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7:13: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青贮取料搅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


背景技术:

2.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便于保存,是家畜饲料的优良来源。青贮饲料利用农作物秸秆来制作,不仅节约饲料成本,还可以通过使得秸秆通过牲畜粪便实现过腹还田,能够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
3.通常的青贮取料方式为人工取料,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在取用过程中,容易使取用面不平整而导致二次发酵,导致取用面发霉,造成浪费。另外,在青贮取料结束后,还需要将青贮饲料再次填装进行搅撒工作才能对牛羊进行饲喂,使得工作变得复杂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包括:
7.车体;
8.车厢;
9.取料机构,取料机构包括滚轮、滚轮动力装置、升降臂、液压油缸、销轴、青贮传送带、输送电机、机架、液压泵;机架固定于车体;升降臂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方,升降臂另一端与滚轮相连;滚轮上方升降臂上固定有滚轮动力装置,滚轮动力装置通过链条与滚轮相连;青贮传送带位于升降臂下方,其一端与车厢上方连接,一端与车体后方连接;输送电机固定于青贮传送带上端;液压泵位于机架后方车体上;液压油缸一端与液压泵相连接,另一端与升降臂相连接;
10.搅撒机构,搅撒机构包括进料口、铰龙轴、铰龙电机、铰龙叶片、出料口;进料口设置在车厢上,青贮传送带靠近车厢一端的下方;铰龙轴位于进料口下方,与车厢底部转动连接;铰龙电机固定于铰龙轴上方,与铰龙轴转动相连;铰龙叶片螺旋固定于铰龙轴上;出料口设置于铰龙轴的下端,车厢外壁上。
11.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车厢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
12.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滚轮在滚轮动力装置作用下可旋转,其上安装有弯爪。
13.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升降臂升高的高度分为三档,每个档位升高3米,通过设置液压泵控制液压油缸的伸缩长短不同来达到不同的高度。
14.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铰龙叶片的大小由上到下逐渐增大。
15.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车厢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车通过能
够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完成对青贮的取料,通过滚轮的旋转将青贮转移到传送带上,并由传送带输送到车厢内,提高工作效率和取料质量,并且取料面平整,防止了不当取料导致的二次发酵或者霉变。
17.2、本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设置了搅撒机构,通过铰龙叶片的旋转完成对车厢内青贮饲料的搅拌,再通过惯性的作用,将搅拌好的饲料从出料口抛出,能够完成从青贮的取料到饲喂的全过程。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示意图;
20.图2图1中a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注,1-车体,2-车厢,3-取料机构,31-滚轮,32-滚轮动力装置,33-升降臂,34-液压油缸,35-销轴,36-青贮传送带,37-输送电机,38-机架,39-液压泵,4-搅撒机构,41-铰龙轴,42-铰龙电机,43-铰龙叶片,44-出料口,45-进料口,5-称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包括车体1、车厢2、取料机构3、搅撒机构4、称重传感器5。
24.取料机构3包括滚轮31、滚轮动力装置32、升降臂33、液压油缸34、销轴35、青贮传送带36、输送电机37、机架38、液压泵39;机架38固定于车体1后方,用于支撑取料机构3;升降臂33一端通过销轴35转动连接在机架38上方,升降臂33另一端与滚轮31相连;滚轮31上方升降臂33上固定有滚轮动力装置32,滚轮动力装置32通过链条与滚轮31相连,用于为滚轮31旋转提供动力,当滚轮31旋转时,滚轮31上的弯刀能够抓取青贮,将青贮抛向青贮传送带36;青贮传送带36位于升降臂下方,其一端与车厢2上方连接,一端与车体1后方连接,用于将滚轮31取下的青贮传送至车厢2内;输送电机37固定于青贮传送带36上端,为青贮传送带36提供动力,使得青贮传送带36上的青贮做由下往上的运动;液压泵39位于机架38后方车体上;液压油缸34一端与液压泵39相连接,另一端与升降臂33相连接,通过液压泵39为液压油缸34提供动力使液压油缸34伸缩来控制升降臂33的升降,共分为三个档位,每个档位升降臂33升高3米。
