像单元5为后主摄像头,而第一摄像单元2由于可随着柔性屏1运动,作为配合前主摄像头和后主摄像头的副摄像头。
40.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6、第一柔性线路板7和第二柔性线路板8。第一柔性线路板7为电子设备作为常规线路板,第二柔性线路板8作为第一摄像单元2的专用线路板,由于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固定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状态切换过程中无需移动,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设置在主板6上,且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均与主板6电连接。主板6通过第一柔性线路板7与柔性屏1电连接,而第一摄像单元2随着状态切换发生位置改变,不能直接设置在主板6上,第一摄像单元2依次通过第二柔性线路板8与第一柔性线路板7电连接。从而在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一摄像单元2可通过第二柔性线路板8和第一柔性线路板7传输图片或视频信号。而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通过主板6和第一柔性线路板7传输图片或视频信号。
41.由此,电子设备可通过同一主板6完成对第一摄像单元2、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的控制。同时,在第一摄像单元2配合柔性屏1移动的过程中,采用第一柔性线路板7和第二柔性线路板8配合连接主板6,使得卷曲和展开过程中,第二柔性线路板8可与第一摄像单元2一起移动。
42.其中,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通过相应的板对板连接器与主板6电连接,第一摄像单元2通过一板对板连接器与第二柔性线路板8电连接。即第一摄像单元2、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均通过板对板连接器连接在相应的柔性线路板上,用于与主板6通信连接,由此电子设备可控制第一摄像单元2、第二摄像单元4和第三摄像单元5的开启和关闭。
43.电子设备拍摄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此时若用户选择前置双摄拍照,电子设备会控制第一摄像单元2和第二摄像单元4进行预拍(周期性,比如10ms),如果发现所拍的图片没有共同之处,将判断为第一摄像单元2和第二摄像单元4异面,此时控制柔性屏1由卷曲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对应柔性屏1伸展部分逐步扩大,收缩部分相应缩小,处于设备主体背面的柔性屏1向设备主体正面运动,直至第一摄像单元2完全到达正面与第二摄像单元4同面,如图4所示,如此电子设备即可进行前置双摄拍照。
44.同理,若此时用户选择后置双摄拍照,电子设备会控制第一摄像单元2和第三摄像单元5进行预拍,如果发现所拍的图片没有共同之处,将判断为第一摄像单元2和第三摄像单元5异面,此时控制柔性屏1由展开状态转变为卷曲状态,对应柔性屏1伸展部分逐步减小,收缩部分相应增加,处于设备主体正面的柔性屏1向设备主体背面运动,直至第一摄像单元2完全到达背面与第三摄像单元5同面。如图3所示,如此电子设备即可进行后置双摄拍照。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通过三摄替换四摄实现前后双摄效果。
45.在前置双摄拍照或后置双摄拍照的过程中,可通过在一定距离内水平上移动第一摄像单元2,对被拍摄物体进行多角度拍摄。具体地,在柔性屏1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柔性屏1上的第一摄像单元2随着柔性屏1移动,第一摄像单元2可配合第二摄像单元4或第三摄像单元5,相当于由普通视角提升到超广角,这样就可以获取物体更多信息(如轮廓,景深),进而使得拍照图片在清晰度上更具空间感,冲击感。即后摄自由移动可扩大拍摄广角,相比常规双摄固定拍照,增大画面的同时提高被拍摄体清晰度。
46.同时,在前置双摄拍照或后置双摄拍照的过程中,可进行多角度双摄测距,获取被测物体更多景深信息,提升画质。利用第一摄像单元2移动的原理,假设初期拍摄获取d0,移动第一摄像单元2再次获取d1、d2
……
dn,如此,摄像模组通过不断测距获取更多的景深信息,相比常规双摄固定拍照,实现画质的提升。
47.测距基本原理,如图5所示,假设第一摄像单元2与第二摄像单元4或第三摄像单元5之间的距离为b。左侧光心与左侧成像点距离为u
l
,右侧光心与右侧成像点距离为ur,u
l
ur=d。景物点与光圈中心的距离为z,成像点与光圈中心的距离为f。
48.由于(b-u
l-ur)/b=(z-f)/z,即(b-d)/b=(z-f)/z,可得到z=fb/d,确定景物点与光圈中心的距离。
49.运用双摄测距原理可实现柔性屏1自适应伸缩,假设第一摄像单元2与第三摄像单元5初始水平距离为x1,第一摄像单元2与第三摄像单元5初始距离为s1。
50.根据电子设备不同场景需要,如阅读,观看视频,玩游戏等,可将第一摄像单元2与
第三摄像单元5设定伸展长度为l3,l4,l5
……
ln。
51.电子设备待机时,柔性屏1正面固定部分的长度为l1,此时用户需要进入阅读模式即柔性屏1幕长度需要拉升l3,启动电子设备控制柔性屏1,第一摄像单元2与第三摄像单元5同步启动进行于一定周期进行测距x2
……
xn,直到检测到xn-x1=l3,达到预期目标,则柔性屏1可停止状态切换。
52.如果用户此时需要电子设备进入视频模式,而第一摄像单元2已进入正面,第一摄像单元2与第三摄像单元5无法进行测距。此时电子设备会启动前摄1,第一摄像单元2与第三摄像单元5同时进行预拍,确认在同一平面后,关闭第三摄像单元5,第二摄像单元4与第一摄像单元2以一定周期进行测距,s2
……
sn,直到s1-sn=ln,达到预期目标,则柔性屏1可停止状态切换。
