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5-17 22:19: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空调器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无风感、弱风感等功能深受大众的欢迎。
3.目前,空调器在减少用户感受到的风感时,一般通过降低空调的出风风速实现,然而这样的方式虽然降低了用户位置的风感,但也减少了空调器输出到环境中的换热量,影响用户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旨在不减少空调器向室内环境输入的换热量同时提高用户的风感体验。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主机和可移动的子机,所述主机包括换热模块,所述主机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设置,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在所述主机处于换热状态下,获取所述空调器作用对象所在的目标位置;
7.根据所述目标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子机的送风位置;
8.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方向控制所述主机送风,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主机送风,以使所述子机的出风与所述主机的出风配合降低所述目标位置的风速。
9.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子机的送风位置的步骤包括:
10.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在多个预设区域中所处的目标区域;多个所述预设区域包括第一预设区域、第二预设区域和第三预设区域,所述第一预设区域为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覆盖范围的重叠区域,所述第二预设区域为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覆盖范围内除所述重叠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三预设区域为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覆盖范围内除所述重叠区域以外的区域;
11.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子机的送风位置。
12.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子机的送风位置的步骤包括:
13.当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预设区域时,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二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三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位置
为所述送风位置。
14.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位置为所述送风位置的步骤包括:
15.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满足设定条件的位置作为所述送风位置;所述设定条件为与所述主机的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设定距离。
16.可选地,所述作用对象的数量多于一个,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子机的送风位置的步骤包括:
17.当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和所述第三预设区域时,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方向均朝向所述第一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位置为所述送风位置。
18.可选地,定义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内的作用对象为第一作用对象,定义所述第三预设区域内的作用对象为第二作用对象,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方向均朝向所述第一预设区域的步骤包括:
19.获取所述第一作用对象需求的第一主机换热量,获取所述第二作用对象需求的第二主机换热量;
20.根据所述第一主机换热量和所述第二主机换热量在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确定目标出风位置;
21.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方向均朝向所述目标出风位置。
22.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位置为所述送风位置的步骤包括:
23.确定所述目标出风位置为所述送风位置。
24.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主机换热量和所述第二主机换热量在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确定目标出风位置的步骤包括:
25.若所述第一主机换热量大于所述第二主机换热量,则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第一位置为所述目标出风位置;
26.若所述第一主机换热量小于所述第二主机换热量,则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第二位置为所述目标出风位置;
27.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作用对象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作用对象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作用对象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二作用对象之间的距离。
28.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子机的送风位置的步骤包括:
29.当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预设区域时,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朝向第一预设区域或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二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三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内的位置为所述送风位置;
30.当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三预设区域时,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二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预设区域或所述第三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三预设区域内的位置为所述送风位置。
31.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主机送风的步骤包括:
32.当所述送风位置为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位置时,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主机的设定区域送风;所述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区域;
33.当所述送风位置为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内的位置时,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送风;
34.当所述送风位置为所述第三预设区域内的位置时,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送风。
