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控制阀和控制阀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09:58: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阀和控制阀系统。


背景技术:

2.流体控制系统为了减小控制阀在系统空间占比和降低系统管路连接复杂度,通常采用多个阀芯组合在一起方式,使用齿轮啮合机构调节多个阀芯转动角度,从而实现对阀芯流道切换。但齿轮啮合机构结构较为复杂、材料强度要求高,且对齿轮有较大冲击。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提供一种多个阀芯流道切换方式简单、可靠的控制阀,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4.一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阀芯以及阀芯轴,所述控制阀具有阀腔,所述阀体具有多个端口,至少部分所述阀芯位于所述阀腔,所述阀芯包括沿所述控制阀的轴向排布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以及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阀腔,旋转所述阀芯能够开启或者关闭与所述阀芯的流体通道对应的所述端口,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一阀芯一体成形或传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阀芯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第二阀芯一体成形或传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传动部能够与所述第二阀芯同步转动,
5.其中,所述阀芯轴与所述第一阀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在预设角度范围内与第二传动部接触并推动第二阀芯转动,所述第一传动部在预设角度范围以外不与所述第二传动部接触。
6.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控制阀系统,
7.包括连接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具有多个管口,所述连接件具有连通腔,所述阀体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芯位于所述第一阀体内,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阀体内;
8.位于所述第一阀体的部分管口通过所述连接件的连通腔连通,所述连接件为换热器和旁通管路的至少一者。
9.本技术提供的控制阀中,控制阀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阀芯轴能够带动第一阀芯旋转,第一传动部能够与第一阀芯同步转动,第二传动部能够与第二阀芯同步转动,当第一阀芯转动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时,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接触,并推动第二阀芯旋转,从而实现流道的组合连通与截止,这种控制阀的阀芯之间装配结构较为简单、冲击小,能够实现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不同组合及流道切换模式。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控制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图1中控制阀剖视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图1中控制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图1中能够显示第一阀腔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图1中能够显示第二阀腔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图3中第一阀芯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7为图3中第一阀芯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8为图3中第二阀芯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9为图3中第二阀芯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10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控制阀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11为图10中控制阀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12为图10中阀芯轴、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2.