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扫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6:46: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扫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是现代生活中几乎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其不仅具备控制环境温度的作用,还被发掘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可控的扫风方向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扫风方向普遍为四面扫风,即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能够上下转动的导风板来控制上下两个风向,能够左右转动的扫风叶片来控制左右风向。
3.扫风叶片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对风向引流的同时也阻挡了一部分风量,尤其在柔风模式中,经过空调器中具有微孔结构的挡风板后,用户接触到的气流流速缓慢且流量较小,此时,扫风叶片导风严重降低空调器的出风速度和风量,缩短了空调器的正常送风距离,影响了空调器的性能。例如,在挂壁式空调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空调左右扫风方向的功能不是时刻都需要的,但空调器的左右扫风叶片的都是固定安装在其内部,降低空调器的出风速度和风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扫风机构降低了出风速度和出风风量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扫风机构,包括:壳体,具有风道和与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壳体还具有与风道相连通的容纳空间;扫风组件,与壳体活动连接,扫风组件具有位于风道内以进行扫风的扫风位置和位于容纳空间内的隐藏位置,扫风组件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
6.进一步地,扫风机构还包括:连接件,与壳体活动连接,扫风组件与连接件连接,扫风组件在连接件的作用下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
7.进一步地,连接件为转轴;扫风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设置于壳体,第二驱动件与转轴连接,以带动转轴转动,以使扫风组件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转动。
8.进一步地,壳体具有第一连通口,容纳空间通过第一连通口与风道相连通;其中,第一连通口的形状与扫风组件的形状相适配,以使扫风组件通过第一连通口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
9.进一步地,扫风机构还包括:挡风部,与扫风组件连接,挡风部的形状与第一连通口的形状相适配,在扫风组件位于扫风位置时,挡风部封堵第一连通口。
10.进一步地,扫风组件包括扫风连杆和与扫风连杆连接的扫风叶片,扫风叶片与连接件连接,扫风连杆相对连接件可活动地设置以带动扫风叶片摆动,以调整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
11.进一步地,扫风机构还包括:推块,推块作往复直线运动,当扫风组件位于扫风位置时,扫风连杆与推块卡接,以使扫风连杆在推块的作用下沿其延伸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
12.进一步地,扫风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壳体,第一驱动件与推块连接。
13.进一步地,扫风机构还包括:限位导轨,设置于壳体,当扫风组件位于扫风位置时,扫风连杆的连接部与限位导轨连接;限位导轨包括多个限位部,多个限位部沿限位导轨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扫风连杆沿限位导轨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并且,扫风连杆通过多个限位部限位在限位导轨的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14.进一步地,连接部为柔性件;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凸起;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限位凹槽,第一限位凹槽与第一限位凸起相适配,第一限位凹槽限位在第一限位凸起内;或者,限位部为第二限位凹槽,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凹槽相适配,第二限位凸起限位在第二限位凹槽内。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扫风机构,扫风机构为上述的扫风机构。
16.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用于装配在空调器上,该扫风机构包括壳体和扫风组件。扫风机构的壳体具有风道和与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还具有与风道相连通的容纳空间;扫风组件与壳体活动连接,具有位于风道内以进行扫风的扫风位置和位于容纳空间内的隐藏位置,扫风组件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扫风组件位于扫风位置时,可以进行左右扫风的功能;扫风组件位于隐藏位置时,扫风组件进入壳体内部,不遮挡风道,对风的遮挡变小,实现增大风量的目的,进而提高空调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通过扫风组件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扫风机构降低了出风速度和出风风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的扫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的扫风组件处于扫风位置的示意图;
22.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的扫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的扫风组件的侧视图;
24.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的壳体的剖视图;
25.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的扫风组件处于扫风位置的侧面剖视图;
26.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的扫风组件处于隐藏位置的侧面剖视图;
