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3:03: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


背景技术:

2.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传统的采用混凝土、实体砖或空心砖结构的建筑物墙体,由于墙体不隔热不保温,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促使各种保温板应运而生。聚氨酯泡沫保温板具有保温性能好、长期绝缘性能和绝佳的抗腐蚀性,使其具有更优越的耐空气和耐水气性能,不需要额外的绝缘防潮设置,省去了许多铺设绝缘层的麻烦;而且,该聚氨酯保温板还具有质量轻、跨度大、负荷高的优点,可以直接用来建筑安装,不需额外工序,施工快捷,在建筑行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3.目前,现有的聚氨酯泡沫保温板由于配比和组成杂乱,而且,其配方不稳定,导致板材物料稳定性差,保温效果不好。同时,由于聚氨酯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极易燃烧,容易引起火灾,使现有的聚氨酯泡沫保温板防火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
5.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6.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20-4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0-50份,废旧棉麻纤维10-20份,氧化镁5-15份,碳酸氢钙1-10份,三聚氰胺1-3份,可膨胀石墨10-15份,改性聚磷酸铵5-10份,倍半硅氧烷10-20份,改性聚磷酸铵5-8份,蒙脱土粉3-6份,玻化微珠2-4份。
7.进一步,包括具体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2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0份,废旧棉麻纤维10份,氧化镁5份,碳酸氢钙1份,三聚氰胺1份,可膨胀石墨10份,改性聚磷酸铵5份,倍半硅氧烷10份,改性聚磷酸铵5份,蒙脱土粉3份,玻化微珠2份。
8.进一步,包括具体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3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5份,废旧棉麻纤维15份,氧化镁10份,碳酸氢钙5份,三聚氰胺2份,可膨胀石墨12份,改性聚磷酸铵7份,倍半硅氧烷15份,改性聚磷酸铵6份,蒙脱土粉5份,玻化微珠3份。
9.进一步,包括具体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4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份,废旧棉麻纤维20份,氧化镁15份,碳酸氢钙10份,三聚氰胺3份,可膨胀石墨15份,改性聚磷酸铵10份,倍半硅氧烷20份,改性聚磷酸铵8份,蒙脱土粉6份,玻化微珠4份。
10.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去除废弃棉麻纤维中杂质,并剪成10毫米左右的短纤维待用;
12.(2)将聚酯三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氧化镁、碳酸氢钙、三聚氰胺、可膨胀石墨、改性聚磷酸铵、倍半硅氧烷、改性聚磷酸铵、蒙脱土粉和玻化微珠通过发泡机起发泡反应,得到浆液;
13.(3)将步骤(2)得到的浆液倒入搅拌机中,以1500-3000转/分钟搅拌15-30分钟,得
到搅拌均匀的浆液;
14.(4)将步骤(3)得到的浆液浇注在层压机上熟化成板型材;
15.(5)将板型材进行切割,得到改性聚氨酯保温板。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发明中的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大大提高了聚氨酯保温板的防火性能;原料配方科学合理、组成稳定,进一步提高了聚氨酯保温板的保温效果;质量好,施工快捷,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19.实施例1:
20.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包括具体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2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0份,废旧棉麻纤维10份,氧化镁5份,碳酸氢钙1份,三聚氰胺1份,可膨胀石墨10份,改性聚磷酸铵5份,倍半硅氧烷10份,改性聚磷酸铵5份,蒙脱土粉3份,玻化微珠2份。
21.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1)去除废弃棉麻纤维中杂质,并剪成10毫米左右的短纤维待用;
23.(2)将聚酯三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氧化镁、碳酸氢钙、三聚氰胺、可膨胀石墨、改性聚磷酸铵、倍半硅氧烷、改性聚磷酸铵、蒙脱土粉和玻化微珠通过发泡机起发泡反应,得到浆液;
24.(3)将步骤(2)得到的浆液倒入搅拌机中,以1500转/分钟搅拌15分钟,得到搅拌均匀的浆液;
25.(4)将步骤(3)得到的浆液浇注在层压机上熟化成板型材;
26.(5)将板型材进行切割,得到改性聚氨酯保温板。
27.实施例2:
