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颅骨缺损患者的医护床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22:59: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医护医疗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颅骨缺损患者的医护床。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在脑部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时会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而且对于治疗周期比较长的患者,患者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颅骨缺损的昏迷状态。
3.因为患者在处于颅骨缺损的昏迷状态期间需要进行各项检查,所以家属和医护人员需要利用医护床将患者移动到各个进行检查的地方,而在移动过程中,为了防止患者的头部过度晃动,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用手扶住患者的头部。由于人需要跟随医护床一起移动,手部还要尽可能地保持不动,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劳累,容易发生扶不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在移动过程中人为扶持患者头部不够可靠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颅骨缺损患者的医护床,包括床体和设置于前述床体一端的头部固定装置,前述床体的床腿底部设有滚轮,前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前述床体的基架,以及设置于前述基架的固定组件,前述固定组件与患者的头部接触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并固定,并且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前述避让区域能够根据颅骨缺损的位置形成在不同位置。
5.可选地,前述基架上设有围绕患者头部的多个定位孔,前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支撑件,前述支撑件穿过前述定位孔与患者的颅骨未缺损区域接触,并固定于前述定位孔,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并形成前述避让区域。
6.可选地,前述支撑件为支撑杆,前述定位孔和前述支撑杆上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前述支撑件通过螺纹连接沿前述定位孔的轴向移动并固定于前述定位孔。
7.可选地,前述定位孔设有多个用于抱紧前述支撑件的夹持件,多个前述夹持件沿前述定位孔的周向设置,并沿前述定位孔的径向移动。
8.可选地,前述头部固定装置可活动地设置在前述床体上。
9.可选地,前述基架包括第一基架和第二基架,前述固定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前述第一基架和前述第二基架的多个支撑件,前述第一基架和前述第二基架均可以靠近或远离患者头部移动,并利用前述支撑件共同夹固患者头部,多个前述支撑件与前述第一基架、前述第二基架均可拆卸连接,以根据颅骨缺损位置拆卸相应的支撑件而形成前述避让区域。
10.可选地,前述第一基架和前述第二基架具有相互匹配的对接件,以通过对接件固定在一起。
11.可选地,前述固定组件与患者头部接触的一端设有柔性垫块,前述固定组件通过
前述柔性垫块与患者头部接触。
12.可选地,前述固定组件设有弹簧,前述弹簧设置在前述柔性垫块远离患者头部的一侧,压缩的前述弹簧为前述柔性垫块提供指向患者头部的力。
13.可选地,前述床体上还设有固定绑带,前述固定绑带用于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
1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前述的医护床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通过在医护床上设置头部固定装置,在移动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头部固定装置的固定组件与患者的头部接触,使得固定组件对患者的头部形成支撑固定,不需要运送人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扶持,不仅减少了运送人员的负担,而且相比于运送人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扶持,头部固定装置对患者头部的固定更加可靠,从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更好的保护。并且,固定组件能够根据患者颅骨缺损的位置选择性地对患者的颅骨未缺损区域进行支撑固定,而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的同时不会碰到患者的颅骨缺损区域,防止颅骨缺损区域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碰撞,而且能够适应不同颅骨缺损区域的患者,不需要因为患者不同而对医护床进行更换。
16.2、通过在基架上设置多个定位孔,每个定位孔能够对应一个支撑件并对支撑件进行固定,利用多个定位孔将多个支撑件固定在与颅骨未缺损区域接触的位置,从而在多个方位上实现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固定。并且,能够根据患者颅骨缺损位置的不同,使相应区域的支撑杆不与颅骨缺损区域接触,从而能够灵活地在不同区域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适应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17.3、通过将头部固定装置可活动地设置在床体上,在患者不需要移动时,头部固定装置可以移动到远离患者头部的位置,以便于对患者进行照料,而在患者需要移动时,再使头部固定装置移动到能够固定患者头部的位置,使得头部固定装置的使用更加灵活。
18.4、通过将基架设置为第一基架和第二基架,当需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时,第一基架和第二基架共同向靠近患者头部的方向移动,直至两者的支撑件均与患者头部接触,从而对患者的头部形成夹持固定。同时,根据患者颅骨缺损位置的不同,可以将相应位置的支撑件取下,从而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适应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19.5、通过使第一基架和第二基架可以利用对接件固定在一起,使得第一基架和第二基架对患者头部的固定更加稳定。
20.6、通过在固定组件上设置柔性垫块,使得固定组件能够利用柔性垫块与患者头部进行接触,在对患者头部形成支撑固定的同时,减少在移动过程中传递至患者头部的震动。
21.进一步地,通过在柔性垫块远离患者头部的一侧设置弹簧,使得被压缩的弹簧可以对柔性垫块施加指向患者头部的力,从而在保证柔性垫块对患者头部的固定效果的同时,相比于直接通过硬质材料挤压柔性垫块,使得柔性垫块对患者施加的力更加直观可控。
22.7、通过在床体设置固定绑带,能够利用固定绑带对患者的身体部分进行固定,配合头部固定装置的对头部的固定,使得患者在床体上的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24.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医护床的轴测图;
25.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头部固定装置的轴测图;
