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与流程

2022-06-02 12:28: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2.生态保护修复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绿水青山”基础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防沙治沙、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效。但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缺乏对生态系统的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在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行为,违背自然规律,不按自然地带性规律因地制宜施策,重人工修复、轻自然恢复,重前期建设、轻后期管护,甚至出现以生态建设之名行生态损毁之实的行为。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及时掌握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效果,杜绝生态形式主义的发生,亟需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技术方法。目前,已经发布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规范主要以监测和修复技术类为主,缺少能够体现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关键环节的技术方法,特别是在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环节,缺乏统一的生态保护修复总体目标可分级分期实行约束性考核和引导性考核的技术规范。关键监管技术规范的缺失,导致表面工程、政绩工程、只建不维护、敷衍整改等生态修复形式主义问题突出。此外,目前已有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规范多围绕单一要素、单一目标制定,对生态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目标体现不足,难以满足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的战略要求。
3.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现格局优化、质量改善、功能提升的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绿水青山,是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关系美丽中国的根基和建设进程。
4.但是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还面临很大的困难,主要在于现有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多注重单一要素,缺乏对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反映,没有立足生态系统过程和机理,忽略了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与生态要素间的联系;其次,现有原型监测多受经费、数据源、技术条件等限制,只能在小尺度、小范围内实施,对大尺度的保护修复效果评估难以实现;且现有的评估方法缺乏科学化及标准化,从而限制了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规范化开展和管理使用;专利号cn108564243b公开了一种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水资源效应定量评估方法,其主要用于对大规模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实施后产生的水资源效应进行模拟评估及预测,该专利与现有技术均未对生态修复措施实施前的评估指标进行采集,从而导致评估结果准确度不高。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
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7.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时段及区域确定评估周期与范围;
10.s2、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估指标值;
11.s3、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建立评估数据集;
12.s4、采用相适应的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并打分;
13.s5、生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报告。
14.进一步的,所述评估周期包括期末评估和后评估,所述期末评估在工程验收后开展,所述后评估在工程验收完成三年后开展,且所述后评估每五年开展一次,具体工程根据实际监管需要可适当调整。
15.进一步的,所述评估指标包括生态效益指标和管理成效指标,其中生态效益指标包含共性指标及个性指标;其中,所述生态效益共性指标包括生态系统格局指标、生态系统质量指标、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及生态干扰指标,所述生态效益个性指标包括森林保护修复工程指标、草原保护修复工程指标、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指标、矿山修复工程指标、防沙治沙工程指标、石漠化治理工程指标、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指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指标及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包括工程绩效指标、工程管理指标和公众满意指标。
16.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指标值为指标评估期值对本底值的变化率;其中,所述评估期值为评估年份指标值,本底值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前的指标值,其中,自然退化生态系统本底值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前五年平均值,人为干扰生态系统本底值为生态损害发生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前的指标值,计算公式如下:
[0017][0018]
式中,x为评估指标值,y为评估期指标值,y

为本底指标值。
[0019]
进一步的,所述s3中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建立评估数据集包括采用资料收集、遥感解析、地面调查、空间运算、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式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根据采集的基础数据建立本底与评估期数据集。
[0020]
进一步的,所述s4中采用相适应的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包括对生态系统格局指数、生态系统质量指数、生态系统功能指数、生态干扰指数及个性指标指数进行计算;
[0021]
所述生态系统格局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2][0023]
式中,ep为生态系统格局指数,epi为生态系统格局类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n为指标数量;
[0024]
所述生态系统质量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5][0026]
