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8:18: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vc粒料生产的上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pvc为聚氯乙烯,是氯乙烯单体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pvc粒料在生产时需要使用上料装置。
3.现有的装置在对材料进行传输时,材料容易从传输带的两侧洒落,并且装置的输出端无法调节,无法使用输入端小的收集箱对材料进行收集,降低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装置在对材料进行传输时,材料容易从传输带的两侧洒落,并且装置的输出端无法调节,无法使用输入端小的收集箱对材料进行收集,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其包括:固定桩一、固定安装在固定桩一右侧的固定桩二、固定安装在固定桩二后端的固定桩三和固定安装在固定桩三右端的固定桩四,还包括与固定桩一、固定桩二、固定桩三、固定桩四连接的上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是由传输组件、限位组件和调节组件组成,所述传输组件的左端两侧通过轴承分别与固定桩二内侧、固定桩三内侧转动连接,所述传输组件的右端两侧通过轴承分别与固定桩一内侧、固定桩四内侧转动连接,所述传输组件外表面与限位组件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外侧与调节组件内侧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输组件包括转动辊、传输带和从动辊,所述转动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固定桩一内侧、固定桩四内侧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固定桩二内侧、固定桩三内侧转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辊和从动辊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啮齿一,所述传输带内侧固定安装有啮齿二,所述啮齿二与啮齿一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辊前端穿过固定桩一固定连接有电机。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侧与传输带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设有两组,所述限位板左端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其中:所述导向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导向板后端的固定杆与固定桩三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前端的固定杆与固定桩二后端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桩五,所述固定桩五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固定桩五分别固定安装在传输带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固定桩五内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远离固定桩五一端与限位板外侧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杆为液压杆。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杆为双杆气缸。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板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有两组,一组所述限位杆两端分别与固定桩二内侧、固定桩三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组所述限位杆两端分别与固定桩一内侧、固定桩四内侧固定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调节组件推动两侧的限位板沿着限位杆向内侧移动,缩小传输带上的传输面积,通过限位板的移动,缩小两组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两组限位板之间的导向板的宽度,达到收集箱输入口的大小,使用方便、提高效率,通过啮齿一与啮齿二的啮合连接增大摩擦力,避免转动辊、从动辊在转动时与传输带内侧打滑。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杆气缸俯视图。
22.图中:固定桩一1、固定桩二2、固定桩三3、固定桩四4、转动辊61、从动辊62、传输带63、电机64、啮齿一65、啮齿二66、限位板71、限位杆72、通槽73、导向板74、固定杆75、固定桩五81、推动杆、液压杆83、双杆气缸84。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4.实施例一: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具有使用方便、提高效率的优点,请参阅图1-5,包括固定桩一1、固定安装在固定桩一1右侧的固定桩二2、固定安装在固定桩二2后端的固定桩三3和固定安装在固定桩三3右端的固定桩四4,还包括与固定桩一1、固定桩二2、固定桩三3、固定桩四4连接的上料结构,上料结构是由传输组件、限位组件和调节组件组成,传输组件的左端两侧通过轴承分别与固定桩二2内侧、固定桩三3内侧转
动连接,传输组件的右端两侧通过轴承分别与固定桩一1内侧、固定桩四4内侧转动连接,传输组件外表面与限位组件内侧滑动连接,限位组件外侧与调节组件内侧固定连接;
26.进一步的,传输组件包括转动辊61、传输带63和从动辊62,转动辊6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固定桩一1内侧、固定桩四4内侧转动连接,从动辊62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固定桩二2内侧、固定桩三3内侧转动连接,转动辊61和从动辊62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啮齿一65,传输带63内侧固定安装有啮齿二66,啮齿二66与啮齿一65啮合连接,转动辊61前端穿过固定桩一1固定连接有电机64,具体的,通过电机64带动转动辊61进行转动,转动辊61通过啮齿一65与啮齿二66的啮合连接带动传输带63进行转动,带动材料进行移动传输至导向板74流入收集箱进行收集。
27.进一步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71,限位板71内侧与传输带63外表面滑动连接,限位板71设有两组,限位板71左端开设有通槽73,通槽73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板74,导向板7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5,导向板74后端的固定杆75与固定桩三3前端固定连接,导向板74前端的固定杆75与固定桩二2后端固定连接,限位板71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杆72,限位杆72设有两组,一组限位杆72两端分别与固定桩二2内侧、固定桩三3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组限位杆72两端分别与固定桩一1内侧、固定桩四4内侧固定连接,具体的,调节组件推动两侧的限位板71沿着限位杆72向内侧移动,缩小传输带63上的传输面积,通过限位板71的移动,缩小两组限位板7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两组限位板71之间的导向板74的宽度,达到收集箱输入口的大小,使用方便、提高效率。
28.进一步的,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桩五81,固定桩五81设有两组,两组固定桩五81分别固定安装在传输带63的前端和后端,固定桩五81内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推动杆远离固定桩五81一端与限位板71外侧固定连接,推动杆为液压杆83,具体的,通过液压杆83推动两侧的限位板71沿着限位杆72向内侧移动,调节两组限位板71之间的距离。
29.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将需要传输的材料倒在传输带63上,将收集箱放置在导向板74的下方,打开电机64,通过电机64带动转动辊61进行转动,转动辊61通过啮齿一65与啮齿二66的啮合连接带动传输带63进行转动,带动材料进行移动传输至导向板74流入收集箱进行收集,当收集箱的入料口小于导向板74时,控制液压杆83,通过液压杆83推动两侧的限位板71沿着限位杆72向内侧移动,缩小传输带63上的传输面积,通过限位板71的移动,缩小两组限位板7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两组限位板71之间的导向板74的宽度,达到收集箱输入口的大小,使用方便、提高效率。
30.实施例二: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医用pvc粒料生产的上料装置,请参阅图6,推动杆为双杆气缸84,具体的,通过双杆气缸84使得推动时更加稳定。
32.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将需要传输的材料倒在传输带63上,将收集箱放置在导向板74的下方,打开电机64,通过电机64带动转动辊61进行转动,转动辊61通过啮齿一65与啮齿二66的啮合连接带动传输带63进行转动,带动传输带63上的材料进行移动传输至导向板74流入收集箱进行收集,当收集箱的入料口小于导向板74时,控制双杆气缸84,通过双杆气缸84推动两侧的限位板71沿着限位杆72向内侧移动,缩小传输带63上的传输面积,通过限位板71的移动,缩小两组限位板7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两组限位板71之间的导向板74的宽度,达到收集箱输入口的大小,使用方便、提高效率。
33.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