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改良型把手及具有该改良型把手的端子台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8:42: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端子台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改良型把手及具有该改良型把手的端子台。


背景技术:

2.关于端子台,包括一外壳、复数(指两个以上)把手、复数弹性件和复数端子。各弹性件和各端子均设置于外壳内,各把手则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以在朝上扳动把手时,能迫使弹性件弹性收缩,并使把手受到弹性件定位;另在朝下按压把手时,则能解除定位而回复原状。
3.然而,把手用以扳动操作和按压操作的操作体,却是偏离把手的中心线,导致使用者在扳动或按压把手时的作用力变得无法集中;再者,各把手之间是以偏小的间距彼此间隔并排,导致使用者在扳动或按压把手的操作体时,常有误扳或误按的情形,早为人所诟病已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把手及具有该改良型把手的端子台,能让手指头的按压或扳动位置更加靠近中心线而使按压或扳动把手的作用力得以集中,还能让各把手之间原本偏小的间隔距离得以扩大而有助于使用者不再(或减少)误按或误扳。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型把手,用于一端子台且包括:一把手本体,具有一臂,该臂在自身的长度方向上定义有一中心线;一偏心转轴,凸出于该把手本体,该把手本体以该偏心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端子台;以及一操作体,凸出于该臂且具有一侧边,该操作体对应该侧边开设有一缩减部,该操作体的宽度经由该缩减部而朝该中心线方向缩减。
6.可选地,该把手本体具有彼此转折连接的一第一臂和一第二臂,该第二臂在自身的长度方向上定义有该中心线,该偏心转轴凸出于该第一臂,该操作体则凸出于该第二臂。
7.可选地,该操作体具有一按压面,该按压面上设有复数止滑纹。
8.可选地,该操作体还具有一底面,该底面和该按压面彼此相对,该操作体在该底面的二个侧边分别形有一扳动侧,各所述扳动侧均为弧凸状或弧凹状。
9.可选地,该偏心转轴是朝垂直于该中心线的方向凸出于该臂,该偏心转轴垂直于该把手本体。
10.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端子台,包括:一端子台主体,包含一外壳、复数弹片和复数端子,各所述弹片和各所述端子均设置于该外壳内;以及复数把手,每一该把手包含:一把手本体,具有一臂,该臂在自身的长度方向定义有一中心线;一偏心转轴,凸出于该把手本体,该把手以该偏心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外壳,各所述偏心转轴抵接于各该弹片;以及一操作体,凸出于该臂且具有一侧边,该操作体对应该侧边开设有一缩减部,该操作体的宽度经由该缩减部而朝该中心线方向缩减。
11.可选地,各所述把手为彼此间隔并排,任意相邻的二个该把手之间则经由其中之一的该把手的该缩减部而产生一间隔扩大空间。
12.可选地,该外壳包含彼此拼组的多个外壳组件。
13.可选地,该把手、该弹片和该端子均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二个该外壳组件之间。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能让操作体的宽度朝中心线方向缩减,以使手指头的按压或扳动位置更加靠近中心线而使按压或扳动把手的作用力得以集中;且还能利用缩减部所产生的间隔扩大空间,让各把手之间原本偏小的间隔距离得以扩大,因此有助于使用者不再(或减少)误按或误扳。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的俯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台中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3的立体组合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台的立体组合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台的俯视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台于扳动一把手后的立体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台于未扳动把手时的剖视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台于扳动把手至一半时的剖视图。
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台于按压把手后的剖视图。
25.图中:
26.100: 把手;1:把手本体;11:纵臂;12:横臂;121:接触体;1211:按压面;1212:扳动侧;1214:缩减部;123:止滑纹;2:偏心转轴;21:轴孔;500:端子台主体;5:外壳组件;51:凸轴;6:弹片;7:端子;900:导线;l:中心线;s:间隔扩大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型把手及具有该改良型把手的端子台,如图3所示,端子台包括:一端子台主体500以及复数(即:两个以上)把手100。
29.如图3至图5所示,端子台主体500包含一外壳(未标示组件符号)、复数弹片6和复数端子7。其中,各弹片6和各端子7均设置于外壳内;外壳包含彼此拼组的多个(即:三个以上)外壳组件5;把手100、弹片6和端子7均设置于任相邻二外壳组件5之间。
30.如图1和图2所示,把手100包含:一把手本体1、一偏心转轴2以及一操作体121,详如后述。
31.把手本体1具有至少一臂,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具有彼此转折连接的一第一臂11和一第二臂1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的转折连接可为l形转折连接或其它不同转折角度的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则以l形转折连接为例进行说明,使第一臂11为一纵臂,而第二臂12则为一横臂。
32.第二臂12在自身的长度方向上定义有如图2所示的一中心线l。偏心转轴2自第一臂11凸出,详细而言则是让偏心转轴2朝垂直于中心线l的方向凸出于第一臂11,使偏心转轴2垂直于把手本体1。把手100则以偏心转轴2为轴而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的相邻二外壳组件5之间。
33.操作体121凸出于第二臂12,且操作体121具有一侧边(未标示组件符号,如图2所示是指左侧边)。操作体121对应所述侧边开设有一缩减部1214(或称:宽度缩减部1214)。
34.借此,如图2所示,操作体121的宽度将能因为开设有缩减部1214而朝中心线l方向缩减,使得手指头的按压或扳动位置更加靠近中心线l,从而使按压或扳动把手100的作用力得以集中。借由集中作用力,以有助于把手100以其偏心转轴2迫使弹片6弹性收缩。
35.如图3至图7所示,把手100、弹片6和端子7均设置于任相邻二外壳组件5之间,且各把手100彼此间隔并排。把手100的偏心转轴2具有一轴孔21,任相邻二外壳组件5则凸设有一凸轴51,凸轴51对应轴孔21插入,以利于把手100以此为轴而转动。各把手100的偏心转轴2分别抵接于各弹片6,且各弹片6与各端子7接触。
36.如图8至图10所示,当使用者朝上扳动把手100的任一处或任一扳动侧1212时,偏心转轴2跟着转动而迫使弹片6弹性收缩(偏心转轴2在扳动至底时,其尖端将会抵入弹片6的弯折处内而定位),使弹片6的下端跟着向上抬升;借由弹片6的下端向上抬升,以利于导线900顺利插入端子台内(见图9);在导线900插入后,使用者借由朝下按压其按压面1211,偏心转轴2跟着转动而不再弹性迫抵弹片6,因此而让弹片6的下端经由弹性回复而下移至抵接于导线900(见图10)。
37.借此,如图6所示,由于彼此间隔并排的各把手100,都在操作体121开设有缩减部1214,从而得以在任相邻二把手100之间经由其中之一把手100的缩减部1214而产生一间隔扩大空间s。利用间隔扩大空间s,以让各把手100之间原本偏小的间隔距离,得以因为所产生的间隔扩大空间s而扩大,因此有助于使用者不再(或减少)误按或误扳。
38.为让使用者更易于按压把手100,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操作体121的一按压面1211上还可设置有复数止滑纹123,以在止滑纹123的作用下而在按压时不易滑脱。
39.为让使用者更易于扳动把手100,如图1、图4和图7所示,操作体121还具有一底面(未标示组件符号),底面与按压面1211彼此相对,操作体121在底面的二侧边分别形有一扳动侧1212,且各扳动侧1212均为符合人体工学的弧凸状或弧凹状,以在扳动侧1212的作用下而在扳动时不会有不适感。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