式中,eqi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eqii为生态系统质量类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
序号;
[0027]
所述生态系统功能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8][0029]
式中,efi为生态系统功能指数,efii为生态系统功能类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n为指标数量;
[0030]
所述生态干扰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31][0032]
式中,di为生态干扰指数,dii为生态干扰类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
[0033]
进一步的,所述个性指标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34][0035]
式中,pi为某一工程类型的个性指标指数,pii为某一工程类型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n为指标数量。
[0036]
进一步的,所述管理成效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37][0038]
式中,pmi为管理成效指数,pmii为管理成效类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n为指标数量。
[0039]
进一步的,所述s4中采用相适应的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还包括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指数进行计算,所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40]
epri=ep eqi efi di pi pmi
[0041]
式中,epri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指数,ep为生态系统格局指数,eqi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efi为生态系统功能指数,di为生态干扰指数,pi为某一工程类型的个性指标指数,pmi为管理成效指数。
[0042]
进一步的,对所述评估指标的计算采取百分制,其中所述生态效益共性指标和管理成效指标满分80分,所述生态效益个性指标满分20分,epri满分100分,并依据生态效益共性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及生态效益个性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且根据分值将epri划分为不合格、一般、较好及优秀四个等级;
[0043]
所述生态效益共性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及生态效益个性指标的权重通过5层全连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求取逐一变量差分取整得到,其中,神经网络各层节点信息如下:
[0044]
输入层节点数:3个,对应3种评估指标;
[0045]
中间各层节点数:15、20、10、3个;
[0046]
输出层节点数:1个;
[0047]
激活函数:relu,继电器线性激活函数,y=max(0,x),其中x为继电器激活函数的输入,y为继电器线性激活函数的输出;
[0048]
预训练方法:rbm,受限玻尔兹曼机,其中x为神经元的输入,w为权重向量,b为输入偏置量,c为输出偏置量,z为归一化因子,y为神经元的输出;
[0049]
训练数据:历史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评分记录。
[0050]
进一步的,所述s5中生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报告包括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工作背景、目标任务、评估方法与过程、评估结论及成果应用建议进行编写。
[005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52]
(1)、本发明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既定目标和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和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为导向,主要围绕区域生态环境损害及生态退化问题,以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重点,从生态效益和管理成效两个方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从而保证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0053]
(2)、本发明基于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需求和数据基础确定评估指标,使评估指标可获取、可评估、易操作,客观反映评估区生态环境状态及变化,确保评估结果科学准确、符合实际;优先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当现有科学方法或其他原因不能满足定量需要而不适合定量时,可通过定性方法进行描述和评价,从而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可行,满足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需求。
附图说明
[005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5]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5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
[0058]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9]
s1、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时段及区域确定评估范围,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时段确定评估周期,明确评估年份和基期年份,并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空间范围为主,结合工程可能涉及的影响区域,确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的评估范围;
[0060]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评估周期包括期末评估和后评估。所述期末评估在工程
验收后开展,所述后评估在工程验收完成三年后开展,且所述后评估每五年开展一次,具体工程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调整。
[0061]
此外,可根据工程实施周期、工程成效发挥特点及管理需求选取适宜的评估周期,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前的本底状况为评估基准值,以评估年份的生态环境状况为评估值,期末评估开展1次,后期评估原则上可每5年开展1次,具体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评估周期。
[0062]
s2、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目标及要解决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工程规划或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生态效益指标和管理成效指标,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估指标值;
[0063]
s3、针对各项具体指标,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建立评估数据集;
