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吞咽障碍治疗护理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23:50: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康复锻炼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吞咽障碍治疗护理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中风,有22%-65%的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出现吞咽障碍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吞咽障碍治疗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能够安全、充分、独立的摄取足够营养及水分,避免误吸、营养不良、脱水等现象,尽可能恢复正常进食。
3.吞咽障碍一般通过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但临床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吞咽障碍,还需要后期的日常护理康复锻炼才能使患者的症状有所缓和,但在后期的护理康复锻炼来说,大多停留在通过调整饮食来减轻患者痛苦的阶段,其实对于患者而言,进食姿势其实是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经常忽略的一点,对于人在进食时上半身会自然前倾使头部靠近饭桌,特别是对于有局部身体障碍的吞咽障碍患者来说,要进食过程中往往上半身会更加向前倾斜,但其实对于能下床的吞咽障碍患者来说,采用坐姿进食时,如果可以保证上身坐直,头部向前倾斜一定角度,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食物则容易进入食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吞咽障碍治疗护理康复锻炼装置,可以对有局部身体障碍的吞咽障碍患者在对进食姿势进行锻炼时保证其上半身坐直且头部倾斜合适角度进而保证使患者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食物则容易进入食道。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吞咽障碍治疗护理康复锻炼装置,包括:
6.坐板,通过支撑腿支撑于地面上;
7.靠板,垂直于坐板设置;
8.身体固定机构,连接于靠板上,身体固定机构与坐板同侧设置,以使患者的身体固定于靠板上;
9.头板,连接于靠板的顶部,头板向坐板侧倾斜。
10.可选的,身体固定机构包括:
11.支撑壳,两端通过连接件与靠板可拆卸连接,支撑壳朝向靠板的一侧具有开口;
12.气囊,固定于支撑壳的开口内;
13.充气管路,设置于支撑壳内,并与气囊连通,充气管路与外部的气泵连接;
14.放气管路,设置于支撑壳内,并与气囊连通;
15.电磁阀,分别设置于充气管路和放气管路上。
16.可选的,气囊远离支撑壳的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患者身体对气囊的压力值,当压力值超过阈值时,则气泵停止供气,同时位于充气管路上的电磁阀关闭。
17.可选的,连接件包括:
18.连接柱,分别垂直固定于靠板朝向坐板的一侧,连接柱位于靠板靠近两侧的位置,连接柱上具有卡槽;
19.阻挡板,垂直固定于连接柱的末端,支撑壳的两侧分别固连有带有开口的卡环,卡环与卡槽卡合固定。
20.可选的,还包括:
21.竖直驱动机构,固定端连接于靠板上,驱动端与靠板连接,以带动靠板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22.摄像头,设置于靠板靠近顶部的位置,摄像头与坐板同侧设置,摄像头用于在竖直驱动机构带动靠板上移的过程中拍摄患者背部图像直至摄像头摄取到患者的颈部则竖直驱动机构停止驱动。
23.可选的,竖直驱动机构包括:
24.第一电机,固定于坐板的侧面凹槽内;
25.第一驱动齿轮,固定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
26.齿条,固定于靠板朝向坐板的一侧,齿条与第一驱动齿轮相啮合。
27.可选的,头板与靠板之间通过转动件连接,以使头板绕靠板向坐板侧倾斜。
28.可选的,转动件包括:
29.第二电机,通过支撑架固定于靠板的上端;
30.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连;
31.不完全齿轮,固定于头板的底部,不完全齿轮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
32.可选的,靠板上还设置有振动机构,振动机构与摄像头在同一水平面上,振动机构位于摄像头的一侧,靠板与振动机构之间通过左右移动机构连接,以使振动机构能够移动至摄像头的正前方。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坐板和靠板垂直设置,并在靠板上设置身体固定机构,当患者坐在坐板上时,通过身体固定机构将患者身体与靠板固定,使其上半身与坐板垂直,保持患者上身坐直,同时通过与靠板有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头板可以协助患者使其头部自然前倾,从而锻炼了有局部身体障碍的吞咽障碍患者在进食时的进食姿势,通过多次锻炼使其逐渐习惯该种进食姿势,达到后期康复护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吞咽障碍治疗护理康复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体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图1中g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3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
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0.吞咽障碍一般通过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但临床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吞咽障碍,还需要后期的日常护理康复锻炼才能使患者的症状有所缓和,但在后期的护理康复锻炼来说,大多停留在通过调整饮食来减轻患者痛苦的阶段,其实对于患者而言,进食姿势其实是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经常忽略的一点,对于人在进食时上半身会自然前倾使头部靠近饭桌,特别是对于有局部身体障碍的吞咽障碍患者来说,要进食过程中往往上半身会更加向前倾斜,但其实对于能下床的吞咽障碍患者来说,采用坐姿进食时,如果可以保证上身坐直,头部向前倾斜一定角度,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食物则容易进入食道。
