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8: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触控显示面板一般包括如图1所示的数据线dl1、触控迹线tpl1以及触控感应器1,一触控迹线tpl1与一触控感应器1电性连接,其中,数据线dl1、触控迹线tpl1均需要从显示区分别单独地延伸至非显示区,以分别独立地传输对应的数据信号、触控驱动信号,如此,数据线dl1、触控迹线tpl1在非显示区中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不利于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3.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关于背景技术的介绍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不能仅仅由于其出现在本技术的背景技术中,而认为上述所涉及到的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缓解数据线、触控迹线在非显示区中占用空间过大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传输走线、数据线、触控迹线以及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6.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时传输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一传输走线电性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7.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控制走线和第二控制走线,第一控制走线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或者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控制走线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或者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8.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与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第一控制走线用于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走线用于传输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的脉冲持续时间与第二控制信号的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位于不同的时间段中。
9.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三控制走线,第三控制走线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
10.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为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中的一种,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为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中的另一种;第三控制走线用于传输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具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第一电位用于导通n沟道型晶体管或
者p沟道型晶体管中的一种,第二电位用于导通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p沟道型晶体管中的另一种。
11.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同一第一分时传输单元中,第一晶体管或者第二晶体管中的一个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晶体管或者第二晶体管中的另一个处于截止状态。
12.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压线、开关单元以及触控感应器,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公共电压线电性连接,且开关单元与连接于数据线的第一晶体管或者第二晶体管中的一个同步导通或者同步截止;一触控感应器与一触控迹线、至少一个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3.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公共电压线电性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触控感应器电性连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控制走线,第四控制走线与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其中,连接于数据线的第一晶体管或者第二晶体管中的一个导通时,第三晶体管同步导通;第一晶体管或者第二晶体管中的另一个导通时,第三晶体管截止。
14.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一传输走线电性连接,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中的至少一个分别与一数据线电性连接。
15.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在第一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第一分时传输单元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分时传输单元。
16.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在第一方向上,两条相邻的触控迹线之间具有至少一条数据线。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至少一实施方式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芯片,触控显示芯片的一输出端与一传输走线电性连接。
18.本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另一个,可以集成或者合并一条数据线、一条触控迹线为一条传输走线,极大地节省了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0.图1为传统技术方案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时序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有鉴于数据线、触控迹线在非显示区中占用空间过大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请参阅图2至图6,如图2、图3或者图4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传输走线sl1、数据线dl1、触控迹线tpl1以及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sl1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二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28.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sl1,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二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另一个,可以集成或者合并一条数据线dl1、一条触控迹线tpl1为一条传输走线sl1,极大地节省了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29.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可以分时导通传输走线sl1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的连接,以将传输走线sl1中的信号分时传输至对应的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能够分别驱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或者触摸控制。例如,在第一时间段中,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可以控制传输走线sl1与数据线dl1连接,并断开传输走线sl1与触控迹线tpl1的连接;在不同于第一时间段的第二时间段中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可以控制传输走线sl1与触控迹线tpl1连接,同时断开传输走线sl1与数据线dl1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如此不仅可以减少非显示区,例如,下边框区的空间占用,同时可以将传输走线sl1中的信号复用为驱动显示的数据信号和驱动触摸控制的触摸驱动信号,节省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输入信号使用数量。