[0064]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3中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建立评估数据集包括采用资料收集、遥感解析、地面调查、空间运算、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式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根据采集的基础数据建立本底与评估期数据集。
[0065]
s4、采用相适应的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并打分,计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各项评估指标得分及综合评估指数,确定评估等级,分析评估指标变化情况,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论;
[0066]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评估指标包括生态效益指标和管理成效指标;
[0067]
其中,所述生态效益指标包括生态系统格局指标、生态系统质量指标、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及生态干扰指标等共性指标,以及包括森林保护修复工程指标、草原保护修复工程指标、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指标、矿山修复工程指标、防沙治沙工程指标、石漠化治理工程指标、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指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指标及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指标等不同工程类型的个性指标。所述管理成效指标包括工程绩效指标、工程管理指标和公众满意指标。
[006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评估指标值为指标评估期值对本底值的变化率;
[0069]
其中,所述评估期值为评估年份指标值,本底值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前的指标值,其中,自然退化生态系统本底值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前五年平均值,人为干扰生态系统本底值为生态损害发生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前的指标值,计算公式如下:
[0070][0071]
式中,x为评估指标值,y为评估期指标值,y

为本底指标值。
[007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4中采用相适应的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包括对生态系统格局指数、生态系统质量指数、生态系统功能指数、生态干扰指数等生态效益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及管理成效指标进行计算;
[0073]
其中,所述生态系统格局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74][0075]
式中,ep为生态系统格局指数,epi为生态系统格局类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n为指标数量;
[0076]
表1生态系统格局指标分值表
[0077][0078]
所述生态系统质量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79][0080]
式中,eqi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eqii为生态系统质量类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
[0081]
表2生态系统质量指标打分表
[0082][0083]
所述生态系统功能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84][0085]
式中,efi为生态系统功能指数,efii为生态系统功能类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n为指标数量;
[0086]
表3生态系统功能指标打分表
[0087][0088]
所述生态干扰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89][0090]
式中,di为生态干扰指数,dii为生态干扰类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
[0091]
表4生态干扰指标打分表
[0092][009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个性指标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094][0095]
式中,pi为某一工程类型的个性指标指数,pii为某一工程类型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n为指标数量。
[0096]
表5个性指标打分表
[0097]
[0098][0099]
所述管理成效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100][0101]
式中,pmi为管理成效指数,pmii为管理成效类第i项指标得分,i为指标序号,n为
指标数量。
[0102]
表6管理成效指标打分表
[0103]
[0104][010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4中采用相适应的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对评估指标值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还包括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指数进行计算,所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0106]
epri=ep eqi efi di pi pmi
[0107]
式中,epri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指数,ep为生态系统格局指数,eqi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efi为生态系统功能指数,di为生态干扰指数,pi为某一工程类型的个性指标指数,pmi为管理成效指数。
[0108]
此外,本评估采取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各项指标的评估期指标值相比本底指标值的变化状况进行定量评估或定性判断,结合相应赋分后通过加和得到保护修复成效的分值。
[0109]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评估指标的计算采取百分制,其中所述生态效益共性指标和管理成效指标满分80分,所述生态效益个性指标满分20分,epri满分100分,并依据生态效益共性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及生态效益个性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且根据分值将epri划分为不合格、一般、较好及优秀四个等级;
[0110]
所述生态效益共性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及生态效益个性指标的权重通过5层全连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求取逐一变量差分取整得到,其中,神经网络各层节点信息如下:
[0111]
输入层节点数:3个,对应3种评估指标;
[0112]
中间各层节点数:15、20、10、3个;
[0113]
输出层节点数:1个;
[0114]
激活函数:relu,继电器线性激活函数,y=max(0,x),其中x为继电器激活函数的输入,y为继电器线性激活函数的输出;
[0115]
