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2:41: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电气管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建筑设计时,对建筑物的温度伸缩、沉降变形和地震影响设置变形缝,避免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甚至破坏,常见的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使房屋结构发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沉降缝,沉降缝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房屋有可能会在某些部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相邻结构部位开裂的变形缝,抗震缝为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力而设置的变形缝。
3.建筑施工中在电气管线安装时,会从抗震缝上经过,但是现有的电气管线系统在抗震缝处安装时,结构复杂,安装不便,抗压性不佳,抗震效果较差,导致电气管线会出现破裂的现象,缩短了电气管线的使用寿命,不利于电气的传输,长时间使用接线盒会导致其生锈腐蚀,不易对电气管线进行防护,并且当建筑发生剧烈摇晃时,接线盒不灵活,容易导致电气管线会发生破裂,降低了使用寿命。
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结构复杂,安装不便,抗压性不佳,抗震效果较差,导致电气管线会出现破裂的现象,缩短了电气管线的使用寿命,不利于电气的传输,长时间使用接线盒会导致其生锈腐蚀,不易碎电气管线进行防护,并且当建筑发生剧烈摇晃时,接线盒不灵活,容易导致电气管线会发生破裂,降低了使用寿命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建筑体和金属软管,所述建筑体的端侧位置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上端位置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位置安装有抗震缝本体,且抗震缝本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凹槽,并且连接凹槽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抗震板,所述抗震缝本体的端侧连接有龙骨,且龙骨的边侧安装有钢管,所述钢管的端头处设置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中间位置端侧安装有固定夹块,并且固定夹块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栓,所述金属软管安装于固定夹块的端侧位置,且金属软管的周侧设置有接线盒,并且接线盒的表面安装有镀锌层,所述固定板端侧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止水带,并且止水带的下端位安装有阻火带。
7.优选的,所述抗震缝本体与建筑体之间为嵌入式连接,且抗震缝本体与建筑体之间采用轴线重合设置。
8.优选的,所述龙骨与抗震缝本体之间为卡合连接,且龙骨与钢管之间采用相互垂
直设置。
9.优选的,所述金属软管与连接管之间为卡合连接,且金属软管与连接管之间通过固定夹块构成连接安装结构。
10.优选的,所述接线盒与镀锌层之间紧密贴合,且接线盒与镀锌层之间采用胶水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止水带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连接块构成连接安装结构,且止水带与阻火带之间采用相互平行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稳定抗压性强,抗震效果佳,不易出现电气管线破裂现象,增加了使用寿命;
13.1.在对该建筑体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设置抗震缝为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力,为了加强抗震缝本体的抗震效果,在抗震缝本体与建筑体之间设置抗震板,通过抗震板可以对建筑体进行支撑,增加建筑体的抗震效果,增加了其使用性;
14.2.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加强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在抗震缝本体的端侧安装接线盒,长时间使用接线盒会导致其生锈腐蚀,不易对电气管线进行防护,在接线盒的表面设置镀锌层,镀锌层可以对接线盒起到防水防锈的作用,避免接线盒损坏影响内部线路,长时间挤压堆积会造成抗震缝本体变形,在抗震缝本体的端侧安装龙骨,龙骨的端侧设置钢管,通过龙骨可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防止长时间使用出现变形影响美观,从而减少电气管线出现挤压损坏的现象,增加了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金属软管与抗震缝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建筑体;2、底板;3、固定板;4、抗震缝本体;5、连接凹槽;6、抗震板;7、龙骨;8、钢管;9、连接管;10、固定夹块;11、螺栓;12、金属软管;13、接线盒;14、镀锌层;15、连接块;16、止水带;17、阻火带。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建筑体1、底板2、固定板3、抗震缝本体4、连接凹槽5、抗震板6、龙骨7、钢管8、连接管9、固定夹块10、螺栓11、金属软管12、接线盒13、镀锌层14、连接块15、止水带16和阻火带17,建筑体1的端侧位置安装有底板2,且底板2的上端位置设置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表面位置安装有抗震缝本体4,且抗震缝本体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凹槽5,并且连接凹槽5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抗震板6,抗震缝本体4的端侧连接有龙骨7,且龙骨7的边侧安装有钢管8,钢管8
