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城市三维地形用的辅助测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1:09: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测绘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城市三维地形用的辅助测绘装置。


背景技术:

2.测绘就是测量和绘图,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
3.现有技术中,其中申请号为cn202011425095.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收缩结构的工程勘探用辅助测绘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控制轮,所述旋转控制轮的上方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台。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锥齿和控制齿轮使得当需要对测绘装置进行安装时,通过转动机构能够对支撑腿进行活动控制,通过转动控制台使得螺纹旋杆能够在特殊的泥泞路面进行旋入,从而增加装置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控制齿条通过控制齿轮的转动进行伸缩控制,使金属插杆能够进行伸缩控制,方便金属插杆在伸缩后扎入泥泞的环境中,从而提高了装置在进行架设后的稳定性,防止因环境复杂对测绘装置稳定性的影响,但是,辅助测绘装置在放置测绘仪器之后,由于测绘地面的凹凸不平,辅助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会产生重心不稳的现象,从而造成测绘精确度低下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三维地形用的辅助测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城市三维地形用的辅助测绘装置,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设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测绘地面凹凸不平,导致辅助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会产生重心不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城市三维地形用的辅助测绘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管、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所述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的内部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块通过通孔呈中空设置,所述通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部外侧壁与限位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与第一伸缩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远离第二伸缩杆的一端安装有钻杆,所述钻杆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钻杆延伸至第一伸缩杆的外侧。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块的顶端呈圆台状设置,呈圆台状设置的限位块与相对应的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以及第四限位管的内侧壁之间分别形成凹槽。
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测绘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三组,三
组所述支撑件与第一限位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由支撑板组成,所述支撑板与第一限位管呈倾斜设置,三个所述支撑板均匀设置在第一限位管的底端,所述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位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均安装在第一限位管的外表面上,且第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等距分布在第一限位管的周围,所述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第四限位管和三个支撑板呈间错设置。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管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多个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管靠近第一限位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二限位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呈半环状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管通过套环套接在限位环上,所述第一限位管上开设有多个插接口,所述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靠近第一限位管的一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通过相对应的插接口与第一限位管卡接,多个所述限位环在第一限位管的外表面上纵向均匀设置,所述插接口位于相对应的限位环下方,且多个插接口纵向等距排列。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相对应的两个第一限位槽与支撑板的横截面平行,两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安装有承重块。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呈三角形设置,两个相对应凸块之间形成了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由中心向下凹陷设置,所述承重块位于第二限位槽内部的一面呈半棱柱状设置,所述承重块与第二限位槽卡接。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管、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的上部外表面上均分别分布有外螺纹,所设置的外螺纹用于安装测绘装置,所述第一限位管、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的上部外表面上均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固定垫圈和第二固定垫圈,所述第二固定垫圈的外直径大于第一固定垫圈的外直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中,通过第一限位管、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的设置,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环绕在第一限位管的周围,利用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实现辅助装置重心的调节,以便辅助装置在不同测绘环境中的使用,在第一限位管的底端设置支撑件,支撑件通过三个支撑板组成,且所设置的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分别位于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板之间,经过合理的设置,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第四限位管和三个支撑板呈交错设置,从而三个支撑板对辅助装置进行支撑的时候,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能够进一步对辅助装置进行支撑,三个支撑板形成向外扩张的三角形实现测绘件的支撑,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穿过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板之间进行二次限位操作,从而提升测绘辅助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15.2.同时,在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的内部均分别设置第二伸缩杆,利用第一伸缩杆以及第二伸缩杆控制钻杆的移动,同时,利用驱动电机控制钻杆的转动,钻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便于钻杆延伸至土壤中,从而实现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以及第四限位管与土壤的接触,通过调节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第四限位管,以及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内相对应钻杆的位置,调整辅助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重心,满足辅助装置在不同测绘环境中的使用,重心的调节能够进一步提升辅助装置测绘过程中的平稳
