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源切换电路、配电设备及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7:43: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电路、配电设备及变频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的激发了工程型变频器的市场需求。同时,用户对变频器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变频器系统可靠运行前提及保障的控制系统供电电源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来多的被设计人员所重视。
3.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工程型变频器控制系统电源供电方案为如下两种:方案1是以用户提供220v电源为唯一控制电源;方案2是以变频器主回路电源(380v/690v)通过变压器降压至220v给控制系统供电。
4.现有变频器控制系统电源电路方案基本能满足应用需求,但是从系统设计合理性及可靠性角度评估,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方案1中工程型变频器控制电源供电由唯一的用户控制电源提供,若此控制电源失效,则导致整个变频器无法正常运转,若控制电源意外断电,则无法及时保存故障数据,导致控制系统数据丢失,可靠性较差;方案2中控制系统电源由主回路供电转化,当出现主回路断电则会导致控制系统电源一起掉电,也会给变频器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可见,当对变频器控制系统供电可靠性需求较高时,现有方案的可靠性都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切换电路、配电设备及变频器,旨在解决现有变频器控制系统供电电路可靠性低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切换电路,用于三路电源的切换,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三电源输入端、第一开关电路以及第二开关电路;
7.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一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一电源电压,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通路断开;或在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二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二电源电压,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通路断开;
8.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第三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输出第一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一电源电压,或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输出第二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二电源电压,或在所述第三电源输入端输出第三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三电源电压,
9.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控制三路电源的接入,从而实现三路电源之间的无延时切换。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
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
11.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在第一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一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一电源电压,并关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
12.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在第二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二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二电源电压,并关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受控端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
14.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用于在第三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三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三电源电压,并关断所述第四开关单元;
15.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输出第一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一电源电压,或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输出第二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二电源电压,并关断所述第三开关单元。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和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17.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和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18.可选地,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和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
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和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和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19.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第四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第四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和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为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和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和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20.可选地,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断路器和变压器;所述第一断路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断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
21.所述变压器,用于将第一电源输出的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22.可选地,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
23.可选地,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三断路器,所述第三断路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不间断电源,所述第三断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源输入端连接。
2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
25.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和电源切换电路,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被配置为如上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供电端连接;
26.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用于对所述控制系统供电。
27.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组合,使得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和第三电源输入端中任意一个先输入电源电压时,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将输出对应的电源电压给负载供电;在当前供电的电源电压出现故障断开时,自动切换至另外两个电源输入端中正在供电的电源。由此当三路供电电源输入端中的任意一路有电源电压供电时,都可以保证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有电源电压输出,稳定地为后端的负载供电,从而保障了供电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切换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30.图2为图1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32.附图标号说明:
[0033][0034]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7]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8]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切换电路,用于三路电源的切换,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三电源输入端、第一开关电路10以及第二开关电路20;
[0040]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0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0,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一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一电源电压,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0的通路断开;或在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二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二电源电压,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0的通路断开;
[0041]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0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第三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0,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0输出第一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一电源电压,或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0输出第二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二电源电压,或在所述第三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三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三电源电压,通过第一开关电路10和第二开关电路20控制三路电源的接入,从而实现三路电源之间的无延时切换。
[0042]
上述电源切换电路可以设置在各种对供电电路的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设备中,用于提供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电源。例如,可以应用于工程型变频器,保证变频器控制系统供电的连续性。
[0043]
第一电源输入端可以用于连接第一电源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源输入端可以用于连接第二电源以接收第二电源电压,第三电源输入端可以用于连接第三电源以接收第三电源电压信号。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三电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三电源的供电电压可以是相同的。例如,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可以是由变频器主回路电源(380v/690v)通过变压器降压至220v的交流电;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可以是外供电源提供的电压信号,如市网市电;第三电源电压信号可以为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的供电信号。
[0044]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具体输出哪一路电源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电压是没有优先级之分的,哪一路先输入电源电压就切换至哪一路,其它两路对应断电。在电路设置时,会根据实际设备情况调试上电逻辑,例如,先合闸外供电源,再合闸主回路电源,再合闸ups;此时则由外供电源优先供电,若外供电源故障断电,则自动切换至另外两路电源中优先供电的一路。
[0045]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开关电路10和第二开关电路20的设置,当第一电源输入端先输入第一电源电压时,第一开关电路10将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20导通,以使第一电源电压经第二开关电路20输出;同时第一开关电路10断开第二电源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20的连接,第二开关电路20断开第三电源输入端的输出。
[0046]
可以理解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先输入第二电源电压时,第一开关电路10将第二电源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20导通,以使第二电源电压经第二开关电路20输出;同时第一开关电路10断开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20的连接,第二开关电路20断开第三电源输入端的输出。第三电源输入端先输入第三电源电压时,第二开关电路20将第三电源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20导通,以使第三电源电压经第二开关电路20输出;同时第二开关电路20断开与第一开关电路10的输出端的连接。
[0047]
本方案通过第一开关电路10和第二开关电路20的组合,使得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和第三电源输入端中任意一个先输入电源电压时,第二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将输出对应的电源电压给负载供电;当当前供电的电源电压出现故障断开时,自动切换至另外两个电源输入端中正在供电的电源。由此当三路供电电源输入端中的任意一路有电源电压供电时,都可以保证第二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有电源电压输出,稳定地为后端的负载供电,从而保障了供电的可靠性。
[0048]
进一步地,参见图2,上述第一开关电路10和第二开关电路20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1和第二开关单元12,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的输出端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0的输出端;其中,第一开关单元11的输入端和第二开关单元12的输入端分别为第一开关电路10的输入端。
[0049]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用于在第一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一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一电源电压,同时关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用于在第二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二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二电源电压,同时关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