预训练方法:rbm,受限玻尔兹曼机,其中x为神经元的输入,w为权重向量,b为输入偏置量,c为输出偏置量,z为归一化因子,y为神经元的输出;
[0116]
训练数据:历史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评分记录。
[0117]
0≤epri<60,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不合格,表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发挥作用较差。
[0118]
60≤epri<70,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一般,表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发挥作
用不显著。
[0119]
70≤epri≤90,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较好,表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发挥作用较显著。
[0120]
90<epri≤100,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优秀,表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发挥作用显著。
[0121]
表7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分级表
[0122]
分值范围分级0≤epri<60不合格60≤epri<70一般70≤epri≤90较好90《epri≤100优秀
[0123]
表8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0124][0125][0126]
表9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生态效益个性指标推荐
[0127][0128]
具体的,个性指标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类型选择相应指标。
[0129]
s5、生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报告。
[0130]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5中生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报告包括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工作背景、目标任务、评估方法与过程、评估结论、及成果应用建议进行编写。
[0131]
本发明规定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评估指标、计算方法与数据来源、评估结论及成果应用等。
[0132]
本发明主要适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成效评估,森林保护修复、湿地保护修复、草原保护修复、防沙治沙、矿山生态修复、流域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可参照执行。
[0133]
本发明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发明。
[0134][0135]
《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环发〔2003〕11号)
[0136]
《关于发布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环发〔2010〕4号)
[0137]
《关于发布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的公告》(原环境保护部2014
[0138]
年第57号)
[0139]
《国家重点管理外来物种名录(第一批)》(原农业部公告第1897号)
[0140]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改农
[0141]
经〔2020〕837号)
[0142]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38号)
[0143]
术语和定义:
[0144]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0145]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project):
[0146]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退化、受损、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重建和改善的工程建设和相关活动。
[0147]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effectiveness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0148]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在优化生态格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减缓生态干扰、工程管理和成效维护等方面取得的效果。
[0149]
生态系统格局(ecosystempattern):
[0150]
构成景观、区域等尺度上各类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生态系统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0151]
生态系统质量(ecosystem quality):
[0152]
生态系统的优劣程度,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反映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健康状况。
[0153]
生态系统功能(ecological function):
[0154]
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的惠益,通常包括产品提供、生态调节、娱乐文化和支持功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包括水
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类型。
[0155]
生态干扰(ecological disturbance):
[0156]
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0157]
生态效益共性指标:
[0158]
一、生态系统格局指标
[0159]
1、重要生态用地保护修复指数;
[0160]
指评估区内森林、草地、湿地等具有自然生态属性的生态系统用地保护修复后的面积增长率。分类标准参照全国生态状况遥感调查评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单位:%。
[0161]
表10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表
[0162][0163][0164]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实。技术方法参照hj 1141和hj 1171。
[0165]
2、生态连通度指数;
[0166]
指评估区内生态系统的整体连通程度提升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安全状况。无量纲。
[0167]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
[0168]
二、生态系统质量指标:
[0169]
1、总初级生产力指数;
[0170]
指评估区内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有机碳总量。单位:gc
·
m-2

[0171]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地面核查与数据分析。监测方法参照hj 1172。
[0172]
2、生境质量指数
[0173]