图13为图12中其中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14为图12中另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15为图10中第一阀芯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6为图10中第一阀芯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7为图10中第二阀芯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8为图10中第二阀芯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9为图1和图10中控制阀的第一种第一传动部和第一种第二传动部位置关系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20为图19中控制阀系统中的阀芯旋转角度为0
°
至155
°
区间的流道切换位置示意图;
30.图21为图19中控制阀系统中的阀芯旋转角度为-155
°
至0
°
区间的流道切换位置关系示意图;
31.图22为图1和图10中控制阀的第二种第一传动部和第二种第二传动部位置关系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23a至图23e为图20中控制阀系统中的阀芯旋转角度对应的多种模式的流道切换位置示意图;
33.图24为控制阀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5为图24中能够显示第一阀腔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26为图24中能够显示第二阀腔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27为图24中控制阀的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位置关系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28为图27中控制阀系统中的阀芯旋转角度为0
°
至155
°
区间的流道切换位置关系示意图;
38.图29为图27中控制阀系统中的阀芯旋转角度为-155
°
至0
°
区间的流道切换位置关系示意图。
39.具体实施
40.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41.如图1至图3、图10和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阀1000,控制阀1000包
括阀体100、阀芯以及阀芯轴9。控制阀1000具有阀腔和多个管口,阀体具有通入阀腔内多个端口,管口通过端口与阀腔连通,阀芯的至少部分位于阀腔,阀芯轴9能够驱动阀芯转动。阀芯包括沿控制阀1000的轴向排布的第一阀芯10和第二阀芯12,第一阀芯10和第二阀芯12位于阀腔,旋转阀芯可开启或者关闭与阀芯的流体通道对应的端口,使得端口能够在开启和关闭之间切换。控制阀1000还包括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部56,第一传动部45与第一阀芯10一体成型或传动连接,以使第一传动部45能够与第一阀芯10同步转动,第二传动部56与第二阀芯12一体成型或传动连接,以使第二传动部56能够与第二阀芯12同步转动,其中,阀芯轴9与第一阀芯10传动连接,使得阀芯轴9能够带动第一阀芯10转动,第一传动部45在预设角度范围内与第二传动部56接触并推动第二阀芯12转动,第一传动部45在预设角度范围以外不与第二传动部56接触。
42.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部56,当阀芯轴9带动第一阀芯10旋转,第一阀芯10转动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时,第一传动部45与第二传动部56接触并推动第二阀芯12旋转,从而实现流道的组合连通与截止,这种控制阀1000的阀芯之间装配结构较为简单、冲击小,能够实现第一阀芯10和第二阀芯12不同组合及流道切换模式。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10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1、上壳体2、驱动控制部件3、下壳体4和转接座7,其中,第一紧固件1连接上壳体2、下壳体4和转接座7,驱动控制部件3通过激化焊接、超声波等焊接方式安装于上壳体2和下壳体4之间,第一阀芯10位于驱动控制部件3和第二阀芯12之间,转接座7连接于驱动控制部件3和第一阀芯10之间,驱动控制部件3能够为阀芯轴9的转动提供动力,阀芯轴9顺次穿过下壳体4、转接座7、第一阀芯10和第二阀芯12,阀芯轴9能够带动第一阀芯10和第二阀芯12旋转,以实现不同流道的切换模式。
44.控制阀1000还包括油封5、第二紧固件6、o型圈8、多个密封件11,连接管13和封盖14,其中油封5装配在阀芯轴9外周上,第二紧固件6连接转接座7和阀体100,o型圈8位于转接座7与阀体100之间,o型圈8能够使转接座7和阀体100之间接触密封,密封件11位于阀芯与阀体100之间,密封件11主要对阀芯起动密封作用,连接管13通过摩擦焊等方式安装在阀体100上并形成上下腔通道,封盖14安装在阀体100的远离驱动控制部件3的一侧。
