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母端及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02:27: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母端及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


背景技术:

2.现今,接入交换机与接入点(access point,ap)之间的通信主要使用网线,网线同时要兼顾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的功能。当接入速率提升到10g或更高时,由于网线无法满足速率提升的同时兼顾200m的通信,需要使用光模块和光纤进行通信。为了满足向ap供电的功能并兼顾布线工艺要求,会使用光电混合缆。采用该等光电混合缆,需要光模块配合额外的rj45等供电接口,即使用分离的光学连接装置及电连接装置,如此,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小占用空间的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母端及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基座及至少两个光连接器;所述公端基座包括座体及设置于所述座体的至少两个公端容纳通道,所述至少两个公端容纳通道与所述至少两个光连接器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光连接器安装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公端容纳通道;所述公端基座还包括凸设于所述座体上的至少一个公端电连接器,每个所述公端电连接器对应位于两个所述光连接器之间。
5.其中,公端电连接器用于插接于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母端的母端电连接器,以实现光电混合连接器与母端的电连接。
6.本技术提供的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汇集光连接器与电连接器设置于一体,即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具备光接口的同时又兼容电接口,实现同步插拔光连接器与电连接器,方便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与母端之间的安装及拆卸,节省现场施工寻址时间及组装时间,有效提高现场安装效率。另外,每个公端电连接器凸设于座体上并位于两个光连接器之间,有效利用了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上的两个光连接器之间的闲余空间,而不需占用其它空间,从而提高了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空间利用率。
7.传统的接入交换机与接入点之间,是通过使用分离的光学连接装置及电连接装置实现。如此,使得接入交换机与该等光学连接装置及电连接装置进行耦合连接的耦合界面的面积较大。
8.本技术提供的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在不改变现有的公端的光接口面积的情况下,又兼容了电接口。在接入交换机与接入点通过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连接的应用场景下,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包括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及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耦接的母端,其中,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母端为设于接入交换机的光模块,接入交换机与接入点之间通过设置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光连接器能够双向光信号进行传输的同时,接入交换机亦
可通过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电连接器为进行供电。由于每个公端电连接器凸设于座体上并位于两个光连接器之间,有效利用了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上的两个光连接器之间的闲余空间,如此,且无需额外增大接入交换机的耦合界面面积。这也意味着,在相同面积的交换机的耦合界面上,相较于分离的仅设有光连接器的公端及电连接器,能够排布更多的本技术提供的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
9.可以理解,公端电连接器可以与座体一体设置,公端连接器也可以通过螺钉紧固等方式固定于座体上,在此不作限定。
10.根据第一方面,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公端电连接器包括公端插接部及公端接触端子,所述公端插接部背离所述座体的端面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用于收容所述母端电连接器的插接部,所述公端接触端子设于所述插接槽的内壁上。
11.公端接触端子用于与母端电连接器的母端接触端子电连接。插接槽能够对母端电连接器的插接部插接时进行限位,方便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之间的插接。
12.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公端容纳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两个公端容纳通道沿第二方向排列,每个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上,所述公端接触端子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插接槽的内壁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个相互正交,一个所述公端接触端子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另一个所述公端接触端子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13.由于两个公端接触端子(又可以称为两极)沿第三方向(即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厚度方向)设于插接槽的内壁上,而不占用公端容纳通道排列方向(即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横向)的空间,公端接触端子与光连接器之间不会相互干涉及影响,换而言之,公端接触端子有效利用公端基座在第三方向的闲余空间,进一步提高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空间利用率,有效减小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