指评估区内生物栖息地质量提升率,反映了区域生态系统对生物的适宜程度。
[0174]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地面核查与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参照hj 192。
[0175]
三、生态系统功能指标:
[0176]
1、主导生态功能指数;
[0177]
指评估区内主导生态功能通过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产生的生态功能提升率,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类型,单位:%。
[0178]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统计数据与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参考hj 1142和hj 1173。
[0179]
四、生态干扰指标:
[0180]
1、自然干扰状况;
[0181]
指无人为活动介入的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干扰,如鼠害、病虫害、外来生物入侵等。
[0182]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调查数据。
[0183]
2、人为干扰状况;
[0184]
指在人类有目的行为指导下,对自然进行的改造或开发建设,如烧荒种地、森林砍伐、放牧、基础建设等。
[0185]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调查数据。
[0186]
2.1、开发干扰强度;
[0187]
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胁迫程度,干扰指数越大,表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胁迫程度越大。无量纲。
[0188]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参考hj 192。
[0189]
生态效益个性指标:
[0190]
一、森林保护修复工程指标:
[0191]
1、郁闭度;
[0192]
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单位:%。
[0193]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
[0194]
二、草原保护修复工程指标:
[0195]
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0196]
指某一区域各主要草地类型的植被覆盖度与其所占面积比重的加权平均值。单位:%。
[0197]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
[0198]
三、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指标:
[0199]
1、水网密度指数;
[0200]
指评价区域内水的丰富程度,利用评价区内单位面积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表示。
[0201]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参考hj 192。
[0202]
2、水质达标率;
[0203]
评价区内水质监测断面中,达到ⅲ类水质的监测次数占全部断面全年监测总次数的比例,评价标准执行gb3838。单位:%。
[0204]
数据来源:环境监测。
[0205]
3、自然岸线保有率;
[0206]
指河湖等湿地的自然岸线长度与总长度的比例,单位:%。
[0207]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
[0208]
四、矿山修复工程指标:
[0209]
1、环境质量改善状况;
[0210]
指评估区内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后产生的环境质量的提升。
[0211]
数据来源:环境监测。
[0212]
1.1、土壤环境质量;
[0213]
在评估区内设定固定生态环境监测样地,以gb 15618和hj/t 166为指导,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0214]
数据来源:环境监测。
[0215]
2、地质灾害隐患消除率;
[0216]
评估期地质灾害隐患消除量占评估本底地质灾害隐患的比例。单位:%。
[0217]
数据来源:生态监测。
[0218]
五、防沙治沙工程指标:
[0219]
1、防沙治沙工程成效合格程度;
[0220]
指按照防沙治沙技术规范所要求的不同类型防沙治沙工程达到的合格程度。
[0221]
数据来源:生态监测。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参考gb/t 21141。
[0222]
2、植被覆盖度;
[0223]
指评估区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单位:%。
[0224]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地面核查与数据分析。监测方法参照hj 1141。
[0225]
六、石漠化治理工程指标:
[0226]
1、基岩裸露度;
[0227]
指单位面积内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基岩所占的比例。单位:%。
[0228]
数据来源:生态监测与遥感监测。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参考ly/t 2191。
[0229]
七、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指标:
[0230]
1、水土保持率;
[0231]
指区域内水土保持状况良好的面积(非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域面积的比例。单位:%。
[0232]
数据来源:生态监测与遥感监测。
[0233]
管理成效指标:
[0234]
一、工程管理指标:
[0235]
1、监测评估;
[0236]
指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区内生态监测点位设置、工程全过程动态监测评估及实施后的长期监测评估情况。
[0237]
数据来源:相关部门提供的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中的监测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监测能力建设、监测台账、生态评估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0238]
2、适应性管理;
[0239]
指根据生态监测评估结果,对照生态保护修复目标,监测评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措施、技术手段的效果,及时发现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新产生的生态问题及潜在生态风险,对可能导致偏离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或对生态系统造成新破坏的保护修复措施和技术、子项目的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等按规定程序报批后进行及时调整修正的情况。
[0240]
数据来源:相关部门提供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及相关批复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监测评估资料,以及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等方面的相关情况资料。
[0241]
3、工程管理制度建设;
[0242]
指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全程监管、现场管理、工程质量情况,以及对竣工验收制度、评估制度、上图入库核查制度、后期管护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实行和档案管理情况。
[0243]