35.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主机送风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36.控制所述主机提高风机转速和/或压缩机频率运行。
37.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主机提高风机转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38.获取所述主机的风机当前的运行转速;
39.根据所述运行转速确定所述子机对应的位置调整参数和转速调整参数;
40.根据所述位置调整参数调整所述子机的位置,根据所述转速调整参数提高所述子机的风机转速。
41.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方向控制所述主机送风,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主机送风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42.获取所述主机的换热模块温度;
43.若所述换热模块的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主机提高风机转速。
44.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45.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46.主机,所述主机包括换热模块;
47.可移动的子机,所述子机包括风机;
48.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主机和所述子机均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连接。
49.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50.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基于包括主机和可移动的子机的空调器,其中主机包括换热模块,并且设有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基于此,该方法在所述主机处于换热状态下,基于空调器作用对象所在的目标位置确定每个出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以及子机的送风位置,在主机的第一出风口按照第一出风方向出风、且主机的第二出风口按照第二出风方向出风时,子机移动到送风位置朝向主机出风,从而在主机适应于作用对象的位置出风的基础上,通过子机吹散从主机两个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此过程中,通过主机的出风方向配合子机出风的扰动作用下,无需降低风速便可有效降低用户在其位置感受到的风感,避免降低风速导致输入室内换热量减少的问题,保证空调
器向室内环境输入足够的换热量同时提高用户的风感体验。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一实施例运行涉及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53.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54.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55.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56.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57.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5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9.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在所述主机处于换热状态下,获取所述空调器作用对象所在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子机的送风位置;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方向控制所述主机送风,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主机送风,以使所述子机的出风与所述主机的出风配合降低所述目标位置的风速。
60.由于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在减少用户感受到的风感时,一般通过降低空调的出风风速实现,然而这样的方式虽然降低了用户位置的风感,但也减少了空调器输出到环境中的换热量,影响用户舒适性。
61.本发明提供上述的解决方案,旨在不减少空调器向室内环境输入的换热量同时提高用户的风感体验。
62.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
63.参照图1,空调器包括主机1和可移动的子机2。其中,主机1固定安装于室内,子机2可在室内自由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主机1为落地式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机1也可为壁挂式、穿墙式的结构。而子机2为不具备空气换热功能的设备。
6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主机1内可设有容纳腔,以用于收纳所述子机2。所述子机2具有收纳状态和分离状态,所述子机2处于收纳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子机2处于分离状态时位于所述主机1外部。
65.主机1包括换热模块11、第一加湿模块12和第一送风风机13,主机1内部设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具有连通室内环境的回风口和出风口,第一送风风机13、换热模块11以及第一加湿模块12均设于第一风道内。换热模块11可对从回风口进入到第一风道的空气进行换热,而第一加湿模块12可对回风口进入到第一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加湿和/或换热后的空气在第一送风风机13扰动的作用下从出风口吹出,以实现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模块11具体指的是热泵系统。其中,主机1的出风口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相应的第一送风风机13的数量也可设有两个,每个出风口设有一个第一送风风机13。
66.可移动的子机2包括第二送风风机21、运动模块22、第二加湿模块23和环境参数检
测模块24。子机2内部设有第二风道,第二送风风机21设于第二风道内,第二风道具有连通室内环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第二送风风机21的作用下,子机2所在区域内的环境中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二风道后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吹出,可对改变子机2所在区域的风速、风向。
67.进一步的,第二加湿模块23也可设于第二风道内,第二加湿模块23开启时可对进入第二风道内的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调节后的空气吹向室内环境可实现对子机2当前所在区域内空气湿度的调节。
68.运动模块22具体包括设于子机2底部的脚轮(包括驱动轮和支撑轮)和驱动模块,脚轮可在驱动模块的驱动下滚动,以实现子机2的可移动。
69.环境参数检测模块24具体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等,环境参数检测模块24具体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等环境参数。环境参数检测模块24具体可设于子机2的进风口。
70.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可应用于对上述空调器的运行进行控制。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可内置于主机1或子机2,也可独立于空调器设于空调器外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7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2,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2等。存储器10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2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上述的主机1和子机2、这里的存储器1002均与存储器1001连接。
