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沥青试验装置的恒温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9:09: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沥青试验装置的恒温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2.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沥青进行性能检测,检测时需要用到沥青性能检测机。
3.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如下:
4.传统的沥清性能检测机,测试时需要对罐内的沥青加温,因为检测罐是完全裸露的,因此温度容易散失,针对这种问题,行业内有使用一种保温棉来套在检测罐外,然而保温棉因为过于保温,在短时间内温度容易骤增,温度升高过快,反而不利于检测,不能将检测罐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范围,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试验装置的恒温控制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沥青试验装置的恒温控制机构,包括油罐、托盘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托盘的一侧,所述油罐的内壁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油罐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托盘的内壁设置有恒温组件,所述托盘的顶部外壁放置有检测罐,所述检测罐的外壁设置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外壁设置有保温机构,所述托盘的底部设置驱动机构,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显示面板,且搅拌电机的外壁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恒温组件包括环管,所述托盘的内壁设置有安装腔,所述环管安装于安装腔的内壁,所述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流管一和进液管一,所述进液管一的一端连接有油泵,所述油泵设置于油罐的内壁。
8.优选的,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流管二和进液管二,所述回流管二套接于油罐的一侧外壁,所述进液管二的一端与油泵连接。
9.优选的,所述保温机构包括固定罩、活动罩一和活动罩二,所述托盘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弧形孔一和弧形孔二,所述活动罩一的底部固定有细杆一,所述细杆一插接于弧形孔一的内壁,所述活动罩二的底部外壁固定有细杆二,所述细杆二插接于弧形孔二的内壁。
10.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环,所述托盘的底部开设有环槽,所述齿环插接于环槽的内壁,所述齿环的外壁固定有磁性板,所述磁性板与细杆二套接,所述托盘的底部外壁固定有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外壁固定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且转动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固定有齿轮,所述齿环的内壁与齿轮啮合。
11.优选的,所述细杆一和细杆二均为磁性金属。
12.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固定于油罐的顶部,所述风机的一侧固定有出风盒。
1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沥青试验装置的恒温控制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4.其一:本实用新型在检测之前可以预先通过控制面板设定温度范围,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齿环的啮合带动磁性板转动,使得通过细杆二和细杆一将活动罩二和活动罩一收回,此时固定罩、活动罩一和活动罩二叠加在一起,此时自动开启风机将空气通过出风盒吹至检测罐和螺旋管的外壁,对其降温,实现自动降温的目的,使得检测罐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利于检测过程可靠进行;
15.其二:本实用新型将搅拌电机的搅拌杆插入到检测罐的内壁中,对油罐底部的电热板通电对油罐中的油液加热,然后启动油泵将高温的油液通过进液管一输入到环管中,使得托盘加热,从托盘的底部对检测罐进行加热,同时启动的油泵将油液通过进液管二输入到螺旋管中,实现从检测罐的外壁对其加热,且在加热时保持活动罩一和活动罩二呈完全打开状态,对检测罐保温,这种方式对检测罐的加热更加充分均匀,避免出现局部受热的情况,同时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长时间的温度保持,恒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部视角的立体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托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托盘部分的立体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油罐;2、风机;3、出风盒;4、回流管一;5、回流管二;6、托盘;7、显示面板;8、支架;9、检测罐;10、温度传感器;11、进液管一;12、螺旋管;13、固定罩;14、活动罩一;15、活动罩二;16、进液管二;17、搅拌电机;18、环管;19、弧形孔一;20、弧形孔二;21、细杆二;22、细杆一;23、磁性板;24、齿环;25、基板;26、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沥青试验装置的恒温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26.如图1-图5所示,一种沥青试验装置的恒温控制机构,包括油罐1、托盘6和支架8,
支架8设置于托盘6的一侧,油罐1的内壁设置有加热组件,油罐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散热机构,托盘6的内壁设置有恒温组件,托盘6的顶部外壁放置有检测罐9,检测罐9的外壁设置螺旋管12,螺旋管12的外壁设置有保温机构,托盘6的底部设置驱动机构,支架8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17,搅拌电机17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显示面板7,且搅拌电机17的外壁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显示面板7电性连接,油罐1内壁设置的加热组件由电热板组成,且电热板设置于油罐1的底部。
27.进一步地,恒温组件包括环管18,托盘6的内壁设置有安装腔,环管18安装于安装腔的内壁,环管18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流管一4和进液管一11,进液管一11的一端连接有油泵,油泵设置于油罐1的内壁,通过环管18从检测罐9的底部对其加热。
28.进一步地,螺旋管1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流管二5和进液管二16,回流管二5套接于油罐1的一侧外壁,进液管二16的一端与油泵连接,通过加热的油液实现对检测罐9的加热。
29.进一步地,保温机构包括固定罩13、活动罩一14和活动罩二15,托盘6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弧形孔一19和弧形孔二20,活动罩一14的底部固定有细杆一22,细杆一22插接于弧形孔一19的内壁,活动罩二15的底部外壁固定有细杆二21,细杆二21插接于弧形孔二20的内壁,在加热时保持活动罩一14和活动罩二15呈完全打开状态,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长时间的温度保持,恒温效果好。
30.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齿环24,托盘6的底部开设有环槽,齿环24插接于环槽的内壁,齿环24的外壁固定有磁性板23,磁性板23与细杆二21套接,托盘6的底部外壁固定有基板25,基板25的顶部外壁固定有转动电机26,转动电机26与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且转动电机26的输出轴顶端固定有齿轮,齿环24的内壁与齿轮啮合,当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26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齿环24的啮合带动磁性板23转动,使得通过细杆二21和细杆一22将活动罩二15和活动罩一14收回此时固定罩13、活动罩一14和活动罩二15叠加在一起,使得检测罐9的保护措施解除。
31.进一步地,细杆一22和细杆二21均为磁性金属,磁性金属使得在将活动罩一14打开时,细杆一22能够跟随磁性板23一同转动。
32.进一步地,散热机构包括风机2,风机2固定于油罐1的顶部,风机2的一侧固定有出风盒3,开启风机2将空气通过出风盒3吹至检测罐9和螺旋管12的外壁,对其降温,实现自动降温的目的,使得检测罐9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利于检测过程可靠进行。
33.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搅拌电机17的搅拌杆插入到检测罐9的内壁中,对油罐1底部的电热板通电对油罐1中的油液加热,然后启动油泵将高温的油液通过进液管一11输入到环管18中,使得托盘6加热,从托盘6的底部对检测罐9进行加热,同时启动的油泵将油液通过进液管二16输入到螺旋管12中,实现从检测罐9的外壁对其加热,且在加热时保持活动罩一14和活动罩二15呈完全打开状态,对检测罐9保温,这种方式对检测罐9的加热更加充分均匀,避免出现局部受热的情况,同时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长时间的温度保持,恒温效果好,在检测之前可以预先通过显示面板7设定温度范围,当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26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齿环24的啮合带动磁性板23转动,使得通过细杆二21和细杆一22将活动罩二15和活动罩一14收回此时固定罩13、活动罩一14和活动罩二15叠加在一起,此时自动开启风机2将空气通过出风盒3吹
至检测罐9和螺旋管12的外壁,对其降温,实现自动降温的目的,使得检测罐9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利于检测过程可靠进行。
34.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