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全向天线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1:46: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2.全向天线,即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360
°
都均匀辐射,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一般情况下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全向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应用于郊县大区制的站型,覆盖范围大。
3.目前,盘锥天线技术是实现超宽频全向天线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现有技术中在满足驻波带宽的同时,会造成不同频段方向图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造成部分频段的方向图圆度较差,进一步影响天线的全向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向天线,解决了不同频段方向图之间的相互影响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全向天线,包括两个对称且同轴设置的辐射单元,所述辐射单元连接有馈线,所述辐射单元包括呈锥形结构的锥状部,所述锥状部的锥底沿其中心轴向外延伸设置有与锥状部电性导通的辐射条。
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锥状部设置辐射条,可有效避免不同频段方向图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整个频段内满足驻波的同时,兼顾频段内方向图,实现较宽的带宽,同时天线的全向性好。
8.为进一步提高全向天线的抗干扰性,所述辐射条设置有多个,各所述辐射条围绕锥状部的中心轴设置,相邻所述辐射条之间设置有间隙。在相邻辐射条之间设置有间隙可以弱化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进一步提升全向天线方向图圆度。
9.为进一步提升全向天线的增益性能,所述辐射条的外轮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辐射条的长边沿锥状部的中心轴布置。
10.进一步地,为提高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确保组装简单方便,所述辐射单元还包括外轮廓呈圆柱状的柱状部,所述柱状部于所述锥状部与辐射条之间设置。
11.为保证全向天线结构的一致性,所述柱状部、锥状部和辐射条呈一体成型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条的长度大于所述柱状部的高度,使得增益进一步提升。
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锥状部的锥顶相对设置且有间距,所述间距的长度小于所述锥状部的锥底的外径长度。避免间距过大,影响全向天线的性能。
14.进一步地,所述馈线包括外导体、内导体,所述外导体围绕所述内导体设置,所述外导体与一个所述辐射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内导体与另一个所述辐射单元电性连接。
15.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呈筒状结构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下底座和外壳围设有用于容纳两个所述辐射单元的
空腔。
16.进一步地,所述馈线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伸出所述罩体外设置。
17.本实施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通过在锥状部设置辐射条,可有效避免不同频段方向图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整个频段内满足驻波的同时,兼顾频段内方向图,实现较宽的带宽,同时天线的全向性好。
19.2、在相邻辐射条之间设置有间隙可以弱化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进一步提升全向天线方向图圆度。为进一步提升全向天线的增益性能,辐射条的外轮廓呈长方体结构,辐射条的长边沿锥状部的中心轴布置。
20.3、本实用新型的全向天线可实现700-6000mhz的带宽,方向图圆度好,在全频段内可实现2db的圆度,可用于2g/3g/4g/5g/wifi等制式网络,实现跨制式兼容性组网,在保障天线信号覆盖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示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辐射单元1、锥状部11、柱状部12、辐射条13、间距14、馈线2、外导体21、内导体22、罩体3、外壳31、上底座32、下底座33、空腔34、连接器4。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26.如图1-2所示,全向天线,包括两个对称且同轴设置的辐射单元1,所述辐射单元1连接有馈线2,所述辐射单元1包括呈锥形结构的锥状部11,所述锥状部11的锥底沿其中心轴向外延伸设置有与锥状部11电性导通的辐射条13。
27.所述辐射条13设置有多个,各所述辐射条13围绕锥状部11的中心轴设置,相邻所述辐射条13之间设置有间隙。在相邻辐射条13之间设置有间隙可以弱化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全向天线的抗干扰性以及提升全向天线方向图圆度。所述辐射条13的外轮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辐射条13的长边沿锥状部11的中心轴布置,可进一步提升全向天线的增益性能。