45.如图1至图9,为控制阀1000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实现第一传动部45与第一阀芯10同步转动,第二传动部56与第二阀芯12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45设置于第一阀芯10并与第一阀芯10固定连接,第二传动部56设置于第二阀芯12并与第二阀芯12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一传动部45与第一阀芯10一体成型,第二传动部56与第二阀芯12一体成型,或者也可以将第一传动部45与第一阀芯10焊接为一体结构,第二传动部56与第二阀芯12焊接为一体结构,第一传动部45位于第一阀芯10靠近第二阀芯12的一侧,第二传动部56位于第二阀芯12靠近第一阀芯10的一侧,此时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部56相互靠近,能够使第一传动部45与第二传动部56接触并推动第二传动部56带动第二阀芯12转动。
46.如图1-3所示,阀体100沿控制阀1000的轴向分为第一阀体101和第二阀体102,即在图1-3中,控制阀1000的轴向为图1和图2中的上下方向,阀体100按上下结构分为第一阀体101和第二阀体102,第一阀体101包括第一管口15、第二管口16和第三管口17,第二阀体102包括第四管口18、第五管口19和第六管口20,此时的控制阀1000具有6个管口。本实施例中,管口的流通截面为圆形,当然管口的流通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此时,第一阀芯10位于第一阀体101中,第二阀芯12位于第二阀体102中。
47.如图4-5所示,第一阀体101具有第一阀腔1011,第一阀腔内1011具有端口一21、端口二22和端口三23,并且端口一21、端口二22和端口三23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管口15、第二管口16和第三管口17对齐且连通;第二阀体102具有第二阀腔1021,第二阀腔1021具有端口四24、端口五25、端口六26和端口七27,并且端口四24、端口五25、端口六26分别与相对应的第四管口18、第五管口19和第六管口20对齐且连通,此时的阀体100具有七个端口,其中,端口二22通过连接管13连通端口七27,连接管13形成第一阀腔1011和第二阀腔1021的连通通道。多个密封件11位于第一阀腔1011和第二阀腔1021中,并与阀芯和阀体均接触密封。本实施例中,阀芯能够在驱动控制部件3控制下转动,具体地,第一阀芯10和第二阀芯12均能够在驱动控制部件3控制下转动,阀芯和端口配合使得管口能够与第一阀腔1011和第二阀腔1021连通,进而实现流道连通和流量调节。
48.如图6-图7所示,第一阀芯10包括第一顶面部28、第一顶壁部29、第一外周面31和第一底面部41,其中第一顶壁部29围绕第一顶面部28并高出第一顶面部28,第一顶面部28和第一底面部41相背设置,至少部分第一外周面31位于第一顶面部28和第一底面部41之间。第一阀芯10还包括第三传动部35,第三传动部35的至少部分从第一顶面部28延伸至第一底面部41,第三传动部35的中轴线可以与第一阀芯10的中轴线重合,第三传动部35中心处具有第一传动孔36,阀芯轴9贯穿第一传动孔36并与第三传动部35过盈配合或以阀芯轴9为嵌件经过注塑形成第三传动部35,如图3所示,阀芯轴9为整体轴,可以将阀芯轴9与第三传动部35对应的部分过盈配合或者以阀芯轴9为嵌件经过注塑形成第三传动部35。在第三传动部35和第一顶壁部29之间设有多个第一筋部37,第一筋部37从第一顶面部28向背离第一底面部41的方向凸起,即在附图6中,第一筋部37从第一顶面部28向上凸出,且第一筋部37以第一顶壁部29为起点沿径向向第三传动部35的外周面38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三传动部35相交。
49.可选地,在图6中,第一筋部37上设有条状凸起39,条状凸起39凸出于所述第一筋部37,条状凸起39与转接座7相抵接,分担作用于第一顶壁部29的压力,提高第一顶壁部29寿命,并且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更好地脱模。第一阀芯10的第一外周面31设有开口部32,开口部32形成流体通道,通过流体通道可连通相关的管口。第一阀芯10的第一底面部41设有连接凸起部40,连接凸起部40包括第一内壁42和第一外壁43,第一内壁42和第一外壁43可以同轴设置,连接凸起部40从第一底面部41沿轴向方向向背离第一顶面部28方向凸起,并且连接凸起部40内径大于第三传动部35外径。在连接凸起部40和第三传动部35之间设有与连接凸起部40多个第二筋部44,第二筋部44可以与连接凸起部40的高度一致,第二筋部44连接于连接凸起部40和第三传动部35之间,第二筋部44可增加连接凸起部40和第三传动部35的强度。第二筋部44以第一内壁42为起点沿径向向第三传动部35方向延伸,并与第三传动部35的外壁相交。连接凸起部40上设有与连接凸起部40一体连接的第一传动部45,第一传动部45由所述连接凸起部40向远离第一顶壁部29方向凸出设置,第一传动部45的横截面为扇环,其对应的圆心角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为50
°
,以保证在设计的旋转角度范围内密封件11起到对阀芯有密封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动部45的横截面是指以垂直于第一阀芯10轴向方向剖视第一传动部45所得到的截面;第一传动部45包括沿第一传动部45径向方向排布的第一外侧面47和第一内侧面46,第一传动部45的第一外侧面47可以与第一外壁43部分重合,第一内侧面46可以和第二筋部44相连,第一传动部45沿轴向凸
起高度h1小于连接凸起部40沿轴向凸起高度h2。
