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能的建筑室内辅助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0:24: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的建筑室内辅助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2.采光是指设计门窗的大小和建筑的结构使建筑物内部得到适宜的光线。采光可分为直接采光和间接采光,直接采光指采光窗户直接向外开设。间接采光指采光窗户朝向封闭式走廊(一般为外廊)、直接采光的厅、厨房等开设,有的厨房、厅、卫生间利用小天井采光,采光效果弱于间接采光。
3.对于建筑内相对封闭空间以及有封闭需求的空间,照明灯便是用于室内照明的必要设施,照明灯的能量来源为电力,电力的才产生必然伴随着其他能源的消耗,即使利用太阳能发电,电能的产生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少的能量损失。
4.导光管采光系统是一套采集天然光,并经管道传输到室内,进行天然光照明的采光系统,它的工作原理为: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室外自然光线并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传输后由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其优点在于节能环保(无电能消耗)、安全健康、使用寿命长等。
5.导光管采光系统能够提供的光照亮度受实施阳光强度、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不受人为控制,故其应用场所均为地下车库、地铁候车厅、仓库等地,几乎不被居民住宅的室内采用,因此便造成了住宅楼光照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的建筑室内辅助照明系统。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的建筑室内辅助照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的建筑室内辅助照明系统,包括采光罩和导光管,所述采光罩固定安装于建筑楼上,所述导光管与采光罩连通并与建筑楼固定连接,所述导光管的内壁面为镜面,还包括分光体和光纤条,所述分光体与建筑楼固定连接,且所述分光体位于导光管远离采光罩的一端,所述光纤条的一端与分光体固定连接,所述光纤条固定连接于建筑楼的室内壁上;所述导光管内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导光管对阳光的有效传递率。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光管将阳光引向分光体,光纤条从分光体处获得光能后再将光能引入室内的空间中,调节机构调节导光管处阳光的传递率,即可改变能够到达分光体的光量,从而达到调节光纤条亮度的目的,使得辅助照明系统具备了在住宅室内使用的必要条件。
9.优选的,所述导光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调节机构包括辅助块和控制组件,所述辅助块位于调节孔内,所述辅助块朝向导光管内腔的一侧的表面为镜面,所述辅助块与导光管相对移动,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辅助块的移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组件改变辅助块与调节孔的相对位置,则导光管内
能够参与光线反射的镜面面积便实现了增减调节,达到改变导光管对阳光的有效传递率的效果。
11.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同轴套设在导光管外,所述辅助块连接于调节筒的内壁上。
12.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源,所述调节筒与导光管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孔开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调节孔以导光管的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布,所述辅助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辅助块以调节筒的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一驱动源控制调节筒的转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筒转动时,位于调节筒上的辅助块随之移动,辅助块与导光管上的调节孔的相对位置也将随之变化。
14.优选的,所述辅助块与调节筒滑移连接,所述辅助块的滑移方向为调节筒的径向,所述辅助块背离导光管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为调节筒的径向,所述导向杆穿过调节筒的筒壁,所述调节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与调节筒连接,另一端与辅助块连接,所述辅助块朝向导光管内腔的一侧表面与导光管内壁平齐。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光管本身具有厚度,辅助块沿调节筒的径向滑移,故当辅助块与调节孔对其后,其可深入辅助块内,导光管的内壁便可形成完整的镜面,提高其对光线的传递率。