41.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吞咽障碍治疗护理康复锻炼装置,可以对有局部身体障碍的吞咽障碍患者在对进食姿势进行锻炼时保证其上半身坐直且头部倾斜合适角度进而保证使患者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食物则容易进入食道,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吞咽障碍治疗护理康复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体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g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42.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吞咽障碍治疗护理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坐板1、靠板3、身体固定机构8和头板6,坐板1通过支撑腿2支撑于地面上,靠板3垂直于坐板1设置,身体固定机构8连接于靠板3上,身体固定机构8与坐板1同侧设置,以使患者的身体固定于靠板3上,头板6连接于靠板3的顶部,头板6向坐板1侧倾斜。
43.本发明通过将坐板和靠板垂直设置,并在靠板上设置身体固定机构,当患者坐在坐板上时,通过身体固定机构将患者身体与靠板固定,使其上半身与坐板垂直,保持患者上身坐直,同时通过与靠板有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头板可以协助患者使其头部自然前倾,从而锻炼了有局部身体障碍的吞咽障碍患者在进食时的进食姿势,通过多次锻炼使其逐渐习惯该种进食姿势,达到后期康复护理的目的。
44.参考图2,身体固定机构8包括:支撑壳80、气囊81、充气管路82、放气管路83和电磁阀84,支撑壳80两端通过连接件与靠板3可拆卸连接,支撑壳80朝向靠板3的一侧具有开口,气囊81固定于支撑壳80的开口内,充气管路82设置于支撑壳80内,并与气囊81连通,充气管路82与外部的气泵连接,放气管路83设置于支撑壳80内,并与气囊81连通,电磁阀84分别设置于充气管路82和放气管路83上。
45.由于中风这种有局部障碍的患者往往身体条件不会特别好,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身体固定机构8对患者身体的刚性束缚而导致患者不舒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气囊81对患者身体进行固定,气囊81的位置可以选为患者胸腔处,由于气囊81内部充气能够使其外部较好的贴合人体随着人体曲线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保证了将患者上半身固定在靠板3的同时,使其身体舒适度达到最佳,避免加重患者身体负担
46.具体的,为了不加重患者的操作难度且使气囊81充其量达到最适合患者的程度,在本实施例中,气囊81远离支撑壳80的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5,压力传感器85用于测量患者身体对气囊81的压力值,当压力值超过阈值时,则气泵停止供气,同时位于充气管路82上的电磁阀84关闭。
47.上述压力传感器85、气泵以及电磁阀均通过处理器来进行协调,当患者做好将身体固定装置连接在靠板上后,可打开控制电源则处理器控制气泵开启,同时充气管路上的电磁阀打开,放气管路上的电磁阀关闭,随着气囊内充其量的提高,压力传感器不断检测到患者身体对气囊的压力值,当该值达到预设的压力值时则说明此时的充其量能够使患者身体固定的同时其舒适度最高,则处理器控制气泵停止供气,同时关闭充气管路上的电磁阀,使用完毕后,放气管路上的电磁阀开启对气囊放气即可。
48.具体的,连接件包括:连接柱86和阻挡板87,连接柱86分别垂直固定于靠板3朝向坐板1的一侧,连接柱86位于靠板3靠近两侧的位置,连接柱86上具有卡槽,阻挡板87垂直固定于连接柱86的末端,支撑壳80的两侧分别固连有带有开口的卡环88,卡环88与卡槽卡合固定,从而实现了支撑壳与靠板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使用。
49.为了保证头板位于患者头部位置,从而避免头板过低导致的使患者肩部等位置向前倾斜,从而无法使上半身坐直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吞咽障碍治疗护理康复锻炼装置,还包括:竖直驱动机构4和摄像头5,竖直驱动机构4固定端连接于靠板3上,驱动端与靠板3连接,以带动靠板3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摄像头5设置于靠板3靠近顶部的位置,摄像头5与坐板1同侧设置,摄像头5用于在竖直驱动机构4带动靠板3上移的过程中拍摄患者背部图像直至摄像头5摄取到患者的颈部则竖直驱动机构4停止驱动。
50.摄像头5和竖直驱动机构4均通过上述处理器进行协调。
51.参考图3,竖直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0、第一驱动齿轮42和齿条43,第一电机40固定于坐板1的侧面凹槽41内,第一驱动齿轮42固定于第一电机40的输出轴上,齿条43固定于靠板3朝向坐板1的一侧,齿条43与第一驱动齿轮42相啮合。
52.开启控制电源后,处理器控制第一电机40转动,第一电机40带动第一驱动齿轮42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43带动靠板3竖直上移,在此过程中,摄像头5随之上移不断拍摄患者背部图像,当摄像头5拍摄到患者颈部后,则处理器控制第一电机40停止转动,此时靠板3和头板6高度已经调整好,随后即可进行气囊充气量的调整,可设置复位键,等患者锻炼好后按下复位键使第一电机40反转使靠板3复位。
53.患者坐好后在锻炼前需要调整靠板3和头板6高度以及气囊81,需要一定时间,若直接将头板6和靠板3之间设置为固定角度,则患者在此期间头部一直需要保持向下倾斜,为了避免此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头板6与靠板3之间通过转动件7连接,以使头板6绕靠板3向坐板1侧倾斜,这样只有在其他的部分都调整好后再通过转动件7使头板6倾斜一定角度带动患者头部倾斜。
54.参考图4,转动件7包括:第二电机70、第二驱动齿轮72和不完全齿轮73,第二电机70通过支撑架71固定于靠板3的上端,第二驱动齿轮72与第二电机70的输出轴固连,不完全齿轮73固定于头板6的底部,不完全齿轮73与第二驱动齿轮72啮合,此过程也通过处理器进行控制,具体的处理器与第二电机70连接控制其正反转。
55.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来说,喉部锻炼严重缺失,在调整好坐姿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靠板3上还设置有振动机构9,振动机构9与摄像头5在同一水平面上,振动机构9位于摄像头5的一侧,靠板3与振动机构9之间通过左右移动机构连接,以使振动机构9能够移动至摄像头5的正前方,振动机构9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如电动按摩球等等可以在患者锻炼坐姿的同时通过振动机构9对其喉部进行刺激使其产生吞咽,从而锻炼喉部的吞咽
动作。
56.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