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半开式型材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9:0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半开式型材。


背景技术:

2.型材是铁或钢以及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材料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能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现有的型材通常是通过重量来提升强度的,换句话说,强度高的型材必然厚重,这显然不符合越来越高的设计要求。但是,现代制造业,例如,汽车制造、机柜制造等多个领域,对于其产品的重量要求有一定的要求,重量较轻的产品能带来一系列的好处,因此,也会对型材的重量及强度有一定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轻量化、结构牢固且高强度的一种新半开式型材。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新半开式型材,包括顶面、侧面和底面;所述底面上设置有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弯折部。
6.进一步的,所述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两条沿开口型材长度设置的凹槽。
7.进一步的,所述顶面设置有两条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顶面的外表面向内下凹;凹槽之间的间距<开口距离。
8.进一步的,所述顶面包括第一直板,侧面包括第二直板和第三直板,底面包括第四直板和第五直板,弯折部包括第六直板和第七直板;所述第一直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二直板的一侧和第三直板的一侧连接;第四直板的一侧与第二直板远离第一直板的一侧连接,第五直板的一侧与第三直板远离第一直板的一侧连接;第六直板的一侧与第四直板远离第二直板的一侧连接,第七直板的一侧与第五直板远离第三直板的一侧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板与第二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弯,第二直板与第四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弯,第四直板与第六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折弯,第一直板与第三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四折弯,第三直板与第五直板之间设置有第五折弯,第五直板与第七直板之间设置有第六折弯;所述第一折弯、第二折弯、第四折弯和第五折弯为朝内部的折弯,第三折弯和第六折弯为朝向外部的折弯。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直板和第三直板垂直于第一直板,第四直板垂直于第二直板,第六直板垂直于第四直板,第五直板垂直于第三直板,第七直板垂直于第五直板。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第二折弯、第三折弯、第四折弯、第五折弯和第六折弯均设置成弧面。
12.进一步的,通过多道的辊压二次成型;采用超高强度材料,材料硬度:hrc≥40
°
,抗拉强度到达1500-2400mpa。
13.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型材整体对称。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采用开口的c字结构,钢带通过多道的辊压二次成型;即可实现型材的轻量化,亦可有效提高型材自生的抗压强度和抗扭强度;采用高强度材料,材料硬度:hrc≥40
°
,抗拉强度到达1500-2400mpa;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在轻量化的同时也更为牢固稳定。
16.本实用新型整体对称,并且还设置有多个折弯以及凹槽;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承受作用力的上限更高,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也更为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端结构图。
19.图中标号:
20.1.顶面;2.侧面;3.底面;4.弯折部;5.凹槽;6.开口;11.第一直板;21.第二直板;22.第三直板;31.第四直板;32.第五直板;41.第六直板;42.第七直板;51.第一折弯;52.第二折弯;53.第三折弯;54.第四折弯;55.第五折弯;56.第六折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2.实施例:
23.如图1-2所示,一种新半开式型材,包括顶面1、侧面2和底面3;所述底面3上设置有开口6,并在开口6处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弯折部4;本实用新型采用开口6的c字结构,钢带通过多道的辊压二次成型;即可实现型材的轻量化,亦可有效提高型材自生的抗压强度和抗扭强度;采用高强度材料,材料硬度:hrc≥40
°
,抗拉强度到达1500-2400mpa;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在轻量化的同时也更为牢固稳定。
24.在本实施例中,在顶面1设置有沿本实用新型长度设置的凹槽5;所述凹槽5设置于顶面1的外表面且向内下凹;凹槽5之间的间距<开口6距离,通过凹槽5加强顶面1的强度,防止本实用新型开口6处在受力时导致顶面1形变;所述凹槽5不仅能够提升本实用新型承受作用力的上限,还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一般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个弧形凹槽5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凹槽5的数量以及改变凹槽5的形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能够适用于更多领域或者环境。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面1包括第一直板11,侧面2包括第二直板21和第三直板22,底面3包括第四直板31和第五直板32,弯折部4包括第六直板41和第七直板42;所述第一直板11的两侧分别与第二直板21的一侧和第三直板22的一侧连接;第四直板31的一侧与第二直板21远离第一直板11的一侧连接,第五直板32的一侧与第三直板22远离第一直板11的一侧连接;第六直板41的一侧与第四直板31远离第二直板21的一侧连接,第七直板42的一侧与第五直板32远离第三直板2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直板11与第二直板21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弯51,第二直板21与第四直板31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弯52,第四直板31与第六直板41之间设置有第三折弯53,第一直板11与第三直板22之间设置有第四折弯54,第三直板22与第五
直板32之间设置有第五折弯55,第五直板32与第七直板42之间设置有第六折弯56;所述第一折弯51、第二折弯52、第四折弯54和第五折弯55为朝内部的折弯,第三折弯53和第六折弯56为朝向外部的折弯;所述第二直板21和第三直板22垂直于第一直板11,第四直板31垂直于第二直板21,第六直板41垂直于第四直板31,第五直板32垂直于第三直板22,第七直板42垂直于第五直板32;一般情况下所述第一折弯51、第二折弯52、第三折弯53、第四折弯54、第五折弯55和第六折弯56均设置成弧面,相较于直角弧面能够更好的分散和分担受到的作用力,使得本实用新型拥有更好的承受作用力的能力,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达到强度大、重量轻的目的。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6型材整体对称,而各折弯和凹槽5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承受作用力的上限更高,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也更为经久耐用;并且对称的设置能让型材受力更加均匀,也能使得型材的强度更为大。
27.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均属于现有的技术,故不作赘述。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