50.如图8-9所示,第二阀芯12包括第二顶面部48、第二顶壁部49、第二底面部50、底壁部51、第二外周面52和阀芯孔53,第二顶壁部49围绕第二顶面部48并凸出第二顶面部48,第二顶面部48和第二底面部50相背设置,至少部分第二外周面52位于第二顶面部48和第二底面部50之间。第二阀芯12还包括第四传动部54,第四传动部54的至少部分从第二顶面部48延伸至第二底面部外50,第四传动部54的中轴线可以与第二阀芯12的中轴线重合,第四传动部54中心处具有第二传动孔55且第四传动部54具有第三外壁60,第二传动孔55与阀芯轴9间隙配合。当第二传动部56位于第二阀芯12且与第二阀芯12一体成型时,第二传动部56从第二顶面部48向远离第二底面部50方向凸起,第二传动部56的横截面为扇环,第二传动部56对应的圆心角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为90
°
,以使第二阀体102流道切换角度保持为90
°
及每旋转90
°
切换一次流道,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传动部56的横截面是指以垂直于第二阀芯12轴向方向剖视第二传动部56所得到的截面。第二传动部56包括沿第二传动部56径向方向排布的第二内侧面58和第二外侧面59,可选地,第二阀芯12还包括多个第三加筋部57,其中第二内侧面58可以和部分第三加筋部57相交,第二传动部外侧面59可以与第二顶壁部49重合。第三加筋部57从第二顶面部48向背离底壁部51方向凸起设置,即在图8中,第三加筋部57从第二顶面部48向上凸出,且第三加筋部57以第二顶壁部49为起点沿径向向第四传动部54方向延伸,并与第三外壁60相交。第二阀芯12的第二底面部50设有多个第四加筋部61,第四筋部61从底面部50沿轴向向背离第二顶面部48方向凸出,并且以底壁部51为起点沿径向向第四传动部54方向延伸,并与第三外壁60相交。第二阀芯12的第二外周面52还设有四个阀芯孔53,阀芯孔53沿第二阀芯12的周向间隔设置,即在图8中阀芯孔53按前后左后四个方向布置,第二阀芯12内部还包括两个流体通道,每个流体通道连通两个阀芯孔53。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第二阀芯12上不设置第四加筋部61或者第三限位筋57,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
51.如图10至图18,为控制阀1000第二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阀1000的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阀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控制阀1000的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显示第一阀腔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能够显示第二阀腔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45通过阀芯轴9与第一阀芯10限位连接,第二传动部56通过阀芯轴9与第二阀芯12限位连接,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阀芯10和第二阀芯12的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阀芯存在区别,下面结合图10至图18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阀进行介绍。
52.如图10至图18,阀芯轴9包括第一轴段91和第二轴段92,第一轴段91能够与驱动控制部件3连接,第一轴段91的部分和第二轴段92的部分相互套设,且相互套设的部分为间隙配合,第一轴段91能够带动第一阀芯10转动,第二轴段92能够带动第二阀芯12转动,第一传动部45固定连接于第一轴段91的外周侧,可选地,第一传动部45与第一轴段91一体成型,第一阀芯10还包括限位部xw,限位部xw连接于第三传动部35和第一顶壁部29之间,限位部xw从第一顶面部28向远离第一底面部41方向凸出,限位部xw以第一顶壁部29为起点沿径向向第三传动部35方向延伸且与第三传动部35相交,第一传动部45包括配合部451,配合部451为凹槽结构,配合部451与限位部xw卡合连接,使得第一传动部45通过配合部451与限位部xw带动第一阀芯10同步转动,从而实现第一传动部45与第一阀芯10传动连接。可选地,第一
传动部45对应的圆心角可以为110
°

53.第二传动部56固定连接于第二轴段92的外周侧,可选地,第二传动部56与第二轴段92一体成型,第二轴段92包括沿轴向分布的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第一子段贯穿第一阀芯10的第一传动孔36并与第三传动部35间隙配合,第二子段贯穿第二阀芯12的第二传动孔55并与第四传动部54过盈配合或第四传动部54以第二轴段92为嵌件一体注塑成型,从而使得第二传动部56通过第二轴段92与第二阀芯12限位连接,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部56均位于第一阀芯10远离第二阀芯12的一侧,使得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部56相互靠近,从而实现第一传动部45在预设角度范围内与第二传动部56接触并推动第二阀12芯转动。可选地,第二传动部56对应的圆心角可以为120
°

5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阀1000可以用于用控制阀系统中,以实现对流体的控制,控制阀系统可以包括控制阀1000以及换热器,换热器用于进行换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阀系统,包括连接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阀1000,连接件具有连通腔,阀体100包括第一阀体101和第二阀体102,第一阀芯10位于第一阀体101内,第二阀芯12位于第二阀体102内;位于第一阀体101的部分管口通过连接件的连通腔连通,连接件为换热器和旁通管路的至少一者。