16.优选的,所述调节孔的孔壁靠近调节筒内壁的一侧朝向远离调节孔的方向倾斜,所述辅助块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调节楔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筒转动时,辅助块一同沿导光管的周向移动,调节孔的孔壁通过对辅助块的调节楔边可产生远离导光管内腔的推力,使得辅助块从调节孔内脱离,且当辅助块位于调节孔内时,调节孔的孔壁对调节楔边的抵接可对辅助块产生于导光管径向上的限位作用。
18.优选的,所述导光管外壁上转动连接有垫高轮,所述垫高轮的转动轴线与导光管的轴线平行,所述垫高轮的轮面与调节楔边或辅助块朝向导光管内腔的一侧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辅助块随调节筒与导光管发生相对移动时,垫高轮的轮面将直接抵接调节楔边或辅助块朝向导光管内腔一侧的表面并发生相对滚动,以此减小导光管对辅助块造成的摩擦损伤。
2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隔板和第二驱动源,所述隔板与导光管相对滑移,滑移方向为导光管的径向,所述第二驱动源驱动隔板的移动,所述导光管的管壁上且位于调节筒和分光体之间开设有挡光缺口,所述挡光缺口供隔板插入,所述隔板用于阻隔导光管的内部通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从挡光缺口插入导光管内后,导光管内的通路便被其完全阻隔,阳光无法于导光管内畅通传导,不会有阳光传向分光体,光纤条也不会发光。
22.优选的,所述导光管的管壁上且位于挡光缺口处固定连接有封堵瓣膜,所述封堵瓣膜朝向导光管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反光膜。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隔板未插入导光管内时,封堵瓣膜可将挡光缺口封堵,反光膜的存在可降低由于挡光缺口的存在而造成的光线传递损失。
24.优选的,还包括节能机构,所述节能机构包括补偿块,所述补偿块位于调节筒的内壁且二者滑移连接,滑移方向为所述调节筒的镜像,所述补偿块设有多个,每单个所述补偿块位于每相邻两个辅助块之间;所述节能机构还包括蓄电池和备用灯,所述补偿块朝向导光管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光伏板,所述隔板朝向采光罩的一侧同样固定连接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和备用灯电连接,所述备用灯与分光体固定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机构使阳光无法完整地于导光管内传输的情况下,被“拦截”的阳光将被光伏板收集并利用发电,储存下的电能可应用于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和备用灯的工作,当日照条件不佳时,备用灯启动,分光体重新获得光源,光纤条可继续工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调节筒相对导光管转动时,能够在导光管内壁进行阳光反射、引导的镜面面积发生增为减改变,从而对能够最终到达分光体的光量进行调节,以此达到改变光纤条亮度的目的,辅助照明系统便具备了在住宅室内使用的重要条件;2.通过节能机构的设置,在减小导光管对阳光的有效传递率时,无法被传至分光体的阳光被光伏板捕捉并进行电能转化,被转化的电能被储存在蓄电池内,蓄电池对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和备用灯进行供电,在阳光条件不佳(阴天或夜晚)时,备用灯仍可启动照亮光纤条。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节能的建筑室内辅助照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引光机构、调节机构、节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调节筒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31.图5是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建筑楼;2、引光机构;21、采光罩;22、导光管;221、调节孔;222、挡光缺口;223、封堵瓣膜;224、垫高轮;23、分光体;24、光纤条;3、调节机构;31、调节筒;32、辅助块;321、调节楔边;33、导向杆;34、调节弹簧;35、第一驱动源;351、驱动齿轮;36、隔板;37、第二驱动源;4、节能机构;41、补偿块;42、光伏板;43、蓄电池;44、备用灯。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节能的建筑室内辅助照明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引光机构2、调节机构3和节能机构4;引光机构2用于将阳光向室内进行定向引导,调节机构3用于对引光机构2所引导的光量进行调节,节能机构4用于对部分光能进行捕捉利用。
35.如图1和2所示,引光结构包括均安装在建筑楼1上的采光罩21、导光管22、分光体23和光纤条24,采光罩21的材质为pmma,其固定连接于建筑楼1向阳一侧的外壁上,导光管22的一端与采光罩21连通,另一端伸入建筑楼1内并连接分光体23。导光管22采用反射比较
高的管壁材料制成且其内壁经过抛光处理,分光体23为三棱镜,导光管22靠近分光体23的端部处呈管径渐缩状,单个光纤条24的一端与分光体23的一个镜面固定连接,且三棱镜表面未接触光纤条24的部分均进行镀银处理;本实施例中,光纤条24的数量为二,光纤条24固定连接于建筑楼1室内的天花板上。
