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POCT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17:15: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poct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oct装置。


背景技术:

2.poct装置作为一种一次性使用耗材,是当前应对各种病毒检测的重要检测产品(见参考文献:康秀芝, 陈悦, 田宇琳,等. 蛋白质即时检测新技术[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2, 49(1):9)。
[0003]
在进行检测时,首先将采集到的样本与释放剂混合后形成混合液,然后对混合液定量取样后与试剂混合。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液体需要转移,在此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存在污染的风险,从而造成检测结果失真。
[0004]
因此,研发一款密封效果好且转移时能够避免污染的poct装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poct装置。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poct装置,包括:盖体组件、连接壳体、溶液转移管组件、poct管;
[0008]
其中,所述连接壳体包括:连接壳体本体、突出于所述连接壳体本体上部的上部连接口、突出于连接壳体本体右侧的右侧连接口、突出于所述连接壳体本体下部的下部连接口;
[0009]
连接壳体本体内部设置有水平通道;所述上部连接口、所述下部连接口、所述右侧连接口均与所述水平通道保持连通;
[0010]
其中,溶液转移管组件包括:溶液转移管;所述溶液转移管设置有开口以及与开口连通的封闭空间;
[0011]
其中,所述溶液转移管、所述水平通道的截面均为圆形且两者的大小适配,所述溶液转移管的部分置于所述水平通道;
[0012]
其中,盖体组件包括:连接本体、封闭盖体;所述封闭盖体连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下部;
[0013]
其中,所述封闭盖体能够密封所述上部连接口;
[0014]
其中,所述poct管与所述下部连接口连接。
[0015]
进一步,所述封闭盖体、所述上部连接口的形状均为圆形或长方形。
[0016]
进一步,所述poct管与所述下部连接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0017]
进一步,所述下部连接口的外表面、所述poct管的内表面均设置有螺纹,poct管与下部连接口通过螺纹连接。
[0018]
进一步,所述溶液转移管组件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溶液转移管的右侧且突出于所述溶液转移管。
[0019]
进一步,所述溶液转移管组件还包括:左侧封闭部、右侧封闭部;所述溶液转移管为空心圆形管状,所述左侧封闭部插入到所述溶液转移管的左侧端部以封闭所述溶液转移管的左侧端部,所述右侧封闭部插入到所述溶液转移管的右侧端部以封闭所述溶液转移管的右侧端部;
[0020]
所述右侧封闭部的右侧端部设置有限位结构;
[0021]
所述左侧封闭部、溶液转移管、右侧封闭部采用过盈配合;在转动限位结构时,使得左侧封闭部、溶液转移管、右侧封闭部能够同时转动。
[0022]
进一步,盖体组件还包括:限位盖体,所述限位盖体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下部;所述限位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限位结构的形状适配。
[0023]
进一步,所述上部连接口的竖向轴线与所述下部连接口的竖向轴线为同一轴线。
[0024]
进一步,所述盖体组件采用硅胶盖。
[0025]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设计的poct装置能够更好的控制定量提取,减少人工操作误差。2)本技术设计的poct装置在样本转移的过程中做到密封,减少交叉污染,从而保证了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26]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7]
图1是实施例一的poct装置的三维爆炸示意图。
[0028]
图2是实施例一的poct装置的主视图(爆炸示意图)。
[0029]
图3是实施例一的连接壳体的剖面图。
[0030]
图4是实施例一的poct装置在出厂时的设计示意图。
[0031]
图5是实施例一的poct装置在使用时的各阶段状态示意图。
[0032]
图6是实施例二的溶液转移管组件的剖面图。
[0033]
图1-图6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4]
盖体组件100、封闭盖体101、限位盖体102、连接本体103;
[0035]
连接壳体200、连接壳体本体201、上部连接口202、右侧连接口203、下部连接口204、水平通道205;
[0036]
溶液转移管组件300、溶液转移管301、左侧封闭部302、右侧封闭部303、开口304、限位结构305、盛放槽306;
[0037]
密封圈400;
[0038]
poct管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实施例一。