27.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的推块、扫风连杆、第一驱动件和限位导轨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28.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0.10、壳体;11、风道;12、出风口;13、容纳空间;14、第一连通口;141、第一开口部;
142、第二开口部;
31.20、扫风组件;21、扫风连杆;211、连接部;212、第一限位凹槽;22、扫风叶片;
32.30、限位导轨;31、第一限位凸起;40、第一驱动件;60、连接件;70、第二驱动件;80、挡风部;81、第一挡风部;82、第二挡风部;90、推块;100、第一导风板;110、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4.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扫风机构降低了出风速度和出风风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扫风机构,请参考图1至图11,扫风机构包括:壳体10,具有风道11和与风道11相连通的出风口12,壳体10还具有与风道11相连通的容纳空间13;扫风组件20,与壳体10活动连接,扫风组件20具有位于风道11内以进行扫风的扫风位置和位于容纳空间13内的隐藏位置,扫风组件20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
37.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用于装配在空调器上,该扫风机构包括壳体10和扫风组件20。扫风机构的壳体10具有风道11和与风道11相连通的出风口12,还具有与风道11相连通的容纳空间13;扫风组件与壳体10活动连接,具有位于风道11内以进行扫风的扫风位置和位于容纳空间13内的隐藏位置,扫风组件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扫风组件位于扫风位置时,可以进行左右扫风的功能;扫风组件位于隐藏位置时,扫风组件进入壳体10内部,不遮挡风道,对风的遮挡变小,实现增大风量的目的,进而提高空调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通过扫风组件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扫风机构降低了出风速度和出风风量的问题。
38.具体地,容纳空间13在壳体10的内部,风道11由壳体10形成。
39.在本实施例中,扫风机构还包括:连接件60,与壳体10活动连接,扫风组件20与连接件60连接,扫风组件20在连接件60的作用下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
4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0为转轴,转轴与壳体10转动连接;扫风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70,设置于壳体10,第二驱动件70与转轴连接,以带动转轴转动,以使扫风组件20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转动。
41.具体地,第二驱动件70为电机,电机与连接件60相连接以控制其转动,进而控制扫风组件20的运动。
4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具有第一连通口14,容纳空间13通过第一连通口14与风道11相连通;其中,第一连通口14的形状与扫风组件20的形状相适配,以使扫风组件20通过第一连通口14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在本实施例中,扫风机构还包括:挡风部80,
与扫风组件20连接,挡风部80的形状与第一连通口14的形状相适配,在扫风组件20位于扫风位置时,挡风部80封堵第一连通口14。由于挡风部80与扫风组件20连接,在扫风组件20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运动时,挡风部80跟随扫风组件20一起运动,这样,在扫风组件20位于扫风位置时,挡风部80封堵第一连通口14,可以阻止风向下流动,保持原有内部风道型线,同时减小凝露现象。
43.具体地,第一连通口14包括第一开口部141和第二开口部142,第一开口部141的形状与扫风组件20的扫风连杆21的形状相适配,以使扫风连杆21通过第一开口部141在容纳空间13和风道11之间运动;第二开口部142为多个,多个第二开口部142均与第一开口部141相连通,多个第二开口部142沿第一开口部14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开口部142与扫风连杆21的多个扫风叶片2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扫风叶片22的形状与相应的第二开口部142的形状相适配,各个扫风叶片22通过相应的第二开口部142在容纳空间13和风道11之间运动。
44.具体地,挡风部80包括第一挡风部81和多个第二挡风部82,各个第二挡风部82均与第一挡风部81连接,多个第二挡风部82沿第一挡风部8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扫风组件20位于扫风位置时,第一挡风部81封堵第一开口部141;多个第二挡风部82与多个第二开口部14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挡风部82封堵相应的第二开口部142。
45.具体地,扫风组件20和挡风部80均与连接件60连接,以使连接件60可以同时带动扫风组件20和挡风部80一起运动。
46.在本实施例中,在扫风组件20位于隐藏位置时,扫风叶片22的部分板段位于第二开口部142内,该部分板段的外沿形成风道11的部分风道壁,该部分板段的外沿的流线使风按照原有方向流动;并且,扫风连杆21位于第一开口部141内,扫风连杆21的部分表面形成风道11的部分风道壁,扫风连杆21的部分表面的流线使风按照原有方向流动。这样的设置减少风经过扫风组件20和第一连通口14后的风量损失,也减少从第一连通口14漏风,进一步减少风量损失。
47.在本实施例中,扫风组件20包括扫风连杆21和与扫风连杆21连接的扫风叶片22,扫风叶片22与连接件60连接,扫风连杆21相对连接件60可活动地设置以带动扫风叶片22摆动,以调整扫风叶片22的扫风角度。在扫风组件20处于扫风位置时,保证左右扫风功能的实现,可随用户需求调整风向。
48.具体地,扫风组件20包括多个扫风叶片22,各个扫风叶片22均与扫风连杆21连接,多个扫风叶片22沿扫风连杆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49.具体地,扫风叶片22与扫风连杆21卡接。由于扫风叶片22是柔性零件,被扫风连杆21带动后,可以推动扫风叶片左右摆动,从而引导风向。
50.具体地,扫风叶片22、转轴和挡风部8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装配在一起使用。