[0050]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源输入端先输入第一电源电压时,即第一开关单元11输入第一电源时,输出第一电源,同时使第二开关单元12关断,从而断开了第二电源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20的连接。同理,当第二开关单元12输入第二电源时,第一开关单元11关断,从而断开了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20的连接。从而通过两个开关单元的切换实现了两个电源输入端(即两个电源)之间的切换。
[005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0包括第三开关单元21和第四开关单元22;所述第三开关单元2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21的受控端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21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2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21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的输出端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0的输出端;其中,第三开关单元21的输入端和第四开关单元22的输入端分别为第二开关电路20的输入端。
[0052]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21,用于在第三电源输入端输入第三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三电源电压,并关断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0输出第一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一电源电压,或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0输出第二电源电压时输出第二电源电压,并关断所述第三开关单元21。
[0053]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开关单元21和第四开关单元22的切换,实现了对三路输入电源的切换。从而使得电路电源供电更稳定。
[005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包括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1、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1-2和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3;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3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1-2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3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的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1-2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输入端。
[0055]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包括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2、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2-1、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2-2和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3,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2-2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3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2-1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2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2-2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的第二输入端。
[0056]
可以理解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和第三电源电压信号可以是交流电信号,因此,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三电源输入端分别包括火线输入端和零线输入端。
[0057]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11的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入端可以用于与第一电源输入端的火线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端可以与第一电源输入端的零线输入端连接;也可以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的零线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的火线输入端连接;在此不进行限定。第二开关单元12的输入端也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与第二电源输入端的火线输入端和零线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1和第二开关单元12的输出端包分别括火线输出端和零线输出端。具体的,需要根据实际电路进行设置。
[0058]
当第一电源输入端有第一电源电压输入时,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3和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1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源的火线和零线之间,形成通路;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1带电,使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1-2吸合,从而,第一开关单元11输出第一电源电压。同时,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3释放,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2不带电,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3仍保持闭合,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2-1、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2-2仍是断开状态。同理,当第二电源输入端有第二电源电压输入时,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2带电,使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2-1、第二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2-2吸合,从而,第二开关单元12输出第二电源电压。同时,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3释放,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1不带电,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3仍保持闭合,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第一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1-2仍是断开状态。
[0059]
其中,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2-3为第一开关单元11的受控端;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3为第二开关单元12的受控端。
[006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关单元21包括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3、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3-1、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3-2和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4-3;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4-3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3-2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4-3和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3-1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三开关单元2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3和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3-2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三开关单元21的第二输入端;
[0061]
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包括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4、第四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4-1、第四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4-2和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3-3;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3-3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4-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4-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4-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4-2的另一端为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3-3和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4-1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4和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4-2连接的公共端为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的第二输入端。
[0062]
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单元21的输入端、第四开关单元22的输入端分别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对应的,分别用于与输入的火线输入端和零线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单元21、第四开关单元22的输出端包分别括火线输出端和零线输出端;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电路进行设置。
[0063]
当第三电源输入端有第三电源电压输入时,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4-3和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3串联连接在第三电源的火线和零线之间,形成通路;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3带电,使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3-1、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3-2吸合,从而,第三开关单元21输出第三电源电压。同时,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3-3释放,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4不带电,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4-3仍保持闭合,第四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4-1、第四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4-2仍是断开状态。同理,当第四开关单元22的输入端有电源电压输入时,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4带电,使第四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4-1、第四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4-2吸合,从而,第四开关单元22输出第一开关单元11输出的电源电压。同时,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4-3释放,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线圈km3不带电,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3-3仍保持吸合,第三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km3-1、第三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km3-2仍是断开状态。
[0064]
其中,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3-3为第四开关单元22的受控端;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4-3为第三开关单元21的受控端。
[0065]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断路器qf1和变压器t1;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
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
[0066]
所述变压器t1,用于将第一电源输出的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0067]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可以为变频器主回路电源,第一电源输出的电压一般为380v或者690v,而负载一般使用220v,因此,通过变压器t1的设置,既可以将变频器主回路电源转换为预设第一电源电压,又可以起到隔离作用,将高频信号滤除掉。
[0068]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二断路器qf2,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二电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选取市网市电。
[0069]
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三断路器qf3,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不间断电源ups,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源输入端连接。
[007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和第三断路器qf3的设置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起到开关的作用,即,使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三电源与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三电源输入端连通或断开,从而输出相应的电源电压至所述电源切换电路或断开相应的电源供应;第二个作用当所在电路中出现短路、过载等不良时,可以主动将所在电路断开,从而对电路安全进行保护。
[0071]
综上所述,基于上述硬件结构,可以通过四个接触器的组合,实现对三路电源的切换,从而在三路电源中任何一路正常工作时,都可以保证有稳定的电源电压输出,为后端的负载供电,进而保障了供电的可靠性。
[007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电设备,该配电设备包括电源切换电路,该电源切换电路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理所应当地,由于本实施例的配电设备采用了上述电源切换电路的技术方案,因此该配电设备具有上述电源切换电路所有的有益效果。
[007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频器,该变频器包括控制系统和电源切换电路,该电源切换电路用于对所述控制系统供电,该电源切换电路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理所应当地,由于本实施例的变频器采用了上述电源切换电路的技术方案,因此该变频器具有上述电源切换电路所有的有益效果。
[0074]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