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6:47: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电路结构中通常需要对电流进行检测,并根据电流的检测结果生成控制信号以对电路进行控制,从而保证电路的稳定运行。
3.集成电路芯片内部常用的电流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mp0是功率管,负责输出电流,ms0采样管,k0为mp0与ms0的宽度比,且k0》》1,i
o0
和v
o0
分别是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i
s0
和v
s0
分别是采样电流和采样电压。在电流检测过程中,先对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得到的采样电流为i
s0
,然后再让采样电流is流进采样电阻rs,产生一个采样电压v
s0
,再将采样电压v
s0
输入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和与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的基准电压v
ref0
进行比较,比较器的输出电压为v
c0
为一个逻辑信号。
4.但上述方案中,因为mp0和ms0的漏极电压不一样,分别为v
o0
和v
s0
,两者之间的压差较大且不可控,导致mp0和ms0的镜像电流比例并不完全等于k0:1,导致电流的检测精度较低;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电流检测电路只能进行单一数值的电流检测,无法实现区间电流检测,从而无法对特定区间内的电流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提高了电流检测精度,包括待测mos管、第一检测开关管、第二检测开关管、第一比较器、第一检测电流镜、第二比较器、第二检测电流镜、第一参考电流源以及第二参考电流源;所述待测mos管的源极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开关管的源极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待测mos管的漏极与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管的源极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待测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待测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检测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待测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开关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一检测电流镜的第一支路接地;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二检测电流镜的第一支路接地;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参考电流源以及所述第一检测电流镜的第二支路接地;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参考电流源以及所述第二检测电流镜的第二支路接地。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电流镜的第一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电流镜的第二支路包括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参考电流源以及所述第一检测电流镜的第二支路接地,包括: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接地,以便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参考电流源、第四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接地;所述第一检测开关管通过所述第一检测电流镜的第一支路接地,包括:所述第一检测开关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接地,以便所述第一检测开关管的漏极依次通过所述第三开关管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接地。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检测电流镜的第一支路包括第六开关管与第八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流镜的第二支路包括第七开关管与第九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二参考电流源以及所述第二检测电流镜的第二支路接地,包括: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源极接地,以便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管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参考电流源、第九开关管以及第七开关管接地;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管通过所述第二检测电流镜的第一支路接地,包括: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漏极,且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源极接地,以便所述第二检测开关管的漏极依次通过所述第八开关管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接地。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测mos管与第一检测开关管的沟道宽度比为k1,且k1大于1。