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16:51: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


背景技术:

2.目前设计采用的建筑自保温外墙体系技术规程为《轻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技术规程dbj61/t89-2014》、标准图为《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aac)砌块和板材结构构造06cgc01》、《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aac)砌块和板材建筑构造06cjc05》,上述标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均未涉及设计计算的保温墙板厚度不足时,如何解决的方案;第二,原图集中做法均为主体结构施工后,再进行施工,无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构造及施工工艺。
3.目前已有对适用于框架结构的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及施工方法进行研究,解决了单层aac板材不满足设计的自保温墙体厚度、国家标准图集与行业规程中无叠合墙板固定及抗震锚拉做法、国家标准图集与行业规程的现有单层保温墙板做法中存在连接件内外连通的情况,室内外存在交大温差时,会出现热桥效应等多项问题。但相关构造及施工方法,仅适用于框架结构,需主体施工完成后另行施工,不满足装配式结构中与主体同时施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设计新颖合理,提前预制叠合梁、防水反坎和保温aac叠合墙板,深化设计防水反坎结构,在反坎凸块上开设多个定位凹槽,在保温aac叠合墙板底部宽度方向上开设吊装凹槽以便安装吊装工具,利用定位凹槽定位吊装工具下落位置,实现对保温aac叠合墙板吊装的同时保证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和防水反坎的精准装配,多组保温aac叠合墙板通过斜支撑杆临时固定在叠合梁上,对保温aac叠合墙板顶部后钻孔与叠合梁底部的连接钢筋配合,实现装配式结构与主体同时施工的需要,便于推广使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式构筑在叠合梁上防水反坎,防水反坎沿长度方向上通过吊装工具装配有多组保温aac叠合墙板,保温aac叠合墙板顶部钻设有钻孔,叠合梁底部设置有与钻孔配合的连接钢筋,安装有吊装工具的保温aac叠合墙板通过斜支撑杆临时固定在叠合梁上;
6.所述防水反坎顶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反坎凸块,反坎凸块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凹槽;
7.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底部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吊装下凹槽,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顶部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吊装上凹槽,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顶部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装配上凹槽,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底部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与反坎凸块配合的装配下凹槽;
8.所述吊装工具包括u形吊装架和位于室内侧的立杆,u形吊装架的两个端部和立杆均通过活动销轴连接,u形吊装架的一个侧杆穿过吊装上凹槽安装在保温aac叠合墙板顶部,u形吊装架的另一个侧杆穿过吊装下凹槽安装在保温aac叠合墙板底部且下落在定位凹槽位置处,u形吊装架的一个侧杆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起吊机配合的吊环。
9.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一侧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装配侧凸块,保温aac叠合墙板另一侧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装配侧凹槽。
10.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下凹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吊装工具的数量与吊装下凹槽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11.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坎凸块的数量为多个。
12.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坎凸块的高度和装配下凹槽的高度相等。
13.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吊装架的一个侧杆的厚度小于吊装上凹槽的高度,同时小于装配上凹槽的高度;所述u形吊装架的另一个侧杆的厚度和吊装下凹槽的高度相等,吊装下凹槽的高度小于装配下凹槽的高度。
