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卧式浸渍生产线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8:30: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浸渍胶膜纸生产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卧式浸渍生产线。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际贸易中对家具的质量把关也越来越严格。近年来低碳环保家具的需求量迅速增长,浸渍胶膜纸也随即诞生。目前浸渍胶膜纸生产步骤包括有:原纸开卷及预处理,将原纸浸渍脲醛树脂浸渍液,浸渍后的原纸进入烘箱;第一次烘干后的胶膜纸冷却后双面涂布胺醛树脂涂布液,涂胶后的胶膜纸再次进入烘箱,二次干燥完成并冷却后,进入裁剪机截成所需的长度。
3.卧式浸渍生产线是用于浸渍胶膜纸生产的设备,通常生产线长度一般至少有80米。卧式浸渍生产线的烘干箱承担了浸渍过程中最重要的烘干环节,也是能耗最大的环节,占到整个设备能耗的85%以上,所以如果能在这个环节进行节能,那就可以很好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这也是国家一直提倡的节能减排;为此本技术人提出了一种用于卧式浸渍生产线的热能回收装置,即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卧式浸渍生产线的热能回收装置,很好地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能更有效率的节能减排。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用于卧式浸渍生产线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沿装饰纸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浸渍单元、第一次烘干单元、第一次冷却单元、涂布单元、第二次烘干单元、第二次冷却单元,以及在第一次冷却单元的箱体上安装第一热能回收机组,在第二次冷却单元的箱体上安装第二热能回收机组,通过第一热能回收机组和第二热能回收机组分别回收第一次冷却单元和第二次冷却单元排放的热量,并用于加热新鲜空气后送给第一次烘干单元和/或第二次烘干单元。
7.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第一热能回收机组中设有第一热能交换模块,第一热能交换模块由不锈钢管、铝锌板或其结合构造,且第一热能交换模块直接布设在第一次冷却单元的箱体上预设的第一回收腔中,第一热能交换模块与第一回收腔营造交叉运行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贯通第一热能交换模块的内部,通过第一风机将第一次冷却单元的湿热空气集中并经第一风道排出,第二风道由第一热能交换模块的表面及第一回收腔的内壁构造,通过第二风机将外部新鲜空气送入第二风道后再送给第一次烘干单元和/或第二次烘干单元;所述的第二热能回收机组中设有第二热能交换模块,第二热能交换模块由不锈钢管、铝锌板或其结合构造,且第二热能交换模块直接布设在第二次冷却单元的箱体上预设的第二回收腔中,第二热能交换模块与第二回收腔营造交叉运行的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其中,第三风道贯通第二热能交换模块的内部,通过第三风机将第二次冷却单
元的湿热空气集中并经第二风道排出,第四风道由第二热能交换模块的表面及第二回收腔的内壁构造,通过第四风机将外部新鲜空气送入第四风道后再送给第一次烘干单元和/或第二次烘干单元。
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生产线中前段的第一次冷却单元上安装第一热能回收机组,以及在后段的第二次冷却单元上安装第二热能回收机组,通过第一、第二热能回收机组可以将第一、二次冷却单元排放的的热空气收集,并经过第一、二热能交换模块转换,使新鲜的空气吸收回收的热量,变成热空气后再进入第一次烘干单元和/或第二次烘干单元内,从而可以减少加热时的天然气损耗,节约生产成本。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及组装,投资成本低,并达到节能减排,改善生产车间环境。
9.附图说明:
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1.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2.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1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参阅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用于卧式浸渍生产线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机架1,该机架1卧式设置,且所述的机架1上沿装饰纸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浸渍单元2、第一次烘干单元3、第一次冷却单元4、涂布单元5、第二次烘干单元6、第二次冷却单元7,以及在第一次冷却单元4的箱体上安装第一热能回收机组8,在第二次冷却单元7的箱体上安装第二热能回收机组9,通过第一热能回收机组8和第二热能回收机组9分别回收第一次冷却单元4和第二次冷却单元7排放的热量,并用于加热新鲜空气后送给第一次烘干单元和/或第二次烘干单元。其中,机架1的顶部布设相应的通风管道100配合第一热能回收机组8和第二热能回收机组9的排风及送风,还可进一步通过电磁阀、百叶窗等结构来调控通风管道100的通风量,以协调生产。
16.图1、2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是,所述的第一热能回收机组8中设有第一热能交换模块81,第一热能交换模块81由不锈钢管、铝锌板或其结合构造,且第一热能交换模块81直接布设在第一次冷却单元4的箱体上预设的第一回收腔41中,第一热能交换模块81与第一回收腔41营造交叉运行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贯通第一热能交换模块81的内部,通过第一风机82将第一次冷却单元4的湿热空气集中并经第一风道排出,第二风道由第一热能交换模块81的表面及第一回收腔41的内壁构造,通过第二风机83将外部新鲜空气送入第二风道后再送给第一次烘干单元和/或第二次烘干单元。所述的第二热能回收机组9中设有第二热能交换模块91,第二热能交换模块91由不锈钢管、铝锌板或其结合构造,且第二热能交换模块91直接布设在第二次冷却单元7的箱体上预设的第二回收腔71中,第二热能交换模块91与第二回收腔71营造交叉运行的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其中,第三风道贯通第二热能交换模块91的内部,通过第三风机92将第二次冷却单元7的湿热空气集中并
经第二风道排出,第四风道由第二热能交换模块91的表面及第二回收腔71的内壁构造,通过第四风机93将外部新鲜空气送入第四风道后再送给第一次烘干单元和/或第二次烘干单元。第一回收腔41和第二回收腔71分别由第一、二次冷却单元的箱体直接构造,不会影响生产线的结构体系,结构紧凑、巧妙,且方便制作及组合,整体性好,并有效简化管道布置。
17.通过风机将冷却单元内的热空气集中,然后经过热能交换模块排出,在此过程中,热能交换模块中的不锈钢管或铝锌板被加热,温度可达到120℃左右;再通过另一组风机,抽取新鲜空气,然后集中进入热能交换模块,经过不锈钢管或铝锌板的外围,在此过程中,新鲜空气被高温加热,可以加到100℃,然后再经过相应的通风管道100,将热空气过滤后分配进入第一次烘干单元和第二次烘干单元的每节烘干箱进风口,这样烘箱就节省了将新进入的空气从30℃加热到100℃的能耗,从而起到节约能耗的作用。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生产线中前段的第一次冷却单元上安装第一热能回收机组,以及在后段的第二次冷却单元上安装第二热能回收机组,通过第一、第二热能回收机组可以将第一、二次冷却单元排放的的热空气收集,并经过第一、二热能交换模块转换,使新鲜的空气吸收回收的热量,变成热空气后再进入第一次烘干单元和/或第二次烘干单元内,从而可以减少加热时的天然气损耗,节约生产成本。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及组装,投资成本低,并达到节能减排,改善生产车间环境。
19.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因此,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