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测mos管与第二检测开关管的沟道宽度比为k2,且k2大于1。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测mos管、所述第一检测开关管以及第二检测开关管为pmos管。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第五开关管与第十开关管;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流源以及第五开关管连接至第四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二电流源以及第十开关管连接至第九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流源以及第五开关管连接至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包括:所述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一电流源连接至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且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以便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流源以及第五开关管连接至第四开关管的漏极;
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二电流源以及第十开关管连接至第九开关管的漏极,包括:所述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二电流源连接至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源极,且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漏极连接,以便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二电流源以及第十开关管连接至第九开关管的漏极。
1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电流检测电路中,通过比较器的特性、检测电流镜结构、以及由检测开关管与检测电流镜中的第一支路所构成的共源放大器结构,使得检测电压的值在临界状态下精准等于输出电压值,此时检测电流与输出电流的比值精准等于镜像电流比,同时检测电流镜中的第二支路上的电流值可以非常精准的复制到第一支路上,而流过第一支路的电流等于检测开关管上的检测电流,从而使得检测电流的值得以精准控制;而当电路中存在第一检测电流镜以及第二检测电流镜时,可以设定不同的临界状态以通过第一比较器以及第二比较器的输出,检测出电流具体所在的区间,因此上述电路结构使得电流检测过程中在临界状态时,检测开关管的漏极电压精准等于待测mos管的漏极电压,提高了电流检测的精度;同时,在避免了由于检测开关管与待测mos管漏极电压之间的压差过大导致的镜像电流比例失调的情况下,精确确定电流所在的区间,从而根据所确定的多个电流区间,对该各个区间内的电流进行精确控制;并且,通过在电流检测电路中加入迟滞模块,从而减小电路的震荡,进一步提高了电流检测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集成电路芯片内部常用的电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路包括待测mos管mp、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第二检测开关管ms2、第一比较器a1、第一检测电流镜、第二比较器a2、第二检测电流镜、第一参考电流源i
ref1
以及第二参考电流源i
ref2
;该待测mos管mp的源极与电源输入端连接;该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的源极与电源输
入端连接;该待测mos管mp的漏极与第一比较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该第二检测开关管ms2的源极与电源输入端连接;该待测mos管mp的漏极与第二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该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的漏极与该第一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该第二检测开关管ms2的漏极与该第二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该待测mos管mp的栅极与该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的栅极连接;该待测mos管mp的栅极与该第二检测开关管ms2的栅极连接;该电源输入端v
dd
依次通过第一参考电流源i
ref1
以及该第一检测电流镜的第二支路接地(gnd);该电源输入端v
dd
依次通过第二参考电流源i
ref2
以及该第二检测电流镜的第二支路接地;该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的漏极通过该第一检测电流镜的第一支路接地;该第二检测开关管ms2的漏极通过该第二检测电流镜的第一支路接地。
22.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第一检测电流镜的第一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m1以及第三开关管m3;该第一开关管m1的漏极与该第三开关管m3的源极连接。
23.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第一检测电流镜的第二支路包括第二开关管m2以及第四开关管m4;该第二开关管m2的漏极与该第四开关管m4的源极连接。
24.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第二开关管m2栅极与该第一开关管m1的栅极连接;该第二开关管m2的栅极与该第二开关管m2的漏极连接;该第四开关管m4栅极与该第三开关管m3的栅极连接;该第四开关管m4的栅极与该第四开关管m4的漏极连接。
25.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第二开关管m2的源极接地,以便该电源输入端v
dd
