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布电线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2-05-21 03:24: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布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线芯,隔热层(3)以及绝缘层,所述线芯包括导体(1)以及防弹丝(2);所述隔热层(3)包括天然丝编织层以及腊克涂层,所述腊克涂层均匀包覆并填充于天然丝编织层及其间隙;所述绝缘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防水层(4),阻燃耐老化层(5)以及着色标识层(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布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4)选用高介电性耐高温材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布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介电性耐高温材料的体积电阻率ρ至少是10
14
,耐温等级为150℃以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布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由单根导体(1)以及多根绕覆导体(1)的防弹丝(2)组成;所述天然丝编织层以防弹丝(2)作为支撑螺旋绕包于所述导体(1)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布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由多根导体(1)以及多股防弹丝(2)组成;多根所述导体(1)由内而外依次分成中心、中层以及外层,所述防弹丝(2)设于中层以及外层之间构成的第一几何空间(7)中;所述天然丝编织层螺旋绕包于所述导体(1)的外层,所述防弹丝(2)用于所述中层以及外层之间的填充与支撑。6.如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一种建筑布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丝(2)由多股500d以上的多芳基纤维制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布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4),阻燃耐老化层(5)以及着色标识层(6)的厚度比例为:1.9-2.1:6.5-7.5:0.5-1.5。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布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4),阻燃耐老化层(5)以及着色标识层(6)相融。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布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丝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大于90%,所述隔热层(3)的厚度小于0.4mm。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建筑布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选取:选取导体、天然丝编织层、腊克材料、第一绝缘料、第二绝缘料和第三绝缘料;(2)导体加工:用防弹丝填充与加强导体,并将天然丝编织层螺旋绕包于所述导体外侧;将腊克材料均匀包覆在天然丝编织层上,形成光滑的腊克涂层,所述天然丝编织层以及腊克涂层形成隔热层;(3)绝缘料共挤:将第一绝缘料、第二绝缘料和第三绝缘料通过多台挤塑机共用一个机头与一个共挤模具挤塑而成;(4)形成绝缘层:用牵引机拉动加工后的导体穿过共挤模具,导体表面由内而外依次形成隔热层、防水层,阻燃耐老化层以及着色标识层。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建筑布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5)辐照交联,将形成绝缘层的导体通过电子加速器进行电子束辐照,实现防水层,阻燃耐老化层以及着色标识层相融。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建筑布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料以高密度的聚乙烯作为基材,第二绝缘料以聚烯烃与聚乙烯混合物作为基材,第三绝缘料以
聚烯烃作为基材;所述第一绝缘料、第二绝缘料和第三绝缘料的基材通过电子束辐照实现打断重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布电线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建筑布电线,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线芯,隔热层以及绝缘层,所述线芯包括导体以及防弹丝;所述隔热层包括天然丝编织层以及腊克涂层,所述腊克涂层均匀包覆并填充于天然丝编织层及其间隙;所述绝缘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防水层,阻燃耐老化层以及着色标识层;所述防水层,阻燃耐老化层经过电子束辐照打断重组,发生重组交联,受热时,材料不会因材质的不同而熔融分层蠕动变形,能保持较好的绝缘厚度及外形,相应的耐温等级也急剧提升,可在150℃下可长期正常工作,绝对满足导体使用过程中的过载和高温发热情况。的过载和高温发热情况。的过载和高温发热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闯 淦贵生 孟凡宝 王建禄 陈永军 刘远贺 淦志迁 淦紫琴 任福明 于倩文 陈建 王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永鼎盛达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5/2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