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调风道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6:31: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器受到出风口大小限制,其送风角度普遍偏小,导致空间内温度均匀性较差,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空调器的送风角度偏小。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风道结构,其具有送风角度更广、用户体验更佳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风道结构,包括进风蜗壳及出风筒,所述出风筒与所述进风蜗壳转动配合,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进风蜗壳转动,所述进风蜗壳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筒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所述出风口的朝向与所述出风筒相对所述进风蜗壳转动的转轴方向呈夹角。
6.在实际应用中,进风蜗壳固定在空调主体上出风筒相对出风蜗壳转动,从而带动出风口转动至多个角度,使得送风角度得到显著提升。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蜗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出风端,所述出风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进风端,所述进风端套设于所述出风端的外壁上。
8.出风筒的进风端套设于进风蜗壳的出风端的外壁上,出风蜗壳通过出风端将气流送入出风筒,避免了气流泄露。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端的外壁上环向设置有配合凸台,所述配合凸台与所述出风端的外壁围成环向嵌槽,所述进风端嵌入所述环向嵌槽内。
10.出风端的外壁上环设配合凸台,进风端嵌入配合凸台与出风端的外壁围成的环向嵌槽内,进一步提升密封性,提升风量。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筒与所述出风端同轴设置,所述出风筒远离所述进风端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端壁,所述安装端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安装座。
12.电机安装座用于安装电机,电机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出风筒相对进风蜗壳转动,从而带动出风口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提升送风角度。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出风筒的侧壁上,所述安装端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出风筒的轴线方向的夹角处于0
°
至90
°
之间,所述安装端壁用于将由所述进风端流入的空气导流至所述出风口。
14.安装端壁倾斜设置,将进风端流入的空气导流至出风口,提升风速,避免气流回流。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安装座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与所述安装端壁连接,且所述安装筒与所述出风筒同轴设置,所述安装筒用于与所述电机的转轴插接。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与螺钉配合,以固定所述电机的转轴。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安装座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安装筒的外壁及所述安装端壁连接。
18.加强筋对安装筒的结构强度起到提升作用,防止在电机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导致安装筒变形或破损。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蜗壳内设置有离心风扇,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进风格栅。
20.离心风扇转动,将空气送入出风筒,进风格栅起到保护离心风扇以及过滤空气的作用。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空调风道结构,所述空调风道结构包括进风蜗壳及出风筒,所述出风筒与所述进风蜗壳转动配合,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进风蜗壳转动,所述进风蜗壳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筒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所述出风口的朝向与所述出风筒相对所述进风蜗壳转动的转轴方向呈夹角。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部分剖视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0-空调风道结构;110-进风蜗壳;111-进风口;113-出风端;114-环向嵌槽;115-配合凸台;117-离心风扇;118-进风格栅;130-出风筒;131-出风口;133-进风端;135-安装端壁;137-电机安装座;1371-安装筒;137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7.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
28.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结构100,应用于空调器,具有送风角度更广、用户体验更佳的特点。
29.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结构100包括进风蜗壳110与出风筒130,出风筒130与进风蜗壳110转动配合,进风蜗壳1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1,出风筒130上设置有出风口131,进风口111与出风口131在进风蜗壳110与出风筒130的内部连通。
