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

2022-05-31 23:01: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缺血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


背景技术:

2.周围动脉疾病所导致的严重肢体缺血已得到了广泛研究,但近10年来以动脉转流或腔内支架成行术为主的外科治疗措施仍未能改善患者的病死率和截肢率。目前,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为目的的治疗型血管生成是临床严重肢体缺血研究的新方向,如何构建良好的严重肢体缺血动物模型是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
3.现有的技术:
4.1.既往研究中使用的慢性肢体缺血模型主要是通过结扎或切除股动脉,导致短时间内肢体完全缺血,但35d后其肢体血流量恢复达基础值84%,不符合pad患者缺血肢体血管生成障碍的特征。
5.2.ameroid收缩环理论上虽可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引起的动脉逐渐狭窄,但缺血程度较轻,血流恢复更快,且不能诱导血管完全闭塞的危急肢体缺血阶段。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血管的粗细程度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引起的动脉逐渐狭窄,又能诱导血管完全闭塞的危急肢体缺血阶段的装置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根据不同血管的粗细程度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引起的动脉逐渐狭窄,又能诱导血管完全闭塞的危急肢体缺血阶段的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上的移动架、连接于移动架的电动杆、固定设于工作台上的放模板、固定连接于电动杆的外壳、设于外壳两侧的侧板、设于外壳下方用于夹住动脉血管的夹板、设于外壳内部并连接于夹板的控制结构、设于外壳内部并连接于夹板用于对控制结构进行控制的卡位结构、设于夹板上的滑槽、设于滑槽中的第一推钮和第二推钮、设于外壳外侧的通孔。
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于工作台内部并连接于夹板用于驱动夹板进行运动的夹紧组件、连接于夹紧组件和夹板的第一滑动台、连接于夹紧组件用于带动夹紧组件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滑槽中用于卡住第一驱动组件位置的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滑槽中用于控制第二驱动组件并用于完全使动脉血管闭合的第三驱动组件、设于夹紧组件上方并和卡位结构连接的转移组件、设于外壳内部并和夹板和第二驱动组件配合用于使夹板和第一滑动台卡住位置的卡位组件、设于第一滑动台内部并连接于夹板和卡位结构的控制组件、设于第一滑动台下方并连接于夹板用于对夹板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连接于夹板和第二驱动组件用于使夹板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夹板中设有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
通道;所述通孔和所述第六通道连通。
9.所述两个夹板之间设有空心伸缩管、所述夹板内部设有空心伸缩管连通的液压通道、所述夹板上设有增加液压通道长度的凸台、所述适配板连通于所述液压通道,两个夹板夹住血管,之后两个夹板会进行运动,也就是会使空心伸缩管被压缩,从而会导致空心伸缩管中的液体到达液压通道中,从而也就是会使适配板进行伸出以及缩回,从而也就是提高了适配板的运动形成,从而也就是实现了侧板设置的比较大,可以更好的容纳本发明的传动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适配板对很细的血管进行夹持,从而也就是更好的进行生产加工,降低加工成本。
10.主要通过夹板夹在动脉血管上,并将血管夹紧,使血管缺血,之后第二驱动组件设置有两对,使用时,先通过第一推钮使第一驱动组件运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配合,从而也就是会使夹板的位置进行调节,这时也就是使该装置对动脉血管的粗细程度的不同进行适配,之后通过第一推钮调节第一驱动组件的位置,来带动第一滑动台运动,也就是带动夹板运动,会使夹板夹持住动脉血管,从而也就是会使动脉血管被挤压,从而实现缺血,之后夹板会对血管的粗细程度进行适配,也就是针对缺血的程度进行调节会针对不同粗细程度的血管进行适配,从而也就是不管血管有多粗或者多细,都可以获得指定的缺血程度,从而可以更好的模拟患者缺血程度不同,从而更好的进行手术的练习和模拟,之后也就是夹板在调节时会带动卡位结构进行运动,之后夹紧组件运动会通过转移组件进行方大,从而也就是夹紧组件运动很小的距离会使转移组件运动很大的距离,从而也就是可以加方便的对转移组件进行卡住位置,从而也就是可以更好的进行安装,之后是通过卡位结构对转移组件卡住位置,夹板进行适配血管粗细程度时也使卡位结构进行调节,从而也就是会使卡位结构卡住转移组件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也就是可以适配不同粗细程度的血管都可以获得指定的缺血程度,之后当需要进行完全闭合动脉血管,使其完全堵塞时,需要向下拉动第二推钮,使两个夹板完全夹紧动脉血管,从而也就是可以更好的完全闭合动脉血管,从而也就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了动脉血管的闭合程度的调节。