14.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座体包括支撑部及凸设于所述支撑部上的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公端接触端子电连接的公端走线结构,每个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所述公端容纳通道。
15.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公端基座还包括公端卡扣,所述公端卡扣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及预压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支撑部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预压端与安装于所述公端容纳通道中的光连接器抵持,用于提高光连接器设置于公端基座上的稳定性。另外,公端走线结构设置在座体的底部,与公端卡扣相对设置;实现公端基座空间最大化利用,公端走线结构不占用公端基座之外的空间,不影响插合解锁。
16.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公端容纳通道的内壁上设有公端卡持凸起,所述公端卡持凸起与安装于所述公端容纳通道中的光连接器卡扣连接,方便光连接器与公端基座的组装与拆卸。
17.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第六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连接器为lc连接器。采用标准件lc连接器,方便使用。
18.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连接器的数量两个,所述公端容纳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以降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制造时的公差及精度,从而降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生产成本及生产难度。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母端,用于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连接,所述母端具耦合界面,所述耦合界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母端容纳通道,所述母端容纳通道用于安装光连接器,所述耦合界面还设有至少一个母端电连接器,每个所述母端电连接器位于两个所述母端容纳通道之间。
20.所述母端电连接器用于收容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公端的公端电连接器,实现所述母端电连接器与所述公端电连接器电连接。
21.本技术提供的母端中,每个母端电连接器位于两个母端容纳通道之间,有效利用了母端的两个母端容纳通道之间的闲余空间,而不需占用其它空间,从而提高了母端的空间利用率。
22.根据第二方面,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母端电连接器包括母端插接部及设于所述母端插接部上的母端接触端子,所述母端插接部用于插设于所述公端电连接器的插接槽,所述母端接触端子用于与所述公端接触端子电连接。
23.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插入母端的过程中,公端插接部上的插接槽对母端插接部进行导向及限位,方便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与母端的组装。
24.根据第二方面或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母端容纳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两个母端容纳通道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母端插接部包括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三者中的任意两个相互正交,一个所述母端接触端子设于所述第三侧壁上,另一个所述母端接触端子设于所述第四侧壁上。
25.两个母端接触端子沿第三方向(即母端的厚度方向)设于母端插接部的内壁上,而不占用母端容纳通道排列方向(即母端的横向)的空间,母端接触端子与光连接器之间不会有干涉及影响,换而言之,母端接触端子有效利用母端在第三方向的闲余空间,进一步提高母端的空间利用率,有效减小母端的体积,从而有利于母端的小型化发展。
26.根据第二方面或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母端容纳通道的内壁上设有母端卡扣,用于与安装于所述母端容纳通道的光连接器卡扣连接以进行锁合,提高光连接器与母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7.根据第二方面或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母端容纳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以降低光电混合母端制造时的公差及精度,从而降低光母端的生产成本及生产难度。
28.根据第二方面或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母端为光模块。
29.根据第二方面或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二方
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母端为光纤适配器,所述母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均设有所述耦合界面,所述第一端的母端容纳通道与所述第二端的母端容纳通道一一对应并连通。
30.根据第二方面或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母端容纳通道之间形成所述母端隔板,所述母端隔板设有容纳槽,所述母端电连接器还包括本体,所述母端插接部凸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从而方便母端的组装。
31.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母端。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33.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34.图3为图2所示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5.图4为图2所示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36.图5为图4所示的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正视图;