28.为提高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确保组装简单方便,所述辐射单元1还包括外轮廓呈圆柱状的柱状部12,所述柱状部12于所述锥状部11与辐射条13之间设置。为保证全向天线结构的一致性,所述柱状部12、锥状部11和辐射条13呈一体成型设置。在实际应用中,辐射条13可以选择焊接在柱状部12上,柱状部12、锥状部11和辐射条13也可以选择一体成型设置,为了生产组装方便以及客户的需求,还可以选择其它组装工艺。具体地,所述辐射条13的长度大于所述柱状部12的高度,使得增益进一步提升。
29.两个所述辐射单元1的所述锥状部11的锥顶相对设置且有间距14,所述间距14的长度小于所述锥状部11的锥底的外径长度。该结构避免间距14过大,影响全向天线的性能。
30.所述馈线2包括外导体21、内导体22,所述外导体21围绕所述内导体22设置,所述
外导体21与一个所述辐射单元1电性连接,所述内导体22与另一个所述辐射单元1电性连接。
31.还包括有罩体3,所述罩体3包括呈筒状结构的外壳31,所述外壳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底座32和下底座33,所述上底座32、下底座33和外壳31围设有用于容纳两个所述辐射单元1的空腔34。所述馈线2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器4,所述连接器4伸出所述罩体3外设置。
32.本实施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33.1、通过在锥状部11设置辐射条13,可有效避免不同频段方向图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整个频段内满足驻波的同时,兼顾频段内方向图,实现较宽的带宽,同时天线的全向性好。
34.2、在相邻辐射条13之间设置有间隙可以弱化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进一步提升全向天线方向图圆度。为进一步提升全向天线的增益性能,辐射条13的外轮廓呈长方体结构,辐射条13的长边沿锥状部11的中心轴布置。
35.3、本实用新型的全向天线可实现700-6000mhz的带宽,方向图圆度好,在全频段内可实现2db的圆度,可用于2g/3g/4g/5g/wifi等制式网络,实现跨制式兼容性组网,在保障天线信号覆盖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而相应修改方案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全向天线,包括两个对称且同轴设置的辐射单元(1),所述辐射单元(1)连接有馈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1)包括呈锥形结构的锥状部(11),所述锥状部(11)的锥底沿其中心轴向外延伸设置有与锥状部(11)电性导通的辐射条(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条(13)设置有多个,各所述辐射条(13)围绕锥状部(11)的中心轴设置,相邻所述辐射条(13)之间设置有间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条(13)的外轮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辐射条(13)的长边沿锥状部(11)的中心轴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1)还包括外轮廓呈圆柱状的柱状部(12),所述柱状部(12)于所述锥状部(11)与辐射条(13)之间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部(12)、锥状部(11)和辐射条(13)呈一体成型设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条(13)的长度大于所述柱状部(12)的高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辐射单元(1)的所述锥状部(11)的锥顶相对设置且有间距(14),所述间距(14)的长度小于所述锥状部(11)的锥底的外径长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2)包括外导体(21)、内导体(22),所述外导体(21)围绕所述内导体(22)设置,所述外导体(21)与一个所述辐射单元(1)电性连接,所述内导体(22)与另一个所述辐射单元(1)电性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罩体(3),所述罩体(3)包括呈筒状结构的外壳(31),所述外壳(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底座(32)和下底座(33),所述上底座(32)、下底座(33)和外壳(31)围设有用于容纳两个所述辐射单元(1)的空腔(34)。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2)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器(4),所述连接器(4)伸出所述罩体(3)外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向天线,包括两个对称且同轴设置的辐射单元,所述辐射单元连接有馈线,所述辐射单元包括呈锥形结构的锥状部,所述锥状部的锥底沿其中心轴向外延伸设置有与锥状部电性导通的辐射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向天线通过在锥状部设置辐射条,可有效避免不同频段方向图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整个频段内满足驻波的同时,兼顾频段内方向图,实现较宽的带宽,同时天线的全向性好。向性好。向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朱向上 王文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科新锘通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5/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