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三防灯的制作方法

2022-05-25 21:05: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照明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三防灯。


背景技术:

2.在照明领域中,具有防水、防尘和防腐功能的灯具被成为三防灯,一般应用于腐蚀性强、尘土多或者有雨淋的照明场所,比如电厂、钢铁、石化、船舶、场馆、停车场、地下室等等;三防灯的应用,往往注重的是照明功能本身,也就是具有防护功能的一种简单的灯具,对于其实际的照明效果则并不注重,导致现有技术中的三防灯仅能起到照明的作用,实际的照明效果并不理想,用户的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防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三防灯的照明效果差,用户体验不佳。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三防灯,所述三防灯包括下灯壳组件、顶灯壳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灯壳组件与顶灯壳之间的发光件,所述下灯壳组件与所述顶灯壳之间呈密封式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密闭空腔,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下灯壳组件的下表面至少为半透明;所述下灯壳组件中包括防眩网,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防眩网之后从所述下灯壳组件的下表面向外出射。
5.可选的,所述下灯壳组件包括防眩板,所述防眩板包括所述防眩网和设置于所述防眩网下方的透光板,所述防眩网与所述透光板一体成型。
6.可选的,所述下灯壳组件包括灯罩和所述防眩网,所述防眩网设置于所述灯罩上方,所述防眩网与所述灯罩和/或所述顶灯壳固定连接。
7.可选的,所述防眩网中的网孔形状为蜂窝形、矩形、三角形或圆形。
8.可选的,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于所述顶灯壳与所述发光件之间。
9.可选的,所述反射板的截面形状为以下之一:
10.平面;
11.边缘朝向所述发光件弯折的平面;
12.弧度开口朝向所述发光件的弧面。
13.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两个拉扣,所述拉扣设置于所述顶灯壳的外侧,所述下灯壳组件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拉扣对应的卡口,所述拉扣与所述卡口扣接实现所述顶灯壳与所述下灯壳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
14.可选的,各所述拉扣,对称设置于所述顶灯壳长度方向上的两侧。
15.可选的,所述顶灯壳的其中一个端面上,设置有贯穿所述顶灯壳内外的防水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容置线材贯穿所述顶灯壳的内外,为所述发光件供电。
16.可选的,所述顶灯壳的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防灯,其包括下灯壳组件、顶灯壳以及设置于下灯壳组件与顶灯壳之间的发光件,下灯壳组件与顶灯壳之间呈密封式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密闭空腔,发光件设置于空腔内;下灯壳组件的下表面至少为半透明;下灯壳组件中包括防眩网,发光件发出的光经过防眩网之后从下灯壳组件的下表面向外出射。从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三防灯的下灯壳组件中设置防眩网,让发光件发出的光经过防眩网之后再向外出射,有效的减少了眩光,提升了照明效果,也改善了用户体验。
19.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三防灯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三防灯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防灯,请参考图1和图2,其包括下灯壳组件1、顶灯壳2以及设置于下灯壳组件1与顶灯壳2之间的发光件,下灯壳组件1与顶灯壳2之间呈密封式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密闭空腔,发光件设置于空腔内;下灯壳组件1的下表面至少为半透明;下灯壳组件1中包括防眩网12,发光件发出的光经过防眩网12之后从下灯壳组件1的下表面向外出射。
24.本实施例中的三防灯,具有防水、防尘、防腐的效果,其可以应用于各种具有强腐蚀性、多尘土和水多的场所;三防灯的作用在于,其灯具结构可以至少避免电路、发光件等部件受到外界的影响,使得三防灯在这样的环境下,仍能够保证其照明功能的发挥。
25.本实施例中的三防灯,其大体的主要结构,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下灯壳组件1、顶灯壳2以及设置于下灯壳组件1与顶灯壳2之间的发光件;其中,下灯壳组件1与顶灯壳2之间的连接是密闭式的固定连接,两者之间所形成的空腔是密闭的,该密闭的空间至少会隔绝水汽、尘土的侵入,保证空腔内的部件的防水防尘。为了实现该功能,通常可以通过在三防灯的各个连接部位设置密封胶圈来实现密封,由于密封胶圈的弹性,可以以大于连接部位的空隙的尺寸设置密封胶圈,然后通过对密封胶圈的挤压,使得连接部位之间的间隙被填满,从而实现防水防尘。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下灯壳组件1,与顶灯壳2之间的连接,即可通过密封胶圈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密闭式固定连接。除了下灯壳组件1与顶灯壳2之间的连接之外,本实施例中的三防灯中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都可以通密封胶圈来实现密闭式固定连接。
26.顶灯壳2的设置目的,其一是为了实现三防灯中的各部件,特别是发光件的安装;其二是为了实现三防灯的密闭功能,这需要与下灯壳组件1配合;其三,是顶灯壳2外侧可以设置相应的安装件,该安装件可以使得三防灯可以通过吊装等方式安装在工作或生活场所中。其中,发光件可以直接固定在顶灯壳2上,也可以通过其他安装板,间接固定在顶灯壳2