7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73.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2中可以包括空调器的控制程序。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相关步骤操作。
7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对上述空调器进行控制。
75.参照图3,提出本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76.步骤s10,在所述主机处于换热状态下,获取所述空调器作用对象所在的目标位置;
77.主机处于换热状态时,主机内的换热模块与空气进行换热,以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换热调节后的空气在主机风机的作用下送入室内环境。其中,主机是否处于换热状态可通过读取主机的控制参数的得到。
78.空调器的作用对象具体指的是需求空调器的换热作用提高自身舒适性的对象。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作用对象具体指的是用户。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器的作用对象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他物体或生物体,例如宠物等。
79.空调器的作用对象所在的目标位置的获取可由主机上的定位模块进行识别,也可通过获取用户输入参数得到。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作用对象为用户时,可基于主机上的人体检测模块(如红外探测模块、摄像头、雷达等)检测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的人体信息,基于检测到的人体信息确定人体所在位置作为目标位置。
80.步骤s20,根据所述目标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子机的送风位置;
81.送风位置具体指的是子机朝向主机送风时的位置。
82.作用对象在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的位置不同,则其受到主机的两个出风口的影响不同,在此基础上,子机适应于作用对象所在位置确定其朝向主机送风的位置,从而保证在主机的两个出风口适应于作用对象所在位置出风的基础上,子机的送风位置使主机的出风进一步偏离作用对象所在的目标位置。
83.预先建立空调器作用空间内不同位置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以及子机的送风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是计算关系、映射关系等形式。基于该对应关系可确定空调器的作用对象当前所在的目标位置所对应的第一出风方向、第二出风方向以及子机送风的目标位置。
84.具体的,可先确定目标位置分别相对于主机的两个出风口的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基于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可避开目标位置送风的范围,若存在,则可基于该范围相对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所在方向,分别确定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一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出风方向。在此基础上,当两个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大时,可在两个出风方向之间的区域内确定子机的送风位置;当两个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小时,可以主机所在位置为基点,在同时与两个出风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确定子机的送风位置。此外,若不存在可避开目标位置送风的范围,则可在第一出风方向、在第二出风方向和/或第一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方向对应的气流汇流处确定子机的采集位置。
85.步骤s30,根据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方向控制所述主机送风,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主机送风,以使所述子机的出风与所述主机的出风配合降低所述目标位置的风速。
86.按照第一出风方向控制主机的第一出风口的导风部件运行,以使第一出风口按照第一出风方向出风;按照第二出风方向控制主机的第二出风口的导风部件运行,以使第二出风口按照第二出风方向出风。
8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方向指的是主机在水平方向上的出风方向,基于此,按照第一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方向分别控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上的垂直导风条的导风角度,以使主机的两个出风口分别以第一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方向送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方向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垂直方向上的出风方向。
88.获取采集位置对应的位置参数,按照位置参数控制子机移动,以使子机到达采集位置。在子机到达采集位置后,可基于第一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方向确定子机实际吹向主机的出风方向,例如可确定朝向第一出风口为子机的出风方向、也可确定朝向第二出风口为子机的出风方向、还可确定朝向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为子机的出风方向。
89.基于此,在主机的两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避开主机送风时,可通过子机在其送风位置朝向主机送风的扰动作用下,使主机两个出风口辐射到目标位置的气流进一步减少,从而实现目标位置风速的降低;在主机的两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不可避开主机送风时,可通过子机在其送风位置朝向主机送风的扰动作用下,使本来从主机的两个出风口吹到目
标位置的气流在子机气流的阻挡作用下大大削减,从而实现目标位置风速的降低。
90.具体的,在子机朝向主机出风时,主机可维持当前风机转速和/或压缩机频率运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速运行。其中,两个出风口的送风风机的运行转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相同或不同。例如,子机朝向主机出风时,若目标位置位于主机的一侧,靠近作用对象一侧的出风口的送风风机可降低转速运行,远离作用对象一侧的出风口的送风风机可提高转速运行。
91.其中,子机的送风风速可根据主机两个出风口的出风风速进行确定,主机的风速越大,则子机的送风风速越大。
92.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所述主机处于换热状态下,基于空调器作用对象所在的目标位置确定每个出风口对应的出风方向以及子机的送风位置,在主机的第一出风口按照第一出风方向出风、且主机的第二出风口按照第二出风方向出风时,子机移动到送风位置朝向主机出风,从而在主机适应于作用对象的位置出风的基础上,通过子机吹散从主机两个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此过程中,通过主机的出风方向配合子机出风的扰动作用下,无需降低风速便可有效降低用户在其位置感受到的风感,避免降低风速导致输入室内换热量减少的问题,保证空调器向室内环境输入足够的换热量同时提高用户的风感体验。
