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9:07: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加固,具体涉及一种对砌体结构建筑物通过新增构造柱进行加固以增强其抗震性能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砌体结构是指主要以例如砖或者其它砌块等构件配合砂浆构筑承重结构墙体的建筑构造,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领域。然而,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在发生地震时易受到破坏。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砌体结构建筑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3.一种方法是,紧贴砌体结构建筑的墙壁新增构造柱,构造柱为钢筋混凝土柱,通过穿墙钢筋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起到建筑加固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需要使构造柱与原砌体结构建筑的地基固定连接,为此,需要进行较大深度的开挖,工作量大,同时,开挖过程中还容易对墙体和地基造成损伤,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强度。
4.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089025a公开了一种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柱的制造方法,通过在原墙体需设置构造柱处沿墙体竖直方向设置竖向纵筋,并通过水平箍筋穿过通孔而与竖向纵筋绑扎固定,再支模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材料来形成构造柱。该方案实质上是将构造柱变成两半分别位于墙体两侧,虽然可以减小对墙体破损的影响,但是仍然存在与对墙体地基连接的问题,仍然需要进行地基开挖。
5.因此,需要对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的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在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的过程中,避免对原地基性能的不利影响。
7.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在建筑原有地圈梁的至少一侧下方设有素混凝土垫层,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与原有地圈梁的下表面平齐;在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上设有新增地圈梁,所述新增地圈梁经植入钢筋与原有地圈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新增地圈梁的上方设置新增构造柱,所述新增构造柱的纵筋下端植入所述新增地圈梁内。
8.上述技术方案中,新增构造柱设置在新增地圈梁上,新增地圈梁的受力大部分通过植筋传递至原有地圈梁,小部分由素混凝土垫层分散承担。新增构造柱和墙体的连接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连接方案。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80mm~150mm。
10.优选地,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100mm。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外沿超出新增地圈梁至少80mm,所述新增地圈梁的外沿超出新增构造柱至少40mm。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墙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构造柱加固结构,所述地圈梁上开设有通孔,两侧的新增地圈梁的钢筋经过所述通孔连接成一体,使两侧的新增地圈
梁形成扁担梁结构。
13.墙体两侧的新增地圈梁互相连接,新增结构柱也可以通过在墙体内穿设钢筋互相连接,更能有效地实现加固。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内在钢筋和孔壁之间灌注有结构胶层。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原有地圈梁固定连接的新增地圈梁,使得新增构造柱的受力主要通过新增地圈梁传递至原有地圈梁中,从而,新增结构不需要直接和原建筑地基连接,可以减轻开挖工作量,避免对原地基和墙体下部的损伤。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新增地圈梁将受力传递至原有地圈梁,能够保证原有受力结构不被破坏。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墙体;2、原有地圈梁;3、原基础;4、素混凝土垫层;5、新增地圈梁;6、主筋;7、框架钢筋;8、新增构造柱;9、纵筋。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2.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通过在墙体1一侧设置新增构造柱实现。
23.如图1,在建筑原有地圈梁2的一侧下方设有素混凝土垫层4,素混凝土垫层4为100mm厚的c15混凝土,素混凝土垫层4的上表面与原有地圈梁2的下表面平齐。在素混凝土垫层上设有新增地圈梁5,新增地圈梁5设有四根48mm的主筋6,并设置多根12@200的框架钢筋7,框架钢筋7的两端分别植入原有地圈梁2,使新增地圈梁5与原有地圈梁2固定连接。在新增地圈梁5的上方设置新增构造柱8,新增构造柱8的纵筋9下端植入新增地圈梁5内。
24.本实施例中,新增地圈梁5的外沿超出新增构造柱50mm,素混凝土垫层4的外沿超出新增地圈梁100mm。
25.本实施例中的新增构造柱可以采用例如植筋等方式与墙体连接。
26.由此,本实施例的新增构造柱8受力被传递至原有地圈梁2,改造时只需要开挖深度至原有地圈梁处,开挖工作量小,同时不会影响建筑的原基础3。
27.实施例二:参见附图2所示,一种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在墙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构造柱加固结构。
28.如图2,在建筑原有地圈梁2的两侧下方分别设置100mm厚c15的素混凝土垫层4,素混凝土垫层4的上表面与原有地圈梁2的下表面平齐。在素混凝土垫层上设有新增地圈梁5,新增地圈梁5设有四根48mm的主筋6,并设置多根12@200的框架钢筋7,原墙体1两侧的框架钢筋7穿过原有地圈梁2上的通孔连成一体,由此,两侧的新增地圈梁5及中间的原有地圈梁2构成类似扁担梁的整体结构。
29.在两侧的新增地圈梁5的上方分别设置新增构造柱8,新增构造柱8的纵筋9下端植
入新增地圈梁5内。
30.本实施例中,通孔内在钢筋和孔壁之间采用结构胶灌实。
31.本实施例中,墙体两侧的新增构造柱可以通过拉结钢筋互相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建筑原有地圈梁的至少一侧下方设有素混凝土垫层,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与原有地圈梁的下表面平齐;在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上设有新增地圈梁,所述新增地圈梁经植入钢筋与原有地圈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新增地圈梁的上方设置新增构造柱,所述新增构造柱的纵筋下端植入所述新增地圈梁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80mm~15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10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外沿超出新增地圈梁至少80mm,所述新增地圈梁的外沿超出新增构造柱至少4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墙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构造柱加固结构,所述地圈梁上开设有通孔,两侧的新增地圈梁的钢筋经过所述通孔连接成一体,使两侧的新增地圈梁形成扁担梁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在钢筋和孔壁之间灌注有结构胶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砌体结构建筑新增构造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建筑原有地圈梁的至少一侧下方设有素混凝土垫层,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与原有地圈梁的下表面平齐;在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上设有新增地圈梁,所述新增地圈梁经植入钢筋与原有地圈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新增地圈梁的上方设置新增构造柱,所述新增构造柱的纵筋下端植入所述新增地圈梁内。本实用新型新增结构不需要直接和原建筑地基连接,可以减轻开挖工作量,避免对原地基和墙体下部的损伤,能够保证原有受力结构不被破坏。能够保证原有受力结构不被破坏。能够保证原有受力结构不被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 顾夏英 殷伟 陆亮 陈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中固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3
技术公布日:2022/5/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