55.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为描述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部56旋转角度位置关系,此时,第一传动部45对应的圆心角为50
°
,第二传动部56对应的圆心角为90
°
,定义阀芯逆时旋转角度为正值,顺时针方向为负值,以第五管口19的中心线为水平方向基准及x轴,第四管口18或者第六管口20的中心线为垂直方向基准及y轴。第一传动部45的中心位于y轴上及0
°
位置,与x轴夹角分别为-65
°
和65
°

56.如图20-21所示,控制阀系统中的虚线表示不连通状态,实线表示连通状态,可以设置第三管口17和第五管口19为控制阀系统中固定的进口管,流体可从端口三23和端口五25进入阀体内。可以理解的是,进口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制。换热器或者旁通管路可将第一管口15和第二管口16相连,由于第一管口15与端口一21对应且连通,第二管口16与端口二22对应且连通,本实施例以换热器为例,因此端口一21处流体可到达端口二22,端口二22通过连接管13与端口七27相连,可使流体从端口二22流入到端口27,从而实现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第二阀体102内。当驱动控制部件3通电时,驱动控制部件3带动阀芯轴9转动,使第一阀芯10和第二阀芯12内流体通道与阀腔的端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不同阀芯组合及流道方式。
57.当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在坐标轴-65
°‑
65
°
区间转动时,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部56未接触,因此第二阀芯12不随第一阀芯10转动,此时第二阀体102内的流体流向不发生改变。当第一阀芯10旋转角度在-65
°
位置,即从0
°
位置顺时针旋转65
°
时,端口一21被第一阀芯10封堵住,换热器不连通端口一21和端口二22,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三23到端口二22,端口二22排出的流体通过连接管13流至端口七27,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27到端口四24和端口五25到端口六26;当第一阀芯10旋转角度在0
°
位置时,换热器连通端口一21和端口二22,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三23到端口一21和端口二22以及从端口一21到端口二22,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27到端口四24和端口五25到端口六26;当第一阀芯10旋转角度在65
°
位置,即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逆时针旋转65
°
时,第二端口22被第一阀芯10封堵住,换热器连通端口一21和端口二22,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
体流向为端口一21到端口二22,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27到端口四24和端口五25到端口六26;当第一阀芯10逆时针旋转角度在65
°‑
155
°
区间位置时,此时第一传动部45与第二传动部56可以接触,第一阀芯10推动第二阀芯12逆时针旋转;当第一阀芯10旋转角度在155
°
位置,即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逆时针旋转155
°
时,换热器不连通端口一21和端口二22,第一阀芯10推动第二阀芯12逆时针旋转90
°
,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三23到端口一21和端口二22,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27到端口六26和端口五25到端口四24。当第一阀芯10旋转角度在-65
°
至-155
°
区间位置时,第一传动部45与第二传动部56接触,第一阀芯10推动第二阀芯12顺时针旋转;当第一阀芯10旋转角度在-155
°
位置,即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顺时针旋转155
°
时,换热器不连通端口一21和端口二22,第一阀芯10推动第二阀芯12顺时针旋转90
°
,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三23到端口一21和端口二22,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27到端口六26和端口五25到端口四24。可以理解的是,以上示意性列出控制阀1000的其中一些切换模式,在第一阀芯10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过程中,可以实现控制阀1000的多种流道模式的切换,例如,可以使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沿逆时针旋转155
°
然后再顺时针旋转90
°