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推钮的第二驱动杆、固定连接于第二驱动杆的第二卡板、固定连接于第二卡板的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的第三导向杆、设于第三导向杆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三导向杆并和第二驱动杆对接在一起的第三滑动块、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动块的连接板、设于滑槽边侧并位于夹板中用于和连接板避开位置的避位腔、固定连接于避位腔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于连接杆并滑动设于第六通道中的第二推板;
12.主要是通过用手推动第一推钮运动,使第二驱动杆和第二卡板运动,之后第二卡板卡在下方的第二驱动组件中,从而会使第二驱动组件进行运动,也就是先使第二卡板卡在下方的第二驱动组件中对夹板进行校准,从而使夹板适配不同直径大小的动脉血管,适配好了之后继续推动第一推钮进行运动,这时第一推钮进行运动会卡住位置,卡住位置也就是会使第一推钮停留在一个位置不会进行运动,从而也就是通过第一推钮处于不同的位置对动脉血管进行缺血程度的控制,之后也就是需要先对血管进行校准,之后再使夹板对动脉血管的夹紧程度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也就是可以对直径很大的动脉血管做到一半的缺血程度也可以对直径很小的动脉血管做到一半的缺血程度,而实现的方法主要是对夹板夹紧的程度进行调节的,之后由于夹板的夹紧程度收到第一推钮的控制,也就是第一驱动
组件的驱动,之后第一驱动组件运动会被卡住位置,之后第一驱动组件卡住位置的方式是通过夹紧组件进行的,也就是通过转移组件和卡位结构对夹紧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进行卡住位置,之后卡住位置的位置如果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也就是夹板进行夹紧运动距离不会变化,那么无法进行适配不同直径大小的动脉血管,所以通过先对血管进行适配,之后实现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动脉血管的夹紧程度进行调节,从而也就是实现了可以针对更多的患者,更好的适配患者的动脉血管的大小,并且提供更好的缺血程度的控制。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滑动设于夹板上的第四导向杆、固定连接于第四导向杆并与第二卡板进行配合的第三卡板、设于第三卡板和夹板之间的夹板放模板、固定连接于第四导向杆的第三推板、设于夹板中并和第三推板滑动连接的气腔、连接于气腔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五通道;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夹板的卡位杆、连接于第五通道的第七导向杆、固定连接于第七导向杆的第五推板、固定设于第一滑动台下方的第三弹簧和第八导向杆、固定连接于第三弹簧和第八导向杆并和卡位杆配合用于限制卡位杆位置的卡槽板;
14.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的配合,也就是一旦对动脉血管的粗细程度进行校准,就会使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二驱动组件进行运动,并且后续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对夹板进行调节时不会使第二驱动组件进行复位,从而也就是实现了第二驱动组件会带动卡位组件进行运动,从而也就是通过卡位组件将夹板和第一滑动台进行固定,从而也就是在校准之前,夹板和第一滑动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进行变化,从而也就是第一滑动台运动同样的距离会使夹板运动会同样的距离,但是由于夹板和第一滑动台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也就是会使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会随着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也就是实现了第一滑动台运动同样的距离,会使两个夹板运动同样的距离,但是会使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也就是可以更好的进行适配不同粗细程度的动脉血管。