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心的改变导致辅助装置稳定性低下的问题。
16.3.在辅助装置辅助测绘的时候,在辅助装置的支撑件上设置多个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凸块,凸块位于第一限位槽的下方,凸块呈倒三角形设置,因此,第二限位槽中心呈向下凹陷设置,根据辅助装置重心的改变,将承重块放置到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内从而调节辅助装置的重心,在出现凹凸不平地面的时候,在位于高处的支撑块底端放置承重块,从而有效的提升辅助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时,向下凹陷的第二限位槽能够便于承重块的放置,在设置承重块的时候,将承重块设置成三棱体,将承重块带有棱边的一面卡接在第二限位槽中,从而便于承重块的安装。
17.4.将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限位管上,将第二限位管以套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限位管上,实现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位置的调节,且在第一限位管上设置限位环,限位环的材质为带有颗粒的橡胶制成,提升第二限位管套接时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第二限位管的安装,在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上设置限位块,且限位块呈圆台设置,限位块与相对应第二限位管、第三限位管以及第四限位管之间形成的凹槽能够实现测绘装置的安装,提升测绘装置在安装过程中的灵活性,且圆台状的限位块能够进一步实现测绘装置的限位操作。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基于城市三维地形用的辅助测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辅助测绘装置改进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第一限位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5为图2中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24.图7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图2中第三限位管和第四限位管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2中第二限位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第三限位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图10中c处的放大图。
29.图12为图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图12中第二伸缩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图13中第二伸缩杆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0、第一限位管;101、连接板;102、套环;103、限位环;104、插接口;105、第一固定垫圈;106、第二固定垫圈;11、第二限位管;111、插板;112、通孔;113、限位块;1131、凹槽;114、第一伸缩杆;115、钻杆;1151、第二伸缩杆;1152、驱动电机;12、第三限位管;13、第四限位管;20、支撑件;21、支撑板;211、第一限位槽;212、凸块;22、第二限位槽;23、承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另外,本发明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5.请参阅图1-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城市三维地形用的辅助测绘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管10、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所述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均安装在第一限位管10的外表面上,且第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等距分布在第一限位管10的周围,通过第一限位管10、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的设置,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环绕在第一限位管10的周围,利用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实现辅助装置重心的调节,以便辅助装置在不同测绘环境中的使用,所述第一限位管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件20,所述支撑件20设置有三组,所述支撑件20由支撑板21组成,所述支撑板21与第一限位管10呈倾斜设置,三个所述支撑板21均匀设置在第一限位管10的底端,所述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位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板21之间,所述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第四限位管13和三个支撑板21呈间错设置,在第一限位管10的底端设置支撑件20,支撑件20通过三个支撑板21组成,且所设置的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分别位于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板21之间,经过合理的设置,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第四限位管13和三个支撑板21呈交错设置,从而三个支撑板21对辅助装置进行支撑的时候,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能够进一步对辅助装置进行支撑,三个支撑板21形成向外扩张的三角形实现测绘件的支撑,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穿过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板21之间进行二次限位操作,从而提升测绘辅助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6.所述第一限位管10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多个限位环103,所述第二限位管11靠近第一限位管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1,所述连接板101远离第二限位管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环102,所述套环102呈半环状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管11通过套环102套接在限位环103上,所述第一限位管10上开设有多个插接口104,所述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靠近第一限位管10的一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有插板111,所述插板111通过相对应的插接口104与第一限位管10卡接,多个所述限位环103在第一限位管10的外表面上纵向均匀设置,所述插接口104位于相对应的限位环103下方,且多个插接口104纵向等距排列,所述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的内部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3,所述限位块113的顶端呈圆台状设置,将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限位管10上,将第二限位管11以套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限位管10上,实现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位置的调节,且在第一限位管10上设置限位环103,限位环103的材质为带有颗粒的橡胶制成,提升第二限位管11套接时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第二限位管11的安装,在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上设置限位块113,且限位块113呈圆台设置,圆台状的限位块113能够进一步实现测绘装置的限位操作。
