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及电动尾翼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5-30 22:0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连杆机构的电动尾翼总成。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在选购车辆时,不仅考虑车辆的舒适性、动力性、操控性和经济性,同时对车辆的外观也越来越重视。为进一步提高车辆外观效果,部分车辆的尾部设有升降尾翼,其不仅对整车具有明显的装饰效果。而且,在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时,可增大车辆下压力,增加车轮抓地力,进而提高车身稳定性。但是,现有车辆上设置的升降尾翼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尾翼的升起角度和高度受限,对车辆的装饰效果不明显,同时对提高车辆稳定的作用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其可提高电动尾翼的升起角度和高度。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设置在尾翼底托和尾翼安装支架之间,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尾翼底托和所述尾翼安装支架之间的第一连杆单元和第二连杆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杆单元相连的传动杆,以及与所述传动杆相连的驱动杆;
6.所述第一连杆单元包括与所述尾翼底托铰接相连的第一连杆,和与所述尾翼安装支架铰接相连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包括与所述尾翼底托铰接相连的第三连杆,以及与所述尾翼安装支架铰接相连的第四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相连,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铰接相连,并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之间铰接有联动杆;
7.所述传动杆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驱动杆之间,且所述驱动杆上设有与电动执行器的驱动轴相连的连接部。
8.进一步的,所述尾翼底托上固连有安装底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均与所述安装底座铰接相连。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在尾翼开启时对所述传动杆的转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和/或,对所述第三连杆的转动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
10.进一步的,在所述尾翼关闭时,所述第二限位块能够对所述第四连杆的转动进行限位。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上设有缓冲胶块。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的与所述安装底座相连的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与所述第二连杆相连的位置,所述第三连杆的与所述安装底座相连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三连杆的与所述第四连杆相连的位置中,在至少其一位置处设有包胶。
13.进一步的,在尾翼开启的末端,所述驱动杆和所述驱动轴之间的连接点,所述驱动杆和所述传动杆之间的连接点,以及所述传动杆和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连接点,三个所述连接点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通过设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设置传动杆和驱动杆,并使相邻两个连杆之间铰接相连,由此可使本连杆机构构成六连杆机构,可增大电动尾翼的升起角度和高度,从而可提高电动尾翼对整车的装饰效果,并可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16.另外,通过设置安装底座,可便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与尾翼底座之间的铰接。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和/或第二限位块,可防止连杆机构长时间使用后有偏差,而影响尾翼开启状态下的稳定性。在第一限位块上设置缓冲胶块,可防止第一连杆与第一限位块碰触发生异响,在第二限位块上设置缓冲胶块,可防止第三连杆与第二限位块碰触发生异响。在连杆与安装底座相连的位置,或者在两个连杆相连的位置设置包胶,能够降低摩擦、异响,从而可延长连杆的使用寿命。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尾翼总成,包括尾翼本体、尾翼底托,以及设置在所述尾翼底托上的电动执行器;
18.靠近所述尾翼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尾翼安装支架,并在各所述尾翼安装支架和所述尾翼底托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
19.进一步的,各所述尾翼安装支架的面向所述尾翼底托的一侧均设置有公差吸收器。
20.进一步的,所述尾翼底托上设有排水孔,并在所述排水孔处连接有排水管。
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尾翼总成,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连杆机构,可增大位移的升起角度和高度,从而可提高对整车的装饰作用,并可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22.另外,通过在尾翼底托上设置排水孔,在排水孔处设置排水管,可将尾翼底托内的雨水及时排出。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在尾翼开启时的应用状态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尾翼开启、并去除尾翼底托时的应用状态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在尾翼关闭时的应用状态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尾翼关闭、并去除尾翼底托时的应用状态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尾翼关闭、并去除尾翼底
托时另一视角下的应用状态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包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三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四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尾翼底托;
36.2、安装底座;201、底板;202、第一侧板;2021、第一限位块;2022、通孔;2023、连接耳;203、第二侧板;2031、第二限位块;
37.3、驱动杆;301、连接孔;302、第一抵接块;
38.4、驱动轴;5、传动杆;6、第一连杆;
39.7、第四连杆;701、第三抵接块。
40.8、尾翼安装支架;
41.9、第二连杆;
42.10、第二包胶;
43.11、第三包胶;
44.14、第三连杆;1401、第二抵接块;
45.15、第一包胶;1501、弧形筋;
46.16、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4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51.实施例一
5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其设置在尾翼底托1和尾翼安装支架8之间,该连杆机构在整体构成上包括连接在尾翼底托1和尾翼安装支架8之间的第一连杆单元和第二连杆单元,还包括与第一连杆单元相连的传动杆5,以及与传动杆5相连的驱动杆3。