36.如图3和4所示,导光管22上且位于采光罩21和管径渐缩部位之间开设有若干长条状的调节孔221,所有调节孔221以导光管22的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布,所有调节孔221的长度方向均与导光管22的轴线平行。调节机构3包括辅助块32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调节筒31,调节筒31同轴套设在导光管22外,辅助块32同样为长条状且数量与调节孔221数量一致,各辅助块32于调节筒31的内壁上并以调节筒31的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布,从而使得辅助块32和调节孔221一一对应。辅助块32背离导光管22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33,导向杆33的长度方向为为调节筒31的径向,导向杆33穿过调节筒31的筒壁,辅助块32通过导向杆33实现与调节筒31的相对滑移,滑动方向即为调节筒31的径向。
37.如图2和4所示,控制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溅出楼上的第一驱动源35,其第一驱动源35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351,调节筒31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与驱动齿轮351配合的锯齿结构,当电机启动时,驱动齿轮351转动,齿轮副趋势调节筒31转动。辅助块32与调节筒31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34,调节弹簧34的一端与调节筒31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辅助块32背离导光管22内腔的侧面固定连接,辅助块32朝向导光管22内腔的一侧表面为抛光镜面;在自然状态下,调节弹簧34将向辅助块32施加朝向导光管22内腔的推力,且当每单个辅助块32位于一个调节孔221内时,辅助块32朝向导光管22内腔的一侧的表面与导光管22内壁面平齐,且此时导光管22的内壁面几乎为完整的反射镜面。调节筒31的内壁与导光管22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均匀间隙,此间隙可供调节弹簧34和离开了调节孔221的辅助块32存在。
38.如图4所示,调节孔221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壁面并不正对,调节孔221的孔壁靠近调节筒31内壁的一侧朝向远离调节孔221的方向倾斜,同时,辅助块3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调节楔边321,调节楔边321的楔面朝向导光管22内腔倾斜。辅助块32位于调节孔221内时,调节孔221的孔壁与调节楔边321相互抵接,对辅助块32于调节筒31的径向位置形成限位;当调节筒31承载辅助块32转动时,倾斜的调节孔221孔壁对调节楔边321和辅助块32可产生远离导光管22内腔的推力,从而使辅助块32成功从调节孔221内脱离。导光管22的外壁且位于调节孔221的边缘处转动连接有垫高轮224,垫高轮224的转动轴线与导光管22的轴线平行,当辅助块32随调节筒31与导光管22发生相对移动时,垫高轮224的轮面将直接抵接调节楔边321或辅助块32朝向导光管22内腔一侧的表面,以此减小导光管22对辅助块32造成的摩擦损伤。
39.如图2和5所示,调节机构3还包括隔板36和第二驱动源37,导光管22为圆管,隔板36的板面为圆形。第二驱动源37为固定在建筑楼1上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方向为导光管22的径向,导光管22的管壁上且位于调节筒31和管径渐缩处之间开设有挡光缺口222,挡光缺口222为跨度180
°
的弧形缺口且其长度反向为导光管22的周向。隔板36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源37的活塞杆端部,第二驱动源37可将隔板36推向导光管22,隔板36可穿过挡光缺口222并进入导光管22内腔,并最终可将导光管22的内通道完全截堵,阳光无法在导光管22内正常传输。导光管22的管壁上且位于挡光缺口222处固定连接有封堵瓣膜223,封堵瓣膜
223朝向导光管22内腔的一侧贴设有反光膜,在自然状态下即即隔板36未插入导光管22内时,封堵瓣膜223可将挡光缺口222封堵,降低由于挡光缺口222的存在而造成的光线传递损失;隔板36穿过挡光缺口222的过程中,封堵瓣膜223被隔板36自然顶开。
40.如图2所示,节能机构4包括补偿块41、光伏板42、蓄电池43和备用灯44,补偿块41与辅助块32数量形状均相同,且补偿块41的相对两侧同样一体成型有调节楔边321,且每单个补偿块41位于相邻的两个辅助块32之间,补偿块41与调节筒31之间的移动关系、移动方式均与辅助块3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当调节筒31转动至每个辅助块32均完全位于导光管22的外侧时,每单个补偿块41便进入一个调节孔221内。光伏板42可采用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其形状有两种,分板适应补偿块41以及隔板36,对应形状的光伏板42分别固定连接在补偿块41朝向导光管22内腔的一侧表面、隔板36朝向采光罩21的一侧上,光伏板42与蓄电池43电连接,其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43内。蓄电池43与第一驱动源35、第二驱动源37和备用灯44均电连接,备用灯44固定安装在分光体23上,在光线条件不佳之时,可启动备用灯44将分光体23照亮,光纤条24便可重新获得可见光。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节能的建筑室内辅助照明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阳光通过导光管22向分光体23汇聚,光纤条24从分光体23处获取阳光后将光亮带入室内进行室内辅助照明,调节机构3通过控制能够传导至分光体23的阳光量以调节光纤条24的亮度;节能机构4可将进入导光管22却被“拦截”下的阳光进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