15.进一步的,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壳并设于外壳内部的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于第一伸缩杆的第二滑动台、铰接于第二滑动台的第一连杆、铰接于第一连杆的第一滑动块、固定设于外壳内侧面的第一固定板、固定设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并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块用于对第一滑动块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杆;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台的第三固定板、滑动设于第三固定板中的第二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第六导导向杆并用于限制第六导导向杆位置的第三固定板、设于第三固定板和夹板之间的第四弹簧;所述第六导导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板;所述夹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台;
16.主要通过第二滑动台的位置进行上下调节改变了第一滑动台的位置,从而通过第一滑动台去夹紧动脉血管,之后第四弹簧的弹力很小,从而也就是第四弹簧仅仅用于保持夹板的位置,从而也就是在夹板对动脉血管进行校准时,第四弹簧可以被压缩,但是作用给动脉血管的力很小,不至于使其发生变形,从而也就是更加便于进行校准,可以使夹板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更好的适配不同粗细程度的动脉血管。
17.进一步的,所述转移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动台的第一空心管、固定连接于第一空心管的空心块、固定连接于空心块的第二空心管、滑动设于第二空心管中的推杆、固定设于第二空心管上的第一推板、固定设于第一推板上的第一卡板;所述卡位结构包括固定设于外壳内部的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板的两个第二导向杆、设于外壳顶部并和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的导向板、连接于控制组件的第三滑动台、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动
台的第一驱动杆、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杆的驱动板、连接于驱动板的调节组件、连接于调节组件并配合于第一卡板的卡块;
18.所述第一卡板会卡在所述卡块中;所述第一卡板是可以发生形变的的柔性材料,所述第二滑动台上下运动会带动所述第一卡板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从而也就是将第二滑动台的运动转换成了第一卡板的运动,之后第二空心管、空心块和第一空心管组成了u型管的原理,之后第一空心管的直径大于第二空心管的直径,从而也就是第二滑动台运动同样的距离会使第一卡板运动更多的距离,之后由于第二滑动台适用于控制夹板夹紧血管的,从而也就是夹板会有很多中夹紧的程度,之后第二滑动台的运动距离很小,不利于对第二滑动台进行卡住位置,从而通过第一卡板的大距离运动,从而对第一卡板进行卡住位置,也就是第二滑动台处于相邻两个挡位的缺血程度会使处于这两个挡位的第一卡板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也就是更方便的在外壳内部设置一些其它零件,从而节约了成本,避免使用太多精密了零件,同时还保证了控制的精度,从而也就是更好的降低了成本并更好的对缺血程度进行控制。
1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设于第二导向杆上的第二滑动块、铰接于多个第二滑动块的多个第二连杆;所述多个第二连杆相互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中心铰接设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二滑动块铰接设有第二铰接杆;所述驱动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铰接杆;
20.控制组件带动驱动板上下运动,从而也就是带动第一铰接杆上下运动,之后最下方的第二滑动块位置是固定在第二导向杆上,从而也就是最下方的两个第二滑动块无法进行运动,之后第一铰接杆进行上下运动时,会使第二连杆进行展开或者收缩,从而会使多个第二滑动块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之后第二滑动块和卡块固定连接,也就是会使多个第二滑动块带动卡块的位置进行变化,从而也就是会使第二滑动台上下运动得到卡住位置的挡位进行变化,也就是第二滑动台上下运动被卡住所需要的运动距离会发生变化,从而也就是会使第六通道移动架运动的距离进行变化,从而也就是原本夹板运动a的距离才会被卡住,这时会使夹板运动小于a或者大于a的距离之后才会被卡住位置,从而实现了对不同粗细程度动脉血管缺血程度的适配。
2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夹板的连接块、固定连接于连接块的第一齿条、转动设于外壳侧面的转轴、固定设于转轴上并啮合于连接块的第一齿轮、固定设于转轴上的第二齿轮、啮合于第二齿轮的第二齿条、固定连接于第二齿轮的第六推板、固定连接于第六推板并滑动设于第一滑动台中的第五导向杆、固定连接于第五导向杆并滑动连接于第三滑动台的第四推板;
