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效散热的户外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5:13: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箱式变电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户外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2.箱式变电站适用于住宅小区、城市公用变、繁华闹市、施工电源等,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负荷等级选择箱式变。
3.箱式变电站的散热问题一直都是它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与通风、防尘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箱式变电站内各种电器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热量,箱内温度过高会影响高低压开关设备和元器件的正常运行,而目前通常采用在箱体内设置一排风口,并在排风口处布置排风风扇,向外抽热空气,但由于排风口尺寸小,难以快速排气。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户外的天气状况,随时调整叶片的角度,以控制箱体内外的连通散热开口尺寸,提高箱体的散热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散热的户外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呈倒“v”状,所述箱盖包括呈围合状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侧设置有若干由高至低依次排布的叶片,所述叶片通过转轴与支撑框架转动连接,相邻两根转轴的距离小于叶片的宽度,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蜗轮、蜗杆和电机,所述电机连接蜗杆,蜗轮设置于与叶片连接的转轴上,蜗杆与蜗轮咬合配合。
6.进一步的所述箱盖由最高点至最低点分为左侧箱盖和右侧箱盖,左侧箱盖和右侧箱盖均具有至少一组驱动组件,左侧箱盖和右侧箱盖的叶片通过各自区域的驱动组件相互独立转动。
7.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包括顶部、中部和底部,所述叶片的底部设置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由叶片的底部弯曲而成,所述接水槽设置于叶片朝向箱盖高处的一侧。
8.进一步的转轴设置于叶片的中部与顶部的连接处,所述叶片对应转轴上方的尺寸小于下方的尺寸。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的内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布置于叶片长度方向的两侧,并低于叶片的最低端。
10.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在长度方向由中间至两端高度逐渐降低。
11.进一步的所述左侧箱盖和右侧箱盖的顶部及底部均具有蒙皮。
12.进一步的所述叶片朝向箱盖低处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层。
13.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箱体外设置有雨量传感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户外的天气情况可以通过驱动组件控制叶片的转动角度,以改变相邻两叶片之间的散热开口尺寸,并能够在雨雪天气使叶片
依次叠加而形成密封闭合状态,即通常的说,在晴天时能够将散热开口打开至最大,提高散热效率,而在雨雪天气时,户外温度也较低,可关闭散热开口或较小散热开口阻止雨雪落入,仍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并且左侧箱盖和右侧箱盖的叶片可独立控制,可根据户外太阳角度及风向调整各自区域叶片的角度,以达到防止阳光直射且高效散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高效散热的户外箱式变电站的立体结构图;
16.图2为叶片使散热开口部分打开时的示意图;
17.图3为叶片使散热开口关闭时的示意图;
18.图4为驱动组件驱动叶片转动时的示意图;
19.图5为接水槽处的剖面视图。
20.附图标记:1、箱体;11、进气格栅;2、箱盖;21、左侧箱盖;22、右侧箱盖;3、支撑框架;4、排水管;5、叶片;51、顶部;52、中部;53、底部;54、接水槽;6、散热开口;71、蜗轮;72、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高效散热的户外箱式变电站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23.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一种高效散热的户外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51设置有箱盖2,所述箱盖2呈倒“v”状,所述箱盖2包括呈围合状的支撑框架3,所述支撑框架3内侧设置有若干由高至低依次排布的叶片5,所述叶片5通过转轴与支撑框架3转动连接,相邻两根转轴的距离小于叶片5的宽度,支撑框架3上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蜗轮71、蜗杆72和电机,所述电机连接蜗杆72,蜗轮71设置于与叶片5连接的转轴上,蜗杆72与蜗轮71咬合配合。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的长度方向,其也是叶片5的长度方向,由于箱体1较长,可以将箱盖2在长度方向分为多块,多块之间相互独立,即可以为具有叶片5的,也可以为全部封闭的,即在一个箱体1的箱盖2上,具有多种不同形式组合。