30.其中,数据线dl1、触控迹线tpl1可以但不限于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也可以延伸数据线dl1的部分、触控迹线tpl1的部分至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可以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或触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传输走线sl1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因此,基于本实施例的各种发明构思,均可以节省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实现窄边框。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以及图6中的任一个所示,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一传输走线sl1电性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3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导通或者打开时,第二晶体管t2截止或者关闭;第一晶体管t1截止或者关闭时,第二晶体管t2导通或者打开,以实现数据信号、触控驱动信号的分时传输。
33.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dl1连接时,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触控迹线tpl1电性连接。或者,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触控迹线tpl1连接时,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dl1电性连接。在此并不作具体限定,其均可以实现本技术的发明构思。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或者图4所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控制走线cl1和第二控制走线cl2,第一控制走线cl1与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或者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控制走线cl2与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或者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35.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类型并不作具体限定,其均可以通过第一控制走线cl1或者第二控制走线cl2进行单独控制,例如,第一控制走线cl1控制第一晶体管t1关闭或者打开时,第二控制走线cl2可以控制第二晶体管t2打开或者关闭;或者,第二控制走线cl2控制第一晶体管t1关闭或者打开时,第一控制走线cl1也可以控制第二晶体管t2打开或者关闭。如此,可以更为灵活地配置数据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的分时传输。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与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类型相同,第一控制走线cl1用于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dmux,第二控制走线cl2用于传输的第二控制信号tpmux,第一控制信号dmux的脉冲持续时间与第二控制信号tpmux的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位于不同的时间段中。
37.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沟道类型相同的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可以简化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例如,可以在触控显示面板中一些相同的膜层中制作显示驱动电路与触控驱动电路,以构成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其中,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但不限于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其同样也可以适用于o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
38.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控制信号dmux的脉冲可以控制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一个打开或者关闭,第二控制信号tpmux的脉冲可以控制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另一个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控制信号dmux的脉冲持续时间与第二控制信号tpmux的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位于不同的时间段中,可以控制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分时导通,例如,第一晶体管t1导通,第二晶体管t2截止;或者,第一晶体管t1截止,第二晶体管t2关闭。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三控制走线cl3,第三控制走线cl3与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电性连接。
40.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三控制走线cl3同时控制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分别处于对应的导通或者截止状态,能够节省触控显示面板的走线数量,进一步减少下边框区的占用空间,进而实现更窄的边框。
41.其中,第一控制走线cl1、第二控制走线cl2以及第三控制走线cl3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控制走线cl1、第二控制走线cl2以及第三控制走线cl3中的至少一个均非习知技术中的扫描线,在本技术中采用单独的控制走线而非扫描线来控制分时传输单元,可以使扫描线的带载能力免受影响。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为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中的一种,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类型为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中的另一种;第三控制走线cl3用于传输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具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第一电位用于导通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p沟道型晶体管中的一种,第二电位用于导通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p沟道型晶体管中的另一种。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控制信号可以为第一控制信号dmux或者第二控制信号tpmux。
44.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电位可以为高电位或者低电位中的一个,第二电位可以为高电位或者低电位中的另一个。其中,高电位可以打开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关闭p沟道型晶体管,低电位可以关闭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打开p沟道型晶体管。第一晶体管t1可以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者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例如可以为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例如可以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第二晶体管t2也可以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者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例如可以为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例如可以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同一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中,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一个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另一个处于截止状态。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压线vl1、开关单元20以及触控感应器30,开关单元20的输入端与公共电压线vl1电性连接,且开关单元20与连接于数据线dl1的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一个同步导通或者同步截止;一触控感应器30与一触控迹线tpl1、至少一个开关单元2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47.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公共电压线vl1可以用于传输公共电压信号,开关单元20用于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中传输公共电压信号至对应的像素,如此可以节省需要外部输入的公共电压信号,可以缩短公共电压信号的传输路径,也能够降低公共电压信号的压降损耗。