,此时第一阀芯10带动第二阀芯12逆时针旋转
°
可以实现不同的流道切换模式,不再赘述。
58.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描述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部56旋转角度位置关系,此时,第一传动部45对应的圆心角为110
°
,第二传动部56对应的圆心角为120
°
,定义阀芯逆时旋转角度为正值,顺时针方向为负值,以第五管口19的中心线为水平方向基准及x轴,第四管口18或者第六管口20的中心线为垂直方向基准及y轴。第一传动部45的中心位于y轴上及0
°
位置,第二传动部56的中心位于y轴上及0
°
位置,此时的第一阀芯10位于0
°
位置,第二阀芯12位于0
°
位置。
59.如图22、图23a至图23e所示,控制阀系统中的虚线表示不连通状态,实线表示连通状态,可以设置第三管口17和第五管口19为控制阀系统中固定的进口管,流体可从端口三23和端口五25进入阀体内。可以理解的是,进口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制。换热器或者旁通管路可将第一管口15和第二管口16相连,由于第一管口15与端口一21对应且连通,第二管口16与端口二22对应且连通,本实施例以换热器为例,因此端口一21处流体可到达端口二22,端口二22通过连接管13与端口七27相连,可使流体从端口二22流入到端口27,从而实现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第二阀体102内。当驱动控制部件3通电时,驱动控制部件3带动第一轴段91以及第一传动部45转动,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第一传动部45带动第二传动部56转动,使第一阀芯10和第二阀芯12内流体通道与阀腔的端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不同阀芯组合及流道方式。
60.当第一传动部45从0
°
位置带动第一阀芯10顺时针转动65
°
或逆时针转动65
°
时,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部56未接触,因此第二阀芯12不随第一阀芯10转动,此时第二阀体102内的流体流向不发生改变。
61.当第一传动部45在0
°
和第二传动部56在0
°
位置时,此为控制阀1000的第一模式,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三23到端口二22、端口三23到端口一21以及端口一21通过换热器到端口二22,端口二22排出的流体通过连接管13流至端口七27,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27到端口四24和端口五25到端口六26。当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顺时针旋转65
°
时,第二阀芯12不动,即第二阀芯12位于0
°
位置时,此为控制阀1000的第二模式,端口
二22被第一阀芯10封堵住,换热器连通端口一21和端口二22,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三23到端口一21,端口一21通过换热器到端口二22,端口二22排出的流体通过连接管13流至端口七27,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27到端口四24和端口五25到端口六26。当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逆时针旋转65
°
时,第二阀芯12不动,即第二阀芯12位于0
°
位置时,此为控制阀1000的第三模式,端口一21被第一阀芯10封堵住,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三23到端口二22,端口二22排出的流体通过连接管13流入第二阀体102的端口七27,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27到端口四24,端口五25到端口六26。当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顺时针旋转155
°
时,第一阀芯10带动第二阀芯12顺时针旋转90
°
,然后第一阀芯10再逆时针旋转90
°
,此为控制阀1000的第四模式,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三23到端口一21,端口一21通过换热器到端口二22,端口二22排出的流体通过连接管13流至端口七27,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27到端口六26和端口五25到端口四24。当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逆时针旋转155
°
时,第一阀芯10带动第二阀芯12逆时针旋转90
°
,然后第一阀芯10再顺时针旋转90
°
,此为控制阀1000的第五模式,此时,端口一21被第一阀芯10封堵住,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三23到端口二22,端口二22排出的流体通过连接管13流入第二阀体102的端口七27,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27到端口六26,端口五25到端口四24。可以理解的是,以上示意性列出控制阀1000的其中一些切换模式,在第一传动部45带动第一阀芯10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过程中,可以实现控制阀1000的多种流道模式的切换。