26.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医护床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床体;11、床板;12、床腿;13、滚轮;14、固定绑带;
30.2、头部固定装置;21、基架;211、框架;212、定位孔;213、颈部支撑件;214、第一基架;215、第二基架;22、固定组件;221、支撑杆;222、柔性垫块;22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本技术的医护床,包括床体和设置于床体一端的头部固定装置,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床体的基架,以及设置于基架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患者的头部接触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并固定,并且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避让区域能够根据颅骨缺损的位置形成在不同位置。
35.本技术通过在医护床上设置头部固定装置,在移动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头部固定装置的固定组件与患者的头部接触,使得固定组件对患者的头部形成支撑固定,不需要运送人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扶持,不仅减少了运送人员的负担,而且相比于运送人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扶持,头部固定装置对患者头部的固定更加可靠,从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更好的保护。并且,固定组件能够根据患者颅骨缺损的位置选择性地对患者的颅骨未缺损区域进行支撑固定,而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的同时不会碰到患者的颅骨缺损区域,防止颅骨缺损区域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碰撞,而且能够适应不同颅骨缺损区域的患者,不需要因为患者不同而对医护床进行更换。
36.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医护床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37.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医护床包括床体1和头部固定装置2,床体1用于放置患者,头部固定装置2用于在移动医护床时固定患者的头部。
39.如图1所示,具体地,床体1包括床板11和四个床腿12,床板11用于供患者躺卧,床
腿12支撑床板11,床腿12可以伸缩,从而将床板11移动到不同高度。并且,床腿12底部设有滚轮13,床腿12通过滚轮13与地板接触,从而使医护床整体可以移动。
40.如图1至图2所示,具体地,头部固定装置2包括基架21和固定组件22,其中,基架21固定于床体1上,基架21形成有和头部形状相似的框架211,框架211的尺寸设计得较大,以使其能够适应大部分患者的头部尺寸,框架211上设有围绕患者头部的多个定位孔212,使得多个定位孔212尽可能地对应患者头部的各个位置。固定组件22包括多个作为支撑件的支撑杆221,每个支撑杆221的端部均设有柔性垫块222。定位孔212和支撑杆221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使得支撑杆221能够通过在定位孔212中转动以沿定位孔212的轴向移动,并固定于任意位置。当医护床上的颅骨缺损的患者需要运送时,人员可以将患者的头部放入框架211中,再旋拧支撑杆221以使支撑杆221沿定位孔212的轴向靠近患者头部,直至柔性垫块222与患者的头部紧密接触,然后依次对多个支撑杆221进行同样操作,直至患者头部被多个支撑杆221所支撑并固定在框架内,同时,对于患者颅骨缺损的位置,不使用支撑杆221支撑,也就是说,支撑杆221对患者的颅骨未缺损区域进行支撑并以此固定住患者头部,并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
41.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基架21上设置多个定位孔212,并使支撑杆221与定位孔212螺纹连接,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运送时,多个支撑杆221可以沿定位孔212的轴向向框架211内部移动,继而通过端部的柔性垫块222与框架211内部的患者头部接触,多个支撑杆221从多个方位支撑患者头部,从而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支撑固定。并且,根据患者颅骨缺损位置的不同,可以使相应区域的支撑杆221不与颅骨缺损区域接触,从而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的同时不会碰到患者的颅骨缺损区域,防止颅骨缺损区域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碰撞,而且能够灵活地在不同区域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适应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42.需要说明的是,框架211部分可以与基架21一体成型,此种情况下,支撑杆221可以一直安装在框架211上,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时,根据患者颅骨缺损的位置对支撑杆221进行移动即可,也可以是支撑杆221平时单独放置,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时,先从框架211内部将支撑杆221安装到位,再将患者头部放入框架211,然后进行相应操作;或者,框架211部分也可以是在基架21上可拆卸连接。
43.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柔性垫块222与支撑杆221之间还设有弹簧223,当柔性垫块222与患者头部接触后,如果继续旋拧支撑杆221,支撑杆221会压缩弹簧223,压缩的弹簧223能够为柔性垫块222提供指向患者头部的力,从而在保证柔性垫块222对患者头部的固定效果的同时,可以通过弹簧223的压缩程度控制柔性垫块222对患者头部施加的力的大小,相比于直接通过支撑杆221挤压柔性垫块222,使得柔性垫块222对患者施加的力更加直观可控。
44.返回去参照图2所示,优选地,基架21上设有固定的颈部支撑件213,颈部支撑件213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能够增加患者头部在运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45.参照图1所示,优选地,头部固定装置2可移动地设置在床体1上,具体地,床体1与头部固定装置2之间通过伸缩杆(图中未示出)连接,使得头部固定装置2可以沿床体1的前后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在患者不需要运送时,头部固定装置2可以移动到远离患者头部的位置,以便于对患者进行照料,而在患者需要移动时,再使头部固定装置2移动到并固定在能
够固定患者头部的位置,使得头部固定装置2的使用更加灵活。
46.如图1所示,优选地,床体1上还设有固定绑带14,固定绑带14设置在床体1的中部位置,以对患者的身体部分进行固定。固定绑带14一端与床板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床板11对应固定绑带14自由端的一侧设有卡环,固定绑带14自由端可以穿过卡环,固定绑带14在绑紧患者后固定于卡环内。
47.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绑带14可以设置多条,以对患者身体不同部位进行固定。
