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维生素K1纳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6-01 01:05: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维生素k1纳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维生素k1纳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维生素k1(vitamin k1)为脂溶性维生素,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下较稳定,但在阳光下会被分解,化学名为2-甲基-3-(3,7,11,15-四甲基十六-2-烯基)-1,4-萘醌,分子侧链上有一个双键,因而存在顺反异构体。化学合成维生素k1为顺式和反式异构体混合物,而顺式异构体几乎没有生理活性。
3.维生素k1注射液属于维生素类经典药物,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



所必需的物质,主要用于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例如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缺血,梗阻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
4.维生素注射液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93例,其中过敏休克328例(占36.7%),严重过敏反应是维生素k1最为突出的不良反应,2011年12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提醒关注维生素k1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另外数据分析显示,维生素k1注射液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超适应症用药、超剂量用药、不适宜的给药途径等,这些不合理使用加大了维生素k1注射液安全风险。
5.目前国内市场在售的维生素k1注射液规格均为1ml:10mg,临床使用时需要经过稀释后才能给新生儿/婴儿使用,但在稀释过程中会出现乳剂团聚析出的现象,这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市售产品中含有防腐剂或抗氧剂,防腐剂或抗氧剂也可能是导致该产品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另外市售产品采用玻璃安瓿包装,使用时需要开瓶操作因此会出现玻璃碎屑、玻璃渣等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后,绕开了人体的防御和滤过机制,难以被免疫系统清除,因此会在人体内长期存留。
6.发明专利cn105287366公开了一种维生素k1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采用了价格高且用量大的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简称:hs15)作增溶剂,同时使用了焦亚硫酸钠作为抗氧剂,规格也为1ml:10mg,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7.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具备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更适合新生儿/婴儿使用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性更高、成本更低、更适合新生儿/婴儿使用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维生素k1纳米乳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9.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维生素k1纳米乳剂包括由活性成分维生素k1、辅料及注射用水配制而成,所述维生素k1纳米乳剂ph值为5.5~6.0;所述辅料包括:(1)作为潜溶剂的聚乙二醇400,(2)作
为ph调节剂的醋酸盐缓冲对,并且所述辅料不包含任何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11.本发明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相对现有技术或市售产品成分更加少,更具体为辅料中不包含任何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如焦亚硫酸钠等,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减少过敏反应甚至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维生素k1中顺式异构体的比例为1~21%,更具体如顺式异构体的比例为1~10%。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醋酸盐缓冲对为无水醋酸钠-醋酸、无水醋酸钾-醋酸或无水醋酸铵-醋酸中的一种。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活性成分维生素k1的浓度低于10g/l,如可以为9g/l、8g/l、7g/l、6g/l、5g/l、4g/l、3g/l、2g/l、1g/l,均比市售产品浓度低,可以解决超剂量用药的问题。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性成分维生素k1的浓度为2g/l(如0.5ml:1mg)。该浓度仅为市售产品浓度的1/5,临床使用时无需稀释便可以给新生儿/婴儿使用,避免出现因稀释导致注射剂中纳米乳滴聚集析出的现象,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纳米乳剂的用量为:维生素k
1 2g/l,聚乙二醇400为5~15g/l,无水醋酸钠为2g/l,采用醋酸调节ph为5.5~6.0。
17.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维生素k1纳米乳剂的制备方法,
18.(1)取适量的注射用水,加入配方量的无水醋酸钠,溶解搅拌均匀,得到溶液a;
19.(2)称取配方量的维生素k1、聚乙二醇400和适量注射用水至容器中,搅拌,使其完全乳化均匀得到溶液b;
20.(3)将溶液a缓慢加入溶液b中,边加边搅拌,待搅拌均匀后,用醋酸调节ph至5.5~6.0;