依次通过该第一参考电流源i
ref1
、第四开关管m4以及第二开关管m2接地。
26.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的漏极连接至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且该第一开关管m1的源极接地,以便该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的漏极依次通过该第三开关管m3以及该第一开关管m1接地。
27.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待测mos管mp与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的沟道宽度比为k1,且k1大于1。
28.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待测mos管mp与该第一检测开关管ms1为pmos管。
29.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第二检测电流镜的第一支路包括第六开关管m6以及第八开关管m8;该第六开关管m6的漏极与该第八开关管m8的源极连接。
30.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第二检测电流镜的第二支路包括第七开关管m7以及第九开关管m9;该第七开关管m7的漏极与该第九开关管m9的源极连接。
31.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第七开关管m7栅极与该第六开关管m6的栅极连接;该第七开关管m7的栅极与该第七开关管m7的漏极连接;该第九开关管m9栅极与该第八开关管m8的栅极连接;该第九开关管m9的栅极与该第九开关管m9的漏极连接。
32.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第七开关管m7的源极接地,以便该电源输入端v
dd
依次通过该第二参考电流源i
ref2
、第九开关管m9以及第七开关管m7接地。
33.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第二检测开关管ms2的漏极连接至该第八开关管的漏极,且
该第六开关管m6的源极接地,以便该第二检测开关管ms2的漏极依次通过该第八开关管m8以及该第六开关管m6接地。
34.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待测mos管mp与第二检测开关管ms2的沟道宽度比为k2,且k2大于1。
35.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待测mos管mp与该第二检测开关管ms2为pmos管。
36.以下对如图2所示的区间电流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
37.输出电流io为待测mos管mp上流过的电流,此输出电流io通过第一检测电流镜和第二检测电流镜,在第一检测开关管ms1和第二检测开关管ms2中分别产生第一检测电流i
s1
和第二检测电流i
s2
;同时,第一检测开关管ms1与第一检测电流镜中的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组成第一共源放大器,第二检测开关管ms2与第二检测电流镜中的第八开关管m8和第六开关管m6组成第二共源放大器。
38.首先考虑通过第一检测电流镜(即如图2中的框1部分)对待测mos管中的电流进行检测。
39.一方面,如图2所示,当该待测mos管mp与该第一检测开关管ms1上的栅极控制电压v
g1
等于电源输入端v
dd
的电压时,待测mos管mp和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的栅源之间的电压v
gs1
均为0,待测mos管mp和第一检测开关管ms1均处于截止状态,此时待测mos管上的电流io与第一检测开关管上的第一检测电流i
s1
满足io=i
s1
=0,故此时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的漏极电流也为零,所以第一检测开关管的漏极上的电压v
s1
必然为0,否则第一检测电流镜中必然会有电流流过,此时由于v
s1
为0,故当v
s1
输入到第一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时,第一比较器a1的输出信号v
c1
为低,代表待测mos管mp中的输出电流没有超出第一检测电流镜所预设的电流区间。
40.又一方面,当电流检测电路中的待测mos管mp中的电流即将超出电流区间,即第一比较器处于临界状态时,也就是当栅极控制电压v
g1
从电源输入电压v
dd
减小时,待测mos管 mp栅源之间的电压增大,所以待测mos管上的输出电流io增大,故此时第一检测开关管上的第一检测电流i
s1
也增大;同时,由于第四开关管m4和第二开关管m2与第一参考电流源i
ref1
串联连接,因此,第四开关管m4和第二开关管m2中流过的电流不变,一直为第一参考电流源i
ref1
的电流大小,因此,第四开关管m4和第二开关管m2的栅源之间的电压v
gs2
始终不变,且第二开关管m2源极接地,故第四开关管m4和第二开关管m2的栅极电压也始终不变,又由于第三开关管m3与第四开关管m4的栅极相连,第一开关管m1与第二开关管m2的栅极相连,因此,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的栅极电压也始终不变;故当第一检测电流i
s1
增大时存在以下三种可能性:1、若第一检测电压v
s1
不变,由于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的栅极电压始终不变,故此时,流过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的电流也不变;同时,由于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无法流过电流,因此,第一检测电流i
s1
全部流入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中,因此第一检测电流i
s1
、流过第三开关管的电流i
m3
以及流过第一开关管的电流i
m1
满足i
s = i
m3
= i
m1
,显然,不可能第一检测电流i
s1
增加,而流过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的电流不变;2、若第一检测电压v
s1
减小,由于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的栅极电压始终不