37.图6为图4所示的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的公端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38.图7为图6所示的公端基座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39.图8为图4所示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母端的立体示意图;
40.图9为图2所示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沿线i-i的剖视图;
41.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42.图11为图10所示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43.图12为图10所示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的母端的立体示意图;
44.图13为图12所示的母端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46.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本技术中使用的诸如“包括”以及“可以包括”之类的表述表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构成要素的存在性,并且并不限制一个或多个附加功能、操作和构成要素。在本技术中,诸如“包括”和/或“具有”之类的术语可解释为表示特定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可解释为将一个或多个其它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性或添加可能性排除在外。
47.此外,在本技术中,表述“和/或”包括关联列出的词语中的任意和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和/或b”可以包括a,可以包括b,或者可以包括a和b这二者。
48.在本技术中,包含诸如“第一”和“第二”等的序数在内的表述可以修饰各要素。然而,这种要素不被上述表述限制。例如,上述表述并不限制要素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上述表述仅用于将一个要素与其它要素进行区分。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指示不同
的用户设备,尽管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都是用户设备。类似地,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要素可以被称为第二要素,类似地,第二要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要素。
49.当组件被称作“连接”或“接入”其他组件时,应当理解的是:该组件不仅直接连接到或接入到其他组件,而且在该组件和其它组件之间还可以存在另一组件。另一方面,当组件被称作“直接连接”或“直接接入”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应该理解它们之间不存在组件。
50.接入点是指无线局域网(wi re less loca l area network,wlan)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设备。为了满足接入交换机在与接入点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同时能够向接入点供电,以及现场布线工艺要求,通常采用光电混合缆。这就要求,接入交换机需配合使用光连接装置与接入点实现光信号传输,以及接入交换机需配合使用电连接装置实现向接入点供电。该等光连接装置与电连接装置为独立设置,容易导致占用的空间较大,以及导致接入交换机的耦合界面上的光接口及电接口所占面积较大,不利于接入交换机等设备及系统的小型化发展。
51.基于此,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100,用于连接接入交换机201与接入点205。
52.请参阅图2与图3,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100包括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及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插接配合的母端30。本实施方式中,母端30为设于接入交换机201上的光模块,母端30与接入点通过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连接,从而实现母端30与接入点之间的光信号传输及电连接。换句话说,母端30与接入点之间的光信号传输的同时,母端30亦能够通过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对接入点进行供电。
53.请参阅图4与图5,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包括公端基座11、两个光连接器13及公端电连接器15。公端基座11包括座体111及设置于座体111的两个公端容纳通道113。两个公端容纳通道113与两个光连接器13一一对应。每个光连接器13安装于对应的一个公端容纳通道113,用于传输光信号。公端基座11上的公端容纳通道113的数量为两个,能够有效降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公差及精度,有利于降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生产难度及生产成本。本实施方式中,光连接器13为lc连接器,公端容纳通道113与lc连接器适配。光连接器13采用标准件lc连接器,提高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应用范围。
54.公端电连接器15凸设于座体111上并位于两个光连接器13之间。公端电连接器15用于插接于母端30,以实现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与母端30的电连接。请参阅图6,两个公端容纳通道113之间形成有公端隔板116,从而将两个公端容纳通道113间隔开。公端电连接器15凸设于公端隔板16的端面上,从而位于两个光连接器13之间。可以理解,本技术并不限定两个公端容纳通道113之间通过公端隔板116间隔开,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公端容纳通道113也可以相互连通;同时,本技术也不限定公端电连接器15凸设于公端隔板16的端面,公端电连接器15凸设于座体111上并位于两个光连接器13之间即可。