上,也就是安装板与顶灯壳2固定连接,发光件则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27.在顶灯壳2与下灯壳组件1所形成的容置腔内,除了设置有发光件之外,还可以设置包括但不限于驱动器等其他的电子器件,驱动器与发光件连接,用于控制发光件的出光,可以包括控制发光件的开关、亮度、颜色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的必要或非必要的电子器件,均可以设置在顶灯壳2与下灯壳组件1所形成的容置腔内。
28.本实施例中的三防灯,其下灯壳组件1中,包括防眩网12,这样发光件所发出的光,会经过防眩网12之后再向外出射。防眩网12的设置,可以柔和发光件所发出的光,避免眩光对人眼造成的伤害,有效的改善三防灯的使用体验。
29.防眩网12的具体结构中,防眩网12中的网孔形状具体可以为蜂窝形、矩形、三角形或圆形。各网孔形状可以根据发光件的出光强度、三防灯的形状等设定。
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灯壳组件1具体可以包括防眩板,防眩板包括防眩网和设置于防眩网下方的透光板,防眩网与透光板一体成型。下灯壳组件是三防灯的下半部分的主要部件,其功能包括防眩和透光;为了实现防眩和透光功能,下灯壳组件1中可以直接包括一体的防眩板,该防眩板的结构中包括防眩网和透光板,且防眩网和透光板之间是一体成型的,这样可以通过一个部件,同时实现防眩和透光两个功能,且由于两者之间是一体成型的,其材质可以是塑料,可以通过注塑等塑料加工工艺一体制作而成。下灯壳组件1还可以包括其他部分,如在防眩板上方还可以设置连接防眩板与顶灯壳2的中间件,或者也可以直接让防眩板与顶灯壳2连接。
31.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灯壳组件1具体可以包括灯罩11和防眩网12,防眩网12设置于灯罩11上方,防眩网12与灯罩11和/或顶灯壳2固定连接。下灯壳组件1中的防眩和透光功能,除了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以一体成型的防眩板实现之外,还可以分离式设置,也就是将防眩网12作为下灯壳组件1中的单独的部件,下灯壳组件1中还包括灯罩11,相当于灯罩11和防眩网12共同组成下灯壳组件1;而灯罩11与防眩网12之间是分离的,防眩网12的设置位置在灯罩11的上方,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经过防眩网12之后,再经过灯罩11向外出射。
32.为了实现防眩网12的固定,防眩网12可以与灯罩11之间,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螺纹紧固件等等;此外,防眩网12也可以与顶灯壳2之间固定连接。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还可以包括反射板3,反射板3设置于顶灯壳2与发光件之间。反射板3的设置位置相当于是在发光件的上方,这样发光件所发出的光,如果出射的方向是背向下灯壳组件1,就可以经过反射板3反射之后,再经过下灯壳组件1向外出射,可以提升发光件的发光利用率,从而提升出光亮度。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板3的截面形状具体可以为以下之一:
35.平面;
36.边缘朝向发光件弯折的平面;
37.弧度开口朝向发光件的弧面。反射板3的形态可以直接是平面,也就是平板的反射板3,这样的反射板3便于设置,但是反射效果一般;或者还可以是具有折边的平面板,折边的方向是折向发光件,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光线进行反射,相比于纯平面板的结构而言具有更好的反射效果;反射板3还可以是弧面,其开口方向同样朝向发光件,这样除了可以实现对光线的反射之外,还可以实现对光线的汇聚作用,从而可以提升出光的亮度。
3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拉扣21,拉扣21设置于顶灯壳2的外侧,下灯壳组件1的外侧设置有与拉扣21对应的卡口,拉扣21与卡口扣接实现顶灯壳2与下灯壳组件1之间的固定连接。为了实现顶灯壳2与下灯壳组件1之间的固定连接,除了常规的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之外,还可以通过拉扣21与卡口的配合实现连接。拉扣21设置在顶灯壳2的外侧,其通过铰链,与顶灯壳2实现活动连接,基于铰链的转动,可以与顶灯壳2之间开合连接;拉扣21的端部,可以与下灯壳组件1上的外侧设置的卡口进行配合,拉扣21在闭合状态下,其端部与卡口进行扣接,从而实现顶灯壳2,与下灯壳组件1之间的固定连接。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拉扣21,对称设置于顶灯壳2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拉扣21的数量为偶数个,根据三防灯的长度,和连接的稳定性,可以相应的设置拉扣21的数量和位置;拉扣21设置的数量越多,安装的稳定度越高。
40.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灯壳2的其中一个端面上,设置有贯穿顶灯壳2内外的防水安装孔22,安装孔用于容置线材贯穿顶灯壳2的内外,为发光件供电。防水安装孔22设置在顶灯壳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面上,可以供线材贯穿顶灯壳2的内外,来实现为发光件的供电。
41.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灯壳2的顶面,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部23。设置于顶灯壳2顶面的安装部23,可以让三防灯可以进行吊装,或者是直接将安装部23安装在天花板等位置;或者,也可以通过安装部23,将三防灯安装在竖直的墙面上。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防灯,其包括下灯壳组件1、顶灯壳2以及设置于下灯壳组件1与顶灯壳2之间的发光件,下灯壳组件1与顶灯壳2之间呈密封式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密闭空腔,发光件设置于空腔内;下灯壳组件1的下表面至少为半透明;下灯壳组件1中包括防眩网12,发光件发出的光经过防眩网12之后从下灯壳组件1的下表面向外出射。从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三防灯的下灯壳组件1中设置防眩网12,让发光件发出的光经过防眩网12之后再向外出射,有效的减少了眩光,提升了照明效果,也改善了用户体验。
4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