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置物柜的制作方法

2022-05-25 19:01: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摆动的活动式置物柜,也可以说是涉及可开合的活动式置物柜。


背景技术:

2.置物柜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大类,现有活动式置物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运行过程中受力不均,导致运行过程不流畅,以及手感突兀且生硬。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运行平稳且结构紧凑的置物柜。
4.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装配件、平移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装配件包括第一容纳孔和第二容纳孔,第一连接件贯穿装配于第一容纳孔,第二连接件贯穿装配于第二容纳孔,第一连接件和平移件固定装配或转动装配,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摆臂转动装配,第一摆臂和装配件转动装配,第二连接件和平移件固定装配或转动装配,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摆臂转动装配,第二摆臂和装配件转动装配。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带动平移件沿着弧形运动轨迹往复摆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具备的同步作用使得平移件运行平稳可靠,同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容纳孔、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容纳孔的装配结构使得结构紧凑精简,作为高档的置物柜带来良好的视觉感观和操作手感。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柜的整体结构图;
7.图2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柜的内部结构图;
8.图3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柜处于合拢收纳状态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9.图4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柜处于打开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10.图5为图4去掉装配件100的结构图。
11.图6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柜处于合拢收纳状态的运行原理示意图。
12.图7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柜处于打开使用状态的运行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图1-图5表示的置物柜,包括装配件100、平移件300、第一连接件700、第二连接件800、第一摆臂400、第二摆臂500,装配件100包括第一容纳孔101和第二容纳孔102,第一连接件700贯穿装配于第一容纳孔101,第二连接件800贯穿装配于第二容纳孔102,第一连接件700和平移件300固定装配或转动装配,第一连接件700和第一摆臂400转动装配,第一摆臂400和装配件100转动装配,第二连接件800和平移件300固定装配或转动装配,第二连接件800和第二摆臂500转动装配,第二摆臂500和装配件100转动装配。
14.装配件100意味着是相对平移件300和转动件200静止的部件,不仅用于置物柜整体的外部装配,用于将其安装到应用场所,通常情况下固定安装到上方吊柜的底部,或者是固定安装到墙面的替代方式,还可以同时固定安装到前两者的替代方式,而且用于置物柜自身的内部装配,比如下述的第一连接件700、第二连接件800等部件的装配。图1-图5所表示的装配件100由两侧的板状和上侧的板状组成。图3-5显示的是置物柜左侧结构,置物柜右侧同样设置和图3-5相对称的结构。
15.第一连接件700贯穿装配于第一容纳孔101意味着第一连接件700穿过第一容纳孔101,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700可以在第一容纳孔101中做往复活动,相应地第二连接件800贯穿装配于第二容纳孔102意味着第二连接件800穿过第二容纳孔102,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800可以在第二容纳孔102中做往复活动。
16.第一连接件700和平移件300可以是固定装配或转动装配两种连接方式:第一连接件700和平移件300固定装配意味着两者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700和平移件300转动装配意味着两者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相应地第二连接件800和平移件300固定装配意味着两者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800和平移件300转动装配意味着两者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17.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如无其他情况,本专利中技术用语转动装配都是意味着两者是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关系。