22.在对动脉血管进行校准时会使夹板和第一滑动台发生相对运动,之后相对运动的距离越大,就会使第五导向杆向上运动的距离越大,从而也就是会使卡块之间的距离越大,从而也就是动脉血管越粗会使卡块之间的距离更大,举例说明,从而也就是原本对直径是b的血管进行夹紧时,第二滑动台带动夹板处于不同的挡位是每个挡位会使夹板运动四分之一b的距离之后被卡住位置,之后当对直径是两倍的b的血管进行夹紧时,如果还是每个挡位使夹板运动四分之一b的距离,那么就会导致对血管挤压得程度发生了相对降低,从而也就是会使缺血程度得控制发生了变化,并且控制得不准确,从而通过调节了卡块之间得距离,会使夹板被卡住得位置也随着动脉血管得粗细程度进行变化,从而也就是更好的使夹
板可以针对不同粗细程度的动脉血管进行缺血程度的控制,增加了适配性以及控制的准确性。
23.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于侧板上并连通于第六通道的第二通道、固定设于夹板和第一空心管之间的伸缩空心杆、设于第一空心管上并连通于伸缩空心杆的第三通道。
24.通过复位组件使夹板可以完全闭合动脉血管从而也就是可以针对不同直径的动脉血管都可以使其完全闭塞,从而实现了既可以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引起的动脉逐渐狭窄,又能诱导血管完全闭塞的危急肢体缺血阶段。
25.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了控制结构,用于对血管的粗细程度进行校准,从而使其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动脉血管,并对其进行缺血程度的控制以及完全缺血的控制,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图1中a的放大图;
28.图3为本发明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中去掉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图4中e的放大图;
31.图6为本发明中卡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中m-m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中m-m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发明图9中b的放大图;
36.图11为本发明图9中c的放大图;
37.图12为本发明图9中d的放大图;
38.图13为本发明中n-n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9.图14为本发明中n-n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0.图15为本发明图14中f的放大图;
41.图16为本发明图15中g的放大图;
42.图17为本发明中卡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8为本发明中p-p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44.图19为本发明中p-p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5.图20为本发明中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1为本发明中第三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2为本发明中夹板的中心剖视结构示意图;
48.图23为本发明中适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
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50.如图1-23所示,一种缺血程度可控的外周动脉疾病造模装置,包括工作台1、设于工作台1上的移动架2、连接于移动架2的电动杆21、固定设于工作台1上的放模板3、固定连接于电动杆21的外壳4、设于外壳4两侧的侧板41、设于外壳4下方用于夹住动脉血管的夹板42、设于外壳4内部并连接于夹板42的控制结构5、设于外壳4内部并连接于夹板42用于对控制结构5进行控制的卡位结构6、设于夹板42上的滑槽、设于滑槽中的第一推钮7和第二推钮8、设于外壳4外侧的通孔9。
51.具体的,所述控制结构5包括设于工作台1内部并连接于夹板42用于驱动夹板42进行运动的夹紧组件54、连接于夹紧组件54和夹板42的第一滑动台55、连接于夹紧组件54用于带动夹紧组件54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51、设于滑槽中用于卡住第一驱动组件51位置的第二驱动组件52、设于滑槽中用于控制第二驱动组件52并用于完全使动脉血管闭合的第三驱动组件53、设于夹紧组件54上方并和卡位结构6连接的转移组件56、设于外壳4内部并和夹板42和第二驱动组件52配合用于使夹板42和第一滑动台55卡住位置的卡位组件57、设于第一滑动台55内部并连接于夹板42和卡位结构6的控制组件58、设于第一滑动台55下方并连接于夹板42用于对夹板42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50、连接于夹板42和第二驱动组件52用于使夹板42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59;所述夹板42中设有第四通道43、第五通道44和第六通道45;所述通孔9和所述第六通道45连通。
