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眼角手术所用的眼睑夹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5:29: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眼角手术所用的眼睑夹。


背景技术:

2.在眼睑霰粒肿或其它眼睑肿物切除等眼部手术中,需要用到眼睑夹将眼睑翻开,现有的眼睑夹前端大多都为椭圆形结构或圆形结构,眼睑夹的长边与夹持部相垂直,就会导致眼睑夹与眼睑接触的部位的宽度较大,而人体眼角较为狭窄,上述结构的眼睑夹在对眼角实施霰粒肿等切除手术时使用不便,不易将人体的眼角处眼睑翻起,很难起到辅助作用,从而对手术的实施带来一定的不便。
3.cn205459337u披露了一种可调睑板腺囊肿夹子,包括握持部,握持部与上体及下体相连,通过开合度调节机构使得上体与下体打开及闭合,在下体的端部设有椭圆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体的端部设有可调大小的圆环。虽然圆环大小可调节,但是限于本身结构任然无法解决在眼角部位手术时眼睑夹难以操作的问题。
4.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发明一种方便操作在眼角部位进行手术的眼睑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眼角手术所用的眼睑夹,该眼睑夹最大得特点在于对眼睑夹宽度和形状做出了调节,使它更细长,更适合眼角的尺寸,在处理眼角部位的肿物时更方便使用。以上所述及的“眼角”不仅包括外眼角还包括内眼角。
6.眼角处的皮质或组织结构,与眼部其它部位相比,具有狭窄的特点,普通的临床上所采用的眼睑夹并不适用,这是因为上述的眼睑夹较宽,鉴于眼角处狭窄的特点,该眼睑夹无法顺利的将眼睑翻出,从而会对手术带来一定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眼睑夹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前端有眼睑环,第二夹持部前端有眼睑板,其特征在于,眼睑环为长条形环状结构,且眼睑环与第一夹持部的非连接端为圆滑的弧形结构,眼睑环的长边与第一夹持部的长边方向相一致。
7.圆弧状的结构可以避免尖锐物体对眼睛造成损伤;长条形结构宽度更窄适合眼角部位的形状。
8.优选的,眼睑环的宽度不大于第一夹持部的最大宽度,眼睑板的宽度不大于第二夹持部的最大宽度。
9.眼睑环的外缘的最大长度为外缘的最大宽度3~3.5倍。
10.眼睑环的宽度范围为0.8cm~1.2cm。
11.眼睑环的大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无法便捷的翻起眼睑。
12.眼睑板为实心板状结构。
13.眼睑板的形状与眼睑环的形状相同,且眼睑板的面积大于眼睑环的内圈所围成的面积。
14.眼睑环与第一夹持部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眼睑板与第二夹持部的内侧面在同
一平面上。
15.另一种方案,眼睑环与第一夹持部的内侧面有向内倾斜的夹角,所述眼睑板与第二夹持部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16.优选的,眼睑环与第一夹持部的内侧面有向内倾斜的夹角,眼睑板与第二夹持部的内侧面有向内倾斜的夹角。有适当向内倾斜的夹角可以更省力的夹住眼睑,但是夹角不宜过大优选的角度为8
°
~15
°

17.眼睑环和眼睑板内侧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会使皮肤与眼睑夹之间不易滑动,更容易操作。
18.一种适用于眼角手术所用的眼睑夹,其特征在于,该眼睑夹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前端有眼睑板,第一夹持部前端有眼睑环,其特征在于,眼睑环为长方形,眼睑环的四个角均为圆弧角;第一长边也可以为弧形;
19.眼睑环具有依次按逆时针方向弯曲的第一短边、第一长边、第二短边、第二长边;
20.第二长边与第一短边的交汇处与第一夹持部相连接或者是呈一体结构;或者是,靠近第二长边与第一短边的交汇处的位置与第一夹持部相连接或者是呈一体结构;
21.第二长边与第一夹持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第一短边向远离第二短边的方向倾斜。
22.眼睑环关于环内的中心呈轴对称;眼睑板与眼睑环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23.眼睑环的短边长度范围为1cm~2cm,眼睑环的长边长度范围为1.5cm~3cm。
24.另一种方案,眼睑环为梯形,眼睑环的四个角均为圆弧角;
25.眼睑环具有依次按逆时针方向弯曲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第一边与第四边的交汇处与第一夹持部相连接或者是呈一体结构;或者是,靠近第一边与第四边的交汇处的位置与第一夹持部相连接或者是呈一体结构;
26.第二边与第三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边向远离第三边的方向倾斜。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8.(1)本实用新型的眼睑夹和眼睑板设置的宽度较小,结构更细长,更适合眼角的尺寸,在处理眼角部位的肿物时更方便使用。
29.(2)本实用新型眼睑夹和眼睑板与相对应的夹持部呈一定夹角,操作时更省力。
附图说明
30.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实施例6右式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实施例6左式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实施例7右式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实施例7左式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第一夹持部,2-第二夹持部,3-眼睑环,4-眼睑板,311-第一短边,312-第