37.所述限位块11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112,所述限位块113通过通孔112呈中空设置,
所述通孔11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伸缩杆114,所述第一伸缩杆114的顶部外侧壁与限位块11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呈圆台状设置的限位块113与相对应的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以及第四限位管13的内侧壁之间分别形成凹槽1131,限位块113与相对应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以及第四限位管13之间形成的凹槽1131能够实现测绘装置的安装,提升测绘装置在安装过程中的灵活性,所述第一伸缩杆114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伸缩杆1151,所述第二伸缩杆1151与第一伸缩杆114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115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152,所述驱动电机1152远离第二伸缩杆1151的一端安装有钻杆115,所述钻杆115与驱动电机115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钻杆115延伸至第一伸缩杆114的外侧,需要说明的是,钻杆115与第一伸缩杆114不接触,在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的内部均分别设置第二伸缩杆1151,利用第一伸缩杆114以及第二伸缩杆1151控制钻杆115的移动,同时,利用驱动电机1152控制钻杆115的转动,钻杆115在转动的过程中,便于钻杆115延伸至土壤中,从而实现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以及第四限位管13与土壤的接触,通过调节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第四限位管13,以及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内相对应钻杆115的位置,调整辅助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重心,满足辅助装置在不同测绘环境中的使用,重心的调节能够进一步提升辅助装置测绘过程中的平稳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心的改变导致辅助装置稳定性低下的问题。
3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伸缩杆114和第二伸缩杆1151为电动伸缩杆,第一限位管10、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的上部外表面上均分别分布有外螺纹,所设置的外螺纹用于安装测绘装置,所述第一限位管10、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的上部外表面上均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固定垫圈105和第二固定垫圈106,所述第二固定垫圈106的外直径大于第一固定垫圈105的外直径。
39.所述支撑板2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211,相对应的两个第一限位槽211与支撑板21的横截面平行,所述第一限位槽2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凸块212,所述凸块212呈三角形设置,两个相对应凸块212之间形成了第二限位槽22,所述第二限位槽22由中心向下凹陷设置,第二限位槽22的具体形状如图6所示,两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211之间安装有承重块23,所述承重块23位于第二限位槽22内部的一面呈半棱柱状设置,所述承重块23与第二限位槽22卡接,在辅助装置辅助测绘的时候,在辅助装置的支撑件20上设置多个第一限位槽211、第二限位槽22和凸块212,凸块212位于第一限位槽211的下方,凸块212呈倒三角形设置,因此,第二限位槽22中心呈向下凹陷设置,根据辅助装置重心的改变,将承重块23放置到对应的第一限位槽211内从而调节辅助装置的重心,在出现凹凸不平地面的时候,在位于高处的支撑块底端放置承重块23,从而有效的提升辅助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时,向下凹陷的第二限位槽22能够便于承重块23的放置,在设置承重块23的时候,将承重块23设置成三棱体,将承重块23带有棱边的一面卡接在第二限位槽22中,从而便于承重块23的安装。
4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41.在使用测绘辅助装置进行测绘的时候,将测绘辅助装置放置到需要进行测绘的地面上,由于第一伸缩杆114和第二伸缩杆1151为电动伸缩杆,因此,利用第一伸缩杆114的移动控制第一伸缩杆114底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同时,控制第二伸缩杆1151移动,在第二伸缩杆1151移动的时候,位于第二伸缩杆1151内部的钻杆115随着第一伸缩杆114和第二伸缩
杆1151的移动而移动,当第一伸缩杆114和第二伸缩杆1151带动钻杆115移动到与地面接触的时候,根据放置地面的倾斜度,利用第一伸缩杆114和第二伸缩杆1151调整辅助测绘装置的水平度,同时,利用驱动电机1152控制钻杆115进入土壤内部的深度,从而在钻杆115进入土壤的时候,调控钻杆115进入土壤的深度,从而控制辅助测绘装置的重心,辅助测绘装置水平度调整完成之后,将承重块23放置到地势高的位置,进一步调控测绘辅助装置的重心,最后,将测绘装置安装到相对应的第一限位管10、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上,测绘辅助装置配合测绘装置进行测绘操作,在安装测绘装置的时候,限位块113与相对应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以及第四限位管13之间形成的凹槽1131能够实现测绘装置的安装,且凹槽1131的设置能够提升测绘装置在安装过程中的灵活性。
42.在放置辅助测绘装置的时候,经过合理的设置,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第四限位管13和三个支撑板21呈交错设置,从而三个支撑板21对辅助装置进行支撑的时候,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能够进一步对辅助装置进行支撑,三个支撑板21形成向外扩张的三角形实现测绘件的支撑,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穿过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板21之间进行二次限位操作,从而提升测绘辅助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限位管10上,将第二限位管11以套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限位管10上,实现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位置的调节,且在第一限位管10上设置限位环103,从而便于第二限位管11的安装,利用插板111以及限位环103实现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以及第四限位管13位置的调节,在第二限位管11、第三限位管12和第四限位管13上设置限位块113,且限位块113呈圆台设置,圆台状的限位块113能够进一步实现测绘装置的限位操作。
4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