48.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医护床在使用过程中,在平常时,头部固定装置2固定在远离患者头部的位置,患者正常躺卧在床体1上,当患者需要运送到别处进行检查时,使头部固定装置2移动到允许患者头部放入框架211内的位置,患者头部放入框架211内之后,通过旋拧支撑杆221以使支撑杆221靠近患者头部,直至使柔性垫块222与患者头部接触,并根据弹簧223的压缩程度确定柔性垫块222对患者施加的力是否合适,然后对避开患者颅骨缺损区域的多个支撑杆221进行同样的操作,使多个支撑杆221在多个方位上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并形成固定,并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患者头部固定到位后,再用固定绑带14固定住患者身体,然后可以将床腿12伸长到合适高度,利用床腿12底部的滚轮13对床体1和患者进行运送。
49.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医护床在对患者进行运送时,可以将患者头部放置于框架211当中,再使多个支撑杆221沿定位孔212的轴向向框架211内部移动,继而通过端部的柔性垫块222与框架211内部的患者头部接触,多个支撑杆221从多个方位支撑患者头部,从而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支撑固定,不需要运送人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扶持,不仅减少了运送人员的负担,而且相比于运送人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扶持,头部固定装置2对患者头部的固定更加可靠,从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更好的保护。并且,根据患者颅骨缺损位置的不同,可以使相应区域的支撑杆221不与颅骨缺损区域接触,从而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的同时不会碰到患者的颅骨缺损区域,防止颅骨缺损区域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碰撞,而且能够灵活地在不同区域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适应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50.进一步地,通过在柔性垫块222远离患者头部的一侧设置弹簧223,使得被压缩的弹簧223可以对柔性垫块222施加指向患者头部的力,从而在保证柔性垫块222对患者头部的固定效果的同时,可以通过弹簧223的压缩程度控制柔性垫块222对患者头部施加的力的大小,相比于直接通过支撑杆221挤压柔性垫块222,使得柔性垫块222对患者施加的力更加直观可控。
51.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
52.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孔内不设螺纹,而是沿定位孔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夹持件沿,多个夹持件沿定位孔的径向移动,当穿过定位孔的支撑件移动到固定患者头部的合适位置后,使多个夹持件靠近支撑件,继而夹紧支撑件,优选地,支撑件侧壁和夹持件上可以设有摩擦纹来提高摩擦力,或者支撑件侧壁和夹持件上可以设有相互匹配的凸起和凹槽来提高固定效果。
5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撑件可以是杆状的支撑杆,也可以是偏平的长方体状结构等,只要能够被夹持件夹持固定即可
54.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
55.参照图4所示,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基架21包括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分别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的位置,并与床体1可移动连接,从而能够沿靠近或或远离患者头部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内部均固定有多个作为支撑件的支撑块(图中未示出),支撑块可拆卸地设置在基架21上,支撑块的表面设有柔性垫块。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对接件(图中未示出),以使两者可以利用对接件固定在一起。
5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上的对接件可以是一者设有螺纹孔,另一者设有螺纹柱;也可以是一者设有卡带,一者设有卡孔,卡带在卡孔内移动并固定于任意位置。
57.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医护床在使用过程中,在平常时,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分别处于远离患者头部的位置,患者正常躺卧在床体1上,当患者需要运送到别处进行检查时,使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共同靠近患者的头部,当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快要将患者头部夹持时,根据患者颅骨缺损的位置,将对应区域的支撑块拆除,再调整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的距离,在支撑块与患者头部紧密接触后,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共同夹持固定患者头部,并且留出了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
58.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医护床在对患者进行运送时,可以利用第一基架214和第二基架215共同夹持固定患者的头部,利用内侧的支撑块从多个方位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固定,从而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支撑固定,不需要运送人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扶持,不仅减少了运送人员的负担,而且相比于运送人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扶持,头部固定装置对患者头部的固定更加可靠,从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更好的保护。并且,根据患者颅骨缺损位置的不同,可以将相应区域的支撑块拆除,从而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的同时不会碰到患者的颅骨缺损区域,防止颅骨缺损区域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碰撞,而且能够灵活地在不同区域形成避开颅骨缺损区域的避让区域,适应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5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不使用支撑块,而是采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当中的定位孔和支撑件的方式。
6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第一实施例当中的除固定方式以外的其他附加结构,本处不再赘述。
61.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