93.进一步的,在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94.步骤s40,控制所述主机提高风机转速和/或压缩机频率运行。
95.其中,在主机每个出风口均设有一个送风风机时,可控制靠近作用对象的一侧的送风风机维持或降低转速运行,同时控制远离作用对象的一侧送风风机提高转速运行,提高转速的一侧风机所提高的转速幅度大于或等于减小转速的一侧的风机所减小的转速幅度。
96.这里,在子机配合主机降低风感的基础上,通过主机提高风机转速或压缩机频率,可保证降低用户所在位置风感同时增大主机输出的换热量,以同时保证用户所在位置的风感和温度的舒适性。
97.进一步的,在提高主机风机转速后,获取所述主机的风机当前的运行转速;根据所述运行转速确定所述子机对应的位置调整参数和转速调整参数;根据所述位置调整参数调整所述子机的位置,根据所述转速调整参数提高所述子机的风机转速。具体的,风机运行转速越大,则子机越靠近目标位置,子机的转速越大;反之亦然。基于此,可保证主机和子机的出风配合实现用户所在位置的弱风感效果的保证。
98.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步骤s20包括:
99.步骤s21,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在多个预设区域中所处的目标区域;多个所述预设区域包括第一预设区域、第二预设区域和第三预设区域,所述第一预设区域为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覆盖范围的重叠区域,所述第二预设区域为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覆盖范围内除所述重叠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三预设区域为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覆盖范围内除所述重叠区域以外的区域;
10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出风覆盖范围具体指的是出风口的导风部件的导风作用结合主机内部携带有冷量或热量的空气在送风风机的作用下在室内环境中所能辐射到的最
大空间范围。
101.具体的,参照图5,01为主机1的第一出风口,02为主机1的第二出风口,o为预先设置的主机1中的定位基点,区域aob为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覆盖范围,区域cod为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覆盖范围,基于此,区域cob为第一预设区域,区域aoc为第二预设区域,区域bod为第三预设区域。
102.步骤s22,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方向以及所述子机的送风位置。
103.不同目标区域对应有不同的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以及子机的送风位置的对应的组合参数,该组合参数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设置,只需保证主机和子机的配合可实现目标位置的风速相对于主机单独出风时的风感减少即可。
104.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出风口的出风覆盖范围对空间区域划分成不同的预设区域,基于作用对象所在的预设区域来对主机两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子机的送风位置确定,从而保证适应于主机出风口的出风效果精准地确定主机的出风方向和子机的送风位置,以进一步实现主机出风与子机出风配合实现的换热量不降低同时有效降低目标位置风感的效果。
105.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室内空间划分为比三个预设区域更多的预设区域,每个预设区域所对应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以及子机的送风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只需保证目标位置的风感降低即可。
106.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作用对象可根据室内实际情况有一个或多于一个,步骤s22具体包括:
107.步骤s221,当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预设区域时,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二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三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位置为所述送风位置;
108.具体的,可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区域远离所述第一预设区域的一侧边缘所在方向为第一出风方向,如图5中的oa所在方向。确定所述第三预设区域远离所述第一预设区域的一侧边缘所在方向为第二出风方向,如图5中的od所在方向。
109.基于此,在第一预设区域内确定位于作用对象与主机之间的区域内的位置作为子机的送风位置,以保证主机形成的气流经过子机的扰动作用才会到达用户所在位置,保证用户所在位置的风感可达到最弱。
110.具体的,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满足设定条件的位置作为所述送风位置;所述设定条件为与所述主机的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设定距离。设定距离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根据主机当前的出风风速大小和/或出风方向偏离用户所在位置的角度进行确定,如主机风速越大则设定距离越大。基于此,可保证子机可在靠近主机的位置对主机两个出风口的出风进行干扰,以使两个出风口的出风在子机出风形成的风压下可进一步往远离作用对象所在位置的方向(即远离第一预设区域)偏离,进一步提高用户所在位置的弱风感效果。
111.步骤s222,当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和所述第三预设区域时,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方向均朝向所述第一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位置为所述送风位置;
112.这里,空间内的作用对象多于一个且分别位于第二预设区域和第三预设区域,定义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内的作用对象为第一作用对象,定义所述第三预设区域内的作用对象为第二作用对象。
113.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区域与所述第三预设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也就是说,第一作用对象与第二作用对象为距离较远的两个作用对象。第一作用对象始终会受到第一出风口出风形成的辐射气流的影响,第二作用对象始终会受到第二出风口出风形成的辐射气流的影响,而第一出风口出风方向朝向第二预设区域时第一作用对象的风感大于第一出风口出风方向朝向第一预设区域时第一作用对象的风感,第二出风口出风方向朝向第三预设区域时第二作用对象的风感大于第二出风口出风方向朝向第一预设区域时第二作用对象的风感。
114.基于此,确定主机两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均朝向两个作用对象之间的中间位置(即第一预设区域内),以减少主机吹向用户所在位置气流的速度,在此基础上控制子机在第一预设区域内朝向主机送风,可使主机的出风可在子机出风的对撞下打散,从而进一步降低其他两个预设区域内作用对象所感受到的风感。
115.其中,子机在第一预设区域内的送风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与主机两个出风方向的气流汇流位置相同或不同,第一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方向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朝向第一预设区域内同一位置或不同位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作用对象所在位置的弱风感效果,在第一预设区域内第一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方向朝向同一位置,定义该位置为目标出风位置,则可将目标出风位置确定为子机的送风位置,以使主机两个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与子机送风形成的共三股气流充分对撞、打散,实现作用对象所在位置的弱风感效果达到最佳。