21.(4)补充注射用水至配方量的全量,滤过,充氮灌封后经高温灭菌即得。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中聚乙二醇400和步骤(2)中注射用水的质量体积比(g/ml)为特定比例,进一步优选为聚乙二醇400:水=0.5~1.5:1,更进一步优选为1:1。
23.本发明的步骤(2)中加入聚乙二醇400,未额外添加其它增溶剂和助溶剂辅料,但其溶解度大大提高了。分析其原理可能是特定比例的聚乙二醇400与水组成的混合溶剂能够形成潜溶剂,对维生素k1的结构产生特殊分子作用力,从而更好地溶解脂溶性的维生素k1。
2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的聚乙二醇400本身还可用作溶剂、助溶剂、o/w型乳化剂和稳定剂,且具有增溶能力强、稳定性高、粘度低和毒性更低的特点。
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4)中充氮灌封在121℃灭菌12min得到。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4)中经过充氮灌封后所得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的残氧量≤1.8%,充氮灌封可以采用具有自动充氮功能的灌封一体化设备。通过控制残氧量,可以使本发明的纳米乳剂在不添加防腐剂或抗氧化剂的前提下,仍然能保证本发明纳米乳剂的储存稳定性。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维生素k1纳米乳剂不是安瓿瓶包装,采用预充注射系统。所述预充注射系统可为本领域常规,例如预充注射器。相对市售的玻璃安瓿包装,本发明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在使用时直接注射使用,无需开瓶操作,因此不会出现玻璃碎屑、玻璃渣等微粒进入人体的现象,安全性更高。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的优点在于:全新配方未采用静脉毒性中等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在人体内会转化为丙醛的丙二醇以及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而利用聚乙二醇400作为潜溶剂的性质,以及通过大量的研究确定以特定比例(如0.5~1.5:1)的聚乙二醇400和注射用水组成的混合溶剂溶解活性成分维生素k1时溶解性能大大提高。本发明无需添加防腐剂或抗氧化剂,如焦亚硫酸钠,仅通过处方筛选和工艺控制便可以使制备得到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具备更高的澄明度,如达到98.5%,比对比例至少高1%;具备更好的长期稳定性,在40℃条件下放置6个月,hplc色谱纯度基本没有变化且始终维持在99.1%以上,总杂始终小于1%,质量更加稳定。本发明采用预充注射系统,安全性更高。总之,本发明得到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成分种类更加单一、安全性更高、稳定性更高,且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9.图1为实施例2产品在0个月的色谱图。
30.图2为实施例2产品在1个月的色谱图。
31.图3为实施例2产品在2个月的色谱图。
32.图4为实施例2产品在3个月的色谱图。
33.图5为实施例2产品在6个月的色谱图。
34.图6为对比例1产品在0个月的色谱图。
35.图7为对比例1产品在1个月的色谱图。
36.图8为对比例1产品在2个月的色谱图。
37.图9为对比例1产品在3个月的色谱图。
38.图10为对比例1产品在6个月的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以下内容不是针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范围和精神做出限制。本发明所用维生素k1原料药参照南京汉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专利cn105287366工艺制备得到,其它辅料无特殊说明均由商业化渠道购得。
40.实施例1
41.量取800ml注射用水,加入2g无水醋酸钠,溶解搅拌均匀,得溶液a;依次称取2g维生素k1(折纯,顺式异构体比例为2%),5g聚乙二醇400和10ml注射用水至容器中,搅拌,使其完全乳化均匀得溶液b;将溶液a缓慢加入至溶液b中,边加边搅拌,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醋酸调节ph至5.5;补充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后采用具有自动充氮功能的灌封一体化设备充氮灌封后经121℃灭菌12min即得残氧量为1.8%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并采用预充针形式包装(规格:0.5ml:1mg)。
42.实施例2
43.量取800ml注射用水,加入2g无水醋酸钠,溶解搅拌均匀,得溶液a;依次称取2g维生素k1(折纯,顺式异构体比例为2%),10g聚乙二醇400和10ml注射用水至容器中,搅拌,使其完全乳化均匀得溶液b;将溶液a缓慢加入至溶液b中,边加边搅拌,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醋酸调节ph至5.6;补充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后采用具有自动充氮功能的灌封一体化设备充氮灌封后经121℃灭菌12min即得残氧量为1.1%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并采用预充针形式包装(规格:0.5ml:1mg)。
44.实施例3
45.量取800ml注射用水,加入2g无水醋酸钠,溶解搅拌均匀,得溶液a;依次称取2g维生素k1(折纯,顺式异构体比例为2%),12g聚乙二醇400和10ml注射用水至容器中,搅拌,使其完全乳化均匀得溶液b;将溶液a缓慢加入至溶液b中,边加边搅拌,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醋酸调节ph至5.8;补充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后采用具有自动充氮功能的灌封一体化设备充氮灌封后经121℃灭菌12min即得残氧量为1.6%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并采用预充针形式包装(规格:0.5ml:1mg)。
46.实施例4
