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泥粉尘双塔过滤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9:35: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粉尘双塔过滤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灰尘,颗粒灰尘中伴有细微浮尘,污染很严重。现有除尘设备一般采用旋风除尘器和布袋式除尘器,当粉尘进入到旋风除尘器后进行初步过滤筛分,然后再进入布袋式除尘器,当气流进入布袋式除尘器时,粉尘会留在滤芯外部,而气体会穿过滤芯然后排放到外界,水泥粉尘过滤不够彻底,排放到外界的气体中依然存在少量的水泥粉尘,对外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水泥粉尘双塔过滤除尘装置,包括所述折流过滤器中部和上方设置有密封盘,两密封盘之间构成进气区,底部的密封盘下方构成一次分离区,顶部的密封盘上方构成二次分离区,所述一次分离区、进气区和二次分离区之间通过一次过滤管和二次过滤管连通,从布袋式除尘器出来的气体进入到进气区,然后向下经过一次过滤管进入到水中,粉尘会溶在水中,而气体会从水中冒出,然后向上经过二次过滤管进入到二次分离区,气流经过折流式锥型罩时,对水和气体进行分离,最终气体从除尘塔顶部的排气口排出,过滤后的气体中不含有水泥粉尘,气体分离过滤比较彻底比较环保。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沉淀箱和高效折流式除尘装置;高效折流式除尘装置设置在沉淀箱顶部;所述高效折流式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塔、折流过滤器、水泵和水管;所述水泵固定设置在沉淀箱一侧;所述除尘塔固定设置在沉淀箱顶部;所述除尘塔内部下方设置有锥型漏斗;所述锥型漏斗底部出口位置设置在沉淀箱的正上方;所述折流过滤器设置在沉淀箱内部的锥型漏斗上方;所述除尘塔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折流过滤器中部和上方设置有密封盘;两密封盘之间构成进气区,底部的密封盘下方构成一次分离区,顶部的密封盘上方构成二次分离区;所述进气区一侧在除尘塔上设置有进气口;底部的密封盘下方在一次分离区设置有多个一次过滤管;锥型漏斗内部盛有水,并且一次过滤管底部设置在水中。
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两密封盘之间在进气区设置有多个二次过滤管;所述一次分离区、进气区和二次分离区之间通过一次过滤管和二次过滤管连通。
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顶部的密封盘上方固定设置有折流锥型罩;所述折流锥型罩的小头端朝上;所述折流锥型罩的外径小于除尘塔的内径。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一次分离区和沉淀箱一侧均设置有水管;两水管之间通过水泵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9.1、从布袋式除尘器出来的气体进入到进气区,然后向下经过一次过滤管进入到水
中,粉尘会溶在水中,而气体会从水中冒出,通过水对气体和粉尘进行过滤,气体过滤效果较好。
10.2、从水中出来的气体向上经过二次过滤管进入到二次分离区,气流经过折流式锥型罩时,对水和气体进行分离,最终气体从除尘塔顶部的排气口排出。
11.3、过滤后的气体中不含有水泥粉尘,气体分离过滤比较彻底比较环保。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水泥粉尘双塔过滤除尘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13.图2为一种水泥粉尘双塔过滤除尘装置的除尘塔内部结构分布图。
14.图3为一种水泥粉尘双塔过滤除尘装置的高效折流式除尘装置内部结构图。