一长边,313-第二短边,314-第二长边,321-第一边,322-第二边,323-第三边,324-第四边。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进一步的阐述。
41.实施例1
42.一种适用于眼角手术所用的眼睑夹,该眼睑夹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当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尾端还可以呈一体结构形成镊柄,以上是常规变换,不在本发明改进范围内,上述的变换并不会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第一夹持部1前端有眼睑环3,第二夹持部2前端有眼睑板4,其特征在于,眼睑环3为长条形环状结构,且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非连接端为圆滑的弧形结构,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连接端为圆角结构(接近于环形跑道的形状),眼睑环3的长边与第一夹持部1的长边方向相一致。
43.第一夹持部1与眼睑环3为一体结构,第二夹持部2与眼睑环3为一体结构;
44.眼睑环3的宽度不大于第一夹持部1的最大宽度,眼睑板4的宽度不大于第二夹持部2的最大宽度。
45.眼睑环3的外缘的最大长度为外缘的最大宽度3倍。
46.眼睑环3的宽度为1cm,其中眼睑环3两侧的边缘宽度均为0.1mm,眼睑环3关于其中心位置呈轴对称。
47.眼睑环3的大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无法便捷的翻起眼睑,若是过小则不利于将手术目标物麦粒囊肿等有效的固定在环形区域内。
48.眼睑板4为实心板状结构。
49.眼睑板4的形状与眼睑环3的形状相同,且眼睑板4的面积大于眼睑环3的内圈所围成的面积,以保证对眼睑环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50.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眼睑板4与第二夹持部2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51.眼睑环3和眼睑板4内侧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52.实施例2
53.一种适用于眼角手术所用的眼睑夹,该眼睑夹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第一夹持部1前端有眼睑环3,第二夹持部2前端有眼睑板4,其特征在于,眼睑环3为长条形环状结构,且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非连接端为圆滑的弧形结构,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连接端为圆角结构(接近于环形跑道的形状),眼睑环3的长边与第一夹持部1的长边方向相一致。
54.第一夹持部1与眼睑环3为一体结构,第二夹持部2与眼睑环3为一体结构;
55.眼睑环3的宽度不大于第一夹持部1的最大宽度,眼睑板4的宽度不大于第二夹持部2的最大宽度。
56.眼睑环3的外缘的最大长度为外缘的最大宽度3倍。
57.眼睑环3的宽度为1cm,其中眼睑环3两侧的边缘宽度均为0.1mm,眼睑环3关于其中心位置呈轴对称。
58.眼睑环3的大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无法便捷的翻起眼睑。
59.眼睑板4为实心板状结构。
60.眼睑板4的形状与眼睑环3的形状相同,且眼睑板4的面积大于眼睑环3的内圈所围成的面积。
61.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眼睑板4与第二夹持部2不在同一平面,眼睑板4向内倾斜与第二夹持部2所在面呈15
°
夹角。
62.眼睑环3和眼睑板4内侧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63.实施例3
64.一种适用于眼角手术所用的眼睑夹,该眼睑夹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第一夹持部1前端有眼睑环3,第二夹持部2前端有眼睑板4,其特征在于,眼睑环3为长条形环状结构,且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非连接端为圆滑的弧形结构,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连接端为圆角结构(接近于环形跑道的形状),眼睑环3的长边与第一夹持部1的长边方向相一致。
65.第一夹持部1与眼睑环3为一体结构,第二夹持部2与眼睑环3为一体结构;
66.当然第一夹持部1与眼睑环3、第二夹持部2与眼睑环3也可以是可拆卸结构。
67.眼睑环3的宽度不大于第一夹持部1的最大宽度,眼睑板4的宽度不大于第二夹持部2的最大宽度。
68.眼睑环3的外缘的最大长度为外缘的最大宽度3倍。
69.眼睑环3的宽度为1.2cm,其中眼睑环3两侧的边缘宽度均为0.1mm,眼睑环3关于其中心位置呈轴对称。
70.眼睑环3的大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无法便捷的翻起眼睑。
71.眼睑板4为实心板状结构。
72.眼睑板4的形状与眼睑环3的形状相同,且眼睑板4的面积大于眼睑环3的内圈所围成的面积。
73.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不在同一平面,眼睑环3向内倾斜与第一夹持部1所在面呈15
°
夹角;眼睑板4与第二夹持部2不在同一平面,眼睑板4向内倾斜与第二夹持部2所在面呈15
°
夹角。
74.眼睑环3和眼睑板4内侧表面设置有防滑层,该防滑层可以是医用无敏性硅胶层。
75.实施例4