52.所述两个夹板之间设有空心伸缩管、所述夹板内部设有空心伸缩管连通的液压通道、所述夹板上设有增加液压通道长度的凸台、所述适配板连通于所述液压通道;
53.主要通过夹板42夹在动脉血管上,并将血管夹紧,使血管缺血,之后第二驱动组件52设置有两对,使用时,先通过第一推钮7使第一驱动组件51运动,第一驱动组件51和第二驱动组件52配合,从而也就是会使夹板42的位置进行调节,这时也就是使该装置对动脉血管的粗细程度的不同进行适配,之后通过第一推钮7调节第一驱动组件51的位置,来带动第一滑动台55运动,也就是带动夹板42运动,会使夹板42夹持住动脉血管,从而也就是会使动脉血管被挤压,从而实现缺血,之后夹板42会对血管的粗细程度进行适配,也就是针对缺血的程度进行调节会针对不同粗细程度的血管进行适配,从而也就是不管血管有多粗或者多细,都可以获得指定的缺血程度,从而可以更好的模拟患者缺血程度不同,从而更好的进行手术的练习和模拟,之后也就是夹板42在调节时会带动卡位结构6进行运动,之后夹紧组件54运动会通过转移组件56进行方大,从而也就是夹紧组件54运动很小的距离会使转移组件56运动很大的距离,从而也就是可以加方便的对转移组件56进行卡住位置,从而也就是可以更好的进行安装,之后是通过卡位结构6对转移组件56卡住位置,夹板42进行适配血管粗细程度时也使卡位结构6进行调节,从而也就是会使卡位结构6卡住转移组件56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也就是可以适配不同粗细程度的血管都可以获得指定的缺血程度,之后当需要进行完全闭合动脉血管,使其完全堵塞时,需要向下拉动第二推钮8,使两个夹板42完全夹紧动脉血管,从而也就是可以更好的完全闭合动脉血管,从而也就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了动脉血管的闭合程度的调节。
54.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1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推钮7的第二驱动杆511、固定连接于第二驱动杆511的第二卡板512、固定连接于第二卡板512的第一支撑板513、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513的第二支撑板514、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514的第三导向杆515、设于
第三导向杆515上的第一弹簧516;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3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三导向杆515并和第二驱动杆511对接在一起的第三滑动块531、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动块531的连接板532、设于滑槽边侧并位于夹板42中用于和连接板532避开位置的避位腔533、固定连接于避位腔533的连接杆534、固定连接于连接杆534并滑动设于第六通道45中的第二推板535。
55.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2包括滑动设于夹板42上的第四导向杆522、固定连接于第四导向杆522并与第二卡板512进行配合的第三卡板521、设于第三卡板521和夹板42之间的夹板42放模板3、固定连接于第四导向杆522的第三推板524、设于夹板42中并和第三推板524滑动连接的气腔525、连接于气腔525的第一通道526;所述第一通道526连通于所述第五通道44;所述卡位组件57包括固定连接于夹板42的卡位杆571、连接于第五通道44的第七导向杆572、固定连接于第七导向杆572的第五推板573、固定设于第一滑动台55下方的第三弹簧575和第八导向杆576、固定连接于第三弹簧575和第八导向杆576并和卡位杆571配合用于限制卡位杆571位置的卡槽板574。
56.具体的,所述夹紧组件54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壳4并设于外壳4内部的第一伸缩杆542、固定连接于第一伸缩杆542的第二滑动台541、铰接于第二滑动台541的第一连杆543、铰接于第一连杆543的第一滑动块544、固定设于外壳4内侧面的第一固定板545、固定设于两个第一固定板545之间并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块544用于对第一滑动块544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杆546;所述导向组件50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台55的第三固定板501、滑动设于第三固定板501中的第二驱动组件520、固定连接于第六导导向杆502并用于限制第六导导向杆502位置的第三固定板501、设于第三固定板501和夹板42之间的第四弹簧503;所述第六导导向杆502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板42;所述夹板4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台55。