15.图中:1、沉淀箱;2、高效折流式除尘装置;201、除尘塔;202、折流过滤器;203、水泵;204、水管;205、锥型漏斗;206、排气口;207、密封盘;208、进气区;209、一次分离区;210、二次分离区;211、进气口;212、一次过滤管;213、二次过滤管;214、折流锥型罩。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17.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3所示,一种水泥粉尘双塔过滤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箱1和高效折流式除尘装置2;高效折流式除尘装置2设置在沉淀箱1顶部;所述高效折流式除尘装置2包括除尘塔201、折流过滤器202、水泵203和水管204;所述水泵203固定设置在沉淀箱1一侧;所述除尘塔201固定设置在沉淀箱1顶部;所述除尘塔201内部下方设置有锥型漏斗205;所述锥型漏斗205底部出口位置设置在沉淀箱1的正上方;所述折流过滤器202设置在沉淀箱1内部的锥型漏斗205上方;所述除尘塔201顶部设置有排气口206;所述折流过滤器202中部和上方设置有密封盘207;两密封盘207之间构成进气区208,底部的密封盘207下方构成一次分离区209,顶部的密封盘207上方构成二次分离区210;所述进气区208一侧在除尘塔201上设置有进气口211;底部的密封盘207下方在一次分离区209设置有多个一次过滤管212;锥型漏斗205内部盛有水,并且一次过滤管212底部设置在水中。
18.优选的,两密封盘207之间在进气区208设置有多个二次过滤管213;所述一次分离区209、进气区208和二次分离区210之间通过一次过滤管212和二次过滤管213连通。
19.优选的,顶部的密封盘207上方固定设置有折流锥型罩214;所述折流锥型罩214的小头端朝上;所述折流锥型罩214的外径小于除尘塔201的内径。
20.优选的,所述一次分离区209和沉淀箱1一侧均设置有水管204;两水管204之间通过水泵203连接。
21.使用时,结合图1-3所示,从除尘塔201的进气口211通入气体,因所述折流过滤器202中部和上方设置有密封盘207;两密封盘207之间构成进气区208,所述进气区208一侧在除尘塔201上设置有进气口211,所以气体从进气口211进入后会进入到进气区208;底部的密封盘207下方在一次分离区209设置有多个一次过滤管212,气体在进气区208会通过一次
过滤管212向下运动;底部的密封盘207下方构成一次分离区209,气体通过一次性过滤管后向下进入到一次分离区209;所述除尘塔201内部下方设置有锥型漏斗205,锥型漏斗205内部盛有水,并且一次过滤管212底部设置在水内部,当气体通过一次过滤管212排出时,气体会进入到水中,粉尘则会溶在水中,而气体会穿过水向上排出。
22.当气体从水内排出后,两密封盘207之间在进气区208设置有多个二次过滤管213,所述一次分离区209、进气区208和二次分离区210之间通过一次过滤管212和二次过滤管213连通,气体会通过二次过滤管213向上运动,然后进入到顶部的密封盘207和折流锥型罩214之间;所述折流锥型罩214的小头端朝上,当气流在顶部的密封盘207位置向上运动时,气流吹向折流锥型罩214,在折流锥型罩214的阻挡下,气流向下折流,在重力作用下,从而使得气体和液体分离;所述折流锥型罩214的外径小于除尘塔201的内径,最终气体会通过折流锥型罩214和除尘塔201之间的空隙,最后从顶部的排气口206排出。
23.综上所述从布袋式除尘器出来的气体进入到进气区208,然后向下经过一次过滤管212进入到水中,粉尘会溶在水中,而气体会从水中冒出,通过水对气体和粉尘进行过滤,气体过滤效果较好。从水中出来的气体向上经过二次过滤管213进入到二次分离区210,气流经过折流式锥型罩时,对水和气体进行分离,最终气体从除尘塔201顶部的排气口206排出;过滤后的气体中不含有水泥粉尘,气体分离过滤比较彻底比较环保。
24.在停机状态下,打开锥型漏斗205底部的阀门,锥型漏斗205内部的废水会向下排入到沉淀箱1内部,废水在沉淀箱1长期放置时,水泥原料会沉淀在沉淀箱1底部,沉淀箱1上方的水源比较清澈,所述一次分离区209和沉淀箱1一侧均设置有水管204;两水管204之间通过水泵203连接,关闭锥型漏斗205底部的阀门,启动水泵203,在水泵203将沉淀箱1内部上方的清水抽入到锥型漏斗205内部,实现水循环利用的作用。
25.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26.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