51.在本实施例中,扫风机构还包括:推块90,推块90作往复直线运动,当扫风组件20位于扫风位置时,扫风连杆21与推块90卡接,以使扫风连杆21在推块90的作用下沿其延伸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具体实施时,该扫风连杆21与推块90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卡接与分离,在扫风组件20移动至扫风位置时扫风连杆21与推块90卡接;在扫风组件20由扫风位置朝向隐藏位置移动时,扫风连杆21与推块90分离。
52.在本实施例中,扫风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40,设置于壳体10,第一驱动件40与推块90连接。其中,第一驱动件40为推块90提供动力,第一驱动件40具有输出部,输出部与推块90连接,输出部可伸缩地设置,以带动推块90作往复直线运动。
53.具体地,推块90位于第一驱动件40和扫风连杆21之间,通过左右的往复直线运动来使扫风组件20实现左右摆动扫风的功能。
54.在本实施例中,扫风机构还包括:限位导轨30,设置于壳体10,当扫风组件20位于扫风位置时,扫风连杆21的连接部211与限位导轨30连接;限位导轨30包括多个限位部,多个限位部沿限位导轨3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扫风连杆21沿限位导轨30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并且,扫风连杆21通过多个限位部限位在限位导轨30的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5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1为柔性件;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凸起31;连接部211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限位凹槽212,第一限位凹槽212与第一限位凸起31相适配,第一限位凹槽212限位在第一限位凸起31内;或者限位部为第二限位凹槽,连接部211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凹槽相适配,第二限位凸起限位在第二限位凹槽内。具体实施时,连接部211在受到外力时可以沿限位导轨30的延伸方向移动,由于连接部211为柔性件,在移动过程中会发生变形,以使凸起在不同的凹槽之间移动。在连接部211不受外力时,连接部211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限位作用相对限位导轨30固定,并且,连接部211和限位导轨30之间的摩擦力也使扫风连杆能够固定在其中一个位置,实现向左吹风或者向右吹风。例如,如果用户需使用向左扫风的模式时,推块拉动扫风连杆固定在限位导轨30的左侧,从而扫风叶片随扫风连杆固定在左侧,引导风向往左吹。
56.具体地,扫风连杆21的连接部211通过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凹槽212形成锯齿结构,限位导轨30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限位凸起31形成与连接部211配合的锯齿形导轨,当扫风组件转动到扫风位置时,扫风连杆21与推块90的卡接结构连接,同时与锯齿形导轨对齐。
57.具体地,无需使用左右扫风功能时,即由扫风位置转换至隐藏位置,先控制第一驱动件40将推块90复位,进而扫风连杆21复位,复位的目的是避免推块90内的卡接结构将扫风连杆21卡住,而不能随连接件60一起转进第一连通口14内。复位后,电机控制扫风叶片22上的连接件60转动,同时带动扫风连杆21与推块90脱开,此时扫风连杆21与扫风叶片22一起,通过壳体10上的第一连通口14,转入壳体10内部,对风遮挡变小,实现增大风量的目的。
58.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2包括第一出风口部和第二出风口部;扫风机构还包括第一导风板100和第二导风板110,第一导风板100和第二导风板110均与壳体10活动连接,第一导风板100与第二导风板110均设置在出风口12处,第一导风板100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部,在第一导风板10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导风板100用于上下导风;第二导风板110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出风口部,在第二导风板11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导风板110用于上下导风。其中,第一导风板100和第二导风板110分别通过电机驱动。
59.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第二驱动件70和第一驱动件40,手动控制扫风组件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结构相同;在将扫风组件由隐藏位置移动至扫风位置时,用手拨动扫风组件至扫风位置,然后用手拨动推块90实现扫风叶片22向左或向右摆动,并使扫风连杆21固定于左侧或右侧的其中一种位置;在将扫风组件由扫
风位置移动至隐藏位置时,先拨动推块90复位至初始的中间位置,再推动扫风叶片22或扫风连杆21,使其整体移动至壳体10内部,使扫风组件移动至隐藏位置。
60.本技术的扫风机构在用户需要使用左右扫风的功能时,可以控制扫风叶片推出,并调整风向,不需使用扫风叶片扫风时,将其隐藏至容纳空间13内,不影响风量输出,提高风量,保证空调性能。且无论在扫风叶片推出还是隐藏状态,均保持原有内部风道形线,保证风量均匀,有效利用风道空间。并且,本技术无需依靠拆卸操作,可供客户自由选择与控制,结构相对简单且可靠,容易实现。
61.本技术的扫风叶片位置可手动控制或遥控器控制,同样实现左右扫风功能。
6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扫风机构,扫风机构为上述实施例的扫风机构。
63.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64.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用于装配在空调器上,该扫风机构包括壳体10和扫风组件20。扫风机构的壳体10具有风道11和与风道11相连通的出风口12,还具有与风道11相连通的容纳空间13;扫风组件与壳体10活动连接,具有位于风道11内以进行扫风的扫风位置和位于容纳空间13内的隐藏位置,扫风组件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扫风组件位于扫风位置时,可以进行左右扫风的功能;扫风组件位于隐藏位置时,扫风组件进入壳体10内部,不遮挡风道,对风的遮挡变小,实现增大风量的目的,进而提高空调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扫风机构通过扫风组件在扫风位置和隐藏位置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扫风机构降低了出风速度和出风风量的问题。
6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6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