30.出风口131的朝向与出风筒130相对进风蜗壳110转动的转轴方向呈夹角,出风筒13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进风蜗壳110转动,从而带动出风口13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实现广域送风。
31.本实施例中,出风筒130能够相对进风蜗壳110在360
°
的范围内转动,即出风口131能够实现在360
°
的范围内送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出风筒130的最大转动行程,实现对出风口131的送风角度范围的调节。
32.请参阅图1及图2,图2所示为图1的部分剖视图。
33.进风蜗壳110上设置有出风端113,出风端113与进风口111在进风蜗壳110的内部连通,出风筒130上设置有进风端133,进风端133与出风口131在出风筒130的内部连通。进风端133套设于出风端113的外壁上,在实际应用中,出风端113将由进风口111引入的气流导入进风端133内,再由出风口131流出,实现送风。
34.本实施例中,出风筒130呈圆柱形,进风蜗壳110的出风端113也呈圆柱形,进风端133套设于出风端113的外壁上,即出风端113伸入进风端133的内部,在输送气流的过程中,能够避免气流外泄,保证风量。
35.为了进一步降低气流泄漏,本实施例中,出风端113的外壁上环向设置有配合凸台115,配合凸台115与出风端113的外壁围成环向嵌槽114,进风端133嵌入环向嵌槽114内。
36.考虑到出风筒130在相对进风蜗壳110转动的过程中,出风筒130的进风端133与环向嵌槽114的槽壁接触会产生较大摩擦力,影响出风筒130的顺畅转动。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出风筒130的进风端133的端壁以及外壁上均涂布有润滑层,通过润滑层与环向嵌槽114的槽壁接触,大大降低摩擦力,保证了出风筒130的顺畅转动。
37.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应用条件,还可以采用轴承等结构实现出风筒130与进风蜗壳110的连接,同样达到降低摩擦力的目的。
38.本实施例中,出风筒130与进风蜗壳110的出风端113同轴设置,出风口131开设于出风筒130的侧壁上,出风筒130远离进风端133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端壁135,安装端壁135将出风筒130远离进风端133的一端封闭,以使进风端133流入的气流从出风口131流出。
39.为了避免流入出风筒130内的气流出现回流现象,导致风量下降,安装端壁135需要相对于出风筒130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即安装端壁135所在的平面与出风筒130的轴线方向的夹角处于0
°
至90
°
之间。
40.并且,本实施例中,安装端壁135远离进风端133的一端与出风口131的侧壁衔接,且光滑过渡。在此结构布局下,安装端壁135能够将到达的气流全部且快速的导向出风口131,防止气流在安装端壁135上出现回流,与后续气流发生对冲。
41.考虑到实际应用中方便与驱动装置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端壁135上还设置有电机安装座137,电机安装座137用于安装电机,与电机的转轴配合,从而在电机转轴的驱动下相对进风蜗壳110转动。
42.电机安装座137包括安装筒1371及加强筋1373,安装筒1371的一端与安装端壁135连接,安装筒1371远离安装端壁135的一端沿出风筒130的轴线方向延伸,即,安装筒1371与出风筒130同轴设置。加强筋1373设置在安装筒1371的外壁上,并与安装端壁135连接,起到提升安装筒1371的结构强度的作用。
43.在实际应用中,电机的转轴由安装筒1371远离安装端壁135的一端插入后,电机的转轴与安装筒1371、出风筒130及进风蜗壳110的出风端113均处于同一轴线方向上。在进风蜗壳110安装固定于空调器机身上后,电机转轴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安装筒1371带动出风筒130相对于进风蜗壳110以轴线方向为中轴自转,从而带动出风口131在以出风筒130的轴线为中心的360
°
范围内转动。通过电机的转动控制,能够实现周向循环送风或往复送风。
44.为了防止电机转轴在转动过程中与安装筒1371的内壁发生打滑,本实施例中,安装筒1371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孔(图中未示出),固定孔用于供螺钉插入,以将电机的转轴
与安装筒1371固定。在实际应用中,所配置的电机的转轴上提前钻孔并攻丝得到螺纹孔,在将转轴插入安装筒1371至螺纹孔与固定孔对齐时,将螺钉插入固定孔并旋紧至电机转轴的螺纹孔内即可。
45.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配合结构实现电机转轴与安装筒1371的固定,例如,在电机转轴的侧壁上设置凹陷,在安装筒1371的内壁上设置弹扣,当电机转轴插入安装筒1371一定深度时,弹扣嵌入电机转轴的凹陷内,实现转轴与安装筒1371的固定。
46.考虑到转动过程中安装筒1371受到扭矩过大,安装筒1371易发生变形甚至破损,本实施例中,加强筋137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强筋1373在安装筒1371的外壁上周向间隔分布,以实现多个方向上对安装筒1371的支撑,显著提升安装筒1371的强度。
47.可以理解的是,进风蜗壳110内设置有离心风扇117,离心风扇117转动过程中,将空调器内部经过换热的空气吸入,并依次经过进风蜗壳110的出风端113、出风筒130的进风端133到达出风口131,从而由出风口131吹出,实现室内送风。进风蜗壳110的进风口111罩设有进风格栅118,进风格栅118起到过滤空气、保护离心风扇117的作用。
48.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结构100,在实际应用中,进风蜗壳110固定在空调器的机体内部,电机驱动出风筒130相对进风蜗壳110转动,从而带动出风筒130侧壁上开设的出风口131转向多个角度,实现广域送风。能够显著提升室内温度的均匀性,用户体验更佳。
49.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结构100具有送风角度更广、用户体验更佳的特点。
5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空调风道结构100,由于在空调风道结构100能够实现360
°
转动送风,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具有送风角度更广、用户体验更佳的特点。
51.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