47.量取800ml注射用水,加入2g无水醋酸钠,溶解搅拌均匀,得溶液a;依次称取2g维生素k1(折纯,顺式异构体比例为2%),15g聚乙二醇400和10ml注射用水至容器中,搅拌,使其完全乳化均匀得溶液b;将溶液a缓慢加入至溶液b中,边加边搅拌,待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醋酸调节ph至6.0;补充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后采用具有自动充氮功能的灌封一体化设备充氮灌封后经121℃灭菌12min即得残氧量为1.7%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并采用预充针形式包装(规格:0.5ml:1mg)。
48.实施例5
49.通过调节聚乙二醇400的添加量低于5g或大于15g时,其余参数条件均同实施例1,在混合维生素k1、聚乙二醇400和注射用水的过程中,发现无法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所得的混合物为混悬状或出现分层现象。因此无法制备得到均一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
50.对比例1
51.根据专利cn105287366实施例3,量取800ml注射用水,加入10g无水醋酸钠,溶解搅拌均匀,得到溶液a;依次称取10g维生素k1(折纯,顺式异构体比例为2%),75g hs15至干净无水容器中,搅拌,使其完全乳化均匀得到溶液b;将溶液a缓慢加入至溶液b中,边加边搅拌,待完全搅拌后,加入3g焦亚硫酸钠,搅拌均匀,然后醋酸调节ph至6.0,;补充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充氮灌封后经121℃旋转灭菌12min,即得维生素k1注射液,并采用安瓿瓶包装(规格:1ml:10mg)。
52.对比例2澄明度对比实验
53.将实施例1~4与对比例1进行澄明度的比较
54.1.检测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通则0904可见异物检查法
55.2.仪器和设备:yb-3型澄明度检测仪
56.3.检测方法:取每批产品,擦净容器外壁,轻轻旋转和翻转容器使药液中存在的可见异物悬浮(注意不要使药液产生气泡),分别在黑色和白色背景下,手持供试品颈部使药液轻轻翻转,用目检测(照度:1000~15001x)。
57.4.判断标准:去除烟雾状微粒柱、金属屑、玻璃屑,长度或最大粒径超过2mm的纤维和块状物等明显外来异物,微细可见异物(例如小白点、小结晶等),计算合格率。
58.5.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59.表1澄明度检测结果
60.批号总数量(支)明显外来异物(支)细微可见异物(支)合格率(%)实施例19256698.70%实施例29255399.1%实施例39257498.81%实施例49258598.59%对比例1925131097.51%
61.注:合格率=(总数量-明显外来异物-微细可见异物)/总数量*100%
62.结论: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澄明度合格率均高于专利cn105287366发明方法制备的维生素k1注射液。
63.对比例3安全性对比实验
64.为考察维生素k1纳米乳剂是否会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及不同处方工艺产品对豚鼠过敏的差异和程度,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安全性判定依据:根据不同处方产品对豚鼠产生主动过敏性的差异和程度来比较其安全性。
65.将实施例2得到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与对比例1得到的维生素k1注射液进行安全性比较。同时将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空白对照品。
66.根据《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规定,选择实验动物:主动过敏性试验选用豚鼠,接收时体重要求250~350g,雌雄各半,符合一级动物标准,并用以3%苦味酸溶液进行动物标示(头部为1,背部为2,尾基部为3,前腿为4,后腿为5,不标记为6),并在开放系统中饲养及观察。
67.给药周期及给药途径:隔日腹腔注射1次致敏,共3次,末次致敏后第14天脚背静脉注射激发。
68.取适应性观察合格豚鼠30只。按体重分为5组,6只/组,雌雄各半:
69.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
70.供试品高剂量组(将实施例2得到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浓度1mg/ml的溶液备用);
71.供试品低剂量组(将实施例2得到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浓度0.33mg/ml的溶液备用);
72.对比例1高剂量组(将对比例1得到的维生素k1注射液,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浓度1mg/ml的溶液备用);
73.对比例1低剂量组(将对比例1得到的维生素k1注射液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浓度0.33mg/ml的溶液备用)。
74.各组按组别腹腔注射各溶液进行致敏,隔日1次,共3次。结果供试品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而对比例1高剂量组和对比例1低剂量组每组有一两只豚鼠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症状,如竖毛、排尿、喘息等现象。
75.末次致敏后第14天各组按组别脚背静脉注射各溶液进行激发。结果供试品高剂量
组和低剂量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而对比例1高剂量组和对比例1低剂量组每组有一两只豚鼠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症状,如呼吸急促、步态不稳、喷嚏等现象。
76.对比例4稳定性对比实验
77.分别取适量实施例2、对比例1所得样品,贮存于温度40℃条件下,分别在0、1、2、3和6月进行评估,加速6个月稳定性结果如下表2所示:
78.表2加速6个月的稳定性结果
[0079][0080]
结果表明,实施例2的维生素k1纳米乳剂产品,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40℃条件下放置6个月,hplc色谱纯度变化很小且始终维持在99.1%以上,总杂始终小于1%,在0、1、2、3和6月的色谱纯度分别如图1~图5所示,说明本发明产品储存过程中稳定性好,质量稳定,贮存过程中无明显变质现象,。而对比例1的维生素k1注射剂产品,在40℃条件下放置6个月,hplc色谱纯度下降约2.65个百分点,由99.15%下降到96.50%,总杂明显增多,在0、1、2、3和6月的色谱纯度分别如图6~图10,说明对比例1产品稳定性差,质量不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