28.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包括具体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3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5份,废旧棉麻纤维15份,氧化镁10份,碳酸氢钙5份,三聚氰胺2份,可膨胀石墨12份,改性聚磷酸铵7份,倍半硅氧烷15份,改性聚磷酸铵6份,蒙脱土粉5份,玻化微珠3份。
29.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去除废弃棉麻纤维中杂质,并剪成10毫米左右的短纤维待用;
31.(2)将聚酯三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氧化镁、碳酸氢钙、三聚氰胺、可膨胀石墨、改性聚磷酸铵、倍半硅氧烷、改性聚磷酸铵、蒙脱土粉和玻化微珠通过发泡机起发泡反应,得到浆液;
32.(3)将步骤(2)得到的浆液倒入搅拌机中,以2500转/分钟搅拌20分钟,得到搅拌均匀的浆液;
33.(4)将步骤(3)得到的浆液浇注在层压机上熟化成板型材;
34.(5)将板型材进行切割,得到改性聚氨酯保温板。
35.实施例3:
36.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包括具体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4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份,废旧棉麻纤维20份,氧化镁15份,碳酸氢钙10份,三聚氰胺3份,可膨胀石墨15份,改性聚磷酸铵10份,倍半硅氧烷20份,改性聚磷酸铵8份,蒙脱土粉6份,玻化微珠4份。
37.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1)去除废弃棉麻纤维中杂质,并剪成10毫米左右的短纤维待用;
39.(2)将聚酯三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氧化镁、碳酸氢钙、三聚氰胺、可膨胀石墨、改性聚磷酸铵、倍半硅氧烷、改性聚磷酸铵、蒙脱土粉和玻化微珠通过发泡机起发泡反应,得到浆液;
40.(3)将步骤(2)得到的浆液倒入搅拌机中,以30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得到搅拌均匀的浆液;
41.(4)将步骤(3)得到的浆液浇注在层压机上熟化成板型材;
42.(5)将板型材进行切割,得到改性聚氨酯保温板。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专利,凡在本发明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20-4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0-50份,废旧棉麻纤维10-20份,氧化镁5-15份,碳酸氢钙1-10份,三聚氰胺1-3份,可膨胀石墨10-15份,改性聚磷酸铵5-10份,倍半硅氧烷10-20份,改性聚磷酸铵5-8份,蒙脱土粉3-6份,玻化微珠2-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2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0份,废旧棉麻纤维10份,氧化镁5份,碳酸氢钙1份,三聚氰胺1份,可膨胀石墨10份,改性聚磷酸铵5份,倍半硅氧烷10份,改性聚磷酸铵5份,蒙脱土粉3份,玻化微珠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3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5份,废旧棉麻纤维15份,氧化镁10份,碳酸氢钙5份,三聚氰胺2份,可膨胀石墨12份,改性聚磷酸铵7份,倍半硅氧烷15份,改性聚磷酸铵6份,蒙脱土粉5份,玻化微珠3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4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份,废旧棉麻纤维20份,氧化镁15份,碳酸氢钙10份,三聚氰胺3份,可膨胀石墨15份,改性聚磷酸铵10份,倍半硅氧烷20份,改性聚磷酸铵8份,蒙脱土粉6份,玻化微珠4份。5.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去除废弃棉麻纤维中杂质,并剪成10毫米左右的短纤维待用;(2)将聚酯三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氧化镁、碳酸氢钙、三聚氰胺、可膨胀石墨、改性聚磷酸铵、倍半硅氧烷、改性聚磷酸铵、蒙脱土粉和玻化微珠通过发泡机起发泡反应,得到浆液;(3)将步骤(2)得到的浆液倒入搅拌机中,以1500-3000转/分钟搅拌15-30分钟,得到搅拌均匀的浆液;(4)将步骤(3)得到的浆液浇注在层压机上熟化成板型材;(5)将板型材进行切割,得到改性聚氨酯保温板。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三元醇20-4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0-50份,废旧棉麻纤维10-20份,氧化镁5-15份,碳酸氢钙1-10份,三聚氰胺1-3份,可膨胀石墨10-15份,改性聚磷酸铵5-10份,倍半硅氧烷10-20份,改性聚磷酸铵5-8份,蒙脱土粉3-6份,玻化微珠2-4份。本发明中的改性聚氨酯保温板大大提高了聚氨酯保温板的防火性能;原料配方科学合理、组成稳定,进一步提高了聚氨酯保温板的保温效果;质量好,施工快捷,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杨丹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科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0
技术公布日:2022/5/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