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8:20: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幕墙的连接设计中,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通常通过螺栓实现。在进行横梁与立柱的设计中,通常情况下,计算中考虑了螺栓、角码直接承受水平方向的风荷载、地震作用和竖向的自重荷载。但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我们发现:(1)水平方向,连接螺栓并不是仅仅受水平风荷载、地震荷载的纯剪力,传递到连接螺栓、角码的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对螺拴中心有偏心,从而产生扭矩,连接螺栓应形成竖向剪力,形成抵抗力偶。(2)竖向,幕墙构件(包括面板、框架)自身的重心,相对连接螺栓也有偏心,从而产生扭矩,连接螺栓相应形成竖向剪力,形成抵抗力偶。(3)对于横梁角码,除了端面承版,抗剪外,也存在作用力偏心,形成弯矩,从而产生弯曲应力,相应螺栓也产生拉应力。
3.传统幕墙立柱与横梁连接采用角码和螺栓连接或才有套芯销钉连接,立柱与横梁连接在横梁水平方向能伸缩,幕墙实际受力很复杂,有风荷载正负风压荷载、地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荷载和建筑结构整体平面内变形,导致横梁与立柱连接节点位置多方向角度的变形。
4.因此,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设计可适当考虑其偏心产生的扭矩、弯矩对螺栓、角码的影响,从而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包括幕墙立柱和面板,所述幕墙立柱和面板之间设置至少一根横梁;所述横梁的上槽口设置第一浮动连接件,所述横梁的下槽口设置第二浮动连接件,且所述第一浮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浮动连接件通过第一紧固元件固定于所述幕墙立柱之上;所述横梁和所述面板之间设置连接构件填充,且所述连接构件通过第二紧固元件和所述面板固定连接。
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板状第一压合部和板状第二压合部,且所述第一压合部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压合部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之间设置圆弧状的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压合部贴合所述幕墙立柱的表面,所述第二压合部压紧所述横梁的上槽口的表面。
9.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上槽口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之间填充柔性发泡胶条。
1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过渡部的径向对称凸出。
11.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板状第三压合部和板状第四压合部,且所述第三压合部的中轴线和所述所述第四压合部的中轴线相互垂
直;所述第三压合部和所述第四压合部之间设置圆弧状的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三压合部贴合所述幕墙立柱的表面,所述第四压合部压紧所述横梁的下槽口的表面。
1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下槽口和所述第四压合部之间填充柔性发泡胶条。
13.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过渡部的径向对称凸出。
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元件为螺栓。
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元件为背栓。
16.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主体连接部,所述主体连接部的一侧设置卡槽,所述卡槽夹持所述横梁,且所述主体连接部的另一侧贴合所述横梁的表面。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通过横梁和幕墙立柱的连接采用第一浮动连接件和第二浮动连接件连接,第一浮动连接件固定在横梁的上槽口,第二浮动连接件固定在横梁的下槽口,第一浮动连接件、第二浮动连接件与横梁的连接位置设置柔性发泡胶条,使得横梁与第一浮动连接件、第二浮动连接件之间可以转动,第二浮动连接件处设置承受自重连接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第一浮动连接件和第二浮动连接件使横梁可以伸缩变位也可以微转动,使幕墙立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处于一个连接浮动状态。
19.本实用新型既满足立柱与横梁连接施工方便可维护性,又满足幕墙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结构安全可靠,保持与建筑整体结构变形一致,满足建筑变形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柱与横梁连接纵向连接节点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第一浮动连接件的放大示意图。
23.图3是图1中第二浮动连接件的放大示意图。
24.图4是图1中连接构件的放大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柱与横梁连接横向连接节点示意图。
26.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幕墙立柱;2、第一浮动连接件;201、第一压合部;202、第一过渡部;203、第二压合部;3、第二紧固元件;4、横梁;5、柔性发泡胶条;6、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7、第二浮动连接件;701、第三压合部;702、第二过渡部;703、第四压合部;8、面板;9、锁定限位螺钉;10、调节螺钉;11、连接构件;1101、卡槽;1102、主体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29.结合图1和图5,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包括幕墙立柱1和面板8,幕墙立柱1和面板8之间设置至少一根横梁4。横梁4的上槽口设置第一浮动连接件2,横梁4的下槽口设置第二浮动连接件7,且第一浮动连接件2和第二浮动连接件7通过第一紧固元件固定于幕墙立柱1之上。横梁4和面板8之间设置连接构件11填充,且连接构件11通过第二紧固元件3和面板8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元件为螺栓,第二紧固元件3为背栓。
30.如图2所示,第一浮动连接件2包括一体成型的板状第一压合部201和板状第二压合部203,且第一压合部201的中轴线和第二压合部203的中轴线相互平行。第一压合部201和第二压合部203之间设置圆弧状的第一过渡部202。第一压合部201贴合幕墙立柱1的表面,第二压合部203压紧横梁4的上槽口的表面,且第二压合部203和横梁4的上槽口通过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6固定连接,即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6依次穿过第二压合部203和横梁4的上槽口。横梁4的上槽口和第二压合部203之间填充柔性发泡胶条5,保证横梁4的上槽口和第二压合部203之间的密封性。沿第一过渡部202的径向对称凸出。
31.如图3所示,第二浮动连接件7包括一体成型的板状第三压合部701和板状第四压合部703,且第三压合部701的中轴线和第四压合部703的中轴线相互垂直。第三压合部701和第四压合部703之间设置圆弧状的第二过渡部702。第三压合部701贴合幕墙立柱1的表面,第四压合部703压紧横梁4的下槽口的表面,且第四压合部703和横梁4的下槽口通过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6固定连接,即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6依次穿过第四压合部703和横梁4的下槽口。横梁4的下槽口和第四压合部703之间填充柔性发泡胶条5,保证横梁4的下槽口和第四压合部703之间的密封性。沿第二过渡部702的径向对称凸出。
32.如图4所示,连接构件11包括主体连接部1102,主体连接部1102的一侧设置卡槽1101,卡槽1101夹持横梁4,且主体连接部1102的另一侧贴合横梁4的表面。锁定限位螺钉9和调节螺钉10依次穿过卡槽1101和横梁4,锁定限位螺钉9攻入卡槽1101和横梁4之后有锁紧功能,调节螺钉10紧固卡槽1101和横梁4之间的相对位置,将卡槽1101和横梁4进一步固定。
33.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原理如下:
34.横梁4和幕墙立柱1的连接采用第一浮动连接件2和第二浮动连接件7连接,第一浮动连接件2固定在横梁4的上槽口,第二浮动连接件7固定在横梁4的下槽口,第一浮动连接件2、第二浮动连接件7与横梁4的连接位置设置柔性发泡胶条5,使得横梁4与第一浮动连接件2、第二浮动连接件7之间可以转动,第二浮动连接件7处设置承受自重连接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6,第一浮动连接件2和第二浮动连接件7使横梁4可以伸缩变位也可以微转动,使幕墙立柱1和横梁4之间的连接处于一个连接浮动状态。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
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