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20:07: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内容单一,且针对机房、机柜内环境监测较少,绝大多数环境监测内容只有传统的温度、湿度,多为模拟量输出,需要后续硬件来支持数据转换、通信,监测内容较少,无法相对全面反映机房、机柜环境状态。
3.因此亟待找到一种能够全面测试机房、机柜内的微环境的复合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和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内部的mcu,所述mcu上集成了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tvoc和噪音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
7.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外壳上还设置有m12航空插头,所述m12航空插头与所述mcu相连。
8.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外壳内还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mcu相连,用于快速获取复合传感器周围的空气从进气孔进入。
9.优选的,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上端,所述m12航空插头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底部。
10.优选的,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正面,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两侧侧面上。
11.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背面还设置有安装孔。
12.优选的,所述出气孔和所述m12航空插头设置在传感器外壳的一端,所述进气孔设置在传感器外壳的另一端。
13.优选的,所述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还包括pm传感器和照度传感器,所述pm传感器和所述照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mcu上。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多个传感器复合,单支传感器即可完成三轴加速度(振动)、温度、湿度、气压、tvoc、噪音、照度、pm0.5等多个环境参量测量,实现轻量化、集约化部署。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集信息感知、前端运算、数据通信于一体。基于mems技术,体积小,灵敏度高,气体样本收集采用主动式,相较于扩散式检测效率更高。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可应用于电力机房、通信
机房、数据机房等各类型机房的环境监测。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主视图;
17.图2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侧视图;
18.图3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后视图;
19.图4是实施例2中提供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立体图;
20.1是传感器外壳,2是进气孔,3是m12航空插头,4是出气孔,5是安装孔。
21.图5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的原理框图;
22.图6是实施例2中提供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实施例
2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和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内部的mcu,所述mcu上集成了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tvoc、pm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和噪音传感器,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所述传感器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上端,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正面,如图1所示,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两侧侧面上,如图2所示;所述传感器外壳上还设置有m12航空插头,所述m12航空插头与所述mcu相连,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底部。
26.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外壳内还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mcu相连,用于快速获取复合传感器周围的空气从进气孔进入。
27.为了更好的实现安装,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符合传感器的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背面还设置有安装孔,如图3所示。
28.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主要用于轨道交通的机房中,固定安装在墙面上。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专用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该传感器主要是用于轨道交通的机柜内,体积小巧,可直接放置在机柜内,如图4所示,包括传感器外壳和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内部的mcu,所述mcu上集成了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tvoc和噪音传感器,还集成了可以测试气压和磁场的芯片,其连接关系如图6所示,所述传感器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和所述m12航空插头设置在传感器外壳的一端,所述进气孔设置在传感器外壳的另一端。
31.上述实施例中机柜内的空气在布朗运动的作用下,通过进气孔进入传感器经过温湿度、tvoc传感器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同时噪音传感器对环境指标进行检测。
32.本实施例中的各个传感器均能支持前端运算,采集到的数据可就地存储、处理,算
法、策略前置于传感器端,无需中心算力支持即可完成数据的分析处理,可进行多维数据耦合分析,直接输出运算结果,降低网络通信负载及云端压力。
33.通过m12航空接口可以连接上位机,支持can-fd高速总线通信、rs485、emtc、以太网、lorawan窄带无线通信、ble/ibeacon近场通信等多重通讯方式,全数字量输出,满足不同现场的个性化通信需求。全新的opendata(开放式数据)理念可以为其它相关系统提供无障碍数据共享,为全系统精细化管控提供数据支撑。
34.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35.本实用新型中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可应用于电力机房、通信机房、数据机房等各类型机房的环境监测。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集信息感知、前端运算、数据通信于一体。基于mems技术,体积小,灵敏度高。传感器高度集成化设计,单支传感器即可完成三轴加速度(振动)、温度、湿度、气压、tvoc、噪音、照度、pm0.5等多个环境参量测量,实现轻量化、集约化部署。气体样本收集采用主动式,相较于扩散式检测效率更高。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外壳和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内部的mcu,所述mcu上集成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tvoc和噪音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外壳上还设置有m12航空插头,所述m12航空插头与所述mcu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外壳内还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mcu相连,用于快速获取复合传感器周围的空气从进气孔进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上端,所述m12航空插头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正面,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两侧侧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背面还设置有安装孔。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和所述m12航空插头设置在传感器外壳的一端,所述进气孔设置在传感器外壳的另一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还包括pm传感器和照度传感器,所述pm传感器和所述照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mcu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和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内部的MCU,所述MCU上集成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TVOC、PM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和噪音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该传感器采用多个传感器复合,单支传感器即可完成三轴加速度(振动)、温度、湿度、气压、TVOC、噪音、照度、PM0.5等多个环境参量测量,实现轻量化、集约化部署。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集信息感知、前端运算、数据通信于一体。基于MEMS技术,体积小,灵敏度高,气体样本收集采用主动式,相较于扩散式检测效率更高。轨道交通专用微环境复合传感器可应用于电力机房、通信机房、数据机房等各类型机房的环境监测。机房的环境监测。机房的环境监测。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新 李文波 田华 李岩峰 赵峥 石亚朋 李玉丹 吕明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基石传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