55.由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上设有光连接器13及公端电连接器15,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汇集光连接器与电连接器设置为一体,即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具备光接口的同时又兼容电接口,实现同步插拔光连接器与电连接器,方便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与母端30的组装及拆卸。另外,公端连接器15凸设于座体111上并位于两个光连接器13之间,有效利用了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两个光连接器13之间的闲余空间,而不需占用其它空间,从而提高了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空间利用率。
56.可以理解,公端容纳通道113的数量不限定为两个,公端容纳通道11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光连接器13的数量不限定为两个,光连接器1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至少两个公端容纳通道113与至少两个光连接器13一一对应,每个光连接器13安装于对应的一个公端容纳通道113;公端电连接器15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每个公端电连接器15凸设于座体111上并位于两个公端容纳通道113之间。
57.请结合参阅图6,座体111包括支撑部1111及凸设于支撑部1111上的连接部1113。公端电连接器15包括公端插接部151及公端接触端子153。公端插接部151背离座体111的支撑部1111的端面开设有插接槽155。可以理解,连接部11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以上。
58.本实施方式中,公端容纳通道113沿第一方向(例如图6中所示的x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为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轴向方向。两个公端容纳通道113沿第二方向(例如图6中所示的y方向)排列。两个光连接器13与公端电连接器15沿第二方向排列,公端电连接器15与公端隔板116沿第一方向排列。每个公端电连接器15上,公端接触端子153的数量为两个,插接槽155的内壁包括第一侧壁1551及第二侧壁1553,第一侧壁1551与第二侧壁1553沿第三方向(例如图6中所示的z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三者中的任意两个相互正交。一个公端接触端子153设于第一侧壁1551上,另一个公端接触端子153设于第二侧壁1553上。
59.由于两个公端接触端子153沿第三方向(即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厚度方向)设于插接槽155的内壁上,而不占用公端容纳通道113排列方向(即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横向)的空间,公端接触端子153与光连接器13之间不会有干涉及影响,换而言之,公端接触端子153有效利用公端基座11在第三方向的闲余空间,进一步提高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空间利用率,有效减小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的小型化发展。
60.请结合参阅图7,支撑部1111上设有与公端接触端子153电连接的公端走线结构1117。公端走线结构1117用于与其他电连接件(例如电缆)、或装置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公端插接部151为绝缘体,例如,绝缘体包括塑胶;座体111内设置有实现公端走线结构1117与公端接触端子153电连接的线路等。
61.光连接器13可拆卸地安装于公端容纳通道113内。公端容纳通道113的内壁上设有公端卡持凸起117。
62.请再次参阅图4,光连接器13包括本体131及凸设于本体131上的连接卡扣133。公端卡持凸起117与安装于公端容纳通道113中的本体131的侧壁卡扣连接,方便光连接器13与公端基座11之间的组装及拆卸。可以理解,不限定光连接器13与公端容纳通道113的连接方式,例如,光连接器13与公端容纳通道113的内壁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于一起,以增强光连接器13与公端容纳通道113的内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63.公端基座11还包括公端卡扣118,公端卡扣118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1181及预压端1183,固定端1181与连接部1113背离支撑部1111的顶面固定连接。光连接器13上设有连接卡扣133。预压端1183与光连接器13的连接卡扣133抵持,公端卡扣118用于预压光连接器13,提高光连接器13与公端容纳通道11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公端走线结构1117设置在座体111的底部,与公端卡扣118相对设置;实现公端基座111空间最大化利用,公端走线结构1117不占用公端基座111之外的空间,不影响插合解锁。
64.请参阅图8,母端30具耦合界面31。耦合界面31设有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母端容纳通道311用于安装光连接器13,耦合界面31还设有母端电连接器35,母端电连接器35位于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之间。
65.更具体的,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设置进而于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之间形成母端隔板316。母端隔板316设有容纳槽3161,用于容纳母端电连接器35及公端连接器15。母端电连接器35收容于容纳槽3161内。母端电连接器35包括本体351、凸设于本体351上的母端插接部353及设于母端插接部353上的母端接触端子355。母端电连接器35与母端隔板316分开独立设置,降低母端30的制备难度及生成成本。本实施方式中,公端接触端子153为弹片式端子,以在与母端接触端子355接触时弹性抵持母端接触端子355,从而能够提高公端接触端子153与母端接触端子355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66.本实施方式中,本体351与容纳槽3161的内壁滑动连接,从而方便母端电连接器35组装于母端30上。容纳槽3161的内壁上设有导轨3162,本体351上设有与导轨3162配合的导向结构;容纳槽3161贯穿母端隔板316使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连通,以最大化利用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之间的闲余空间。可以理解,不限定本体351与容纳槽3161的内壁以滑动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本体351通过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母端隔板316上,实现本体351能够固定于母端隔板316即可。