53.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卷曲装置9。柔性屏1的固定端与设备主体的第一侧连接,柔性屏1的自由端可活动地设置在设备主体的第一侧或第二侧。在柔性屏1处于卷曲状态的情形下,卷曲装置9驱动柔性屏1的自由端移动至设备主体的第二侧,柔性屏1包裹设备主体的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
54.在柔性屏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形下,卷曲装置9驱动柔性屏1的自由端移动至设备主体的第一侧,柔性屏1完全露出设备主体的第二侧,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展开状态中,将柔性屏1的自由端继续设置在设备主体的第二侧,仅露出设备主体的第二侧的一部分。
55.在用户需要利用电子设备的背面进行拍摄时,如图1和图3所示,卷曲装置9控制电子设备的柔性屏1处于卷曲状态,柔性屏1的自由端包裹部分设备主体的背面,柔性屏1整体收缩在设备主体上,此时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背面,第一摄像单元2作为后摄像头,可利用第一摄像单元2进行背面拍摄。
56.在用户需要利用电子设备的正面进行拍摄时,如图2和图4所示,卷曲装置9控制电子设备的柔性屏1处于展开状态,柔性屏1的自由端移动至露出设备主体的第二侧,柔性屏1在设备主体上完全展开,此时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正面,第一摄像单元2作为前摄像头,可利用第一摄像单元2进行正面拍摄。
57.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卷曲装置9包括:转轴91和驱动件92。转轴91与柔性屏1的一侧转动连接。
58.本实施例中,转轴91相对设备主体可移动,而柔性屏1的固定端与设备主体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柔性屏1的自由端可活动地设置在设备主体的第一侧或第二侧,驱动件92用于驱动转轴91向靠近或远离设备主体的方向移动,从而控制柔性屏1的自由端活动。
59.转轴在驱动件92驱动转轴91位于靠近设备主体的一端的情形下,如图6所示,柔性屏1处于卷曲状态。在驱动件92驱动转轴91位于远离设备主体一端的情形下,如图7所示,柔性屏1处于展开状态。
60.若用户选择前置双摄拍照,驱动件92驱动转轴91控制柔性屏1由卷曲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对应柔性屏1伸展部分逐步扩大,收缩部分相应缩小,处于设备主体背面的柔性屏1向设备主体正面运动,直至第一摄像单元2完全到达正面与第二摄像单元4同面,如图4所示,如此电子设备即可进行前置双摄拍照。同理,若用户选择后置双摄拍照,驱动件92驱动转轴91控制柔性屏1由展开状态转变为卷曲状态,对应柔性屏1伸展部分逐步减小,收缩部分相应增加,处于设备主体正面的柔性屏1向设备主体背面运动,直至第一摄像单元2完
全到达背面与第三摄像单元5同面。如图3所示,如此电子设备即可进行后置双摄拍照。
61.根据用户需求,驱动件92可采用任意直线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驱动件92采用丝杠结构,主要包括:电机923、丝杆921以及与丝杆921相配合的支撑板922。支撑板922套设在丝杆921上,同时支撑板922与丝杆921转动连接,支撑板922的一侧抵接转轴91。电机923设置于丝杆921的端部,用于驱动丝杆921旋转。
62.在用户需要利用电子设备的正面进行拍摄时,电机923驱动丝杆921转动,支撑板922推动转轴91朝远离设备主体的一端移动(图中左侧),柔性屏1逐渐展开,当柔性屏1在设备主体上完全展开,此时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正面,第一摄像单元2作为前摄像头,可利用第一摄像单元2进行正面拍摄。在用户需要利用电子设备的背面进行拍摄时,电机923驱动丝杆921转动,支撑板922推动转轴91朝靠近设备主体的一端移动(图中右侧),柔性屏1逐渐卷曲,柔性屏1整体收缩在设备主体上时,此时第一摄像单元2朝向设备主体的背面,第一摄像单元2作为后摄像头,可利用第一摄像单元2进行背面拍摄。
63.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屏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屏12和第二屏11。第一屏12为柔性屏1的固定部分,第一屏12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的第一侧或设备主体的第二侧,或同时设置在设备主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64.同理,第二屏11则为柔性屏1的活动部分,第二屏11可活动地设置在设备主体的第一侧或设备主体的第二侧,或同时可活动地设置在设备主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摄像单元2设置在第二屏11中。
65.本实施例中,第一屏12仅设置在设备主体的正面,而第二屏11的一端与设备主体正面的第一屏12连接,另一端则可活动地设置在设备主体的背面,第一屏12和第二屏11配合显示图像。
66.在用户需要利用电子设备的背面进行拍摄时,如图1和图3所示,控制柔性屏1中的第二屏11处于卷曲状态,第二屏11整体收缩在设备主体上,第一屏12则始终固定在设备主体上,此时第一摄像单元2配合第二屏11移动至设备主体的背面,第一摄像单元2作为后摄像头,可利用第一摄像单元2进行背面拍摄。在用户需要利用电子设备的正面进行拍摄时,如图2和图4所示,控制柔性屏1中的第二屏11处于展开状态,第二屏11整体完全展开,第一屏12则始终固定在设备主体上,此时第一摄像单元2配合第二屏11移动至设备主体的正面,第一摄像单元2作为前摄像头,可利用第一摄像单元2进行正面拍摄。
6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