变,故此时,流过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的电流减小;同时,由于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无法流过电流,因此,第一检测电流is全部流入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中,因此第一检测电流is、流过第三开关管的电流i
m3
以及流过第一开关管的电流i
m1
满足i
s1
= i
m3
= i
m1
,显然,不可能第一检测电流i
s1
增加,而流过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的电流却减小;3、若第一检测电压v
s1
增大,由于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的栅极电压始终不变,故此时,流过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的电流增大;同时,由于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无法流过电流,因此,第一检测电流i
s1
全部流入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中,因此第一检测电流i
s1
、流过第三开关管的电流i
m3
以及流过第一开关管的电流i
m1
满足i
s = i
m3
= i
m1
,显然,此时,第一检测电流i
s1
和流过第三开关管m3与第一开关管m1的电流同时增大。
41.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第一开关管m1、第二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3以及第四开关管m4共同构成检测电流镜结构,且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构成了共源放大器结构,从而使得栅极控制电压v
g1
减小,输出电流io增大时,第一检测电流i
s1
增大,第一检测电压v
s1
也增大。
42.当第一检测电压v
s1
增大到输出电压vo时,第一检测开关管ms1中的第一检测电流i
s1
可以精确的等于输出电流io的1/k1,即i
s1
=io/k1;且此时,由于v
s1
=vo,并且假设此时的vo(如vo》0.5v)能使得第一检测电流镜的四个mos管(第一开关管m1、第二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3以及第四开关管m4)均工作在饱和区,故此时第一参考电流源i
ref1
上的电流值可以精确地复制到第三开关管m3中,而流过第三开关管m3上的电流i
m3
等于第一检测开关管ms1上的第一检测电流i
s1
,因此第一检测电流i
s1
、流过第三开关管的电流i
m3
以及流过第一开关管的电流i
m1
满足i
s = i
m3
=i
ref1
;综上,当第一比较器a1处于临界状态时,v
s1
=vo,栅极控制电压的临界电压为v
g10
;此时第一检测开关管ms1的第一检测电流i
s1
可以精确的等于io的1/k1,即i
s1
=io/k1,而m1-m4构成的第一检测电流镜为cascode结构的电流镜,第一参考电流源i
ref1
可以精确地复制到第三开关管m3上,而第三开关管m3上的电流等于第一检测开关管ms1上的电流,即i
s1 =i
m3
=i
ref1
,故此时,i
ref1
=io/k1。
43.再者,考虑通过第二检测电流镜(即如图2中的框2部分)对待测mos管中的电流进行检测。
44.由于通过第二检测电流镜对待测mos管中的电流进行检测的原理与上述通过第一检测电流镜对待测mos管中的电流进行检测的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且当第二比较器a2处于临界状态时,v
s2
=vo,栅极控制电压的临界电压为v
g20
;此时第二检测开关管ms2的第二检测电流i
s2
可以精确的等于io的1/k2,即i
s2
=io/k2,而m6-m9构成第二检测电流镜为cascode结构的电流镜,第二参考电流源i
ref2
可以精确地复制到第八开关管m8上,而第八开关管m8上的电流i
m8
等于第二检测开关管ms2上的电流,即i
s2
=i
m8
=i
ref2
,故此时,i
ref2
=io/k2。
45.具体地,假设i
ref1
=30ma,i
ref2
=60ma,k1=k2=10;因此,当io=k1* i
ref1
=300ma时,vo=v
s1
,当io=k2* i
ref2
=600ma时,vo=v
s2
;当输出电流io低于300ma时,待测mos管的栅极电压v
g1
》 v
g10
,此时,由于第一检测开关管ms1与第一检测电流镜中的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组成第一共源放大器,因
此,v
g1
的增大导致v
s1
的减小,从而使得v
s1
《 vo,第一电流检测输出信号v
c1
为低;同理,当输出电流io低于300ma时,待测mos管的栅极电压v
g1
》 v
g10
》 v
g20
,此时,由于第二检测mos管ms2与第二检测电流镜中的第八开关管m8和第六开关管m6组成第二共源放大器,因此,v
s2
《 vo,第二电流检测输出信号v
c2
为低;当输出电流io高于300ma,低于600ma时,待测mos管的栅极电压v
g1
《 v
g10
,且v
g1
》 v
g20
,此时,由于第一检测开关管ms1与第一检测电流镜中的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组成第一共源放大器,因此,v
s1
》 vo,第一电流检测输出信号v
c1
为高;当输出电流io高于300ma,低于600ma时,待测mos管的栅极电压v
g1
《 v
g10
,且v
g1
》 v
g20
,此时,由于第二检测开关管ms2与第二检测电流镜中的第八开关管m8和第六开关管m6组成第二共源放大器,因此,v
s2
《 vo,第二电流检测输出信号v
c2
仍为低;当输出电流io高于600ma时,待测mos管的栅极电压v
g1
《 v
g20
《 v
g10
,此时,由于第一检测开关管ms1与第一检测电流镜中的第三开关管m3和第一开关管m1组成第一共源放大器,因此,v
s1
》 vo,第一电流检测输出信号v
c1
为高;同理,当输出电流io高于600ma时,待测mos管的栅极电压v
g1
《 v
g20
《 v
g10
,此时,由于第二检测开关管ms2与第二检测电流镜中的第八开关管m8和第六开关管m6组成第二共源放大器,因此,v
s2
》 vo,第二电流检测输出信号v
c2
为高;因此,通过检测第一电流检测输出信号v