25.搅撒机构4包括进料口45、铰龙轴41、铰龙电机42、铰龙叶片43、出料口44;进料口45设置在青贮传送带36靠近车厢2的一端下方,用于将取料完成的青贮输送到铰龙轴41上;铰龙轴41位于进料口45下方,与车厢2底部转动连接;铰龙电机42固定于铰龙轴41上方,与铰龙轴41转动相连,铰龙电机42为铰龙轴41提供动力,使其顺时针旋转;铰龙叶片43螺旋固定于铰龙轴41上,用于带动铰龙轴41上的青贮进行旋转搅拌,并由上往下传送;出料口44设置于铰龙轴41的下端,车厢2外壁上,当搅拌好的青贮传送到出料口44位置时,可通过惯性将青贮抛撒出去。
26.具体的使用原理为:将车体1移动到需取料的青贮旁后,液压泵39为液压油缸34提
供动力使液压油缸34伸长,由此带动升降臂33升高,升高的升降臂33根据设定的档位高度将滚轮31提到青贮上,滚轮动力装置32通过链条带动滚轮31快速顺时针旋转,滚轮31上的弯刀抓取青贮,通过旋转将青贮抛撒到青贮传送带36上,输送电机37为青贮传送带36提供动力,带动青贮传送带36上的青贮由下往上的运动,当青贮传送到青贮传送带36顶端以后,青贮进入车厢2上的进料口45。进入车厢2的青贮,可由称重传感器5测出重量。青贮从进料口45进入铰龙轴41的铰龙叶片43上,由铰龙电机42提供动力使铰龙轴41顺时针旋转,带动青贮顺时针旋转进行搅拌,并沿着铰龙叶片43做由上往下的运动,当青贮被输送到出料口处时,由惯性的作用,将青贮抛撒出去。
27.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包括:车体(1);车厢(2);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还包括:取料机构(3),所述取料机构包括滚轮(31)、滚轮动力装置(32)、升降臂(33)、液压油缸(34)、销轴(35)、青贮传送带(36)、输送电机(37)、机架(38)、液压泵(39);所述机架(38)固定于车体(1);所述升降臂(33)一端通过销轴(35)转动连接在机架(38)上方,所述升降臂(33)另一端与滚轮(31)相连;所述滚轮(31)上方升降臂(33)上固定有滚轮动力装置(32),滚轮动力装置(32)通过链条与滚轮(31)相连;所述青贮传送带(36)位于升降臂(33)下方,其一端与车厢(2)上方连接,一端与车体(1)后方连接;所述输送电机(37)固定于青贮传送带(36)上端;所述液压泵(39)位于机架(38)后方车体(1)上;所述液压油缸(34)一端与液压泵(39)相连接,另一端与升降臂(33)相连接;搅撒机构(4),搅撒机构(4)包括进料口(45)、铰龙轴(41)、铰龙电机(42)、铰龙叶片(43)、出料口(44);所述进料口(45)设置在车厢(2)上,青贮传送带(36)靠近车厢(2)一端的下方;所述铰龙轴(41)位于进料口(45)下方,与车厢(2)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铰龙电机(42)固定于铰龙轴(41)上方,与铰龙轴(41)转动相连;所述铰龙叶片(43)螺旋固定于铰龙轴(41)上;所述出料口(44)设置于铰龙轴(41)的下端,车厢(2)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31)在滚轮动力装置(32)作用下可旋转,其上安装有弯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臂(33)升高的高度分为三档,每个档位升高3米,通过设置液压泵(39)控制液压油缸(34)的伸缩长短不同来达到不同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龙叶片(43)的大小由上到下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青贮取料搅撒一体车,包括车体、车厢、取料机构、搅撒机构。取料机构包括滚轮、升降臂、液压油缸、青贮传送带、机架、液压泵、液压油缸。机架固定于车体与控制柜后方;升降臂一端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方,升降臂另一端与滚轮相连;青贮传送带位于升降臂下方;液压泵位于机架后方车体上;液压油缸一端与液压泵相连接,另一端与升降臂相连接。搅撒机构包括铰龙轴、铰龙电机、铰龙叶片。铰龙轴与车厢底部转动连接,铰龙电机固定于铰龙轴上方,与铰龙轴转动相连,铰龙叶片螺旋固定于铰龙轴上。本新型可以在完成对青贮的平整取料过后完成对青贮的搅撒,可一个人完成青贮从取料到饲喂的全过程,避免了青贮的二次发酵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力物力。力物力。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峰 孙瑞旭 郑英伦 丰城 张文 刘飞 王彩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鑫牛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5/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