26.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叶片5之间形成散热开口6,在箱体1的底部53位置具有进气格栅11;电机固定于支撑框架3上,且蜗杆72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框架3连接,电机驱动蜗杆72转动,进而使涡轮、转轴和叶片5产生同步转动,在叶片5发生转动后,即可以改变相邻两叶片5之间的间距,即改变散热开口6的尺寸,如图2所示,此时叶片5几乎成竖直
状态,散热开口6的尺寸较大,且散热开口6基本沿竖直方向,在箱体1内的热空气,能够直接沿着竖直方向迅速的上升排出,而在图3所示状态时,叶片5相互叠加,散热开口6被封闭,此时用于阻止雨雪进入,当然在雨雪较小时,还可以使散热开口6打开并处于较小开口状态,即本发明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散热开口6尺寸的大小。
27.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箱盖2由最高点至最低点分为左侧箱盖21和右侧箱盖22,左侧箱盖21和右侧箱盖22均具有至少一组驱动组件,左侧箱盖21和右侧箱盖22的叶片5通过各自区域的驱动组件相互独立转动。
28.左侧箱盖21和右侧箱盖22为对称式结构,以左侧箱盖21为例,本实施例中左侧箱盖21处具有两组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叶片5长度方向的两侧,两组驱动组件可以采用同一电机,蜗杆72同时连接所有叶片5处的蜗轮71,即一次性同时控制所有叶片5同步转动。
29.本实施例优选的使左侧箱盖21朝向东侧,右侧箱盖22朝向西侧,在无雨雪天气时,即在上午时太阳由东侧升起,可以将左侧箱盖21处的叶片5使散热开口6减小或者关闭,以避免阳光直射进入箱体1内而快速升温,而右侧箱盖22处的叶片5使散热开口6完全打开,此时太阳无法直射右侧箱盖22,即背阴处,即形成快速散热区域;反之在下午时,可以将左侧箱盖21的散热开口6打开增大,右侧箱盖22的散热开口6减小甚至关闭;为了减轻人力控制成本,可以设置相应的传感器,以实现自动控制。
30.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叶片5包括顶部51、中部52和底部53,所述叶片5的底部53设置有接水槽54,所述接水槽54由叶片5的底部53弯曲而成,所述接水槽54设置于叶片5朝向箱盖2高处的一侧。
31.如图2所示,在雨雪天气时,若箱体1内温度较高,无法通过箱体1热传导散热,此时可使叶片5转动,散热开口6部分打开,形成上侧叶片5的顶部51处于下侧叶片5底部53的正上方,即整个散热开口6没有形成在竖向连通状态,或者说相邻两叶片5在竖向部分重叠,此时不但能够实现良好散热,而且雨雪能够落在叶片5上至接水槽54内,并沿着接水槽54至叶片5两端外排出,若雨雪非垂直落下,还可调整叶片5角度,以控制相邻两叶片5重叠区域的尺寸;并在雨雪倾斜落下时,控制左侧箱盖21和右侧箱盖22的叶片5角度不同,如雨雪由右向左倾斜落下,那么右侧箱盖22的散热开口6尺寸较小,而左侧箱盖21的散热开口6尺寸较大即可;反之同理。
32.本实施例优选的转轴设置于叶片5的中部52与顶部51的连接处,所述叶片5对应转轴上方的尺寸小于下方的尺寸。
33.如图2所示,在叶片5使散热开口6打开时,可减小叶片5伸出至箱盖2外的长度,避免其迎风面过大,而造成叶片5弯曲变形,降低叶片5生产难度。
34.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3的内侧设置有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布置于叶片5长度方向的两侧,并低于叶片5的最低端。
35.排水管4靠近支撑框架3处,并且叶片5的接水槽54获取的雨水将落入排水管4内,由排水管4排至箱体1外。
36.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叶片5在长度方向由中间至两端高度逐渐降低,其能够方便雨水的流淌。
37.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叶片5朝向箱盖2低处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层,在叶片5使散热开口6闭合时,相邻两叶片5接触,橡胶层能够增加密封性,特别适用于雨水较大时。
38.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左侧箱盖21和右侧箱盖22的顶部51及底部53均具有蒙皮,蒙皮用于填补叶片5无法控制覆盖区域,并能够与叶片5配合。
39.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箱体1外设置有雨量传感器,通过设置不同类型传感器,并使其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机,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实现自动化控制左侧箱盖21和右侧箱盖22叶片5的角度;当然具体的参数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