62.如图24-图26所示,为控制阀1000第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所述实施方式的区别是:第一阀体101上少了一个管口,连接管13位置发生改变。第一阀体101设置有第一管口70和第二管口71,相对应在第一阀腔内1011设置有与管口对齐连通的端口一75和端口二76,第一阀腔内1011还包括端口三77。第二阀体设置有第三管口72、第四管口73和五管口74,相对应在第二阀腔内1021相应设置有与管口对齐连通的端口四78、端口五79和端口六80,第二阀腔1021内还包括端口七81,其中连接管13连通端口三77和端口七81,形成控制阀上下腔通道,使得连接管13形成第一阀腔1011和第二阀腔1021的连通通道。本实施例中,管口的流通截面为圆形,当然管口的流通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63.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中为描述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部56旋转角度位置关系,此时第一传动部45对应的圆心角为50
°
,第二传动部56对应的圆心角为90
°
,定义阀芯逆时旋转角度为正值,顺时针方向为负值,以第五管口74的中心线为水平方向基准及x轴,第四管口73的中心线为垂直方向基准及y轴。第一传动部45位于y轴上及0
°
位置,与x轴夹角分别为-65
°
和65
°

64.如图28-图29所示,控制阀系统中虚线表示不连通状态,实线表示连通状态,控制阀的第一管口70、第二管口71和第四管口73为固定的进口管,流体从端口一75、端口二76和端口五79进入阀体内;换热器或旁通管路将第一管口70和第二管口71相连,从而端口一75处流体可进入端口二76,本实施例以换热器为例。端口三77通过连接管13与端口七81相连,可实现流体从端口三77流入到端口七81,从而使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第二阀体102。当驱动控制部件3通电时,第一阀芯10和第二阀芯12阀内流体通道与阀腔内端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可实现不同阀芯的组合及流道方式。
65.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在坐标轴区间-65
°
到65
°
转动时,第一传动部45和第二传动
部56未接触,因此第二阀芯12不随第一阀芯10转动,此时第二阀体102内的流体流向不发生改变。当第一阀芯10的旋转角度在-65
°
位置,即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顺时针旋转65
°
时,端口二76被第一阀芯10封堵,换热器不连通端口一75和端口二76,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一75到端口三77,端口三77排出的流体通过连接管13到端口81,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五79到端口四78和端口七81到端口六80;当第一阀芯10在0
°
位置时,换热器连通端口一75和端口二76,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一75和端口二76均到达端口三77以及端口一75达到端口二76,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五79到端口四78和端口七81到端口六80;当第一阀芯在65
°
位置,即第一阀芯10从0
°
位置逆时针旋转65
°
时,第一端口75被第一阀芯10封堵,换热器连通端口一75和端口二76,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二76到端口三77和端口一75到端口二76,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五79到端口四78和端口七81到端口六80。
66.当第一阀芯10逆时针旋转角度在65
°‑
155
°
区间位置时,第一传动部45与第二传动部56可以接触,第一阀芯10推动第二阀芯12逆时针旋转。当第一阀芯在155
°
位置,时,换热器不连通端口一75和端口二76,第一阀芯10推动第二阀芯12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一75和端口二76同时到达端口三77,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81到端口四78和端口五79到端口六80。当第一阀芯10旋转角度在-65
°
至-155
°
区间位置时,第一传动部45与第二传动部56接触,并且第一阀芯10推动第二阀芯12向顺时针旋。当第一阀芯10在-155
°
位置时,换热器不连通端口一75和端口二76,第一阀芯10推动第二阀芯12向顺时针旋转90
°
,此时第一阀体101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一75和端口二76同时到达端口三77,第二阀体102内流体流向为端口七81到端口四78和端口五79到端口六80。可以理解的是,以上示意性列出控制阀1000的其中一些切换模式,在第一阀芯10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过程中,可以实现控制阀1000的多种流道模式的切换,不再赘述。
67.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