的端头处设置有连接管9,且连接管9的中间位置端侧安装有固定夹块10,并且固定夹块1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栓11,金属软管12安装于固定夹块10的端侧位置,且金属软管12的周侧设置有接线盒13,并且接线盒13的表面安装有镀锌层14,固定板3端侧安装有连接块15,且连接块15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止水带16,并且止水带16的下端位安装有阻火带17;
21.进一步的,抗震缝本体4与建筑体1之间为嵌入式连接,且抗震缝本体4与建筑体1之间采用轴线重合设置,在对该建筑体1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设置抗震缝为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力,为了加强抗震缝本体4的抗震效果,在抗震缝本体4与建筑体1之间设置抗震板6,通过抗震板6可以对建筑体1进行支撑,增加建筑体1的抗震效果,增加了其使用性;
22.进一步的,龙骨7与抗震缝本体4之间为卡合连接,且龙骨7与钢管8之间采用相互垂直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长时间挤压堆积会造成抗震缝本体4变形,在抗震缝本体4的端侧安装龙骨7,龙骨7的端侧设置钢管8,通过龙骨7可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防止长时间使用出现变形影响美观,从而减少电气管线出现挤压损坏的现象,增加了使用的稳定性;
23.进一步的,金属软管12与连接管9之间为卡合连接,且金属软管12与连接管9之间通过固定夹块10构成连接安装结构,发生地震,建筑物抗震缝两侧的结构发生位移时,会对电气管线造化等短路影响使用效果,在抗震缝本体4的中间位置安装金属软管12,电气管线安装在内,可以发生地震时保护金属软管12内的电气管线不会短路,避免了对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
24.进一步的,接线盒13与镀锌层14之间紧密贴合,且接线盒13与镀锌层14之间采用胶水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加强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在抗震缝本体4的端侧安装接线盒13,长时间使用接线盒13会导致其生锈腐蚀,不易对电气管线进行防护,在接线盒13的表面设置镀锌层14,镀锌层14可以对接线盒13起到防水防锈的作用,避免接线盒13损坏影响内部线路,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25.进一步的,止水带16与固定板3之间通过连接块15构成连接安装结构,且止水带16与阻火带17之间采用相互平行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水势蔓延从而影响人生安装,在固定板3的端侧安装连接块15,连接块15的中间位置设置止水带16,止水带16可以用来作为防水处理的一种方式,防止地上积水沿抗震缝流至楼下楼层,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在止水带16的下端位置安装阻火带17,阻火带17可以防止火势蔓延,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能。
2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时,首先进行安装,安装的过程中需要设置抗震缝为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力,为了加强抗震缝本体4的抗震效果,在抗震缝本体4与建筑体1之间设置抗震板6,通过抗震板6可以对建筑体1进行支撑,增加建筑体1的抗震效果,长时间挤压堆积会造成抗震缝本体4变形,在抗震缝本体4的端侧安装龙骨7,龙骨7的端侧设置钢管8,通过龙骨7可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防止长时间使用出现变形影响美观,从而减少电气管线出现挤压损坏的现象,为了加强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在抗震缝本体4的端侧安装接线盒13,长时间使用接线盒13会导致其生锈腐蚀,不易对电气管线进行防护,在接线盒13的表面设置镀锌层14,镀锌层14可以对接线盒13起到防水防锈的作用,避免接线盒13损坏影响内部线路,发生地震,建筑物抗震缝两侧的结构发生位移时,会对电气管线造化等短路影响使用效果,在抗震缝本体4的中间位置安装金
属软管12,电气管线安装在内,可以发生地震时保护金属软管12内的电气管线不会短路,避免了对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水势蔓延从而影响人生安装,在固定板3的端侧安装连接块15,连接块15的中间位置设置止水带16,止水带16可以用来作为防水处理的一种方式,防止地上积水沿抗震缝流至楼下楼层,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在止水带16的下端位置安装阻火带17,阻火带17可以防止火势蔓延,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能。
2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