116.进一步的,为了满足不同预设区域内用户的不同换热需求,基于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方向均朝向所述第一预设区域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第一作用对象需求的第一主机换热量,获取所述第二作用对象需求的第二主机换热量;根据所述第一主机换热量和所述第二主机换热量在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确定目标出风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出风方向均朝向所述目标出风位置。
117.第一主机换热量和第二主机换热量指的是其对应作用对象需求主机输出的冷量或热量。第一主机换热量和第二主机换热量可通过获取各自对应的用户输入的参数得到,也可基于识别第一作用对象和第二作用对象对应的用户类型得到(例如,用户类型是成人时对应较大的换热量,用户类型为小孩时对应较小的换热量)。
118.不同用户需求的主机换热量不同,则主机两个出风口在第一预设区域内出风的汇流位置不同。基于此,可基于第一主机换热量和第二主机换热量之间的关系(如大小关系、比例关系等)确定汇流位置相对于两个作用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相对位置关系和两个作用对象的位置来确定主机两个出风口对应的目标出风位置。
119.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主机换热量大于所述第二主机换热量,则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第一位置为所述目标出风位置;若所述第一主机换热量小于所述第二主机换热量,则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第二位置为所述目标出风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作用对象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作用对象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作用对象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二作用对象
之间的距离。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指定位置,也可以是在第一预设区域内满足要求的多个位置中按照主机运行情况、室内温湿度情况等进行确定。
120.这里,适应于不同作用对象需求的主机换热量不同来确定主机两个出风口在第一预设区域内的汇流位置,从而保证主机出风携带的换热量在子机出风打散后其散热量在空间内的扩散后可同时满足不同作用对象的舒适性需求。
121.步骤s223,当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预设区域时,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朝向第一预设区域或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二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三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内的位置为所述送风位置;
122.步骤s224,当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三预设区域时,确定所述第一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二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预设区域或所述第三预设区域,确定所述第三预设区域内的位置为所述送风位置。
123.这里作用对象集中在相对于主机的一侧,基于此,主机远离作用对象一侧的出风口朝不会影响到作用对象的一侧预设区域出风,同时主机靠近作用对象一侧的出风口在会影响到作用对象的一侧预设区域出风时配合子机在用户所在区域朝向主机出风的对撞效果,将主机会影响到用户一侧的出风打散,从而实现不降低主机输出的换热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用户所在位置的风感。
124.其中,在会影响到用户的两个预设区域内确定主机的出风方向时,可基于用户的需求换热量大小或需求的风速大小进行选择。具体的,当目标区域为第二预设区域时,第二预设区域内的用户需求换热量大小或需求的风速大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设定阈值时,则可确定第一出风方向朝向第二预设区域;第二预设区域内的用户需求换热量大小或需求的风速大小小于对应的设定阈值时,则可确定第一出风方向朝向第一预设区域。当目标区域为第三预设区域时,第三预设区域内的用户需求换热量大小或需求的风速大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设定阈值时,则可确定第二出风方向朝向第三预设区域;第三预设区域内的用户需求换热量大小或需求的风速大小小于对应的设定阈值时,则可确定第二出风方向朝向第一预设区域。
125.进一步的,基于上述步骤s21至步骤s24确定的送风位置,所述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主机送风的步骤包括:
126.当所述送风位置为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内的位置时,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主机的设定区域送风;所述设定区域为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区域;
127.当所述送风位置为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内的位置时,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送风;
128.当所述送风位置为所述第三预设区域内的位置时,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送风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送风。
129.基于此,子机按照上述方向朝向主机送风,可保证子机的扰动作用下主机的出风可被打散或进一步偏离作用对象所在位置,以实现用户风感体验的有效提高。
130.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本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再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131.步骤s50,获取所述主机的换热模块温度;
132.步骤s60,若所述换热模块的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主机提高风机转速。
133.设定温度具体指的是会导致主机出风口的部件凝露的换热模块的临界温度。换热模块的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表明主机出风口的部件存在凝露风险;换热模块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表明主机出风口的部件不存在凝露风险。
134.其中,在主机每个出风口均设有一个送风风机时,控制主机提高风机转速的步骤可具体指的是提高风机转速较低的送风风机的转速,如靠近作用对象一侧的风机转速。
135.基于此,基于换热模块的温度确定主机出风口的部件存在凝露风险时,进一步提高主机风机的转速,从而有效避免主机出风口出现凝露吹水问题。
136.其中,步骤s30之后包括步骤s40时,可先执行步骤s40再执行步骤s50。在执行步骤s60之后,也可按照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方式基于主机转速对子机的转速和位置进行调整。
137.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任一实施例的相关步骤。
1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39.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140.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14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