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瓶身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9:08: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漏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放电检漏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放电检漏机只能对瓶身的整体进行检漏,不能对瓶身的上部或下部进行分区检测,检测不够精细,存在漏检的情况,检漏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漏效率更高的瓶身检测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瓶身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放电极和接收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为瓶身检测工位;
5.放电极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接收极可旋转地设置在放电极的下方,接收极的旋转轴与放电极的旋转轴平行或垂直。
6.进一步的是,接收极设置在位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底座上,接收极的旋转轴与放电极的旋转轴垂直。
7.进一步的是,接收极设置在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上,接收极的旋转轴与放电极的旋转轴平行。
8.进一步的是,放电极的端部设有圆倒角。
9.进一步的是,接收极的端部设有圆倒角。
10.进一步的是,放电极对称地设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瓶身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放电极和接收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为瓶身检测工位;
12.放电极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接收极可旋转地设置在放电极的下方,接收极的旋转轴与放电极的旋转轴平行或垂直。本实用新型的接收极位于放电极的下方,接收极的旋转轴与放电极的旋转轴平行时,使瓶体瓶口朝下倒立经过检测工位,瓶体推动放电极和接收极转动,此时,放电极与瓶身接触,接收极与瓶口附近的瓶体接触,对瓶体的上半部分进行放电检测;接收极的旋转轴与放电极的旋转轴垂直时,使瓶体瓶口朝上正立着经过检测工位,瓶体推动放电极和接收极转动,此时,放电极与瓶体中部接触,接收极与瓶底接触,对瓶体的下半部分进行放电检测。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瓶身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进行放电检测,使得检漏区域更精细,避免了漏检的可能,提高了漏检的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瓶下身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瓶上身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接收极301、放电极302、第一立柱501、第二立柱502、底座503、瓶体504、夹爪505。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以图1所示上下左右方位为相应零部件的上下左右方位。
18.如图1和图2所示,瓶身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立柱501、第二立柱502、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第一立柱501和第二立柱502之间为瓶身检测工位;
19.放电极302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立柱501和第二立柱502上,接收极301可旋转地设置在放电极302的下方,接收极301的旋转轴与放电极302的旋转轴平行或垂直。
20.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分为瓶下身检测装置和瓶上身检测装置。接收极301的旋转轴与放电极302的旋转轴平行时,作为为瓶上身检测装置使用,接收极301可设置在第一立柱501或第二立柱502上,也可设置在检漏机上的其他结构上;接收极301的旋转轴与放电极302的旋转轴垂直时,作为为瓶下身检测装置使用,接收极301可设置在第一立柱501或第二立柱502上,也可设置在检漏机上的其他结构上。
21.给出一种瓶下身检测装置的实施方式,即接收极301设置在位于第一立柱501和第二立柱502之间的底座503上,接收极301的旋转轴与放电极302的旋转轴垂直。
22.给出一种瓶上身检测装置的实施方式,接收极301设置在第一立柱501或第二立柱502上,接收极301的旋转轴与放电极302的旋转轴平行。
23.为了避免放电极302划伤瓶体504,放电极302的端部设有圆倒角。
24.为了避免接收极301划伤瓶体504,接收极301的端部设有圆倒角。
25.为了使得放电极302与瓶体504接触良好,进而使得检测效果好,放电极302对称地设置在第一立柱501和第二立柱502上。放电极302越多,放电极302与瓶体504之间的接触点越多,放电极302与瓶体504之间接触不良的概率越低。


技术特征:
1.瓶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501)、第二立柱(502)、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第一立柱(501)和第二立柱(502)之间为瓶身检测工位;放电极(302)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立柱(501)和第二立柱(502)上,接收极(301)可旋转地设置在放电极(302)的下方,接收极(301)的旋转轴与放电极(302)的旋转轴平行或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极(301)设置在位于第一立柱(501)和第二立柱(502)之间的底座(503)上,接收极(301)的旋转轴与放电极(302)的旋转轴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极(301)设置在第一立柱(501)或第二立柱(502)上,接收极(301)的旋转轴与放电极(302)的旋转轴平行。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瓶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电极(302)的端部设有圆倒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极(301)的端部设有圆倒角。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身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电极(302)对称地设置在第一立柱(501)和第二立柱(502)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漏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放电检漏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漏效率更高的瓶身检测装置。瓶身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放电极和接收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为瓶身检测工位;放电极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接收极可旋转地设置在放电极的下方,接收极的旋转轴与放电极的旋转轴平行或垂直。收极的旋转轴与放电极的旋转轴平行或垂直。收极的旋转轴与放电极的旋转轴平行或垂直。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飞 万维根 颜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5/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