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体化双头导轨式筒射灯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4:27: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化双头导轨式筒射灯。


背景技术:

2.导轨式筒射灯相比较传统筒射灯而言,安装和维护比较方便,不需要在天花板上打孔安装,广泛应用于商场、服装店、展会等场所。现有筒射灯的驱动装置一般需要单独安装在导轨上或者其他支架上,在安装和使用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现有导轨式筒射灯安装到导轨式上时不稳定,容易滑动和晃动。一个导轨式筒射灯一般设置单个灯体,在有些应用场景中,单个灯体的照射效果不是很理想,需要布置多个筒射灯,很多时候可能还需要布置多条导轨型材,一方面不美观,而且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结构稳定、且集成驱动装置的一体化双头导轨式筒射灯。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体化双头导轨式筒射灯,包括轨道头,所述轨道头通过阻尼转轴组件转动连接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左右两侧均通过转接管固定有灯体形成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所述第一灯体和所述第二灯体对称布置;所述轨道头包括第一拨杆、第一卡块、第二拨杆、第二卡块和导块,所述第一拨杆驱动所述第一卡块转动,所述第二拨杆驱动所述第二卡块转动,所述导块前后开有活动口,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设置所述活动口内转动;当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转动后露出所述导块时以将所述轨道头固定安装在导轨上,当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转动后隐藏在所述导块内时以卸载所述轨道头。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转动后露出所述导块,其前后两段均露出所述导块用于卡紧型材内的卡槽。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块前后两端还设置有用于进一步卡紧的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所述第一卡片和所述第二卡片分别露出所述第一卡块的前后两端。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块前后两端上还设置有第三卡片,所述第三卡片和所述第二卡块之间形成卡块卡槽,所述卡块卡槽用于加持所述型材内部的卡块。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拨杆和所述第二拨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头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拨杆和所述第二拨杆均向前拨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拨杆和所述第二拨杆的转动角度为0~90
°