76.一种适用于眼角手术所用的眼睑夹,该眼睑夹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第一夹持部1前端有眼睑环3,第二夹持部2前端有眼睑板4,其特征在于,眼睑环3为长条形环状结构,且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非连接端为圆滑的弧形结构,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连接端为矩形,眼睑环3的长边与第一夹持部1的长边方向相一致。
77.第一夹持部1与眼睑环3为一体结构,第二夹持部2与眼睑环3为一体结构;
78.眼睑环3的宽度不大于第一夹持部1的最大宽度,眼睑板4的宽度不大于第二夹持部2的最大宽度。
79.眼睑环3的外缘的最大长度为外缘的最大宽度3倍。
80.眼睑环3的宽度为1cm。
81.眼睑环3的大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无法便捷的翻起眼睑。
82.眼睑板4为实心板状结构。
83.眼睑板4的形状与眼睑环3的形状相同,且眼睑板4的面积大于眼睑环3的内圈所围成的面积。
84.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眼睑板4与第二夹持部2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85.实施例5
86.一种适用于眼角手术所用的眼睑夹,该眼睑夹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第一夹持部1前端有眼睑环3,第二夹持部2前端有眼睑板4,其特征在于,眼睑环3为长条形环状结构,且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非连接端为圆滑的弧形结构,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连接端为圆角结构(接近于跑道的形状),眼睑环3的长边与第一夹持部1的长边方向相一致。
87.第一夹持部1与眼睑环3为一体结构,第二夹持部2与眼睑环3为一体结构;
88.眼睑环3的宽度也可以略大于第一夹持部1的最大宽度,
89.眼睑板4的宽度略大于第二夹持部2的最大宽度。
90.眼睑环3的宽度可以比第一夹持部1的宽度大但是不宜大太多,眼睑环3的宽度适合于眼睑部位手术的操作所需即可。
91.眼睑环3的外缘的最大长度为外缘的最大宽度3倍。
92.眼睑环3的宽度为1cm。
93.眼睑环3的大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无法便捷的翻起眼睑。
94.眼睑板4为实心板状结构。
95.眼睑板4的形状与眼睑环3的形状相同,且眼睑板4的面积大于眼睑环3的内圈所围成的面积。
96.眼睑环3与第一夹持部1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眼睑板4与第二夹持部2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97.眼睑环3和眼睑板4内侧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98.实施例6
99.一种适用于眼角手术所用的眼睑夹,其特征在于,该眼睑夹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第二夹持部2前端有眼睑板4,第一夹持部1前端有眼睑环3,其特征在于,眼睑环3为长方形,眼睑环3的四个角均为圆弧角;第一长边312也可以为弧形;
100.眼睑环3具有依次按逆时针方向弯曲的第一短边311、第一长边312、第二短边313、第二长边314;
101.第二长边314与第一短边311的交汇处与第一夹持部1相连接或者是呈一体结构;或者是,靠近第二长边314与第一短边311的交汇处的位置与第一夹持部1相连接或者是呈一体结构;
102.第二长边314与第一夹持部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角度为135
°
且第一短边311向远离第二短边313的方向倾斜。
103.眼睑环3关于环内的中心呈轴对称;眼睑板4与眼睑环3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104.眼睑环3的短边长度范围为1.8cm,眼睑环3的长边长度范围为2.8cm。
105.本实施例所列举的眼睑夹分右式眼睑夹与左式眼睑夹,右式眼睑夹为方便右手持
拿的眼睑夹,左式眼睑夹为方便左手持拿的眼睑夹,上述列举为右式眼睑夹,左式眼睑夹的形状与右式眼睑夹呈镜相对称。
106.实施例7
107.眼睑环3为梯形,眼睑环3的四个角均为圆弧角;
108.眼睑环3具有依次按逆时针方向弯曲的第一边321、第二边322、第三边323、第四边324;第一边321与第四边324的交汇处与第一夹持部1相连接或者是呈一体结构;或者是,靠近第一边321与第四边324的交汇处的位置与第一夹持部1相连接或者是呈一体结构;
109.第二边322与第三边32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边321向远离第三边323的方向倾斜。
110.眼睑板4与眼睑环3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111.本实施例所列举的眼睑夹分右式眼睑夹与左式眼睑夹,右式眼睑夹为方便右手持拿的眼睑夹,左式眼睑夹为方便左手持拿的眼睑夹,上述列举为右式眼睑夹,左式眼睑夹的形状与右式眼睑夹呈镜相对称。
112.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仅限于以上的种类,还可以是其它的一切相同原理的方案,上述的改进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1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14.另外,本发明人还要强调的是,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外侧是平滑或者是具有多道防滑纹或防滑凹槽,都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