c1
和第二电流检测输出信号v
c2
,即可得到输出电流位于哪个区间,即如果v
c1
和v
c2
均为低,则输出电流io在300ma以下;如果v
c1
为高,v
c2
为低,则输出电流io在300ma-600ma之间;如果v
c1
和v
c2
均为高,则输出电流io在600ma以上;从而,根据上述得到的电流区间,对该特定区间内的电流进行控制,如平均电流控制、过流保护或短路保护等。
46.综上所述,在电流检测电路中,通过比较器的特性、检测电流镜结构、以及由检测开关管与检测电流镜中的第一支路所构成的共源放大器结构,使得检测电压的值在临界状态下精准等于输出电压值,此时检测电流与输出电流的比值精准等于镜像电流比,同时检测电流镜中的第二支路上的电流值可以非常精准的复制到第一支路上,而流过第一支路的电流等于检测开关管上的检测电流,从而使得检测电流的值得以精准控制;而当电路中存在第一检测电流镜以及第二检测电流镜时,可以设定不同的临界状态以通过第一比较器以及第二比较器的输出,检测出电流具体所在的区间,因此上述电路结构使得电流检测过程中在临界状态时,检测开关管的漏极电压精准等于待测mos管的漏极电压,提高了电流检测的精度;同时,在避免了由于检测开关管与待测mos管漏极电压之间的压差过大导致的镜像电流比例失调的情况下,精确确定电流所在的区间,从而根据所确定的多个电流区间,对该各个区间内的电流进行精确控制。
47.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除如图2所示的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的结构之外,该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流源i
h1
、第二电流源i
h2
、第五开关管m5与第十开关管m10;该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流源i
h1
以及第五开关管m5连接至第四开关管m4的漏极;该第五开关管m5的栅极与该目标比较器a1的输出端连接;该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二电流源i
h2
以及第十开关管m10连接至第九开关管m9的
漏极;该第十开关管m10的栅极与该第二比较器a2的输出端连接。
48.可选的,该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一电流源i
h1
连接至该第五开关管m5的源极,且该第五开关管m5的漏极与该第四开关管m4的漏极连接,以便该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流源i
h1
以及第五开关管m5连接至第四开关管m4的漏极;可选的,该电源输入端通过第二电流源i
h2
连接至该第十开关管m10的源极,且该第十开关管m10的漏极与该第九开关管m9的漏极连接,以便该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二电流源i
h2
以及第十开关管m10连接至第九开关管m9的漏极;该第五开关管m5与第十开关管m10均为pmos管。
49.由如图2所示实施例记载内容可知,如图2所示的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中都是以k1*i
ref1
以及k2*i
ref2
为界限来判断的,但是这种判断方式容易导致输出电流在k1*i
ref1
和k2*i
ref2
附近震荡,故此时,需要加入迟滞模块来改善这种震荡,从而得到图3中的迟滞型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进一步提高电流检测电路的精准度;如图3所示的迟滞型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出电流io低于k1*i
ref1
时,v
c1
为低,第五开关管m5打开,流入第四开关管m4的电流为i
ref1
i
h1
,所以当输出电流io达到k1*(i
ref1
i
h1
)时,v
c1
才变为高;v
c1
变高后,第五开关管m5关断,流入第四开关管m4的电流变为i
ref1
,所以当输出电流io低于k1* i
ref1
时,v
c1
才变为低,因此,通过在电流检测电路中加入一个k1* i
h1
的迟滞模块,从而减小电路的震荡;具体地,假设i
ref1
=30ma,i
ref2
=60ma,k1=k2=10,i
h1
=1ma,i
h2
=1ma;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通过检测第一电流检测输出信号v
c1
和第二电流检测输出信号v
c2
,即可得到输出电流位于哪个区间,即如果v
c1
和v
c2
均为低,则输出电流io在300ma以下;如果v
c1
为高,v
c2
为低,则输出电流io在310ma-600ma之间;如果v
c1
和v
c2
均为高,则输出电流io在610ma以上;图2和图3中仅仅示例了由两个检流模块(框1和框2)构成的高精度区间电流检测电路,将输出电流分成三段进行检测,分别用v
c1
和v
c2
来反应输出电流的区间和大小;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可以使用n个检流模块,生成n个vc信号 v
c1
‑ꢀvcn
,得到n 1个电流区间,且这些vc信号都是比较器的输出,属于逻辑信号,所以将n个vc信号输入到逻辑控制电路中,根据得到的n 1个电流区间,对该各个区间内的电流进行精确控制。
50.综上所述,在电流检测电路中,通过比较器的特性、检测电流镜结构、以及由检测开关管与检测电流镜中的第一支路所构成的共源放大器结构,使得检测电压的值在临界状态下精准等于输出电压值,此时检测电流与输出电流的比值精准等于镜像电流比,同时检测电流镜中的第二支路上的电流值可以非常精准的复制到第一支路上,而流过第一支路的电流等于检测开关管上的检测电流,从而使得检测电流的值得以精准控制;而当电路中存在第一检测电流镜以及第二检测电流镜时,可以设定不同的临界状态以通过第一比较器以及第二比较器的输出,检测出电流具体所在的区间,因此上述电路结构使得电流检测过程中在临界状态时,检测开关管的漏极电压精准等于待测mos管的漏极电压,提高了电流检测的精度;同时,在避免了由于检测开关管与待测mos管漏极电压之间的压差过大导致的镜像电流比例失调的情况下,精确确定电流所在的区间,从而根据所确定的多个电流区间,对该
各个区间内的电流进行精确控制;并且,通过在电流检测电路中加入迟滞模块,从而减小电路的震荡,进一步提高了电流检测的准确度。
5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52.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