67.母端容纳通道311沿第一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的x方向)延伸,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沿第二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的y方向)排列,母端插接部353沿第一方向延伸,母端插接部353包括第三侧壁3531及第四侧壁3533,第三侧壁3531与第四侧壁3553沿第三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的z方向)相对设置。一个母端接触端子355设于第三侧壁3531上,另一个母端接触端子355设于第四侧壁3533上。两个母端接触端子355沿第三方向(即母端30的厚度方向)设于母端插接部353的内壁上,而不占用母端容纳通道311排列方向(即母端30的横向)的空间,母端接触端子355与光连接器13之间不会有干涉及影响,换而言之,母端接触端子355有效利用母端30在第三方向的闲余空间,进一步提高母端30的空间利用率,有效减小母端30的体积,从而有利于母端30的小型化发展。
68.母端容纳通道311的内壁上设有母端卡扣317,用于与穿装于母端容纳通道311的光连接器13的连接卡扣133进行卡扣连接。
69.可以理解,母端容纳通道311的数量不限定为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至少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与至少两个光连接器13一一对应,每个光连接器13安装于对应的一个母端容纳通道311;母端电连接器35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每个母端电连接器35设于母端30上并位于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之间。
70.请再次参阅图2,公端基座11上的公端卡扣118预压光连接器13的连接卡扣133,当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插入母端30的耦合界面31后,光连接器13穿设于对应的母端容纳通道311中,母端卡扣317与光连接器13的连接卡扣133锁合于一起,实现光电混合连接器10与母端30之间能够进行光信号的交互。
71.请结合参阅图9,在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插入母端30时,光连接器13穿设于对应的母端容纳通道311内,公端连接器15滑入容纳槽3161内并与母端电连接器35耦合连接。其中,公端插接部151的外壁与容纳槽3161的内壁配合,母端插接部353插设于插接槽155内,母端插接部353、本体351、公端隔板116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侧壁1551与第三侧壁3531面
对面设置,第二侧壁1553与第四侧壁3533面对面设置。母端接触端子355与对应的公端接触端子153电接触,实现母端电连接器35与公端电连接器15电连接。母端30的容纳槽3161为公端电连接器15与母端电连接器35提供耦合空间,而不占用母端30的其它空间,有利于母端30的小型化。
72.当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需与母端30解锁时,按压公端基座11的公端卡扣118,驱动公端卡扣118脱离母端30的母端卡扣317,完成解锁动作。
73.可以理解,不限定公端接触端子153设置在公端电连接器15的位置,不限定母端接触端子355设置在母端电连接器35的位置,公端接触端子153能够与母端接触端子355电接触,实现公端电连接器15与母端电连接器35电连接即可。
74.可以理解,可以省略母端隔板316,本体351设于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之间起隔板作用;本体351可以省略,将母端插接部353凸设于母端隔板316上;不限定母端电连接器35设置于母端30的设置方式,例如,母端电连接器35还可以与母端隔板316一体设置。
75.可以理解,不限定公端电连接器15的结构,不限定母端电连接器35的结构,例如,公端电连接器15的公端插接部151可以省略插接槽155,公端插接部151的外壁上设有公端接触端子153,母端电连接器35可以省略母端插接部353,母端接触端子355设置于容纳槽3161的内壁上,满足公端电连接器15与母端电连接器35能够耦合实现电连接即可。
76.请参阅图10与图11,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100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100的区别在于,母端30为光纤适配器。光纤适配器的两端均可与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耦合连接,以实现不同接口间的转换。
77.较为具体的,请结合参阅图12与图13,母端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01及第二端303,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3均包括耦合界面31。第一端301的母端容纳通道311与第二端303的母端容纳通道311一一对应并连通。母端30上设有位于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之间形成母端隔板316,母端隔板316上设有容纳槽3161。母端30还设有电连接器35,电连接器35收容于容纳槽3161,即电连接器35位于两个母端容纳通道311之间。母端电连接器35包括本体351、凸设于本体351的母端插接部353及设于母端插接部353上的母端接触端子355。
78.本实施方式中,母端30的第一端301的耦合界面31与第二端303的耦合界面31均插接有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实现转接。可以理解,两个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中的光连接器13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光连接器,而第一端301的母端容纳通道311与第二端302的母端容纳通道311与相应的光连接器13的尺寸相适应。
79.以母端30的第一端301的耦合界面31与一个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耦合连接为例,在插入过程中,两个光连接器13的连接卡扣133分别与母端30中的母端卡扣317锁合于一起,使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10固定在母端30中。解锁时,按压公端基座11的公端卡扣118,可驱动公端卡扣118脱离母端30的母端卡扣317,完成解锁动作。
8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