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12:22: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移动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处可见,在大多情况下,使用者会利用这些移动设备观看视频,但长时间手持移动设备会为对手腕造成损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摆放装置。
3.现有的移动设备摆放装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对移动设备进行夹持,移动设备只能摆放在该装置上进行使用,所以移动设备固定不稳,容易翻倒;另一类虽然能够对移动设备进行夹持,但通常只能针对一种厚度尺寸的移动设备进行夹持,无法满足不同厚度尺寸的移动设备的夹持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机构,能够实现对不同厚度尺寸的移动设备的夹持,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又快捷。
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机构,所述移动设备夹持机构利用磁力同性相斥的方式来实现对不同厚度尺寸的移动设备的夹持。
6.优选的,所述移动设备夹持机构包括:
7.夹持槽主体、活动件、底壳、上磁体和下磁体;
8.与所述夹持槽主体的夹持槽底板相连的所述夹持槽主体的第一侧板的外侧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凹陷形成一个凹陷空间;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形成一个与所述凹陷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凹陷空间的底面的面积;
9.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层叠固定,所述底壳的内侧面与所述凹陷空间围合成一个容纳腔;所述上磁体、所述下磁体以及所述活动件的下端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10.所述活动件的下端的端面在周向上延伸出一个环状的阻挡边缘;所述上磁体的上端与所述活动件的下端的端面固定,所述下磁体的下端与所述底壳的内侧面固定;所述上磁体的下端与所述下磁体的上端正对,并且所述上磁体的下端与所述下磁体的上端的磁极相同;
11.在所述夹持槽未夹持移动设备的自然状态下,所述活动件的上端在所述上磁体的下端与所述下磁体的上端的磁力同性相斥下从所述开口伸出至最大高度并且所述活动件的上端的端面不接触与所述夹持槽底板相连的所述夹持槽主体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其中,所述活动件的上端从所述开口伸出至最大高度时,所述阻挡边缘被所述凹陷空间的底面阻挡使得所述活动件的下端被限位在所述容纳腔中;
12.在所述夹持槽夹持移动设备的使用状态下,所述活动件的上端在所述移动设备的挤压下往所述容纳腔收缩,并且所述移动设备被夹持在所述活动件的上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面之间。
13.优选的,所述活动件的上端的端面与所述活动件的上端的周侧面之间形成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作为所述移动设备插入所述活动件的上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面之间的导向面。
14.优选的,在所述活动件的上端在所述移动设备的挤压下往所述容纳腔收缩至所述活动件的上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上磁体的下端与所述下磁体的上端接触或不接触。
15.优选的,所述开口的中心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的中心重叠;所述夹持槽包括但不限于u型夹持槽。
16.优选的,所述上磁体的上端被固定在所述活动件的下端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一固定座上。
17.优选的,所述上磁体的上端被固定在所述活动件的下端的端面上形成的第一固定孔中。
18.优选的,所述下磁体的下端被固定在所述底壳的内侧面上设置的第二固定座上。
19.优选的,所述下磁体的下端被固定在所述底壳的内侧面上形成的第二固定孔中。
20.优选的,所述上磁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下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上磁体的数量与所述下磁体的数量相同。
21.优选的,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层叠并通过卡扣连接固定或通过螺丝连接固定或通过卡槽连接固定。
22.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设备夹持机构在夹持移动设备时,可以利用磁力同性相斥的方式来实现对不同厚度尺寸的移动设备的夹持,所述移动设备夹持机构的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又快捷。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25.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设备夹持机构的一种爆炸图;