18.图6、图7表示第一摆臂400和装配件100的转动点a2以及第一摆臂400和第一连接件700的转动点a1形成第一连线a,第二摆臂500和装配件100的转动点b2以及第二摆臂500和第二连接件800的转动点b1形成第二连线b,第一连线a和第二连线b平行且相等。
19.转动点a2、转动点a1、转动点b2、转动点b1都是对应的可相对转动连接部位的转动中心点,转动点a2、转动点a1、转动点b2、转动点b1、第一连线a、第二连线b更应从几何角度去理解,当然现实中因装配偏差或者部件尺寸公差导致的偏离是合理且可预见的,理应被权利要求所表达的技术涵义覆盖。由此第一摆臂400和第二摆臂500同步带动平移件300摆动。
20.更确切地说第一摆臂400以转动点a2为中心进行往复式摆动,第二摆臂500以转动点b2为中心进行往复式摆动,从而使得平移件300的运动过程是平移式的摆动,平移件300的运动轨迹s是弧形的,且将其位于最上方的起始状态作为合拢收纳状态,而将其位于最下方的终点状态作为打开使用状态,将平移件300的上表面设置为平移件置物面301,且该平移件置物面301平整。
21.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平移件300的摆动过程将平稳且可靠,也极大促进置物架的使用手感。
22.图6、图7表示第一摆臂400和装配件100的转动点a2以及第二摆臂500和装配件100的转动点b2形成第三连线e,第三连线e位于竖直方向。
23.转动点b2、第三连线e也应从前述的几何角度去理解,同理现实中的装配偏差或者部件尺寸公差也是是合理且可预见的。理论上的置物柜最佳安装状态应当是第三连线e和墙面呈相互平行,以及平移件置物面301始终保持水平,而转动件置物面201在平移件300处于最下方终点的使用状态时也是处于水平,第三连线e位于竖直方向意味着和重力方向重合,使得置物柜整体协调美观,且平移件300的摆动将更加稳定。
24.图1-图5表示出转动件200和传导摆臂600,转动件200和平移件300转动装配,传导
摆臂600和转动件200转动装配,传导摆臂600和第二摆臂500转动装配。
25.图6和图7表示出转动件200和平移件300的转动点c1,传导摆臂600和转动件200的转动点c3,传导摆臂600和第二摆臂500的转动点c2。
26.转动点c1、c2、c3也应参照前述相类似的技术含义去加以理解。转动点c1的存在可以视为支点,使得转动件200整体绕该支点转动。由此置物柜产生两个联动关系:一是通过传导摆臂600的传导作用,转动件200和平移件300的整体联动,即转动件200和平移件300整体相对于装配件100,沿着弧形运动轨迹s做上行运动或下行运动;二是通过传导摆臂600的传导和自适应作用,在转动件200和平移件300整体下行运动的同时,转动件200绕转动点c1转动而呈现逐渐打开的过程,直至转动件200和平移件300整体下行到最下方终点的使用状态时转动件200完全打开,反之是转动件200和平移件300整体上升的同时,转动件200绕转动点c1反向转动直至到达最上方起始的合拢状态,此时转动件200完全关闭。
27.图4-图5表示,转动件200包括转动件置物面201,转动件置物面201到平移件300和转动件200的转动点c1之间间距大于传导摆臂600和转动件200的转动点c3到平移件300和转动件200的转动点c1之间间距。
28.转动件置物面201所对应范围之内,无论选取任何点,到转动点c1之间间距意味着是两点连线的最短直线距离,转动点c3到转动点c1之间间距意味着是该两点连线的最短直线距离,前者大于后者形成杠杆关系,将使得通过手动方式扳动转动件200轻而易举,从而轻易实现前述两个联动关系并带来良好手感。
29.图3-图4表示限位件900,限位件900和固定件100固定装配。
30.限位件900用于限制转动件200和平移件300整体下行的极限位置,即到达预设的最下方的终点状态时限位件900便与第二摆臂500抵触,也可以是限位件900同时与第二摆臂500、传导摆臂600抵触,也可以是限位件900和平移件100固定装配,活动到最下方的终点状态时限位件900和转动件200抵触同样实现限位作用,限位件900选用橡胶、塑料等带弹性材料增进抵触时缓冲效果。
31.图3表示附加的缓冲件(未标示),缓冲件位于装配件100和第一摆臂400之间。也可以是附加的缓冲件位于装配件100和第二摆臂500之间。
32.缓冲件的存在即是为了提高平移件300运动,或者平移件300和转动件200共同运动时的操作手感,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缓冲运动过程带来的突兀和反作用力。缓冲件位于装配件100和第一摆臂400之间意味着是通过设置在这两者之间实现缓冲作用,同理缓冲件位于装配件100和第二摆臂500之间也是如此。
33.缓冲件设置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包括气压支撑杆11和阻尼杆12,气压支撑杆11和装配件100转动装配,气压支撑杆11和第一摆臂400转动装配,阻尼杆12和装配件100转动装配,阻尼杆12和第一摆臂400转动装配。也可以是包括拉簧13,拉簧13和装配件100转动装配,拉簧13和第二摆臂500转动装配。由于平移件300的运动轨迹或者平移件300和转动件200整体的运动轨迹是弧形的,通过转动装配可以实现运动时缓冲件实时角度变化,带来迎合弧形运动过程的缓冲作用并提供极为细腻的操作手感。
34.补充强调的是当缓冲件设置方式采用图3所表示的结构时,不论在平移件300和转动件200整体下行的过程中或者整体上行的过程中,都对操作手感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尤其当处在最低位的使用状态时,只需用手轻轻向上推动,就能使得之前下行过程中,因用手
向下推动和重力共同作用而积蓄的能量得到舒缓释放,带动平移件300和转动件200整体上行。尤其是当角度实时发生变化时,气压支撑杆11、阻尼杆12、拉簧13各自行程发生相应动态变化,行程是指拉簧13拉长或缩短,气压支撑杆11和阻尼杆12伸缩长短的动态变化,因角度变化在受力点上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也随之变化,通过气压支撑杆11、阻尼杆12、拉簧13这三者的组合配合实现力的互补从而达到受力均匀的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