57.具体的,所述转移组件56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动台541的第一空心管561、固定连接于第一空心管561的空心块562、固定连接于空心块562的第二空心管563、滑动设于第二空心管563中的推杆564、固定设于第二空心管563上的第一推板565、固定设于第一推板565上的第一卡板566;所述卡位结构6包括固定设于外壳4内部的第二固定板61、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板61的两个第二导向杆611、设于外壳4顶部并和第二导向杆611滑动连接的导向板612、连接于控制组件58的第三滑动台62、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动台62的第一驱动杆621、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杆621的驱动板622、连接于驱动板622的调节组件64、连接于调节组件64并配合于第一卡板566的卡块63。
58.具体的,所述调节组件64包括滑动设于第二导向杆611上的第二滑动块642、铰接于多个第二滑动块642的多个第二连杆641;所述多个第二连杆641相互铰接;所述第二连杆641的中心铰接设有第一铰接杆643;所述第二连杆641和所述第二滑动块642铰接设有第二铰接杆644;所述驱动板62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铰接杆643。
59.具体的,所述控制组件58包括固定连接于夹板42的连接块581、固定连接于连接块581的第一齿条582、转动设于外壳4侧面的转轴584、固定设于转轴584上并啮合于连接块581的第一齿轮583、固定设于转轴584上的第二齿轮585、啮合于第二齿轮585的第二齿条586、固定连接于第二齿轮585的第六推板587、固定连接于第六推板587并滑动设于第一滑动台55中的第五导向杆588、固定连接于第五导向杆588并滑动连接于第三滑动台62的第四推板589。
60.具体的,所述复位组件59包括设于侧板41上并连通于第六通道45的第二通道591、
固定设于夹板42和第一空心管561之间的伸缩空心杆592、设于第一空心管561上并连通于伸缩空心杆592的第三通道593。
61.本发明的具体工作流程是:将将动物的单侧腹股沟区切开后暴露股动脉,将该装置应用于股动脉外围,之后通过移动架2移动外壳4所在的位置,并通过电动杆21调节外壳4的上下位置,从而使夹板42夹持住动脉的外侧,之后用手扭第一推钮7,将第一推钮7向上推动,之后第一推钮7会带动第二驱动杆511向上运动,第二驱动杆511带动第二卡板512运动,之后也就是会使第二卡板512卡到第三卡板521中,第三滑动块531会随着第二驱动杆511一起运动,之后再第二驱动杆511向上运动时,会通过第二驱动杆511带动第二滑动台541向上运动,第一伸缩杆542会对第二滑动台541进行导向,从而也就是第二滑动台541会通过第一连杆543带动两个第一滑动块544进行相互靠近的运动,之后第一滑动块544再第一导向杆546上进行滑动,第一滑动块544带动第一滑动台55进行运动,之后会使两个第一滑动台55相互靠近,第一滑动台55带动第三固定板501运动,之后第三固定板501通过第六导导向杆502和第四弹簧503带动夹板42进行运动,如果夹板42在运动过程中,一直没有碰到动脉血管,那么当第二驱动杆511被下方的第三卡板521卡住位置时,两个夹板42之间的距离为该装置可以适配的最细的动脉,之后第四弹簧503的弹力很小,当两个夹板42进行相互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夹板42碰到了动脉血管,那么夹板42无法运动,但是第一滑动台55还会继续运动,从而也就是第三固定板501会继续运动,之后第四弹簧503被压缩,之后当第二驱动杆511被第三卡板521卡住位置之后也就是第三卡板521会受到第二卡板512的影响朝着两侧进行运动,之后也就是第三卡板521通过第四导向杆522推动第三推板524进行运动,从而会将气腔525中的空气压到第一通道526中,之后会使第一通道526中的空气到达第五通道44中,之后通过第五通道44中的空气会推动第七导向杆572进行运动,第七导向杆572带动第五推板573运动,之后第五推板573推动卡槽板574,会使卡槽板574向下运动,从而也就是卡槽板574会压在卡位杆571上,从而通过卡槽板574和卡位杆571对卡位杆571进行卡住位置,从而也就是对夹板42卡住位置,从而也就是这时夹板42的位置和第一滑动台55处于固定,从而实现了夹板42对动脉血管的粗细程度进行适配,这时没有对动脉血管压缩,由于在适配的过程中夹板42的位置会相对第一滑动台55进行变化,从而也就是夹板42会带动连接块581运动,连接块581带动第一齿条582,之后第一齿条582通过第一齿轮583会使转轴584进行旋转,之后也就是会通过转轴584带动第二齿轮585进行旋转,第二齿轮585带动第二齿条586向上运动,之后第二齿条586带动第六推板587和第五导向杆588向上运动,第五导向杆588带动第四推板589向上运动,第四推板589带动第三滑动台62运动,之后会使第三滑动台62带动第一驱动杆621和驱动板622向上运动,之后也就是会带动第一铰接杆643向上运动,从而会使多个第二连杆641进行展开,从而也就是会使多个第二滑动块642之间的距离变大,多个第二滑动块642在第二导向杆611上进行滑动,最下方的第二滑动块642位置不会变化,从而也就是会使多个卡块63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也就是卡块63之间的距离会随着动脉血管的粗度进行变化,动脉血管越粗,多个卡块63之间的距离越大,反之则相反;