26.图3是图1所示的移动设备夹持机构的另一种爆炸图;
27.图4是图1所示的移动设备夹持机构在未夹持移动设备的自然状态下的示意图;
28.图5是图1所示的移动设备夹持机构在夹持移动设备的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机构,所述移动设备夹持机构利用磁力同性
相斥的方式来实现对不同厚度尺寸的移动设备的夹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31.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所述移动设备夹持机构包括:
32.夹持槽主体1、活动件2、底壳3、上磁体4和下磁体5;
33.与所述夹持槽主体1的夹持槽底板11相连的所述夹持槽主体1的第一侧板12的外侧面向所述第一侧板12的内侧面凹陷形成一个凹陷空间a;
34.所述第一侧板12的内侧面形成一个与所述凹陷空间a连通的开口b,所述开口b的面积小于所述凹陷空间a的底面的面积;
35.所述底壳3与所述第一侧板12的外侧层叠固定,所述底壳3的内侧面与所述凹陷空间a围合成一个容纳腔;
36.所述上磁体4、所述下磁体5以及所述活动件2的下端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37.所述活动件2的下端的端面在周向上延伸出一个环状的阻挡边缘21;
38.所述上磁体4的上端与所述活动件2的下端的端面固定,所述下磁体5的下端与所述底壳3的内侧面固定;
39.所述上磁体4的下端与所述下磁体5的上端正对,并且所述上磁体4的下端与所述下磁体5的上端的磁极相同;
40.在所述夹持槽主体1的夹持槽c未夹持移动设备的自然状态下,所述活动件2的上端在所述上磁体4的下端与所述下磁体5的上端的磁力同性相斥下从所述开口b伸出至最大高度并且所述活动件2的上端的端面不接触与所述夹持槽底板11相连的所述夹持槽主体1的第二侧板13,所述第二侧板13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13;
41.其中,所述活动件2的上端从所述开口b伸出至最大高度时,所述阻挡边缘21被所述凹陷空间a的底面阻挡使得所述活动件2的下端被限位在所述容纳腔中;
42.在所述夹持槽主体1的夹持槽c夹持移动设备的使用状态下,所述活动件2的上端在所述移动设备的挤压下往所述容纳腔收缩,并且所述移动设备被夹持在所述活动件2的上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侧板13的内侧面之间。
43.优选的,所述活动件2的上端的端面与所述活动件2的上端的周侧面之间形成弧形面22,所述弧形面22作为所述移动设备插入所述活动件2的上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侧板13的内侧面之间的导向面。
44.优选的,在所述活动件2的上端在所述移动设备的挤压下往所述容纳腔收缩至所述活动件2的上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侧板12的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上磁体4的下端与所述下磁体5的上端接触或不接触。
45.优选的,所述开口b的中心与所述第一侧板12的内侧面的中心重叠;所述夹持槽c包括但不限于u型夹持槽。
46.优选的,所述上磁体4的上端被固定在所述活动件2的下端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一固定座(图中未绘出)上。
47.优选的,所述上磁体4的上端被固定在所述活动件2的下端的端面上形成的第一固定孔(图中未绘出)中。
48.优选的,所述下磁体5的下端被固定在所述底壳3的内侧面上设置的第二固定座31上。
49.优选的,所述下磁体5的下端被固定在所述底壳3的内侧面上形成的第二固定孔(图中未绘出)中。
50.优选的,所述上磁体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下磁体5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上磁体4的数量与所述下磁体5的数量相同。例如,所述上磁体4的数量为3个,并且所述下磁体5的数量也为3个。
51.优选的,所述底壳3与所述第一侧板12的外侧层叠并通过卡扣连接固定或通过螺丝连接固定或通过卡槽连接固定。
52.优选的,所述上磁体4和所述下磁体5可以为圆柱体结构;相应地,所述活动件2的下端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一固定座(图中未绘出)以及所述底壳3的内侧面上设置的第二固定座31可以为圆形固定座。
53.优选的,所述上磁体4和所述下磁体5可以为方体结构;相应地,所述活动件2的下端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一固定座(图中未绘出)以及所述底壳3的内侧面上设置的第二固定座31可以为方体固定座。
54.也即是说,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上磁体4和所述下磁体5的结构除了是圆柱体结构或方体结构之外,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定。
55.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设备夹持机构在夹持移动设备时,可以利用磁力同性相斥的方式来实现对不同厚度尺寸的移动设备的夹持,所述移动设备夹持机构的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又快捷。
5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