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内窥镜镜头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3:54: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内窥镜镜头。


背景技术:

2.电子内窥镜在进行生物体的体内(体腔内)的观察、处理等或工业用的成套设备内的检查、修理等领域被广泛利用。内窥镜系统在医疗检查及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微创手术中被广泛使用,并不可替代。
3.在内窥镜前端,是将光纤的光经过导光棱镜导出,照射到物体或人体组织上,通过前端收集区收集反射的光,然后再通过光电传感器组件,将光信号转换为后端可使用的信号。在光纤的导出与收集时,受材料的影响,折射角度为一致的。在狭小的空间或人体内部使用内窥镜时,受空间限制严重,较常见的采用直射方案,这样可收集最多的反射光线。但是,直射方案对需要观察过物体轴线后的区域就十分困难,需要将镜头偏转较大的空间角度,为改变这一问题,我们通常将镜头前端做成角度,这样只需将镜头偏转较小的角度就可观察到轴线后端的一定区域。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收集区域与照射区域不一致,存在盲区,使得数据采集区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变小。
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电子内窥镜镜头。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内窥镜镜头,所要解决的是带角度的内窥镜镜头的光学收集区域与照射区域不一致,存在盲区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内窥镜镜头,包括前端座,所述前端座上安装有导光棱镜,所述导光棱镜设有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端部与前端座的端部共同形成探测斜面,所述弯曲段向所述探测斜面的顶部弯曲。
7.优选的,所述弯曲段的角度e与所述探测斜面的角度f互为补角。
8.优选的,所述探测斜面的角度大小为10~60
°

9.优选的,所述导光棱镜位于所述探测斜面的顶部和底部,且对应位于探测斜面的顶部和底部的导光棱镜为一组,导光棱镜的组数为至少一组。
10.优选的,所述前端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所述导光棱镜。
11.优选的,所述导光棱镜外扣设有盖子,所述盖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12.优选的,所述前端座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收集棱镜,所述收集棱镜的前端安装有收集镜片,收集棱镜的后端连接有光电传感器组件,所述收集镜片与所述光电传感器组件光信号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前端座和盖子的外围套设有头端罩。
14.优选的,所述头端罩和盖子的后端连接有镜杆。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通过将导光棱镜设置为有弯曲段,改变折射角,并且将弯曲段的角度与所述探测
斜面的角度设置为互为补角效果最优,只需将镜头偏转一定的小角度就可观察到轴线后端的一定区域,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并且因为导光棱镜的折射角度的改变,在使用过程中收集区域处于照射区域内,不存在盲区,使得数据采集更准确和高效。同时,通过对前端座、导光棱镜、收集棱镜和盖子的分体式的结构设计,利于导光棱镜的弯曲段的加工和安装。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主视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右视示意图;
23.图7是现有技术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现有技术二的结构示意图。
25.上述附图中:1、收集镜片;2、前端座;21、安装槽;3、盖子;4、导光棱镜;41、弯曲段;5、探测斜面;6、光电传感器组件;7、镜杆;8、头端罩;9、目标物。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内窥镜镜头,包括前端座2,前端座2上安装有导光棱镜4。如图4所示,导光棱镜4设有弯曲段41,弯曲段41的端部与前端座2的端部共同形成探测斜面5,弯曲段41向探测斜面5的顶部弯曲。并且,弯曲段41的角度e与探测斜面5的角度f互为补角。在本实施例中,探测斜面5的角度f大小为40
°
,则导光棱镜4的弯曲角e为140
°
,使得收集区域a位于照射区域b内,避免出现盲区,并使得照射区域b更大。
28.图7所示为常见的直射方案,与如图7所示的现有方案相比,其中c为材料折射角度,a为收集区域,b为棱镜导出的照射区域。虽然直射方案可收集最多的反射光线,但当材料选定时,c、a、b的角度为固定值,因此对需要观察过物体轴线后的区域就十分困难,需要将镜头偏转较大的空间角度,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较大角度的偏转比较困难。而将镜头前端做成带角度的如图8所示的方案,虽然只需将镜头偏转较小的角度就可观察到轴线后端的一定区域,但是收集区域a与照射区域b存在不重合的盲区d1与d2。
29.如图6所示,前端座2上设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内安装导光棱镜4,导光棱镜4外扣设有盖子3,盖子3位于安装槽21内。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弯曲段41的角度e与探测斜面5的角度f设置为互为补角,只
需将镜头偏转一定的小角度就可观察到轴线后端的一定区域,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并且因为导光棱镜4的折射角度的改变,在使用过程中收集区域a处于照射区域b内,不存在盲区,使得数据采集更准确和高效。同时,如图5和图6所示,通过对前端座2、导光棱镜4、收集棱镜和盖子3的分体式的结构设计,利于导光棱镜4的弯曲段41的加工和安装。
31.此外,导光棱镜4位于探测斜面5的顶部和底部,且对应位于探测斜面5的顶部和底部的导光棱镜4为一组,导光棱镜4的组数为至少一组。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棱镜4的组数为一组,当然,也可以在探测斜面5的顶部和底部对应设置规格较小的多组导光棱镜4,这样可以获取更大的光通量,使得探测照射更清晰。
32.如图1所示,前端座2的中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收集棱镜,收集棱镜的前端安装有收集镜片1,收集棱镜的后端连接有光电传感器组件6,收集镜片1与光电传感器组件6光信号连接。通过收集镜片1,收集待探测的目标物9上反射的光,再通过光电传感器组件6传递并进行光电信号的转化,最终实现图像的获取。同时,前端座2和盖子3的外围套设有头端罩8,头端罩8的前后接口g处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头端罩8和盖子3的后端连接有镜杆7。
33.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