62.接下来,会根据需要使血管闭塞不同的程度来实现不同的缺血程度,从而也就是需要对动脉血管的夹紧的程度进行调节,当血管比较细时,每调节一个不同的缺血程度会使夹板42相对运动的距离比较小,而血管比较粗时,没调节不同的缺血程度会使夹板42运动较大的距离,之后这时继续向上推动第一推钮7进行运动,也就是会使第二滑动台541继
续向上运动,之后第二滑动台541向上运动会压缩第一空心管561,从而会使第一空心管561中的液体通过空心块562到达第二空心管563中,之后第二空心管563向外推出推杆564,推杆564带动第一推板565和第一卡板566运动,从而也就是第二滑动台541运动就会使第一卡板566进行运动,并且第一空心管561的直径大于第二空心管563的直径,从而会使第一卡板566运动的距离大于第二滑动台541,之后第一卡板566会和卡块63配合,使第一卡板566卡住位置,第一卡板566运动一段距离之后会被卡块63卡住位置,从而也就是代表这时处于一个缺血的程度,需要达到更大的程度需要用力推动第一推钮7,从而会使第一卡板566通过一个卡块63再和另外一个卡块63进行配合,从而也就是会使第一卡板566再次卡住位置,之后由于前面卡块63之间的距离已经根据动脉血管的粗细程度进行调节了,从而也就是这时会使第一卡板566卡住位置和动脉血管的粗细程度进行控制,使其可以针对不同粗细程度的动脉血管进行控制缺血程度,之后当第二滑动台541运动到最上方,也就是第二卡板512卡在上面的第三卡板521上时,是对缺血程度进行调节的最大缺血程度,也就是两个控制结构5已经相互接触,但是由于前面夹板4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滑动台55之间的距离,并且是根据血管的粗细程度进行调节的,从而也就是血管最细时,第二滑动台541运动到最上方之后可以使其完全闭合,但是血管程度粗一些,就无法使动脉血管完全闭合,之后这时需要用手向下推动第二推钮8,会使第二推钮8向下运动,之后第二推钮8没有被卡住位置,从而第二推钮8可以正常向下运动,之后也就是第二推钮8会带动第三滑动块531向下运动,之后也就是第三滑动块531向下运动带动连接板532向下,并且第三导向杆515和第一弹簧516被压缩,第一弹簧516用于后面使第三滑动块531进行复位,之后连接板532向下运动会带动连接杆534和第二推板535向下运动感,之后会将第六通道45进行压缩,从而会使第六通道45中的空气顺着第二通道591向外吹出,之后第二通道591平时是不会被挡住的,之后到了第二滑动台541处于最上方时,会使两个第一滑动台55之间的距离最小,之后也就是第一滑动台55会带动第一空心管561运动,会使第一空心管561上的第三通道593和第二通道591进行配合,从而也就是第二通道591中的空气会吹到第三通道593中,之后会吹到伸缩空心杆592中,之后会使伸缩空心杆592进行运动,之后第二驱动组件52有四个,分别位于上下两处,并左右对称,之后上方的第四导向杆522是可以进行伸缩的,下方的第四导向杆522无法进行伸缩,从而也就是只有下方的第三卡板521被向两侧推动时才会使卡位杆571卡住位置,也即是才会使夹板42和第一滑动台55卡住位置,之后第三滑动块531会随着第二驱动杆511一起运动,从而也就是第二卡板512不和下方的第三卡板521配合时也会有第三滑动块531与下方的第三卡板521配合,从而不会使下方的第三卡板521复位,从而不会使第三推板524复位,从而会使夹板42和第一滑动台55一直卡住位置,之后后面会向下拉动第二推钮8,从而会使第三滑动块531向下运动,之后第三滑动块531不在和下方第三卡板521配合,从而会使夹板42不再被卡住位置,夹板42可以相对第一滑动台55发生运动,之后这时处于第二滑动台541运动的极限位置,从而也就是第一卡板566运动会的极限位置,第一卡板566会和最下方的卡块63配合,最下方的卡块63位置是固定的,之后也就是夹板42不再被卡住位置,也就是伸缩空心杆592运动会推动夹板42进行运动,会使夹板42复位,之后也就是会使夹板42运动到第一滑动台55的最边缘位置,之后夹板42会将动脉血管完全夹住,使其完全闭合,之后这时夹板42发生运动会使多个卡块63之间的距离进行变化,但是最下方的卡块63位置是不动的,从而不会影响卡块63的复位,从而会使运动更加稳定,之后也就是实现了不同粗细程
度的动脉血管完全闭合以及成比例闭合不同的程度来控制缺血程度,之后将电动杆21和外壳4分离,由于两者之间通过电磁铁固定在一起,所以后续可以便于分离,分离后将外壳4缝合在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动物便成了合格的模型,动物实验完毕之后再去除外壳4,最后需要进行复位时,需要将第一推钮7向下推动,使其复位,会使其它零件也进行复位;所述适配板48上设有和血管相互配合适配部件;所述适配部件包括设于适配板48内部的第七通道403和第八通道404、设于第八通道404中的纵向夹板405、固定设于液压通道中的固定杆件401、固定连接于固定杆件401并滑动连接于第七通道403的活塞板402;在两个适配板48相互靠近时,会通过活塞板402的静止以及适配版48的运动使纵向夹板405进行运动,两个纵向夹板405会相向运动,从而实现了四个方向夹持柱血管,增加了将设备固定在血管上的效果,从而避免动物运动时夹持的力度或者部位发生变化,从而更好的保证动物缺血程度的控制。
63.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