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4:50: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特别适用于通用桥门式起重机的电源多重安全保护。


背景技术:

2.目前,起重机电源电缆短路、断路、接地一般仅靠配电系统中的断路器进行保护;由于断路器所具备的是单一的保护特性,有时因为没有达到动作阀值或动作滞后,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操作人员触电问题时有发生,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受到很大的危胁,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单一使用断路器来保护配电系统电路并不理想。综上,目前急需研制出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起重机电源保护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包括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连接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前端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断路器后侧的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中还包括智能电流表、互感器、过欠压保护继电器,所述智能电流表、互感器、过欠压保护继电器分别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相连;所述互感器与智能电流表相连,所述断路器加装得电励磁脱扣,所述得电励磁脱扣作为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二次保护执行机构,控制得电励磁脱扣动作的励磁脱扣线圈连接于互感器与智能电流表之间。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智能电流表采用型号为hd3aa73-0的智能电流表,其包括电源端、电流信号输入端、开关量输出端,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一条线路与智能电流表的电源端的接线柱1、开关量输出端的接线柱18、开关量输出端的接线柱16相连,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另一条线路与智能电流表的电源端的接线柱2、电流信号输入端的接线柱5、电流信号输入端的接线柱7相连。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互感器包括第一互感器和第二互感器,第一互感器和第二互感器均采用输出5a的电流型互感器;第一互感器的一端连接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一条线路上,第一互感器的另一端与智能电流表的电流信号输入端的接线柱4连接;第二互感器的一端连接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一条线路上再与励磁脱扣线圈一端相连,励磁脱扣线圈另一端分别与开关量输出端的接线柱15、17、18相连,第二互感器的另一端与智能电流表的电流信号输入端的接线柱6相连。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励磁脱扣线圈另一端与开关量输出端的接线柱18之间设置有继电器开关,继电器开关由过欠压保护继电器输出信号控制接通与否。
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解决了以往起重机单一使用断路器保护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而达不到理想保护效果的问题,通过结合智能电流表、互感器、过欠压保护继电器的安装使用,起到了多重保护、多重动作值的效果,具有过压保护、欠压保护、漏电保护、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功能,能够更好的保护配电系统电源电路;进而避免设备损坏和操作人员触电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1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的电路图。
13.图中标记:1为断路器;2为第一互感器;3为第二互感器;4为过欠压保护继电器;5为励磁脱扣线圈;6为继电器开关;7为智能电流表;8为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9为电源端;10为电流信号输入端;11为开关量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14.结合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包括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8、连接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8前端的断路器1,位于所述断路器8后侧的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8中还包括智能电流表7、互感器、过欠压保护继电器4,所述智能电流表7、互感器、过欠压保护继电器4分别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8相连;所述互感器与智能电流表7相连,所述断路器8加装得电励磁脱扣,所述得电励磁脱扣作为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8的二次保护执行机构,控制得电励磁脱扣动作的励磁脱扣线圈5连接于互感器与智能电流表之间。
15.所述智能电流表7采用型号为hd3aa73-0的智能电流表,其包括电源端9、电流信号输入端10、开关量输出端11,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8的一条线路与智能电流表7的电源端9的接线柱1、开关量输出端11的接线柱18、开关量输出端11的接线柱16相连,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8的另一条线路与智能电流表7的电源端9的接线柱2、电流信号输入端10的接线柱5、电流信号输入端10的接线柱7相连。
16.所述互感器包括第一互感器2和第二互感器3,第一互感器2和第二互感器3均采用输出5a的电流型互感器;第一互感器2的一端连接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8的一条线路上,第一互感器2的另一端与智能电流表7的电流信号输入端10的接线柱4连接;第二互感器2的一端连接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8的一条线路上再与励磁脱扣线圈5一端相连,励磁脱扣线圈5另一端分别与开关量输出端11的接线柱15、17、18相连,第二互感器3的另一端与智能电流表7的电流信号输入端10的接线柱6相连。
17.所述励磁脱扣线圈5另一端与开关量输出端11的接线柱18之间设置有继电器开关6,继电器开关6由过欠压保护继电器4输出信号控制接通与否。
18.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1对负载电流做监测保护,断路器1加装有得电励磁脱扣,作为二次保护执行机构,断路器1带有剩余电流动作功能,用于漏电保护。互感器为两个,均选
用输出5a的电流型互感器,用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8的线路的电流采集。过欠压保护继电器4,用于电压测量、过压、欠压及延时动作时间可以根据现场工况进行设定,并输出给断路器1动作信号,来控制断路器1动作跳闸。智能电流表7采用hd3aa73-0型号的智能电流表,其具有电流检测、快速对反馈的电流值做出逻辑判断的功能;此型号的智能电流表7还具有电流报警设置功能,对三相电源中的两相进行设定;此型号的智能电流表7还具有滤波功能,防止小尖峰电流造成误动作,智能电流表7在电流达到限制值并超过滤波时间,过欠压保护继电器4报警输出,断路器1动作跳闸。
19.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包括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连接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前端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断路器后侧的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中还包括智能电流表、互感器、过欠压保护继电器,所述智能电流表、互感器、过欠压保护继电器分别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相连;所述互感器与智能电流表相连,所述断路器加装得电励磁脱扣,所述得电励磁脱扣作为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二次保护执行机构,控制得电励磁脱扣动作的励磁脱扣线圈连接于互感器与智能电流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流表采用型号为hd3aa73-0的智能电流表,其包括电源端、电流信号输入端、开关量输出端,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一条线路与智能电流表的电源端的接线柱1、开关量输出端的接线柱18、开关量输出端的接线柱16相连,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另一条线路与智能电流表的电源端的接线柱2、电流信号输入端的接线柱5、电流信号输入端的接线柱7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包括第一互感器和第二互感器,第一互感器和第二互感器均采用输出5a的电流型互感器;第一互感器的一端连接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一条线路上,第一互感器的另一端与智能电流表的电流信号输入端的接线柱4连接;第二互感器的一端连接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一条线路上再与励磁脱扣线圈一端相连,励磁脱扣线圈另一端分别与开关量输出端的接线柱15、17、18相连,第二互感器的另一端与智能电流表的电流信号输入端的接线柱6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脱扣线圈另一端与开关量输出端的接线柱18之间设置有继电器开关,继电器开关由过欠压保护继电器输出信号控制接通与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多重电源保护系统,包括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连接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前端的断路器,位于断路器后侧的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中还包括智能电流表、互感器、过欠压保护继电器,所述智能电流表、互感器、过欠压保护继电器分别与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相连;所述互感器与智能电流表相连,所述断路器加装得电励磁脱扣,所述得电励磁脱扣作为配电系统电源电路主回路的二次保护执行机构,控制得电励磁脱扣动作的励磁脱扣线圈连接于互感器与智能电流表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过压保护、欠压保护、漏电保护、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功能,能够更好的保护配电系统电源电路;进而避免设备损坏和操作人员触电问题的发生。触电问题的发生。触电问题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岩 李树国 于海媛 李树林 葛姗姗 周志政 赵洪涛 徐浩楠 张鹏 孙治国 于浩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威萨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4
技术公布日:2022/5/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