48.其中,触控感应器3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触控金属块,还可以包括触控驱动电路,该触控驱动电路可以与触控金属块电性连接。其中,这些触控金属块或者触控感应器30可以在显示区中以矩阵的形式排布,例如,该矩阵可以为54行20列,也可以为75行32列,还可以为40行74列等等。
4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单元20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公共电压线vl1电性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触控感应器30电性连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控制走线,第四控制走线与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电性连接;其中,连接于数据线dl1的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一个导通时,第三晶体管t3同步导通;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另一个导通时,第三晶体管t3截止。
50.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中可以打开第三晶体管t3,即当数据线dl1与第一晶体管t1连接时,第一晶体管t1与第三晶体管t3导通或者同时导通,第二晶体管t2截止;或者,当数据线dl1与第二晶体管t2连接时,第二晶体管t2与第三晶体管t3导通或者同时导通,第一晶体管t1截止。如此在同一时间段中,既可以传输数
据信号,又可以传输公共电压信号,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进而能够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工作效率或者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频率。
51.其中,第三晶体管t3可以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边框区和/或下边框区,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52.如图5所示,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显示阶段和至少一个触控阶段,例如,显示阶段p11、显示阶段p12等等,触控阶段p21、触控阶段p22等等。
53.其中,在显示阶段p11或者显示阶段p12中,第一控制走线cl1中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dmux、第四控制走线中传输的第四控制信号tpsw均位于高电位,第一晶体管t1、第三晶体管t3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传输走线sl1中的信号可以传输至数据线dl1,以作为数据信号使用;第二控制走线cl2中传输的第二控制信号tpmux处于低电位,第二晶体管t2处于截止状态。
54.在触控阶段p21或者触控阶段p22中,第一控制走线cl1中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dmux、第四控制走线中传输的第四控制信号tpsw均位于低电位,第一晶体管t1、第三晶体管t3均处于截止状态;第二控制走线cl2中传输的第二控制信号tpmux处于高电位,第二晶体管t2处于导通状态,此时,传输走线sl1中的信号可以传输至触控迹线tpl1,以作为触控驱动信号使用。
55.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显示阶段与触控阶段可以交替进行。
5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一传输走线sl1电性连接,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中的至少一个分别与一数据线dl1电性连接。
57.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增加第二分时传输单元可以对应增加显示区中数据线dl1的数量,以此可以增加显示面板的尺寸或者增多像素的列数。具体地,第二分时传输单元可以包括第一输出端和/或第二输出端,例如,仅具有第一输出端时,该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一数据线dl1。仅具有第二输出端时,该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一数据线dl1。若同时具有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时,则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一数据线dl1,可以理解的是,以此可以更为灵活地配置数据线dl1的数量。其中,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结构类同,仅是对应的输出端所连接的对象不同。
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在第一方向dr1上,两个相邻的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分时传输单元,例如,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六个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等等,如此布局既有利于触控迹线、数据线dl1分别向显示区中的延伸路径,又有利于增加数据线dl1的数量。
59.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r1可以为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
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在第一方向dr1上,两条相邻的触控迹线之间具有至少一条数据线dl1,例如,可以为两条、三条、四条、五条或者六条数据线dl1等等,以此可以灵活配置显示区中数据线dl1的数量。
6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至少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
6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sl1,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
迹线tpl1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二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另一个,可以集成或者合并一条数据线dl1、一条触控迹线tpl1为一条传输走线sl1,极大地节省了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63.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如图6所示,数据线dl1可以为多条,例如,数据线dl1至数据线dln。触控迹线tpl1也可以为多条,例如,触控迹线tpl1至数据线tpln。传输走线也可以为多条,例如,传输走线sl1至传输走线sln。其中,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并非一定需要限制数据线dl1的数量等于触控迹线tpl1的数量,两者也可以是不相等的,例如,数据线dl1的数量大于触控迹线tpl1的数量,或者数据线dl1的数量小于触控迹线tpl1的数量,其均可以适用于本技术的各实施例。同理,传输走线的数量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的数量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6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触控显示芯片40,触控显示芯片40的一输出端与一传输走线电性连接。
65.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触控显示芯片40也可以为触控显示电路或者触控显示驱动器,其集成了显示驱动功能与触控驱动功能,可以满足显示驱动的需要和触控驱动的需要。可以理解的是,集成显示驱动功能与触控驱动功能于一体的触控显示芯片40,相比于显示与触控进行分开驱动的架构,触控显示芯片40可以减小其所占用的边框空间,进而能够进一步实现窄边框。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以及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沿第二方向dr2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na1、第二区域aa以及第三区域na2,其中,图4中的开关单元20、公共电压线vl1位于第一区域na1中,数据线dl1至数据线dln、触控迹线tpl1至数据线tpln以及触控感应器30位于第二区域aa,传输走线sl1至传输走线sln、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第一控制走线cl1、第二控制走线cl2、第三控制走线cl3以及触控显示芯片40均位于第三区域na2。
67.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区域na1可以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边框区,第二区域aa可以为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第三区域na2可以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
6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9.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