14.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朝向室内的一侧设置有与斜支撑杆一端连接的支撑接头,叠合梁上预埋有与斜支撑杆另一端连接的地锚螺栓。
15.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上凹槽为倒梯形装配上凹槽,所述钻孔钻设在倒梯形装配上凹槽的槽底,且钻孔内灌注有用于卡固连接钢筋的混凝土连接体。
16.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顶部预埋有预留钢筋。
17.上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反坎为预制防水反坎,所述预制防水反坎内预留有与预留钢筋配合的灌浆套筒,所述预制防水反坎的侧部下部预留有向灌浆套筒灌浆的灌浆通道,所述预制防水反坎的侧部上部预留有排浆通道。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新颖合理,提前预制叠合梁、防水反坎和保温aac叠合墙板,深化设计防水反坎结构,在反坎凸块上开设多个定位凹槽,在保温aac叠合墙板底部宽度方向上开设吊装凹槽以便安装吊装工具,利用定位凹槽定位吊装工具下落位置,实现对保温aac叠合墙板吊装的同时保证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和防水反坎的精准装配,多组保温aac叠合墙板通过斜支撑杆临时固定在叠合梁上,对保温aac叠合墙板顶部后钻孔与叠合梁底部的连接钢筋配合,实现装配式结构与主体同时施工的需要,便于推广使用。
1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aac叠合墙板的正视图。
21.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22.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反坎的正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保温aac叠合墙板和吊具配合的正视图。
25.图6为图5的左视图。
26.图7为图4未灌浆的左视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保温aac叠合墙板通过斜支撑杆临时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保温aac叠合墙板;
ꢀꢀꢀ
2—吊装下凹槽;
ꢀꢀꢀꢀꢀꢀꢀꢀ
3—装配侧凸块;
31.4—装配侧凹槽;
ꢀꢀꢀꢀꢀꢀꢀꢀ
5—装配上凹槽;
ꢀꢀꢀꢀꢀꢀꢀꢀ
6—装配下凹槽;
32.7—u形吊装架;
ꢀꢀꢀꢀꢀꢀꢀꢀꢀ
8—立杆;
ꢀꢀꢀꢀꢀꢀꢀꢀꢀꢀꢀꢀꢀꢀ
9—支撑接头;
33.10—地锚螺栓;
ꢀꢀꢀꢀꢀꢀꢀꢀꢀ
11—吊环;
ꢀꢀꢀꢀꢀꢀꢀꢀꢀꢀꢀꢀꢀ
12—防水反坎;
34.13—反坎凸块;
ꢀꢀꢀꢀꢀꢀꢀꢀꢀ
14—定位凹槽;
ꢀꢀꢀꢀꢀꢀꢀꢀꢀ
15—活动销轴;
35.16—灌浆套筒;
ꢀꢀꢀꢀꢀꢀꢀꢀꢀ
17—灌浆通道;
ꢀꢀꢀꢀꢀꢀꢀꢀꢀ
18—排浆通道;
36.19—叠合梁;
ꢀꢀꢀꢀꢀꢀꢀꢀꢀꢀꢀ
20—预留钢筋;
ꢀꢀꢀꢀꢀꢀꢀꢀꢀ
21—连接钢筋;
37.22—吊装上凹槽;
ꢀꢀꢀꢀꢀꢀꢀ
23—斜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8.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装配式构筑在叠合梁19上防水反坎12,防水反坎12沿长度方向上通过吊装工具装配有多组保温aac叠合墙板1,保温aac叠合墙板1顶部钻设有钻孔,叠合梁19底部设置有与钻孔配合的连接钢筋21,安装有吊装工具的保温aac叠合墙板1通过斜支撑杆23临时固定在叠合梁19上;
39.所述防水反坎12顶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反坎凸块13,反坎凸块13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凹槽14;
40.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1底部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吊装下凹槽2,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1顶部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吊装上凹槽22,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1顶部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装配上凹槽5,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1底部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与反坎凸块13配合的装配下凹槽6;
41.所述吊装工具包括u形吊装架7和位于室内侧的立杆8,u形吊装架7的两个端部和立杆8均通过活动销轴15连接,u形吊装架7的一个侧杆穿过吊装上凹槽22安装在保温aac叠合墙板1顶部,u形吊装架7的另一个侧杆穿过吊装下凹槽2安装在保温aac叠合墙板1底部且下落在定位凹槽14位置处,u形吊装架7的一个侧杆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起吊机配合的吊环11。
42.需要说明的是,提前预制叠合梁、防水反坎和保温aac叠合墙板,深化设计防水反坎结构,在反坎凸块上开设多个定位凹槽,在保温aac叠合墙板底部宽度方向上开设吊装凹槽以便安装吊装工具,利用定位凹槽定位吊装工具下落位置,实现对保温aac叠合墙板吊装的同时保证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和防水反坎的精准装配,多组保温aac叠合墙板通过斜支撑杆临时固定在叠合梁上,对保温aac叠合墙板顶部后钻孔与叠合梁底部的连接钢筋