[0040]
如图1-图3所示,一种poct装置,包括:盖体组件100、连接壳体200、溶液转移管组件300、密封圈400、 poct管500。
[0041]
其中,盖体组件100包括:连接本体103、封闭盖体101、限位盖体102;所述封闭盖体101、限位盖体102均连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03的下部。
[0042]
其中,所述连接壳体200包括:连接壳体本体201、突出于所述连接壳体本体上部的上部连接口202、突出于连接壳体本体201右侧的右侧连接口203、突出于所述连接壳体本体下部的下部连接口204;
[0043]
连接壳体本体201内部设置有水平通道205;所述上部连接口202、所述下部连接口204与所述水平通道205连通;
[0044]
所述右侧连接口203与所述水平通道205连通;
[0045]
所述上部连接口202、所述下部连接口204对应,即所述上部连接口202的竖向轴线与所述下部连接口204的竖向轴线为同一轴线。
[0046]
其中,溶液转移管组件300包括:溶液转移管301、左侧封闭部302、右侧封闭部303;所述溶液转移管301为空心圆形管状,所述左侧封闭部302插入到所述溶液转移管301的左侧端部以封闭所述溶液转移管301的左侧端部,所述右侧封闭部303插入到所述溶液转移管301的右侧端部以封闭所述溶液转移管301的右侧端部;
[0047]
在所述溶液转移管301上设置有开口304;
[0048]
所述右侧封闭部303的右侧端部设置有限位结构305;
[0049]
所述左侧封闭部302、溶液转移管301、右侧封闭部303采用过盈配合;在转动限位结构305时,使得左侧封闭部302、溶液转移管301、右侧封闭部303能够同时转动。
[0050]
其中,盖体组件100与所述连接壳体200、所述限位结构305的连接关系是:所述封闭盖体101与所述上部连接口202适配,即所述封闭盖体101能够将所述上部连接口202密封;所述限位盖体102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限位结构305的形状适配。
[0051]
其中,溶液转移管组件300与所述连接壳体200的连接关系是:所述溶液转移管、所述左侧封闭部均通过右侧连接口203插入到连接壳体本体的水平通道205中;所述水平通道205的形状与所述溶液转移管的形状适配。
[0052]
其中,所述连接壳体200与poct管500的连接关系是:所述poct管500与所述下部连接口204连接在一起;具体而言,两者采用螺纹连接,即所述下部连接口204的外表面、所述poct管500的内表面均设置有适配的螺纹,poct管500与下部连接口204通过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所述poct管500与所述下部连接口204之间的密封效果,在所述poct管500与所述下部连接口204之间还设置有所述密封圈400。
[0053]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盖体组件100采用硅胶盖。
[0054]
结合附图4-图5所示,本技术的poct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0055]
第一,出厂组装。
[0056]
首先试剂加入到poct管500内,poct管500与连接壳体200的下部连接口204通过螺纹连接,poct管500与连接壳体200的下部连接口204中间通过密封圈400保证密封;
[0057]
然后,溶液转移管组件300插入到连接壳体200的水平通道205中,所述开口304与所述上部连接口202连通;
[0058]
在所述上部连接口202上注入释放剂,所述溶液转移管组件300的内部空腔、所述溶液转移管组件300的上表面以及所述上部连接口202的围成的区域均作为所述释放剂的盛放空间;
[0059]
再然后,安装盖体组件100:所述封闭盖体101将所述上部连接口202密封;所述限位结构305插入到所述限位盖体102的下表面设置的容纳腔中,从而限制溶液转移管组件
300的转动。
[0060]
第二,使用时,将盖体组件100上移,将样本从上部连接口202倒入;然后将盖体组件旋转180
°
后盖下(封闭盖体101、上部连接口202为对称结构,优选的,采用圆形、正多边形),封闭盖体101将上部连接口202密封。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盖体并非必须旋转180
°
后盖下,其在转动60
°
~180
°
均可(只需要限位盖体102避开限位结构305,同时封闭盖体仍然能够与上部连接口密封即可)。
[0061]
第三,摇晃poct装置,使得样本与释放剂混匀形成混合液。
[0062]
第四,限位结构305转动180
°
,所述开口304与所述下部连接口204连通,在重力作用下,所述溶液转移管中的混合液转移到poct管500内混合。
[0063]
上述工作过程,转移的混合液始终是:溶液转移管301中的溶液,从而实现了定量转移。本技术的poct装置仅仅在加样过程中开启,其他时候均能够做到密封。
[0064]
实施例二。
[0065]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溶液转移管组件300的构造不同。
[0066]
如图6所示,溶液转移管组件300包括:溶液转移管301以及限位结构305;所述溶液转移管301与限位结构305固定成一体;所述溶液转移管301的中间部位为实心部位,所述溶液转移管301的实心部位设置有盛放槽306以及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盛放槽306连通。
[0067]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