53.其中,第一连杆单元包括与尾翼底托1铰接相连的第一连杆6,和与尾翼安装支架8铰接相连的第二连杆9。第二连杆9单元包括与尾翼底托1铰接相连的第三连杆14,以及与尾翼安装支架8铰接相连的第四连杆7,且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9铰接相连,第三连杆14和第四连杆7铰接相连,并在第一连杆6和第四连杆7之间铰接有联动杆16。传动杆5具体铰接于第一连杆6和驱动杆3之间,且驱动杆3上设有与电动执行器的驱动轴4相连的连接部。
54.本实施例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通过设置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9、第三连杆14、第四连杆7,以及设置传动杆5和驱动杆3,并使相邻两个连杆之间铰接相连,由此可使本连杆机构构成六连杆机构,可增大电动尾翼的升起角度和高度,从而可提高电动尾翼对整车的装饰效果,并可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55.基于如上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参照图1至图5中所示,其中,图1和图2示出的是尾翼开启时连杆机构的状态图,图3至图5示出的是尾翼关闭时连杆机构的状态图。并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为提高对电动尾翼的运动稳定性,连杆机构一般为相对布置于车辆上的两个。而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仅以一侧的结构为例详细介绍连杆机构的结构,相应的,本实施例中,也仅示出了尾翼底托18的一部分结构。
56.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连杆机构,如图1中所示,在尾翼底托1上固连有安装底座2,第一连杆6和第三连杆14均与安装底座2铰接相连。其中,该安装底座2的结构如图6中所示,其包括底板201,以及位于底板201两侧的第一侧板202和第二侧板203。并且,在底板201上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安装孔,以用于安装底座2在尾翼底托1上的安装。
57.另外,在第一侧板202上设有供驱动轴4穿过的通孔2022,且基于图6状态下所示,在第一侧板202的左端设有向上外伸设置的连接耳2023,并于该连接耳2023上设有与第一连杆6铰接相连的铰接孔。同时,在第二侧板203的左端设有以与第三连杆14铰接相连的铰接孔。此外,为提高使用效果,在安装底座2上设有在尾翼开启时对传动杆5的转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2021。仍由图6中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块2021具体由第一侧板202向第二侧板203一侧弯折形成。当然,第一限位块2021也可额外焊接于第一侧板202上。
58.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在安装底座2上还设有在尾翼开启时对第三连杆14的转动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2031。仍参照图6中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二限位块2031具体由第二侧板203向第一侧板202一侧弯折形成。当然,第二限位块2031也可额外焊接于第二侧板203上。另外,第一限位块2021和第二限位块2031上设有缓冲胶块,以防止传动杆5与第一限位块2021接触,以及第三连杆14与第二限位块2031接触而产生异响。
59.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2021和第二限位块2031,可防止本连杆机构长时间使用后,因发生偏差而影响电动尾翼开启状态的稳定性。而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同时设置第一限位块2021和第二限位块2031,亦可仅设置其中一个限位块。另外,安装底座2除了采用图6中所示的结构,亦可根据设计需求相应改变其结构。
60.本实施例的驱动杆3的结构如图7中所示,前述连接部具体设于驱动杆3的左端,并具体为开设于驱动杆3上的连接孔301。另外,在驱动杆3上设有用于和第一连杆6铰接相连的铰接孔,并于驱动杆3的右端设有能够和第一限位块2021抵接的第一抵接块302。本实施
例中,为降低摩擦、异响,以提升连杆的使用寿命,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连杆6与安装底座2相连的位置设有第一包胶15。第一包胶15的结构如图8中所示,其与第一连杆6的端部随形设置,且为降低第一包胶15与安装底座2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包胶15面对安装底座2的一侧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弧形筋1501,以通过弧形筋1501减小第一包胶15与安装底座2之间的接触面积。
61.本实施例的第三连杆14的结构如图9中所示,其两端设有分别用于和尾翼底托1及安装底座2相连的铰接孔,并在第三连杆14上设有向一侧外凸布置的第二抵接块1401,该第二抵接块1401能够在尾翼开启状态下与第二限位块2031抵接,而提高尾翼开启的稳定性。另外,由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三连杆14的与安装底座2相连的位置也设有第一包胶15。
62.第四连杆7的结构如图10中所示,其两端分别形成有铰接孔,以分别用于和第三连杆14和尾翼安装支架8铰接相连,同时,在两个铰接孔之间设有以与上述联动杆16铰接相连的铰接孔。此外,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在尾翼关闭时,上述第二限位块2031能够对第四连杆7的转动进行限位。为此,基于图10状态下所示,在第四连杆7的右端,也即第四连杆7与尾翼安装支架8相连的一端设有第三抵接块701,该第三抵接块701能够在尾翼关闭状态下与第二限位块2031抵接,从而可提高尾翼关闭状态的稳定性。
63.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9相连的位置设有第二包胶10,并在第三连杆14与第四连杆7相连的位置中,设有第三包胶11。进一步的,由图2中所示,第二包胶10具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围绕第二连杆9的端部设置,并且,第三包胶11具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围绕第四连杆7的端部设置,以满足法规要求。
64.本实施例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通过设置如上结构,如图1中所示,在尾翼开启的末端,驱动杆3和驱动轴4之间的连接点,驱动杆3和传动杆5之间的连接点,以及传动杆5和第一连杆6之间的连接点,三个连接点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能够有效保证尾翼开启状态的稳定性。另外,本实施例的连杆机构,还可提高电动尾翼的升起角度和高度,从而可提高电动尾翼对整车的装饰效果,并可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65.实施例二
6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动尾翼总成,其包括尾翼本体、尾翼底托1,以及设置在尾翼底托1上的电动执行器,该电动执行器用于驱使尾翼本体开启或关闭。其中,尾翼本体和电动执行器参照车辆电动尾翼采用的结构即可。另外,靠近尾翼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尾翼安装支架8,并在各尾翼安装支架8和尾翼底托1之间设有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动尾翼的连杆机构。
67.此外,参照图2中所示,在各尾翼安装支架8面向尾翼底托1的一侧均设有公差吸收器。为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在尾翼底托1上设有图中未示出的排水孔,并在排水孔处连接有排水管,如此可将尾翼底托1内的雨水及时排出。
68.本实施例的电动尾翼总成,通过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杆机构,可增大尾翼的升起角度和高度,从而可提高对整车的装饰作用,并可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