11.进一步的,所述灯体前端设置有调焦组件,所述调焦组件驱动所述灯体内部的led灯板转动以控制led灯照射的光束角。
12.进一步的,所述调焦组件上设置有亮色标记,所述灯体外侧还设置有角度标尺,所述亮色标记与所述角度标尺对应。
13.进一步的,所述调焦组件前端包括旋转前轴,所述旋转前轴外围开有波浪线凹槽。
14.进一步的,所述灯体后端还设置有散热罩。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第一拨杆和第一卡块、第二拨杆和第二卡块的配合,安装和卸载简单方便。
17.2、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初步卡紧固定,在通过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的进一步卡紧固定,最后通过卡块卡槽的加紧,可以稳定的将筒射灯固定在型材上,不易滑动和晃动,而且使用寿命更长久。
18.3、集成侧驱动盒,无需单独安装驱动盒装置,从而提供安装和使用安全。
19.4、通过阻尼转轴组件,可以快速调整led灯的照射角度,同时通过调焦组件调整照射的光束角,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筒射灯的使用场景和范围,实用性更好。
20.5、通过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同时照射商品时,照射效果更好,而且通过调整两个灯体的光束角,可以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提高使用场景和范围,同时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3.图3为图2中标记为1的放大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25.图中标记为:
26.1、轨道头,2、阻尼转轴组件,3、驱动盒,4、第一灯体,5、第二灯体,6转接管,101、第一拨杆,102、第一卡块,103、第二拨杆,104、第二卡块,105、导块,1021、第一卡片,1022、第二卡片,1041、第三卡片,501、调焦组件,
27.502、角度标尺,503、散热罩。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一体化侧盒驱动导轨式筒射灯,如图1所示,包括轨道头1,轨道头1通过阻尼转轴组件2转动连接驱动盒3,驱动盒3左右两侧均通过转接管6固定有灯体形成第一灯体4和第二灯体5,第一灯体4和第二灯体5对称布置。转接管6用于走线。轨道头1用于安装在型材上,用于固定筒射灯,驱动盒3内部用于布置固定led灯的驱动模块。阻尼转轴组件2用于方便转
动和固定驱动盒3,以实现灯体的转动。驱动盒3采用防水设计,同时灯体内部的led灯板采用防水点胶处理,可以有效防治驱动器的损坏,提高筒射灯的使用寿命。
32.如图2所示,轨道头1包括第一拨杆101、第一卡块102、第二拨杆103、第二卡块104和导块105,第一拨杆101驱动第一卡块102转动,第二拨杆103驱动第二卡块104转动,导块5为一整块凸起,其前后开有活动口,第一卡块102和第二卡块104设置活动口内转动。当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转动后露出导块时以将轨道头固定安装在导轨上,当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转动后隐藏在导块内时以卸载轨道头。第一卡块102和第二卡块104转动后露出导块105,其前后两段均露出导块105用于卡紧型材内的卡槽。采用两个卡块卡在型材的卡槽内,可以使筒射灯更稳定的固定在型材上,且采用两个拨杆和卡块,装载和卸载更方便,而且相比较单个拨杆和卡块,使用寿命更长久。而且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设置在导块105中,当隐藏在导块105中时,可以很好的保护卡块,当露出导块105卡紧在型材中时,导块105可以很好的分散卡块上的负载,进一步提高卡块的使用寿命。
33.如图3所示,为轨道头1的放大图,第一卡块102的前后两端还设置有用于进一步卡紧的第一卡片1021和第二卡片1022,第一卡片1021和第二卡片1022分别露出第一卡块102的前后两端。在型材设计时,型材卡槽中进一步设置有用于卡紧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这样可以进一步卡紧固定。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卡块104前后两端上还设置有第三卡片1041,第三卡片1041和第二卡块104之间形成卡块卡槽,卡块卡槽用于加持所述型材内部的卡块。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厚度相同,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高度相同,第三卡片高出第二卡块,与第二卡块之间形成卡块卡槽。这样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初步卡紧固定,在通过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的进一步卡紧固定,最后通过卡块卡槽的加紧,可以稳定的将筒射灯固定在型材上,不易滑动和晃动,而且使用寿命更长久。
34.本一实施例中,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分别设置在轨道头1的左右两侧,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均向前拨动分别控制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转动,且转动角度为0~90
°
。如图2所示,当向前转动时90
°
时,第一卡块和第二卡片将隐藏在导块105内,状态为“开”,用于装载前或卸载筒射灯。当回拨到左右两侧时,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将垂直于导块105,状态为“关”,用于将筒射灯固定在型材上。
35.如图1和图2所示,灯体前端设置有调焦组件501,调焦组件501驱动灯体内部的led灯板转动以控制led灯照射的光束角。同时,调焦组件501上设置有亮色标记,灯体外侧设置有角度标尺502,亮色标记与角度标尺相互对应。在日常使用中,光束角在15
°
~60
°
的范围使用场景最多,经过反复实验测试,调焦组件501的转动角度设置为0~60
°
,驱动led灯板沿指定轴转动,以达到光束角在10
°
~70
°
内变换。角度标尺的范围标记为10
°
~70
°
,亮色标记采用红色或者黄色显目色,亮色标记指示角度标尺,以方便了解光束角的角度。调焦组件501前端包括旋转前轴,旋转前轴的外围开有波浪形凹槽,从而形成波浪形凸起,以增加调焦组件的手感,方便调节,亮色标记涂覆在波浪形凸起上。同时,为了灯体更好的散热,灯体后端还设置有散热罩303。
36.如图4所示,为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驱动盒3水平安装设计,同时也通过阻尼转轴组件与轨道头1转动连接,当驱动盒3水平设计时,轨道头1设置在驱动盒3的中间,且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需要对称布置,这样一方面可以符合审美,而且对称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轨道头的负载压力,提高使用寿命。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具体的场景来选择和布置本实用新型的
一体化侧盒驱动导轨式筒射灯。
3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