配合,实现装配式结构与主体同时施工的需要,防水反坎12顶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反坎凸块13的目的是与保温aac叠合墙板1底部长度方向上开设的装配下凹槽6配合安装,反坎凸块13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凹槽14的目的是便于安装有吊装工具的保温aac叠合墙板1下落至反坎凸块13上,吊装工具包括u形吊装架7和位于室内侧的立杆8,u形吊装架7的两个端部和立杆8均通过活动销轴15连接,便于后期的拆卸,u形吊装架7从室外拆除,立杆8在室内拆除,拆卸安全。
43.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1一侧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装配侧凸块3,保温aac叠合墙板1另一侧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装配侧凹槽4。
44.需要说明的是,保温aac叠合墙板1设置装配侧凸块3和装配侧凹槽4的目的是保证保温aac叠合墙板1长度方向上安装的密闭可靠性。
45.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装下凹槽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吊装工具的数量与吊装下凹槽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46.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坎凸块13的数量为多个。
47.需要说明的是,反坎凸块13的数量为多个的目的是满足一定厚度的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的需求,当需要加厚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时,可通过多层保温aac叠合墙板1叠加的方式增厚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
48.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坎凸块13的高度和装配下凹槽6的高度相等。
49.需要说明的是,反坎凸块13的高度和装配下凹槽6的高度相等的目的是保证保温aac叠合墙板1和防水反坎12严丝合缝的安装配合。
50.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吊装架7的一个侧杆的厚度小于吊装上凹槽22的高度,同时小于装配上凹槽5的高度;所述u形吊装架7的另一个侧杆的厚度和吊装下凹槽2的高度相等,吊装下凹槽2的高度小于装配下凹槽6的高度。
51.需要说明的是,u形吊装架7的一个侧杆的厚度小于装配上凹槽5的高度,吊装下凹槽2的高度小于装配下凹槽6的高度且u形吊装架7的另一个侧杆的厚度和吊装下凹槽2的高度相等,保证后期u形吊装架7取出时具有足够的空间。
52.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杆8朝向室内的一侧设置有与斜支撑杆23一端连接的支撑接头9,叠合梁19上预埋有与斜支撑杆23另一端连接的地锚螺栓10。
53.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上凹槽5为倒梯形装配上凹槽,所述钻孔钻设在倒梯形装配上凹槽的槽底,且钻孔内灌注有用于卡固连接钢筋21的混凝土连接体。
54.本实施例中,所述叠合梁19顶部预埋有预留钢筋20。
55.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反坎12为预制防水反坎,所述预制防水反坎内预留有与预留钢筋20配合的灌浆套筒16,所述预制防水反坎的侧部下部预留有向灌浆套筒16灌浆的灌浆通道17,所述预制防水反坎的侧部上部预留有排浆通道18。
5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过程如下:
57.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预制叠合梁、保温aac叠合墙板和止水反坎;
58.步骤二、装配预制防水反坎:在叠合梁19上装配防水反坎12,灌浆套筒16与预留钢筋20套装配合,通过灌浆通道17向灌浆套筒16与预留钢筋20配合位置处灌浆,直至排浆通道18有浆液流出;
59.步骤三、装配保温aac叠合墙板:利用吊装工具将多组保温aac叠合墙板1吊装至防
水反坎12上;
60.步骤四、保温aac叠合墙板临时固定:安装有吊装工具的保温aac叠合墙板1通过斜支撑杆23临时固定在叠合梁19上;
61.步骤五、保温aac叠合墙板顶部钻孔并灌注混凝土连接体:在保温aac叠合墙板顶部的装配上凹槽5内钻孔,所述装配上凹槽5为倒梯形装配上凹槽,所述钻孔钻设在倒梯形装配上凹槽的槽底,且钻孔内灌注有用于卡固连接钢筋21的混凝土连接体;
62.步骤六、装配上侧叠合梁:吊装新的叠合梁19,将新的叠合梁19的连接钢筋21伸入至灌注有混凝土连接体的钻孔内,实现保温aac叠合墙板1与上侧新的叠合梁19的固定连接;
63.步骤七、拆除吊装工具:待混凝土连接体凝固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吊装工具,松开活动销轴15,u形吊装架7从室外拆除,立杆8在室内拆除;
64.步骤八、利用aac保温块或aac砂浆填补多个定位凹槽14和吊装上凹槽22;
65.步骤九、循环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装配完毕。
6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