数据来源:相关部门提供的跟踪检查资料、竣工验收资料、综合成效评估资料、数据库与监测监管系统资料、基础设施运维资料、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督等管理资料、技术成果资料及相关调查资料、图件资料等。
[0244]
二、公众满意指标:
[0245]
1、公众满意度;
[0246]
指公众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单位:%。
[0247]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第三方、新媒体和大数据等。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参考hj 1143。
[0248]
一、重要生态用地保护修复指数:
[0249]
重要生态用地保护修复指数计算公式:
[0250][0251]
式中:
[0252]rs
——重要生态用地保护修复指数,单位:%;
[0253]
s——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评估期面积,单位:km2;
[0254]
s’——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本底面积,单位:km2。
[0255]
二、生态连通度:
[0256]
生态连通度指数计算公式:
[0257][0258]
式中:
[0259]
pc——生态连通度指数,无量纲;
[0260]aesc
——生态连通度归一化系数;
[0261]
i,j——具体斑块;
[0262]
n——评估区内生态系统斑块总数,个;
[0263]ai
——斑块i的面积,km2;
[0264]aj
——斑块j的面积,km2;
[0265]
p
ij
——斑块i和斑块j之间所有路径最终连通性的最大值;
[0266]al
——评估区面积,km2。
[0267]
三、开发干扰指数:
[0268]
开发干扰指数计算公式:
[0269][0270]
式中:
[0271]
edi——开发干扰指数;
[0272]
si——对自然进行改造或开发建设的i类用地面积,km2;
[0273]
n——改造或开发建设的地类数;
[0274]
s——评估区面积,km2。
[0275]
四、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
[0276]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计算公式:
[0277][0278]
式中:
[0279]
g——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
[0280]gk
——评估区第k类草地类型的综合植被覆盖度;
[0281]
wk——区域内第k类草地类型的面积权重,为监测单元内某草地类型的面积占全部天然草原面积的比例,%;
[0282]
k——草地类型的序号;
[0283]
n——草地类型的总数。
[0284]
五、自然岸线保有率:
[0285]
自然岸线保有率计算公式:
[0286][0287]
式中:
[0288]
so——评估区已有的河湖自然原生岸线长度,km;
[0289]
sr——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增加的具有自然岸线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岸线长度,km;
[0290]st
——评估区河湖岸线总长度,km。
[0291]
六、植被覆盖度:
[0292]
采用植被覆盖指数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利用评估区域单位面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表示,计算公式:
[0293][0294]
式中:
[0295]
vci——植被覆盖度,无量纲;
[0296]
fvc
pi
——评估区内第i个像元的生长季平均植被覆盖率;
[0297]
i——具体像元;
[0298]
m——评估区像元总数。
[0299]
七、公众满意度:
[0300]
公众满意度计算公式:
[0301]
pai=sa
re
/tap
×
100%
[0302]
式中:
[0303]
pai——公众满意度,%;
[0304]
sa
re
——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较满意的人数,人;
[0305]
tap——调查总人数,人。
[0306]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0307]
前言
[0308]
简要介绍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的工作背景与意义、组织形式、工作过程与评估结论。
[0309]
一、区域概况
[0310]
介绍评估区自然经济社会基本概况,包括:国土面积、主要山脉及河流水系、资源状况、人口及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区域。
[0311]
二、总则
[0312]
包括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范围、周期和参考文件等。
[0313]
三、评估数据与方法
[0314]
参照本发明要求,阐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工作使用的基础数据、评估方法和具体步骤。
[0315]
四、评估结论
[0316]
参照本发明要求,分别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的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功能、生态干扰、个性指标等生态效益及工程绩效、工程管理、公众满意等管理成效等方面阐述评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工作的评估结论。
[0317]
五、相关建议
[0318]
根据存在问题与评估结果,提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监管的意见与建议。
[0319]
六、附件
[0320]
1.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得分表;
[0321]
2.评估区空间分布图,包括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的空间范围,以及工程项
目可能涉及的影响区域;
[0322]
3.生态系统格局指标空间分布图,包括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景观连通空间分布等;
[0323]
4.生态系统质量指标空间分布图,包括生长季总初级生产力分布、生境质量评价结果等;
[0324]
5.生态系统功能指标空间分布图,包括主导生态功能评价结果等;
[0325]
6.生态干扰指标空间分布图,包括开发干扰分布等;
[0326]
7.公众满意度等相关证明材料。
[0327]
注:附件2、3、4、5、6需提交相关的矢量数据。
[0328]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既定目标和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为导向,主要围绕生态环境损害及生态退化问题,以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重点,从生态效益和管理成效两个方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从而保证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监督提供技术依据。
[0329]
此外,本发明基于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需求和数据基础确定评估指标,使评估指标可获取、可评估、易操作,客观反映评估区生态环境状态及变化,确保评估结果科学准确、符合实际;优先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当现有科学方法或其他原因不能满足定量需要而不适合定量时,可通过定性方法进行描述和评价,从而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可行,满足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需求。
[03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